fix a zh-tw translation issue found by @skyran1278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Gang Yin 2022-01-25 15:08:00 +08:00
parent d1d526e40e
commit f3d854627b
2 changed files with 2 additions and 1 deletions

View File

@ -10,6 +10,7 @@ def convert(src_path, dst_path, cfg='s2twp.json'):
.replace('髮布', '釋出')
.replace('髮生', '發生')
.replace('髮出', '發出')
.replace('嚐試', '嘗試')
for line in src))
print("convert %s to %s" % (src_path, dst_path))

View File

@ -182,7 +182,7 @@ $ cat database
* 有新寫入時,將其新增到記憶體中的平衡樹資料結構(例如紅黑樹)。這個記憶體樹有時被稱為 **記憶體表memtable**
* 當 **記憶體表** 大於某個閾值(通常為幾兆位元組)時,將其作為 SSTable 檔案寫入硬碟。這可以高效地完成,因為樹已經維護了按鍵排序的鍵值對。新的 SSTable 檔案將成為資料庫中最新的段。當該 SSTable 被寫入硬碟時,新的寫入可以在一個新的記憶體表例項上繼續進行。
* 收到讀取請求時,首先試在記憶體表中找到對應的鍵,如果沒有就在最近的硬碟段中尋找,如果還沒有就在下一個較舊的段中繼續尋找,以此類推。
* 收到讀取請求時,首先試在記憶體表中找到對應的鍵,如果沒有就在最近的硬碟段中尋找,如果還沒有就在下一個較舊的段中繼續尋找,以此類推。
* 時不時地,在後臺執行一個合併和壓縮過程,以合併段檔案並將已覆蓋或已刪除的值丟棄掉。
這個方案效果很好。它只會遇到一個問題:如果資料庫崩潰,則最近的寫入(在記憶體表中,但尚未寫入硬碟)將丟失。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硬碟上儲存一個單獨的日誌,每個寫入都會立即被追加到這個日誌上,就像在前面的章節中所描述的那樣。這個日誌沒有按排序順序,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它的唯一目的是在崩潰後恢復記憶體表。每當記憶體表寫出到 SSTable 時,相應的日誌都可以被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