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Project/published/201909/20190823 The Linux kernel- Top 5 innovations.md
2019-10-01 21:52:35 +08:00

105 lines
8.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collector: (lujun9972)
[#]: translator: (heguangzhi)
[#]: reviewer: (wxy)
[#]: publisher: (wxy)
[#]: url: (https://linux.cn/article-11368-1.html)
[#]: subject: (The Linux kernel: Top 5 innovation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9/8/linux-kernel-top-5-innovations)
[#]: author: (Seth Kenlon 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Linux 内核的五大创新
======
> 想知道什么是 Linux 内核上真正的(不是那种时髦的)创新吗?
![](https://img.linux.net.cn/data/attachment/album/201909/21/093858no01oh78v111r3zt.jpg)
在科技行业,*创新*这个词几乎和*革命*一样到处泛滥所以很难将那些夸张的东西与真正令人振奋的东西区分开来。Linux 内核被称为创新,但它又被称为现代计算中最大的奇迹,一个微观世界中的庞然大物。
撇开营销和模式不谈Linux 可以说是开源世界中最受欢迎的内核,它在近 30 年的生命时光当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规则改变者。
### Cgroups2.6.24
早在 2007 年Paul Menage 和 Rohit Seth 就在内核中添加了深奥的[控制组cgroups][2]功能cgroups 的当前实现是由 Tejun Heo 重写的)。这种新技术最初被用作一种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确保一组特定任务的服务质量。
例如,你可以为与你的 WEB 服务相关联的所有任务创建一个控制组定义cgroup为例行备份创建另一个 cgroup ,再为一般操作系统需求创建另一个 cgroup。然后你可以控制每个组的资源百分比这样你的操作系统和 WEB 服务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系统资源,而你的备份进程可以访问剩余的资源。
然而cgroups 如今变得这么著名是因其作为驱动云技术的角色容器。事实上cgroups 最初被命名为[进程容器][3]。当它们被 [LXC][4]、[CoreOS][5] 和 Docker 等项目采用时,这并不奇怪。
就像闸门打开后一样,“容器” 一词就像成为了 Linux 的同义词一样,微服务风格的基于云的“应用”概念很快成为了规范。如今,已经很难摆脱 cgroups 了,它们是如此普遍。每一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如果你运行 Linux 的话,可能还有你的笔记本电脑)都以一种合理的方式使用了 cgroups这使得你的计算体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易于管理和灵活。
例如,你可能已经在电脑上安装了 [Flathub][6] 或 [Flatpak][7],或者你已经在工作中使用 [Kubernetes][8] 和/或 [OpenShift][9]。不管怎样,如果“容器”这个术语对你来说仍然模糊不清,则可以 [通过 Linux 容器从背后][10]获得对容器的实际理解。
### LKMM4.17
2018 年Jade Alglave、Alan Stern、Andrea Parri、Luc Maranget、Paul McKenney 以及其他几个人的辛勤工作的成果被合并到主线 Linux 内核中以提供正式的内存模型。Linux 内核内存[一致性]模型LKMM子系统是一套描述 Linux 内存一致性模型的工具,同时也产生用于测试的用例(特别命名为 klitmus
随着系统在物理设计上变得越来越复杂(增加了更多的中央处理器内核,高速缓存和内存增长,等等),它们就越难知道哪个中央处理器需要哪个地址空间,以及何时需要。例如,如果 CPU0 需要将数据写入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并且 CPU1 需要读取该值,那么 CPU0 必须在 CPU1 尝试读取之前写入。类似地,如果值是以一种顺序方式写入内存的,那么期望它们也以同样的顺序被读取,而不管哪个或哪些 CPU 正在读取。
即使在单个处理器上,内存管理也需要特定的任务顺序。像 `x = y` 这样的简单操作需要处理器从内存中加载 `y` 的值,然后将该值存储在 `x` 中。在处理器从内存中读取值之前,是不能将存储在 `y` 中的值放入 `x` 变量的。此外还有地址依赖:`x[n] = 6` 要求在处理器能够存储值 `6` 之前加载 `n`
LKMM 可以帮助识别和跟踪代码中的这些内存模式。它部分是通过一个名为 `herd` 的工具来实现的,该工具(以逻辑公式的形式)定义了内存模型施加的约束,然后列举了与这些约束一致性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 低延迟补丁2.6.38
很久以前,在 2011 年之前,如果你想[在 Linux 上进行多媒体工作][11],你必须得有一个低延迟内核。这主要适用于[录音][12]时添加了许多实时效果(如对着麦克风唱歌和添加混音,以及在耳机中无延迟地听到你的声音)。有些发行版,如 [Ubuntu Studio][13],可靠地提供了这样一个内核,所以实际上这没有什么障碍,这只不过是当艺术家选择发行版时的一个重要提醒。
然而,如果你没有使用 Ubuntu Studio或者你需要在你的发行版提供之前更新你的内核你必须跳转到 rt-patches 网页,下载内核补丁,将它们应用到你的内核源代码,编译,然后手动安装。
后来,随着内核版本 2.6.38 的发布这个过程结束了。Linux 内核突然像变魔术一样默认内置了低延迟代码(根据基准测试,延迟至少降低了 10 倍)。不再需要下载补丁,不用编译。一切都很顺利,这都是因为 Mike Galbraith 编写了一个 200 行的小补丁。
对于全世界的开源多媒体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规则改变者。从 2011 年开始事情变得如此美好,到 2016 年我自己做了一个挑战,[在树莓派 v1型号 B上建造一个数字音频工作站DAW][14],结果发现它运行得出奇地好。
### RCU2.5
RCU<ruby>读-拷贝-更新<rt>Read-Copy-Update</rt></ruby>,是计算机科学中定义的一个系统,它允许多个处理器线程从共享内存中读取数据。它通过延迟更新但也将它们标记为已更新来做到这一点,以确保数据读取为最新内容。实际上,这意味着读取与更新同时发生。
典型的 RCU 循环有点像这样:
1. 删除指向数据的指针,以防止其他读操作引用它。
2. 等待读操作完成它们的关键处理。
3. 回收内存空间。
将更新阶段划分为删除和回收阶段意味着更新程序会立即执行删除,同时推迟回收直到所有活动读取完成(通过阻止它们或注册一个回调以便在完成时调用)。
虽然 RCU 的概念不是为 Linux 内核发明的,但它在 Linux 中的实现是该技术的一个定义性的例子。
### 合作0.01
对于 Linux 内核创新的问题的最终答案永远是协作。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也可以称之为技术优势,称之为黑客能力,或者仅仅称之为开源,但 Linux 内核及其支持的许多项目是协作与合作的光辉范例。
它远远超出了内核范畴。各行各业的人都对开源做出了贡献,可以说都是因为 Linux 内核。Linux 曾经是,现在仍然是[自由软件][15]的主要力量,激励人们把他们的代码、艺术、想法或者仅仅是他们自己带到一个全球化的、有生产力的、多样化的人类社区中。
### 你最喜欢的创新是什么?
这个列表偏向于我自己的兴趣容器、非统一内存访问NUMA和多媒体。无疑列表中肯定缺少你最喜欢的内核创新。在评论中告诉我。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9/8/linux-kernel-top-5-innovations
作者:[Seth Kenlon][a]
选题:[lujun9972][b]
译者:[heguangzhi](https://github.com/heguangzh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 https://opensource.com/users/seth
[b]: https://github.com/lujun9972
[1]: 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lead-images/linux_penguin_green.png?itok=ENdVzW22 (Penguin with green background)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groups
[3]: https://lkml.org/lkml/2006/10/20/251
[4]: https://linuxcontainers.org
[5]: https://coreos.com/
[6]: http://flathub.org
[7]: http://flatpak.org
[8]: http://kubernetes.io
[9]: https://www.redhat.com/sysadmin/learn-openshift-minishift
[10]: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8/11/behind-scenes-linux-containers
[11]: http://slackermedia.info
[12]: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6/qtractor-audio
[13]: http://ubuntustudio.org
[14]: https://opensource.com/life/16/3/make-music-raspberry-pi-milkytracker
[15]: http://fs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