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git
synced 2025-01-01 21:50:13 +08:00
114 lines
22 KiB
Markdown
114 lines
22 KiB
Markdown
回顾 Steam Machines 与 SteamOS
|
||
====
|
||
|
||
去年今日(LCTT 译注:本文发表于 2016 年),在非常符合 Valve 风格的跳票之后,大众迎来了 [Steam Machines 的发布][2]。即使是在 Linux 桌面环境对于游戏的支持大步进步的今天,Steam Machines 作为一个平台依然没有飞跃,而 SteamOS 似乎也止步不前。这些由 Valve 发起的项目究竟怎么了?这些项目为何被发起,又是如何失败的?一些改进又是否曾有机会挽救这些项目的成败?
|
||
|
||
### 行业环境
|
||
|
||
在 2012 年 Windows 8 发布的时候,微软像 iOS 与 Android 那样,为 Windows 集成了一个应用商店。在微软试图推广对触摸体验友好的界面时,为了更好的提供 “Metro” UI 语言指导下的沉浸式触摸体验,他们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叫做 “WinRT” 的 API。然而为了能够使用这套 API,应用开发者们必须把应用程序通过 Windows 应用商城发布,并且正如其它应用商城那样,微软从中抽成 30%。对于 Valve 的 CEO,Gabe Newell (G 胖) 而言,这种限制发布平台和抽成行为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而且他前瞻地看到了微软利用行业龙头地位来推广 Windows 商店和 Metro 应用对于 Valve 潜在的危险,正如当年微软用 IE 浏览器击垮 Netscape 浏览器一样。
|
||
|
||
对于 Valve 来说,运行 Windows 的 PC 的优势在于任何人都可以不受操作系统和硬件方的限制运行各种软件。当像 Windows 这样的专有平台对像 Steam 这样的第三方软件限制越来越严格时,应用开发者们自然会想要寻找一个对任何人都更开放和自由的替代品,他们很自然的会想到 Linux 。Linux 本质上只是一套内核,但你可以轻易地使用 GNU 组件、Gnome 等软件在这套内核上开发出一个操作系统,比如 Ubuntu 就是这么来的。推行 Ubuntu 或者其他 Linux 发行版自然可以为 Valve 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的平台,以防止微软或者苹果变成 Valve 作为第三方平台之路上的的敌人,但 Linux 甚至给了 Valve 一个创造新的操作系统平台的机会。
|
||
|
||
### 概念化
|
||
|
||
如果我们把 Steam Machines 叫做主机的话,Valve 当时似乎认定了主机平台是一个机会。为了迎合用户对于电视主机平台用户界面的审美期待,同时也为了让玩家更好地从稍远的距离上在电视上玩游戏,Valve 为 Steam 推出了 Big Picture 模式。Steam Machines 的核心要点是开放性;比方说所有的软件都被设计成可以脱离 Windows 工作,又比如说 Steam Machines 手柄的 CAD 图纸也被公布出来以便支持玩家二次创作。
|
||
|
||
原初计划中,Valve 打算设计一款官方的 Steam Machine 作为旗舰机型。但最终,这些机型只在 2013 年的时候作为原型机给与了部分测试者用于测试。Valve 后来也允许像戴尔这样的 OEM 厂商们制造 Steam Machines,并且也赋予了他们制定价格和配置规格的权利。有一家叫做 “Xi3” 的公司展示了他们设计的 Steam Machine 小型机型,那款机型小到可以放在手掌上,这一新闻创造了围绕 Steam Machines 的更多热烈讨论。最终,Valve 决定不自己设计制造 Steam Machines,而全权交给 OEM 合作厂商们。
|
||
|
||
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被列入考量,比如在手柄上加入生物识别技术、眼球追踪以及动作控制等。在这些最初的想法里,陀螺仪被加入了 Steam Controller 手柄,HTC Vive 的手柄也有各种动作追踪仪器;这些想法可能最初都来源于 Steam 手柄的设计过程中。手柄最初还有些更激进的设计,比如在中心放置一块可定制化并且会随着游戏内容变化的触摸屏。但最后的最后,发布会上的手柄偏向保守了许多,但也有诸如双触摸板和内置软件等黑科技。Valve 也考虑过制作面向笔记本类型硬件的 Steam Machines 和 SteamOS。这个企划最终没有任何成果,但也许 “Smach Z” 手持游戏机会是发展的方向之一。
|
||
|
||
在 [2013 年九月][3],Valve 对外界宣布了 Steam Machines 和 SteamOS, 并且预告会在 2014 年中发布。前述的 300 台原型机在当年 12 月分发给了测试者们,随后次年 1 月,又分发给了开发者们 2000 台原型机。SteamOS 也在那段时间分发给有 Linux 经验的测试者们试用。根据当时的测试反馈,Valve 最终决定把产品发布延期到 2015 年 11 月。
|
||
|
||
SteamOS 的延期跳票给合作伙伴带来了问题;戴尔的 Steam Machine 由于早发售了一年,结果不得不改为搭配了额外软件、甚至运行着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Alienware Alpha。
|
||
|
||
### 正式发布
|
||
|
||
在最终的正式发布会上,Valve 和 OEM 合作商们发布了 Steam Machines,同时 Valve 还推出了 Steam Controller 手柄和 Steam Link 串流游戏设备。Valve 也在线下零售行业比如 GameStop 里开辟了货架空间。在发布会前,有几家 OEM 合作商退出了与 Valve 的合作;比如 Origin PC 和 Falcon Northwest 这两家高端精品主机设计商。他们宣称 Steam 生态的性能问题和一些限制迫使他们决定弃用 SteamOS。
|
||
|
||
Steam Machines 在发布后收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另一方面 Steam Link 则普遍受到好评,很多人表示愿意在客厅电视旁为他们已有的 PC 系统购买 Steam Link, 而不是购置一台全新的 Steam Machine。Steam Controller 手柄则受到其丰富功能伴随而来的陡峭学习曲线影响,评价一败涂地。然而针对 Steam Machines 的批评则是最猛烈的。诸如 LinusTechTips 这样的评测团体 (LCTT 译注:YouTube 硬件界老大,个人也经常看他们节目)注意到了主机的明显的不足,其中甚至不乏性能为题。很多厂商的 Machines 都被批评为性价比极低,特别是经过和玩家们自己组装的同配置机器或者电视主机做对比之后。SteamOS 而被批评为兼容性有问题,Bug 太多,以及性能不及 Windows。在所有 Machines 里,戴尔的 Alienware Alpha 被评价为最有意思的一款,主要是由于品牌价值和机型外观极小的缘故。
|
||
|
||
通过把 Debian Linux 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基础,Valve 得以为 SteamOS 平台找到很多原本就存在与 Steam 平台上的 Linux 兼容游戏来作为“首发游戏”。所以起初大家认为在“首发游戏”上 Steam Machines 对比其他新发布的主机优势明显。然而,很多宣称会在新平台上发布的游戏要么跳票要么被中断了。Rocket League 和 Mad Max 在宣布支持新平台整整一年后才真正发布,而《巫师 3》和《蝙蝠侠:阿克汉姆骑士》甚至从来没有发布在新平台上。就《巫师 3》的情况而言,他们的开发者 CD Projekt Red 拒绝承认他们曾经说过要支持新平台;然而他们的游戏曾在宣布支持 Linux 和 SteamOS 的游戏列表里赫然醒目。雪上加霜的是,很多 AAA 级的大作甚至没宣布移植,虽然最近这种情况稍有所好转了。
|
||
|
||
### 被忽视的
|
||
|
||
在 Stame Machines 发售后,Valve 的开发者们很快转移到了其他项目的工作中去了。在当时,VR 项目最为内部所重视,6 月份的时候大约有 1/3 的员工都在相关项目上工作。Valve 把 VR 视为亟待开发的一片领域,而他们的 Steam 则应该作为分发 VR 内容的生态环境。通过与 HTC 合作生产,Valve 设计并制造出了他们自己的 VR 头戴和手柄,并计划在将来更新换代。然而与此同时,Linux 和 Steam Machines 都渐渐淡出了视野。SteamVR 甚至直到最近才刚刚支持 Linux (其实还没对普通消费者开放使用,只在 SteamDevDays 上展示过对 Linux 的支持),而这一点则让我们怀疑 Valve 在 Stame Machines 和 Linux 的开发上是否下定了足够的决心。
|
||
|
||
SteamOS 自发布以来几乎止步不前。SteamOS 2.0 作为上一个大版本号更新,几乎只是同步了 Debian 上游的变化,而且还需要用户重新安装整个系统,而之后的小补丁也只是在做些上游更新的配合。当 Valve 在其他事关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项目(例如 Mesa)上进步匪浅的时候,针对 Steam Machines 的相关项目则少有顾及。
|
||
|
||
很多原本应有的功能都从未完成。Steam 的内置功能,例如聊天和直播,都依然处于较弱的状态,而且这种落后会影响所有平台上的 Steam 用户体验。更具体来说,Steam 没有像其他主流主机平台一样把诸如 Netflix、Twitch 和 Spotify 之类的服务集成到客户端里,而通过 Steam 内置的浏览器使用这些服务则体验极差,甚至无法使用;而如果要使用第三方软件则需要开启 Terminal,而且很多软件甚至无法支持控制手柄 ——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样的用户界面体验都糟糕透顶。
|
||
|
||
Valve 同时也几乎没有花任何力气去推广他们的新平台,而选择把一切都交由 OEM 厂商们去做。然而,几乎所有 OEM 合作商们要么是高端主机定制商,要么是电脑生产商,要么是廉价电脑公司(LCTT 译注:简而言之没有一家有大型宣传渠道)。在所有 OEM 中,只有戴尔是 PC 市场的大碗,也只有他们真正给 Steam Machines 做了广告宣传。
|
||
|
||
最终销量也不尽人意。截至 2016 年 6 月,7 个月间 Steam Controller 手柄的销量在包括捆绑销售的情况下仅销售 500,000 件。这让 Steam Machines 的零售情况差到只能被归类到十万俱乐部的最底部。对比已经存在的巨大 PC 和主机游戏平台,可以说销量极低。
|
||
|
||
### 事后诸葛亮
|
||
|
||
既然知道了 Steam Machines 的历史,我们又能否总结出失败的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翻身改进呢?
|
||
|
||
#### 视野与目标
|
||
|
||
Steam Machines 从来没搞清楚他们在市场里的定位究竟是什么,也从来没说清楚他们具体有何优势。从 PC 市场的角度来说,自己搭建台式机已经非常普及,并且往往可以让电脑可以匹配玩家自己的目标,同时升级性也非常好。从主机平台的角度来说,Steam Machines 又被主机本身的相对廉价所打败,虽然算上游戏可能稍微便宜一些,但主机上的用户体验也直白很多。
|
||
|
||
PC 用户会把多功能性看得很重,他们不仅能用电脑打游戏,也一样能办公和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即使 Steam Machines 也是跑着的 SteamOS 操作系统的自由的 Linux 电脑,但操作系统和市场宣传加深了 PC 玩家们对 Steam Machines 是不可定制的硬件、低价的、更接近主机的印象。即使这些 PC 用户能接受在客厅里购置一台 Steam Machines,他们也有 Steam Link 可以选择,而且很多更小型机比如 NUC 和 Mini-ITX 主板定制机可以让他们搭建更适合放在客厅里的电脑。SteamOS 软件也允许把这些硬件转变为 Steam Machines,但寻求灵活性和兼容性的用户通常都会使用一般 Linux 发行版或者 Windows。何况最近的 Windows 和 Linux 桌面环境都让维护一般用户的操作系统变得自动化和简单了。
|
||
|
||
电视主机用户们则把易用性放在第一。虽然近年来主机的功能也逐渐扩展,比如可以播放视频或者串流,但总体而言用户还是把即插即用即玩、不用担心兼容性和性能问题和低门槛放在第一。主机的使用寿命也往往较长,一般在 4-7 年左右,而统一固定的硬件也让游戏开发者们能针对其更好的优化和调试软件。现在刚刚兴起的中生代升级,例如天蝎和 PS 4 Pro 则可能会打破这样统一的游戏体验,但无论如何厂商还是会要求开发者们需要保证游戏在原机型上的体验。为了提高用户粘性,主机也会有自己的社交系统和独占游戏。而主机上的游戏也有实体版,以便将来重用或者二手转卖,这对零售商和用户都是好事儿。Steam Machines 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保证;即使长的像一台客厅主机,他们却有 PC 高昂的价格和复杂的硬件情况。
|
||
|
||
#### 妥协
|
||
|
||
综上所述,Steam Machines 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吸取了两边的缺点,又没有自己明确的定位。更糟糕的是 Steam Machines 还展现了 PC 和主机都没有的毛病,比如没有 AAA 大作,又没有 Netflix 这样的客户端。抛开这些不说,Valve 在提高他们产品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出力,甚至没有尝试着解决 PC 和主机两头定位矛盾这一点。
|
||
|
||
然而在有些事情上也许原本 PC 和主机就没法折中妥协。像图像设定和 Mod 等内容的加入会无法保证“傻瓜机”一般的可靠,而且系统下层的复杂性也会逐渐暴露。
|
||
|
||
而最复杂的是 Steam Machines 多变的硬件情况,这使得用户不仅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配置,还要考虑这个价格下和别的系统(PC 和主机)比起来划算与否。更关键的是,Valve 无论如何也应该做出某种自动硬件检测机制,这样玩家才能知道是否能玩某个游戏,而且这个测试既得简单明了,又要能支持 Steam 上几乎所有游戏。同时,Valve 还要操心未来游戏对配置需求的变化,比如2016 年的 "A" 等主机三年后该给什么评分呢?
|
||
|
||
#### Valve, 个人努力与公司结构
|
||
|
||
尽管 Valve 在 Steam 上创造了辉煌,但其公司的内部结构可能对于开发一个像 Steam Machines 一样的平台是有害的。他们几乎没有领导的自由办公结构,以及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移动到想要工作的项目组里决定了他们具有极大的创新,研发,甚至开发能力。据说 Valve 只愿意招他们眼中的的 “顶尖人才”,通过极其严格的筛选标准,并通过让他们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项目里工作以保持热情。然而这种思路很可能是错误的;拉帮结派总是存在,而 G胖的话或许比公司手册上写的还管用,而又有人时不时会由于特殊原因被雇佣或解雇。
|
||
|
||
正因为如此,很多虽不闪闪发光甚至维护起来有些无聊但又需要大量时间的项目很容易枯萎。Valve 的客服已是被人诟病已久的毛病,玩家经常觉得被无视了,而 Valve 则经常不到万不得已、法律要求的情况下绝不行动:例如自动退款系统,就是在澳大利亚和欧盟法律的要求下才被加入的;更有目前还没结案的华盛顿州 CS:GO 物品在线赌博网站一案。
|
||
|
||
各种因素最后也反映在 Steam Machines 这一项目上。Valve 方面的跳票迫使一些合作方做出了尴尬的决定,比如戴尔提前一年发布了 Alienware Alpha 外观的 Steam Machine 就在一年后的正式发布时显得硬件状况落后了。跳票很可能也导致了游戏数量上的问题。开发者和硬件合作商的对跳票和最终毫无轰动的发布也不明朗。Valve 的 VR 平台干脆直接不支持 Linux,而直到最近,SteamVR 都风风火火迭代了好几次之后,SteamOS 和 Linux 依然不支持 VR。
|
||
|
||
#### “长线钓鱼”
|
||
|
||
尽管 Valve 方面对未来的规划毫无透露,有些人依然认为 Valve 在 Steam Machine 和 SteamOS 上是放长线钓大鱼。他们论点是 Steam 本身也是这样的项目 —— 一开始作为游戏补丁平台出现,到现在无敌的游戏零售和玩家社交网络。虽然 Valve 的独占游戏比如《半条命 2》和 《CS》 也帮助了 Steam 平台的传播。但现今我们完全无法看到 Valve 像当初对 Steam 那样上心 Steam Machines。同时现在 Steam Machines 也面临着 Steam 从没碰到过的激烈竞争。而这些竞争里自然也包含 Valve 自己的那些把 Windows 作为平台的 Steam 客户端。
|
||
|
||
#### 真正目的
|
||
|
||
鉴于投入在 Steam Machines 上的努力如此之少,有些人怀疑整个产品平台是不是仅仅作为某种博弈的筹码才被开发出来。原初 Steam Machines 就发家于担心微软和苹果通过自己的应用市场垄断游戏的反制手段当中,Valve 寄希望于 Steam Machines 可以在不备之时脱离那些操作系统的支持而运行,同时也是提醒开发者们,也许有一日整个 Steam 平台会独立出来。而当微软和苹果等方面的风口没有继续收紧的情况下,Valve 自然就放慢了开发进度。然而我不这样认为;Valve 其实已经花了不少精力与硬件商和游戏开发者们共同推行这件事,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吓吓他人就终止项目。你可以把这件事想成,微软和 Valve 都在吓唬对方 —— 微软推出了突然收紧的 Windows 8 ,而 Valve 则展示了一下可以独立门户的能力。
|
||
|
||
但即使如此,谁能保证开发者不会愿意跟着微软的封闭环境跑了呢?万一微软最后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和用户群体呢?更何况,微软现在正大力推行 Xbox 和 Windows 的交叉和整合,甚至 Xbox 独占游戏也出现在 Windows 上,这一切都没有损害 Windows 原本的平台性定位 —— 谁还能说微软方面不是 Steam 的直接竞争对手呢?
|
||
|
||
还会有人说这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推进 Linux 生态环境尽快接纳 PC 游戏,而 Steam Machines 只是想为此大力推一把。但如果是这样,那这个目的实在是性价比极低,因为本愿意支持 Linux 的自然会开发,而 Steam Machines 这一出甚至会让开发者对平台期待额落空从而伤害到他们。
|
||
|
||
### 大家眼中 Valve 曾经的机会
|
||
|
||
我认为 Steam Machines 的创意还是很有趣的,而也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市场,但就结果而言 Valve 投入的创意和努力还不够多,而定位模糊也伤害了这个产品。我认为 Steam Machines 的优势在于能砍掉 PC 游戏传统的复杂性,比如硬件问题、整机寿命和维护等;但又能拥有游戏便宜,可以打 Mod 等好处,而且也可以做各种定制化以满足用户需求。但他们必须要让产品的核心内容:价格、市场营销、机型产品线还有软件的质量有所保证才行。
|
||
|
||
我认为 Steam Machines 可以做出一点妥协,比如硬件升级性(尽管这一点还是有可能被保留下来的 —— 但也要极为小心整个过程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和产品选择性,来减少摩擦成本。PC 一直会是一个并列的选项。想给用户产品可选性带来的只有一个困境,成吨的质量低下的 Steam Machines 根本不能解决。Valve 得自己造一台旗舰机型来指明 Steam Machines 的方向。毫无疑问,Alienware 的产品是最接近理想目标的,但它说到底也不是 Valve 的官方之作。Valve 内部不乏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如果他们愿意投入足够多的重视,我认为结果也许会值得他们努力。而像戴尔和 HTC 这样的公司则可以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帮 Valve 制造成品。直接钦定 Steam Machines 的硬件周期,并且在期间只推出 1-2 台机型也有助于帮助解决问题,更不用说他们还可以依次和开发商们确立性能的基准线。我不知道 OEM 合作商们该怎么办;如果 Valve 专注于自己的几台设备里,OEM 们很可能会变得多余甚至拖平台后腿。
|
||
|
||
我觉得修复软件问题是最关键的。很多问题在严重拖着 Steam Machines 的后腿,比如缺少主机上遍地都是、又能轻易安装在 PC 上的的 Netflix 和 Twitch,那么即使做好了客厅体验问题依然是严重的败笔。即使 Valve 已经在逐步购买电影的版权以便在 Steam 上发售,我觉得用户还是会倾向于去使用已经在市场上建立口碑的一些流媒体服务。这些问题需要被严肃地对待,因为玩家日益倾向于把主机作为家庭影院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修复 Steam 客户端和平台的问题也很重要,和更多第三方服务商合作增加内容应该会是个好主意。性能问题和 Linux 下的显卡问题也很严重,不过好在他们最近在慢慢进步。移植游戏也是个问题。类似 Feral Interactive 或者 Aspyr Media 这样的游戏移植商可以帮助扩展 Steam 的商店游戏数量,但联系开发者和出版社可能会有问题,而且这两家移植商经常在移植的容器上搞自己的花样。Valve 已经在帮助游戏工作室自己移植游戏了,比如 Rocket League,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而且就算 Valve 去帮忙了,也是非常符合 Valve 拖拉的风格。而 AAA 大作这一块内容也绝不应该被忽略 —— 近来这方面的情况已经有极大好转了,虽然 Linux 平台的支持好了很多,但在玩家数量不够以及 Valve 为 Steam Machines 提供的开发帮助甚少的情况下,Bethesda 这样的开发商依然不愿意移植游戏;同时,也有像 Denuvo 一样缺乏数字版权管理的公司难以向 Steam Machines 移植游戏。
|
||
|
||
在我看来 Valve 需要在除了软件和硬件的地方也多花些功夫。如果他们只有一个机型的话,他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硬件生产上贴点钱。这样 Steam Machines 的价格就能跻身主机的行列,而且还能比自己组装 PC 要便宜。针对正确的市场群体做营销也很关键,即便我们还不知道目标玩家应该是谁(我个人会对这样的 Steam Machines 感兴趣,而且我有一整堆已经在 Steam 上以相当便宜的价格买下的游戏)。最后,我觉得零售商们其实不会对 Valve 的计划很感冒,毕竟他们要靠卖和倒卖实体游戏赚钱。
|
||
|
||
就算 Valve 在产品和平台上采纳过这些改进,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激活 Steam Machines 的全市场潜力。总的来说,Valve 不仅得学习自己的经验教训,还应该参考曾经有过类似尝试的厂商们,比如尝试依靠开放平台的 3DO 和 Pippin;又或者那些从台式机体验的竞争力退赛的那些公司,其实 Valve 如今的情况和他们也有几分相似。亦或者他们也可以观察一下任天堂 Switch —— 毕竟任天堂也在尝试跨界的创新。
|
||
|
||
_注解: 上述点子由 liamdawe 整理,所有的想法都由用户提交。_
|
||
|
||
本文是被一位访客提交的,我们欢迎大家前来[提交文章][1]。
|
||
|
||
--------------------------------------------------------------------------------
|
||
|
||
via: https://www.gamingonlinux.com/articles/user-editorial-steam-machines-steamos-after-a-year-in-the-wild.8474
|
||
|
||
作者:[calvin][a]
|
||
译者:[Moelf](https://github.com/Moelf)
|
||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
||
|
||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
|
||
[a]:https://www.gamingonlinux.com/profiles/5163
|
||
[1]:https://www.gamingonlinux.com/submit-article/
|
||
[2]:https://www.gamingonlinux.com/articles/steam-machines-steam-link-steam-controller-officially-released-steamos-sale.6201
|
||
[3]:https://www.gamingonlinux.com/articles/valve-announces-steam-machines-you-can-win-one-too.2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