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tranlsations in ch9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Gang Yin 2024-01-04 13:35:02 +08:00
parent 0db988863b
commit 1493d110ba
2 changed files with 20 additions and 20 deletions

20
ch9.md
View File

@ -28,7 +28,7 @@
## 一致性保证
在 “[复制延迟问题](ch5.md#复制延迟问题)” 中,我们看到了数据库复制中发生的一些时序问题。如果你在同一时刻查看两个数据库节点,则可能在两个节点上看到不同的数据,因为写请求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节点。无论数据库使用何种复制方法(单主复制多主复制或无主复制),都会出现这些不一致情况。
在 “[复制延迟问题](ch5.md#复制延迟问题)” 中,我们看到了数据库复制中发生的一些时序问题。如果你在同一时刻查看两个数据库节点,则可能在两个节点上看到不同的数据,因为写请求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节点。无论数据库使用何种复制方法(单主复制多主复制或无主复制),都会出现这些不一致情况。
大多数复制的数据库至少提供了 **最终一致性**这意味着如果你停止向数据库写入数据并等待一段不确定的时间那么最终所有的读取请求都会返回相同的值【1】。换句话说不一致性是暂时的最终会自行解决假设网络中的任何故障最终都会被修复。最终一致性的一个更好的名字可能是 **收敛convergence**因为我们预计所有的副本最终会收敛到相同的值【2】。
@ -75,9 +75,9 @@
**图 9-2 如果读取请求与写入请求并发,则可能会返回旧值或新值**
为了简单起见,[图 9-2](img/fig9-2.png) 采用了用户请求的视角,而不是数据库内部的视角。每个柱都是由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其中柱头是请求发送的时刻,柱尾是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时刻。因为网络延迟变化无常,客户端不知道数据库处理其请求的精确时间 —— 只知道它发生在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之间的某个时刻。[^i]
为了简单起见,[图 9-2](img/fig9-2.png) 采用了用户请求的视角,而不是数据库内部的视角。每个柱都是由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其中柱头是请求发送的时刻,柱尾是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时刻。因为网络延迟变化无常,客户端不知道数据库处理其请求的精确时间 —— 只知道它发生在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之间的某个时刻。[^i]
[^i]: 这个图的一个微妙的细节是它假定存在一个全局时钟,由水平轴表示。即使真实的系统通常没有准确的时钟(请参阅 “[不可靠的时钟](ch8.md#不可靠的时钟)”),但这种假设是允许的:为了分析分布式算法,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精确的全局时钟存在不过算法无法访问它【47】。算法只能看到由石英振荡器和 NTP 产生的实时逼近。
[^i]: 这个图的一个微妙的细节是它假定存在一个全局时钟,由水平轴表示。虽然真实的系统通常没有准确的时钟(请参阅 “[不可靠的时钟](ch8.md#不可靠的时钟)”),但这种假设是允许的:为了分析分布式算法,我们可以假设存在一个精确的全局时钟不过算法无法访问它【47】。算法只能看到由石英振荡器和 NTP 产生的对真实时间的逼近。
在这个例子中,寄存器有两种类型的操作:
@ -90,7 +90,7 @@
* 客户端 A 的最后一个读操作,开始于写操作完成之后。如果数据库是线性一致性的,它必然返回新值 `1`:因为读操作和写操作一定是在其各自的起止区间内的某个时刻被处理。如果在写入结束后开始读取,则读取处理一定发生在写入完成之后,因此它必须看到写入的新值。
* 与写操作在时间上重叠的任何读操作,可能会返回 `0``1` ,因为我们不知道读取时,写操作是否已经生效。这些操作是 **并发concurrent** 的。
但是,这还不足以完全描述线性一致性:如果与写入同时发生的读取可以返回旧值或新值,那么读者可能会在写入期间看到数值在旧值和新值之间来回翻转。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仿真 “单一数据副本” 的系统。[^ii]
但是,这还不足以完全描述线性一致性:如果与写入同时发生的读取可以返回旧值或新值,那么读者可能会在写入期间看到数值在旧值和新值之间来回翻转。这个系统对 “单一数据副本” 的模拟还不是我们所期望的。[^ii]
[^ii]: 如果读取(与写入同时发生时)可能返回旧值或新值,则称该寄存器为 **常规寄存器regular register**【7,25】
@ -102,7 +102,7 @@
在一个线性一致的系统中,我们可以想象,在 `x` 的值从 `0` 自动翻转到 `1` 的时候(在写操作的开始和结束之间)必定有一个时间点。因此,如果一个客户端的读取返回新的值 `1`,即使写操作尚未完成,所有后续读取也必须返回新值。
[图 9-3](img/fig9-3.png) 中的箭头说明了这个时序依赖关系。客户端 A 是第一个读取新的值 `1` 的位置。在 A 的读取返回之后B 开始新的读取。由于 B 的读取严格发生于 A 的读取之后,因此即使 C 的写入仍在进行中,也必须返回 `1`(与 [图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况相同:在 Alice 读取新值之后Bob 也希望读取新的值)。
[图 9-3](img/fig9-3.png) 中的箭头说明了这个时序依赖关系。客户端 A 是第一个读取新的值 `1` 的位置。在 A 的读取返回之后B 开始新的读取。由于 B 的读取严格发生于 A 的读取之后,因此即使 C 的写入仍在进行中,也必须返回 `1`(与 [图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况相同:在 Alice 读取新值之后Bob 也希望读取新的值)。
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个时序图,展示每个操作是如何在特定时刻原子性生效的。[图 9-4](img/fig9-4.png) 显示了一个更复杂的例子【10】。
@ -110,23 +110,23 @@
* $cas(x, v_{old}, v_{new})⇒r$ 表示客户端请求进行原子性的 [**比较与设置**](ch7.md#比较并设置CAS) 操作。如果寄存器 $x$ 的当前值等于 $v_{old}$ ,则应该原子地设置为 $v_{new}$ 。如果 $x$ 不等于 $v_{old}$ ,则操作应该保持寄存器不变并返回一个错误。$r$ 是数据库的响应(正确或错误)。
[图 9-4](img/fig9-4.png) 中的每个操作都在我们认为执行操作的时候用竖线标出(在每个操作的条柱之内)。这些标记按顺序连在一起,其结果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寄存器读写序列(**每次读取都必须返回最近一次写入设置的值**)。
[图 9-4](img/fig9-4.png) 中的每个操作都在我们认为操作被执行的时候用竖线标出(在每个操作的横柱之内)。这些标记按顺序连在一起,其结果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寄存器读写序列(**每次读取都必须返回最近一次写入设置的值**)。
线性一致性的要求是,操作标记的连线总是按时间(从左到右)向前移动,而不是向后移动。这个要求确保了我们之前讨论的新鲜度保证:一旦新的值被写入或读取,所有后续的读都会看到写入的值,直到它被再次覆盖。
![](img/fig9-4.png)
**图 9-4 可视化读取和写入看起来已经生效的时间点。B 的最后读取不是线性一致性的**
**图 9-4 将读取和写入看起来已经生效的时间点进行可视化。客户端 B 的最后一次读取不是线性一致的**
[图 9-4](img/fig9-4.png) 中有一些有趣的细节需要指出:
* 第一个客户端 B 发送一个读取 `x` 的请求,然后客户端 D 发送一个请求将 `x` 设置为 `0`,然后客户端 A 发送请求将 `x` 设置为 `1`尽管如此,返回到 B 的读取值为 `1`(由 A 写入的值)。这是可以的:这意味着数据库首先处理 D 的写入,然后是 A 的写入,最后是 B 的读取。虽然这不是请求发送的顺序,但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顺序,因为这三个请求是并发的。也许 B 的读请求在网络上略有延迟,所以它在两次写入之后才到达数据库。
* 第一个客户端 B 发送一个读取 `x` 的请求,然后客户端 D 发送一个请求将 `x` 设置为 `0`,然后客户端 A 发送请求将 `x` 设置为 `1`然而,返回给 B 的读取值为 `1`(由 A 写入的值)。这是可以的:这意味着数据库首先处理 D 的写入,然后是 A 的写入,最后是 B 的读取。虽然这不是请求发送的顺序,但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顺序,因为这三个请求是并发的。也许 B 的读请求在网络上略有延迟,所以它在两次写入之后才到达数据库。
* 在客户端 A 从数据库收到响应之前,客户端 B 的读取返回 `1` ,表示写入值 `1` 已成功。这也是可以的:这并不意味着在写之前读到了值,这只是意味着从数据库到客户端 A 的正确响应在网络中略有延迟。
* 此模型不假设有任何事务隔离另一个客户端可能随时更改值。例如C 首先读取 `1` ,然后读取 `2` ,因为两次读取之间的值由 B 更改。可以使用原子 **比较并设置cas** 操作来检查该值是否未被另一客户端同时更改B 和 C 的 **cas** 请求成功,但是 D 的 **cas** 请求失败(在数据库处理它时,`x` 的值不再是 `0` )。
* 此模型不假设有任何事务隔离另一个客户端可能随时更改值。例如C 首先读取`1` ,然后读取到 `2` ,因为两次读取之间的值被 B 所更改。可以使用原子 **比较并设置cas** 操作来检查该值是否未被另一客户端同时更改B 和 C 的 **cas** 请求成功,但是 D 的 **cas** 请求失败(在数据库处理它时,`x` 的值不再是 `0` )。
* 客户 B 的最后一次读取(阴影条柱中)不是线性一致的。该操作与 C 的 **cas** 写操作并发(它将 `x``2` 更新为 `4` 。在没有其他请求的情况下B 的读取返回 `2` 是可以的。然而,在 B 的读取开始之前,客户端 A 已经读取了新的值 `4` ,因此不允许 B 读取比 A 更旧的值。再次,与 [图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况相同。
* 客户 B 的最后一次读取(阴影条柱中)不是线性一致的。该操作与 C 的 **cas** 写操作并发(它将 `x``2` 更新为 `4` 。在没有其他请求的情况下B 的读取返回 `2` 是可以的。然而,在 B 的读取开始之前,客户端 A 已经读取了新的值 `4` ,因此不允许 B 读取比 A 更旧的值。再次,与 [图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况相同。
这就是线性一致性背后的直觉。正式的定义【6】更准确地描述了它。通过记录所有请求和响应的时序并检查它们是否可以排列成有效的顺序以测试一个系统的行为是否线性一致性是可能的尽管在计算上是昂贵的【11】。

View File

@ -28,7 +28,7 @@
## 一致性保證
在 “[複製延遲問題](ch5.md#複製延遲問題)” 中,我們看到了資料庫複製中發生的一些時序問題。如果你在同一時刻檢視兩個資料庫節點,則可能在兩個節點上看到不同的資料,因為寫請求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節點。無論資料庫使用何種複製方法(單主複製多主複製或無主複製),都會出現這些不一致情況。
在 “[複製延遲問題](ch5.md#複製延遲問題)” 中,我們看到了資料庫複製中發生的一些時序問題。如果你在同一時刻檢視兩個資料庫節點,則可能在兩個節點上看到不同的資料,因為寫請求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不同的節點。無論資料庫使用何種複製方法(單主複製多主複製或無主複製),都會出現這些不一致情況。
大多數複製的資料庫至少提供了 **最終一致性**這意味著如果你停止向資料庫寫入資料並等待一段不確定的時間那麼最終所有的讀取請求都會返回相同的值【1】。換句話說不一致性是暫時的最終會自行解決假設網路中的任何故障最終都會被修復。最終一致性的一個更好的名字可能是 **收斂convergence**因為我們預計所有的副本最終會收斂到相同的值【2】。
@ -75,9 +75,9 @@
**圖 9-2 如果讀取請求與寫入請求併發,則可能會返回舊值或新值**
為了簡單起見,[圖 9-2](../img/fig9-2.png) 採用了使用者請求的視角,而不是資料庫內部的視角。每個柱都是由客戶端發出的請求,其中柱頭是請求傳送的時刻,柱尾是客戶端收到響應的時刻。因為網路延遲變化無常,客戶端不知道資料庫處理其請求的精確時間 —— 只知道它發生在傳送請求和接收響應之間的某個時刻。[^i]
為了簡單起見,[圖 9-2](../img/fig9-2.png) 採用了使用者請求的視角,而不是資料庫內部的視角。每個柱都是由客戶端發出的請求,其中柱頭是請求傳送的時刻,柱尾是客戶端收到響應的時刻。因為網路延遲變化無常,客戶端不知道資料庫處理其請求的精確時間 —— 只知道它發生在傳送請求和接收響應之間的某個時刻。[^i]
[^i]: 這個圖的一個微妙的細節是它假定存在一個全域性時鐘,由水平軸表示。即使真實的系統通常沒有準確的時鐘(請參閱 “[不可靠的時鐘](ch8.md#不可靠的時鐘)”),但這種假設是允許的:為了分析分散式演算法,我們可以假設一個精確的全域性時鐘存在不過演算法無法訪問它【47】。演算法只能看到由石英振盪器和 NTP 產生的實時逼近。
[^i]: 這個圖的一個微妙的細節是它假定存在一個全域性時鐘,由水平軸表示。雖然真實的系統通常沒有準確的時鐘(請參閱 “[不可靠的時鐘](ch8.md#不可靠的時鐘)”),但這種假設是允許的:為了分析分散式演算法,我們可以假設存在一個精確的全域性時鐘不過演算法無法訪問它【47】。演算法只能看到由石英振盪器和 NTP 產生的對真實時間的逼近。
在這個例子中,暫存器有兩種型別的操作:
@ -90,7 +90,7 @@
* 客戶端 A 的最後一個讀操作,開始於寫操作完成之後。如果資料庫是線性一致性的,它必然返回新值 `1`:因為讀操作和寫操作一定是在其各自的起止區間內的某個時刻被處理。如果在寫入結束後開始讀取,則讀取處理一定發生在寫入完成之後,因此它必須看到寫入的新值。
* 與寫操作在時間上重疊的任何讀操作,可能會返回 `0``1` ,因為我們不知道讀取時,寫操作是否已經生效。這些操作是 **併發concurrent** 的。
但是,這還不足以完全描述線性一致性:如果與寫入同時發生的讀取可以返回舊值或新值,那麼讀者可能會在寫入期間看到數值在舊值和新值之間來回翻轉。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模擬 “單一資料副本” 的系統。[^ii]
但是,這還不足以完全描述線性一致性:如果與寫入同時發生的讀取可以返回舊值或新值,那麼讀者可能會在寫入期間看到數值在舊值和新值之間來回翻轉。這個系統對 “單一資料副本” 的模擬還不是我們所期望的。[^ii]
[^ii]: 如果讀取(與寫入同時發生時)可能返回舊值或新值,則稱該暫存器為 **常規暫存器regular register**【7,25】
@ -102,7 +102,7 @@
在一個線性一致的系統中,我們可以想象,在 `x` 的值從 `0` 自動翻轉到 `1` 的時候(在寫操作的開始和結束之間)必定有一個時間點。因此,如果一個客戶端的讀取返回新的值 `1`,即使寫操作尚未完成,所有後續讀取也必須返回新值。
[圖 9-3](../img/fig9-3.png) 中的箭頭說明了這個時序依賴關係。客戶端 A 是第一個讀取新的值 `1` 的位置。在 A 的讀取返回之後B 開始新的讀取。由於 B 的讀取嚴格發生於 A 的讀取之後,因此即使 C 的寫入仍在進行中,也必須返回 `1`(與 [圖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況相同:在 Alice 讀取新值之後Bob 也希望讀取新的值)。
[圖 9-3](../img/fig9-3.png) 中的箭頭說明了這個時序依賴關係。客戶端 A 是第一個讀取新的值 `1` 的位置。在 A 的讀取返回之後B 開始新的讀取。由於 B 的讀取嚴格發生於 A 的讀取之後,因此即使 C 的寫入仍在進行中,也必須返回 `1`(與 [圖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況相同:在 Alice 讀取新值之後Bob 也希望讀取新的值)。
我們可以進一步細化這個時序圖,展示每個操作是如何在特定時刻原子性生效的。[圖 9-4](../img/fig9-4.png) 顯示了一個更複雜的例子【10】。
@ -110,23 +110,23 @@
* $cas(x, v_{old}, v_{new})⇒r$ 表示客戶端請求進行原子性的 [**比較與設定**](ch7.md#比較並設定CAS) 操作。如果暫存器 $x$ 的當前值等於 $v_{old}$ ,則應該原子地設定為 $v_{new}$ 。如果 $x$ 不等於 $v_{old}$ ,則操作應該保持暫存器不變並返回一個錯誤。$r$ 是資料庫的響應(正確或錯誤)。
[圖 9-4](../img/fig9-4.png) 中的每個操作都在我們認為執行操作的時候用豎線標出(在每個操作的條柱之內)。這些標記按順序連在一起,其結果必須是一個有效的暫存器讀寫序列(**每次讀取都必須返回最近一次寫入設定的值**)。
[圖 9-4](../img/fig9-4.png) 中的每個操作都在我們認為操作被執行的時候用豎線標出(在每個操作的橫柱之內)。這些標記按順序連在一起,其結果必須是一個有效的暫存器讀寫序列(**每次讀取都必須返回最近一次寫入設定的值**)。
線性一致性的要求是,操作標記的連線總是按時間(從左到右)向前移動,而不是向後移動。這個要求確保了我們之前討論的新鮮度保證:一旦新的值被寫入或讀取,所有後續的讀都會看到寫入的值,直到它被再次覆蓋。
![](../img/fig9-4.png)
**圖 9-4 視覺化讀取和寫入看起來已經生效的時間點。B 的最後讀取不是線性一致性的**
**圖 9-4 將讀取和寫入看起來已經生效的時間點進行視覺化。客戶端 B 的最後一次讀取不是線性一致的**
[圖 9-4](../img/fig9-4.png) 中有一些有趣的細節需要指出:
* 第一個客戶端 B 傳送一個讀取 `x` 的請求,然後客戶端 D 傳送一個請求將 `x` 設定為 `0`,然後客戶端 A 傳送請求將 `x` 設定為 `1`儘管如此,返回到 B 的讀取值為 `1`(由 A 寫入的值)。這是可以的:這意味著資料庫首先處理 D 的寫入,然後是 A 的寫入,最後是 B 的讀取。雖然這不是請求傳送的順序,但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順序,因為這三個請求是併發的。也許 B 的讀請求在網路上略有延遲,所以它在兩次寫入之後才到達資料庫。
* 第一個客戶端 B 傳送一個讀取 `x` 的請求,然後客戶端 D 傳送一個請求將 `x` 設定為 `0`,然後客戶端 A 傳送請求將 `x` 設定為 `1`然而,返回給 B 的讀取值為 `1`(由 A 寫入的值)。這是可以的:這意味著資料庫首先處理 D 的寫入,然後是 A 的寫入,最後是 B 的讀取。雖然這不是請求傳送的順序,但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順序,因為這三個請求是併發的。也許 B 的讀請求在網路上略有延遲,所以它在兩次寫入之後才到達資料庫。
* 在客戶端 A 從資料庫收到響應之前,客戶端 B 的讀取返回 `1` ,表示寫入值 `1` 已成功。這也是可以的:這並不意味著在寫之前讀到了值,這只是意味著從資料庫到客戶端 A 的正確響應在網路中略有延遲。
* 此模型不假設有任何事務隔離另一個客戶端可能隨時更改值。例如C 首先讀取 `1` ,然後讀取 `2` ,因為兩次讀取之間的值由 B 更改。可以使用原子 **比較並設定cas** 操作來檢查該值是否未被另一客戶端同時更改B 和 C 的 **cas** 請求成功,但是 D 的 **cas** 請求失敗(在資料庫處理它時,`x` 的值不再是 `0` )。
* 此模型不假設有任何事務隔離另一個客戶端可能隨時更改值。例如C 首先讀取`1` ,然後讀取到 `2` ,因為兩次讀取之間的值被 B 所更改。可以使用原子 **比較並設定cas** 操作來檢查該值是否未被另一客戶端同時更改B 和 C 的 **cas** 請求成功,但是 D 的 **cas** 請求失敗(在資料庫處理它時,`x` 的值不再是 `0` )。
* 客戶 B 的最後一次讀取(陰影條柱中)不是線性一致的。該操作與 C 的 **cas** 寫操作併發(它將 `x``2` 更新為 `4` 。在沒有其他請求的情況下B 的讀取返回 `2` 是可以的。然而,在 B 的讀取開始之前,客戶端 A 已經讀取了新的值 `4` ,因此不允許 B 讀取比 A 更舊的值。再次,與 [圖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況相同。
* 客戶 B 的最後一次讀取(陰影條柱中)不是線性一致的。該操作與 C 的 **cas** 寫操作併發(它將 `x``2` 更新為 `4` 。在沒有其他請求的情況下B 的讀取返回 `2` 是可以的。然而,在 B 的讀取開始之前,客戶端 A 已經讀取了新的值 `4` ,因此不允許 B 讀取比 A 更舊的值。再次,與 [圖 9-1](../img/fig9-1.png) 中的 Alice 和 Bob 的情況相同。
這就是線性一致性背後的直覺。正式的定義【6】更準確地描述了它。透過記錄所有請求和響應的時序並檢查它們是否可以排列成有效的順序以測試一個系統的行為是否線性一致性是可能的儘管在計算上是昂貴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