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Project/translated/tech/20161026 Applying the Linus Torvalds Good Taste Coding Requirement.md
2017-05-08 13:55:31 +08:00

164 lines
6.6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invisible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are indistinguishable to humans but may be processed differently by a computer.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像 Linus Torvalds 学习让编出的代码具有“good taste”
在[最近关于 Linus Torvalds 的一个采访中][1],这位 Linux 的创始人,在采访过程中大约 14:20 的时候,快速的指出了关于代码的 "good taste"。good taste采访者请他展示更多的细节于是Linus Torvalds 展示了一张提前准备好的插图。
这张插图中展示了一个代码片段。但这段代码并没有 “good taste”。这是一个具有 “poor taste” 的代码片段,把它作为例子,以提供一些初步的比较。
![](https://d262ilb51hltx0.cloudfront.net/max/1200/1*X2VgEA_IkLvsCS-X4iPY7g.png)
这是一个用 C 写的函数,作用是删除链表中的一个对象,它包含有 10 行代码。
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底部的 if 语句。正是这个 if 语句受到他的批判。
我暂停视频开始研究幻灯片。我发现我最近有写过和这很像的代码。Linus 不就是在说我的代码品味很差吗?我吞下自尊,继续观看视频。
随后, Linus 向观众解释,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当从链表中删除一个对象时,需要考虑两种可能的情况。当所需删除的对象位于链表的表头时,删除过程和位于链表中间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这个 if 语句具有 "poor taste" 的原因。
但既然他承认考虑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是必要的,那为什么像上面那样写如此糟糕呢?
接下来,他又向观众展示了第二张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展示的是实现同样功能的一个函数,但这段代码具有 “goog taste” 
![](https://d262ilb51hltx0.cloudfront.net/max/1200/1*GHFLYFB3vDQeakMyUGPglw.png)
原先的 10 行代码现在减少为 4 行。
但代码的行数并不重要,关键是 if 语句,它不见了,因为不再需要了。代码已经被重构,所以,尽管对象的地址还在列表中,但已经运用同样的操作把它删除了。
Linus 解释了一下新的代码,它消除了边缘情况,就是这样。然后采访转入了下一个话题。
我琢磨了一会这段代码。 Linus 是对的,的确,第二个函数更好。如果这是一个确定代码具有 “good taste” 还是 “bad taste” 的测试,那么很遗憾,我失败了。我从未想到过有可能能够去除条件语句。我写过不止一次这样的 if 语句,因为我经常使用链表。
这个例子的启发,不仅仅是教给了我们一个从链表中删除对象的更好方法,而是启发了我们去考虑自己写的代码。你通过程序实现的一个简单算法,可能还有改进的空间,只是你从来没有考虑过。
以这种方式,我回去审查最近正在做的项目的代码。也许是一个巧合,刚好也是用 C 写的。
我尽最大的能力去审查代码“good taste” 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关于边缘情况的消除方法,通常我们会使用条件语句来消除边缘情况。然而,你的测试使用的条件语句越少,你的代码就会有更好的 “tastes” 。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通过审查代码进行了改进的一个特殊例子。
这是一个关于初始化网格边缘的算法。
下面所写的是一个用来初始化 grid 的网格边缘的算法gird 表示一个二维数组grid[行][列]
再次说明,这段代码的目的只是用来初始化位于 grid 边缘的点的值,所以,只需要给最上方一行、最下方一行、最左边一列以及最右边一列赋值即可。
为了完成这件事,我通过循环遍历 grid 中的每一个点,然后使用条件语句来测试该点是否位于边缘。代码看起来就是下面这样:
```Tr
for (r = 0; r < GRID_SIZE; ++r) {
for (c = 0; c < GRID_SIZE; ++c) {
```
```
// Top Edge
if (r == 0)
grid[r][c] = 0;
```
```
// Left Edge
if (c == 0)
grid[r][c] = 0;
```
```
// Right Edge
if (c == GRID_SIZE - 1)
grid[r][c] = 0;
```
```
// Bottom Edge
if (r == GRID_SIZE - 1)
grid[r][c] = 0;
}
}
```
虽然这样做是对的,但回过头来看,这个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1. 复杂性 — 在双层循环里面使用 4 个条件语句似乎过于复杂。
2. 高效性 — 假设 GRID_SIZE 的值为 64那么这个循环需要执行 4096 次,但需要进行赋值的只有位于边缘的 256 个点。
用 Linus 的眼光来看,将会认为这段代码没有 “good taste” 。
所以,我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下思考。经过一番思考,我把复杂度减少为包含四个条件语句的单层循环。虽然只是稍微改进了一下复杂性,但在性能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因为它只是沿着边缘的点进行了 256 次循环。
```
for (i = 0; i < GRID_SIZE * 4; ++i) {
```
```
// Top Edge
if (i < GRID_SIZE)
grid[0][i] = 0;
```
```
// Right Edge
else if (i < GRID_SIZE * 2)
grid[i - GRID_SIZE][GRID_SIZE - 1] = 0;
```
```
// Left Edge
else if (i < GRID_SIZE * 3)
grid[i - (GRID_SIZE * 2)][0] = 0;
```
```
// Bottom Edge
else
grid[GRID_SIZE - 1][i - (GRID_SIZE * 3)] = 0;
}
```
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但是它看起来很丑,并不是易于遵循的代码。基于这一点,我并不满意。
我继续思考,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呢?事实上,答案是 YES最后我想出了一个非常简单且优雅的算法老实说我不敢相信我会花了那么长时间才发现这个算法。
下面是这段代码的最后版本。它只有一层循环并且没有条件语句。另外。循环只执行了 64 次迭代,极大的改善了复杂性和高效性。
```
for (i = 0; i < GRID_SIZE; ++i) {
```
```
// Top Edge
grid[0][i] = 0;
// Bottom Edge
grid[GRID_SIZE - 1][i] = 0;
```
```
// Left Edge
grid[i][0] = 0;
```
```
// Right Edge
grid[i][GRID_SIZE - 1] = 0;
}
```
这段代码通过单层循环迭代来初始化四条边缘上的点。它并不复杂,而且非常高效,易于阅读。和原始的版本,甚至是第二个版本相比,都有天壤之别。
至此,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
via: https://medium.com/@bartobri/applying-the-linus-tarvolds-good-taste-coding-requirement-99749f37684a
作者:[Brian Barto][a]
译者:[ucasFL](https://github.com/ucasFL)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组织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medium.com/@bartobri?source=post_header_lockup
[1]:https://www.ted.com/talks/linus_torvalds_the_mind_behind_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