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KiB
并发服务器: 第一节 —— 简介
这是关于并发网络服务器编程的第一篇教程。我计划测试几个主流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并发模型,基于可扩展性和易实现性对这些模型进行评判。所有的服务器都会监听套接字连接,并且实现一些简单的协议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讯。
该系列的所有文章:
协议
该系列教程所用的协议都非常简单,但足以展示并发服务器设计的许多有趣层面。而且这个协议是 有状态的 —— 服务器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数据改变内部状态,然后根据内部状态产生相应的行为。并非所有的协议都是有状态的 —— 实际上,基于 HTTP 的许多协议是无状态的,但是有状态的协议对于保证重要会议的可靠很常见。
在服务器端看来,这个协议的视图是这样的:
总之:服务器等待新客户端的连接;当一个客户端连接的时候,服务器会向该客户端发送一个 *
字符,进入“等待消息”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服务器会忽略客户端发送的所有字符,除非它看到了一个 ^
字符,这表示一个新消息的开始。这个时候服务器就会转变为“正在通信”的状态,这时它会向客户端回送数据,把收到的所有字符的每个字节加 1 回送给客户端 [ 1 ]。当客户端发送了 $
字符,服务器就会退回到等待新消息的状态。^
和 $
字符仅仅用于分隔消息 —— 它们不会被服务器回送。
每个状态之后都有个隐藏的箭头指向 “等待客户端” 状态,用来防止客户端断开连接。因此,客户端要表示“我已经结束”的方法很简单,关掉它那一端的连接就好。
显然,这个协议是真实协议的简化版,真实使用的协议一般包含复杂的报文头,转义字符序列(例如让消息体中可以出现 $
符号),额外的状态变化。但是我们这个协议足以完成期望。
另一点:这个系列是引导性的,并假设客户端都工作的很好(虽然可能运行很慢);因此没有设置超时,也没有设置特殊的规则来确保服务器不会因为客户端的恶意行为(或是故障)而出现阻塞,导致不能正常结束。
有序服务器
这个系列中我们的第一个服务端程序是一个简单的“有序”服务器,用 C 进行编写,除了标准的 POSIX 中用于套接字的内容以外没有使用其它库。服务器程序是有序的,因为它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客户端的请求;当有客户端连接时,像之前所说的那样,服务器会进入到状态机中,并且不再监听套接字接受新的客户端连接,直到当前的客户端结束连接。显然这不是并发的,而且即便在很少的负载下也不能服务多个客户端,但它对于我们的讨论很有用,因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易于理解的基础。
这个服务器的完整代码在 这里;接下来,我会着重于高亮的部分。main
函数里面的外层循环用于监听套接字,以便接受新客户端的连接。一旦有客户端进行连接,就会调用 serve_connection
,这个函数中的代码会一直运行,直到客户端断开连接。
有序服务器在循环里调用 accept
用来监听套接字,并接受新连接:
while (1) {
struct sockaddr_in peer_addr;
socklen_t peer_addr_len = sizeof(peer_addr);
int newsockfd =
accept(sockfd, (struct sockaddr*)&peer_addr, &peer_addr_len);
if (newsockfd < 0) {
perror_die("ERROR on accept");
}
report_peer_connected(&peer_addr, peer_addr_len);
serve_connection(newsockfd);
printf("peer done\n");
}
accept
函数每次都会返回一个新的已连接的套接字,然后服务器调用 serve_connection
;注意这是一个 阻塞式 的调用 —— 在 serve_connection
返回前,accept
函数都不会再被调用了;服务器会被阻塞,直到客户端结束连接才能接受新的连接。换句话说,客户端按 顺序 得到响应。
这是 serve_connection
函数:
typedef enum { WAIT_FOR_MSG, IN_MSG } ProcessingState;
void serve_connection(int sockfd) {
if (send(sockfd, "*", 1, 0) < 1) {
perror_die("send");
}
ProcessingState state = WAIT_FOR_MSG;
while (1) {
uint8_t buf[1024];
int len = recv(sockfd, buf, sizeof buf, 0);
if (len < 0) {
perror_die("recv");
} else if (len == 0) {
break;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switch (state) {
case WAIT_FOR_MSG:
if (buf[i] == '^') {
state = IN_MSG;
}
break;
case IN_MSG:
if (buf[i] == '$') {
state = WAIT_FOR_MSG;
} else {
buf[i] += 1;
if (send(sockfd, &buf[i], 1, 0) < 1) {
perror("send error");
close(sockfd);
return;
}
}
break;
}
}
}
close(sockfd);
}
它完全是按照状态机协议进行编写的。每次循环的时候,服务器尝试接收客户端的数据。收到 0 字节意味着客户端断开连接,然后循环就会退出。否则,会逐字节检查接收缓存,每一个字节都可能会触发一个状态。
recv
函数返回接收到的字节数与客户端发送消息的数量完全无关(^...$
闭合序列的字节)。因此,在保持状态的循环中,遍历整个缓冲区很重要。而且,每一个接收到的缓冲中可能包含多条信息,但也有可能开始了一个新消息,却没有显式的结束字符;而这个结束字符可能在下一个缓冲中才能收到,这就是处理状态在循环迭代中进行维护的原因。
例如,试想主循环中的 recv
函数在某次连接中返回了三个非空的缓冲:
-
^abc$de^abte$f
-
xyz^123
-
25$^ab$abab
服务端返回的是哪些数据?追踪代码对于理解状态转变很有用。(答案见 [ 2 ])
多个并发客户端
如果多个客户端在同一时刻向有序服务器发起连接会发生什么事情?
服务器端的代码(以及它的名字 有序的服务器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一次只能处理 一个 客户端的请求。只要服务器在 serve_connection
函数中忙于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就不会接受别的客户端的连接。只有当前的客户端断开了连接,serve_connection
才会返回,然后最外层的循环才能继续执行接受其他客户端的连接。
为了演示这个行为,该系列教程的示例代码 包含了一个 Python 脚本,用于模拟几个想要同时连接服务器的客户端。每一个客户端发送类似之前那样的三个数据缓冲 [ 3 ],不过每次发送数据之间会有一定延迟。
客户端脚本在不同的线程中并发地模拟客户端行为。这是我们的序列化服务器与客户端交互的信息记录:
$ python3.6 simple-client.py -n 3 localhost 9090
INFO:2017-09-16 14:14:17,763:conn1 connected...
INFO:2017-09-16 14:14:17,763:conn1 sending b'^abc$de^abte$f'
INFO:2017-09-16 14:14:17,763:conn1 received b'b'
INFO:2017-09-16 14:14:17,802:conn1 received b'cdbcuf'
INFO:2017-09-16 14:14:18,764:conn1 sending b'xyz^123'
INFO:2017-09-16 14:14:18,764:conn1 received b'234'
INFO:2017-09-16 14:14:19,764:conn1 sending b'25$^ab0000$abab'
INFO:2017-09-16 14:14:19,765:conn1 received b'36bc1111'
INFO:2017-09-16 14:14:19,965:conn1 disconnecting
INFO:2017-09-16 14:14:19,966:conn2 connected...
INFO:2017-09-16 14:14:19,967:conn2 sending b'^abc$de^abte$f'
INFO:2017-09-16 14:14:19,967:conn2 received b'b'
INFO:2017-09-16 14:14:20,006:conn2 received b'cdbcuf'
INFO:2017-09-16 14:14:20,968:conn2 sending b'xyz^123'
INFO:2017-09-16 14:14:20,969:conn2 received b'234'
INFO:2017-09-16 14:14:21,970:conn2 sending b'25$^ab0000$abab'
INFO:2017-09-16 14:14:21,970:conn2 received b'36bc1111'
INFO:2017-09-16 14:14:22,171:conn2 disconnecting
INFO:2017-09-16 14:14:22,171:conn0 connected...
INFO:2017-09-16 14:14:22,172:conn0 sending b'^abc$de^abte$f'
INFO:2017-09-16 14:14:22,172:conn0 received b'b'
INFO:2017-09-16 14:14:22,210:conn0 received b'cdbcuf'
INFO:2017-09-16 14:14:23,173:conn0 sending b'xyz^123'
INFO:2017-09-16 14:14:23,174:conn0 received b'234'
INFO:2017-09-16 14:14:24,175:conn0 sending b'25$^ab0000$abab'
INFO:2017-09-16 14:14:24,176:conn0 received b'36bc1111'
INFO:2017-09-16 14:14:24,376:conn0 disconnecting
这里要注意连接名:conn1
是第一个连接到服务器的,先跟服务器交互了一段时间。接下来的连接 conn2
—— 在第一个断开连接后,连接到了服务器,然后第三个连接也是一样。就像日志显示的那样,每一个连接让服务器变得繁忙,保持大约 2.2 秒的时间(这实际上是人为地在客户端代码中加入的延迟),在这段时间里别的客户端都不能连接。
显然,这不是一个可扩展的策略。这个例子中,客户端中加入了延迟,让服务器不能处理别的交互动作。一个智能服务器应该能处理一堆客户端的请求,而这个原始的服务器在结束连接之前一直繁忙(我们将会在之后的章节中看到如何实现智能的服务器)。尽管服务端有延迟,但这不会过度占用CPU;例如,从数据库中查找信息(时间基本上是花在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上,或者是花在硬盘中的本地数据库)。
总结及期望
这个示例服务器达成了两个预期目标:
-
首先是介绍了问题范畴和贯彻该系列文章的套接字编程基础。
-
对于并发服务器编程的抛砖引玉 —— 就像之前的部分所说,有序服务器还不能在几个轻微的负载下进行扩展,而且没有高效的利用资源。
在看下一篇文章前,确保你已经理解了这里所讲的服务器/客户端协议,还有有序服务器的代码。我之前介绍过了这个简单的协议;例如 串行通信分帧 和 协同运行,作为状态机的替代。要学习套接字网络编程的基础,Beej's 教程 用来入门很不错,但是要深入理解我推荐你还是看本书。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请在评论区下进行评论或者向我发送邮件。深入理解并发服务器!
[ 1 ] 状态转变中的 In/Out 记号是指 Mealy machine。
[ 2 ] 回应的是 bcdbcuf23436bc
。
[ 3 ] 这里在结尾处有一点小区别,加了字符串 0000
—— 服务器回应这个序列,告诉客户端让其断开连接;这是一个简单的握手协议,确保客户端有足够的时间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所有回复。
via: https://eli.thegreenplace.net/2017/concurrent-servers-part-1-introduction/
作者:Eli Bendersky 译者:GitFuture 校对:校对者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