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Project/translated/tech/20180116 Analyzing the Linux boot process.md
2018-02-23 15:29:51 +08:00

260 lines
2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Linux 启动过程分析
======
![](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lead-images/linux_boot.png?itok=FUesnJQp)
图片由企鹅和靴子“赞助”,由 Opensource.com 修改。CC BY-SA 4.0。
关于开源软件最古老的笑话是“代码是自文档化的self-documenting”。经验表明阅读源代码就像听天气预报一样明智的人依然出门会看看室外的天气。本文讲述了如何运用调试工具来观察和分析 Linux 系统的启动。分析一个正常的系统启动过程,有助于用户和开发人员应对不可避免的故障。
从某些方面看,启动过程非常简单。内核在单核上启动单线程和同步,似乎可以理解。但内核本身是如何启动的呢?[initrdinitial ramdisk][1]和引导程序bootloaders具有哪些功能还有为什么以太网端口上的 LED 灯是常亮的呢?
请继续阅读寻找答案。GitHub 也提供了 [介绍演示和练习的代码][2]。
### 启动的开始OFF 状态
#### 局域网唤醒Wake-on-LAN
OFF 状态表示系统没有上电没错吧表面简单其实不然。例如如果系统启用连局域网唤醒机制WOL以太网指示灯将亮起。通过以下命令来检查是否是这种情况
```
$# sudo ethtool <interface name>
```
其中 `<interface name>` 是网络接口的名字,比如 `eth0`。(`ethtool` 可以在同名的 Linux 软件包中找到。)如果输出中的 “Wake-on” 显示 “g”则远程主机可以通过发送 [魔法数据包MagicPacket][3] 来启动系统。如果您无意远程唤醒系统,也不希望其他人这样做,请在系统 BIOS 菜单中将 WOL 关闭,或者用以下方式:
```
$# sudo ethtool -s <interface name> wol d
```
响应魔法数据包的处理器可能是网络接口的一部分,也可能是 [底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4]。
#### 英特尔管理引擎、平台路径控制器和 Minix
BMC 不是唯一的在系统关闭时仍在监听的微控制器MCU。x86_64 系统还包含了用于远程管理系统的英特尔管理引擎IME软件套件。从服务器到笔记本电脑各种各样的设备都包含了这项技术开启了如 KVM 远程控制和英特尔功能许可服务等 [功能][5]。根据 [Intel 自己的检测工具][7][IME 存在尚未修补的漏洞][6]。坏消息是,要禁用 IME 很难。Trammell Hudson 发起了一个 [me_cleaner 项目][8],它可以清除一些相对恶劣的 IME 组件,比如嵌入式 Web 服务器,但也可能会影响运行它的系统。
IME 固件和系统管理模式SMM软件是 [基于 Minix 操作系统][9] 的,并运行在单独的平台路径控制器上,而不是主 CPU 上。然后SMM 启动位于主处理器上的通用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软件相关内容 [已被提及很多][10]。Google 的 Coreboot 小组已经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 [非扩展性缩减版固件][11]NERF项目其目的不仅是要取代 UEFI还要取代早期的 Linux 用户空间组件,如 systemd。在我们等待这些新成果的同时Linux 用户现在就可以从 Purism、System76 或 Dell 等处购买 [禁用了 IME][12] 的笔记本电脑,另外 [带有 ARM 64 位处理器笔记本电脑][13] 还是值得期待的。
####
#### 引导程序
除了启动问题不断的间谍软件外,早期的引导固件还有什么功能呢?引导程序的作用是为新上电的处理器提供运行像 Linux 之类的通用操作系统所需的资源。在开机时,不但没有虚拟内存,在控制器启动之前连 DRAM 也没有。然后引导程序打开电源并扫描总线和接口以定位到内核镜像和根文件系统的位置。U-Boot 和 GRUB 等常见的引导程序支持 USB、PCI 和 NFS 等接口,以及更多的嵌入式专用设备,如 NOR 和 NAND 闪存。引导程序还与 [可信平台模块][14]TPMs等硬件安全设备进行交互在启动最开始建立信任链。
![Running the U-boot bootloader][16]
在构建主机上的沙盒中运行 U-boot 引导程序。
包括树莓派、任天堂设备、汽车板和 Chromebook 在内的系统都支持广泛使用的开源引导程序 [U-Boot][17]。它没有系统日志当发生问题时甚至没有任何控制台输出。为了便于调试U-Boot 团队提供了一个沙盒可以在构建主机甚至是夜间的持续整合Continuous Integration系统上测试补丁程序。如果系统上安装了 Git 和 GNU Compiler CollectionGCC等通用的开发工具使用 U-Boot 沙盒会相对简单:
```
$# git clone git://git.denx.de/u-boot; cd u-boot
$# make ARCH=sandbox defconfig
$# make; ./u-boot
=> printenv
=> help
```
在 x86_64 上运行 U-Boot可以测试一些棘手的功能如 [模拟存储设备][2] 重新分区、基于 TPM 的密钥操作以及 USB 设备热插拔等。U-Boot 沙盒甚至可以在 GDB 调试器下单步执行。使用沙盒进行开发的速度比将引导程序刷新到电路板上的测试快 10 倍,并且可以使用 Ctrl + C 恢复一个“变砖”的沙盒。
### 启动内核
#### 配置引导内核
完成任务后,引导程序将跳转到已加载到主内存中的内核代码,并开始执行,传递用户指定的任何命令行选项。内核是什么样的程序呢?用命令 `file /boot/vmlinuz` 可以看到它是一个“bzImage”意思是一个大的压缩的镜像。Linux 源代码树包含了一个可以解压缩这个文件的工具—— [extract-vmlinux][18]
```
$# scripts/extract-vmlinux /boot/vmlinuz-$(uname -r) > vmlinux
$# file vmlinux
vmlinux: ELF 64-bit LSB executable, x86-64, version 1 (SYSV), statically
linked, stripped
```
内核是一个 [可执行与可链接格式][19]ELF的二进制文件就像 Linux 的用户空间程序一样。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 `binutils` 包中的命令,如 `readelf` 来检查它。比较一下输出,例如:
```
$# readelf -S /bin/date
$# readelf -S vmlinux
```
这两个文件中的段内容大致相同。
所以内核必须像其他的 Linux ELF 文件一样启动,但用户空间程序是如何启动的呢?在 `main()` 函数中?并不确切。
`main()` 函数运行之前,程序需要一个执行上下文,包括堆栈内存以及 `stdio`、`stdout` 和 `stderr` 的文件描述符。用户空间程序从标准库(多数 Linux 系统在用“glibc”中获取这些资源。参照以下输出
```
$# file /bin/date
/bin/date: ELF 64-bit LSB shared object, x86-64, version 1 (SYSV), dynamically
linked, interpreter /lib64/ld-linux-x86-64.so.2, for GNU/Linux 2.6.32,
BuildID[sha1]=14e8563676febeb06d701dbee35d225c5a8e565a,
stripped
```
ELF 二进制文件有一个解释器,就像 Bash 和 Python 脚本一样,但是解释器不需要像脚本那样用 `#!` 指定,因为 ELF 是 Linux 的原生格式。ELF 解释器通过调用 `_start()` 函数来用所需资源 [配置一个二进制文件][20],这个函数可以从 glibc 源代码包中找到,可以 [用 GDB 查看][21]。内核显然没有解释器,必须自我配置,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用 GDB 检查内核的启动给出了答案。首先安装内核的调试软件包内核中包含一个未剥离的unstrippedvmlinux例如 `apt-get install linux-image-amd64-dbg`,或者从源代码编译和安装你自己的内核,可以参照 [Debian Kernel Handbook][22] 中的指令。`gdb vmlinux` 后加 `info files` 可显示 ELF 段 `init.text`。在 `init.text` 中用 `l *(address)` 列出程序执行的开头,其中 `address``init.text` 的十六进制开头。用 GDB 可以看到 x86_64 内核从内核文件 [arch/x86/kernel/head_64.S][23] 开始启动,在这个文件中我们找到了汇编函数 `start_cpu0()`,以及一段明确的代码显示在调用 `x86_64 start_kernel()` 函数之前创建了堆栈并解压了 zImage。ARM 32 位内核也有类似的文件 [arch/arm/kernel/head.S][24]。`start_kernel()` 不针对特定的体系结构,所以这个函数驻留在内核的 [init/main.c][25] 中。`start_kernel()` 可以说是 Linux 真正的 `main()` 函数。
### 从 start_kernel() 到 PID 1
#### 内核的硬件清单:设备树和 ACPI 表
在引导时,内核需要硬件信息,不仅仅是已编译过的处理器类型。代码中的指令通过单独存储的配置数据进行扩充。有两种主要的数据存储方法:[设备树][26] 和 [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ACPI表][27]。内核通过读取这些文件了解每次启动时需要运行的硬件。
对于嵌入式设备,设备树是已安装硬件的清单。设备树只是一个与内核源代码同时编译的文件,通常与 `vmlinux` 一样位于 `/boot` 目录中。要查看 ARM 设备上的设备树的内容,只需对名称与 `/boot/*.dtb` 匹配的文件执行 `binutils` 包中的 `strings` 命令即可,`dtb` 是指一个设备树二进制文件。显然,只需编辑构成它的类 JSON 文件并重新运行随内核源代码提供的特殊 `dtc` 编译器即可修改设备树。虽然设备树是一个静态文件,其文件路径通常由命令行引导程序传递给内核,但近年来增加了一个 [设备树覆盖][28] 的功能,内核在启动后可以动态加载热插拔的附加设备。
x86 系列和许多企业级的 ARM64 设备使用 [ACPI][27] 机制。与设备树不同的是ACPI 信息存储在内核在启动时通过访问板载 ROM 而创建的 `/sys/firmware/acpi/tables` 虚拟文件系统中。读取 ACPI 表的简单方法是使用 `acpica-tools` 包中的 `acpidump` 命令。例如:
![ACPI tables on Lenovo laptops][30]
联想笔记本电脑的 ACPI 表都是为 Windows 2001 设置的。
是的,你的 Linux 系统已经准备好用于 Windows 2001 了你要考虑安装吗与设备树不同ACPI 具有方法和数据而设备树更多地是一种硬件描述语言。ACPI 方法在启动后仍处于活动状态。例如,运行 `acpi_listen` 命令(在 `apcid` 包中),然后打开和关闭笔记本机盖会发现 ACPI 功能一直在运行。暂时地和动态地 [覆盖 ACPI 表][31] 是可能的,而永久地改变它需要在引导时与 BIOS 菜单交互或刷新 ROM。如果你遇到那么多麻烦也许你应该 [安装 coreboot][32],这是开源固件的替代品。
#### 从 start_kernel() 到用户空间
[init/main.c][25] 中的代码竟然是可读的,而且有趣的是,它仍然在使用 1991 - 1992 年的 Linus Torvalds 的原始版权。在一个刚启动的系统上运行 `dmesg | head`,其输出主要来源于此文件。第一个 CPU 注册到系统中全局数据结构被初始化并且调度程序、中断处理程序IRQ、定时器和控制台按照严格的顺序逐一启动。在 `timekeeping_init()` 函数运行之前,所有的时间戳都是零。内核初始化的这部分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执行只发生在一个线程中,在最后一个完成并返回之前,没有任何函数会被执行。因此,即使在两个系统之间,`dmesg` 的输出也是完全可重复的,只要它们具有相同的设备树或 ACPI 表。Linux 的行为就像在 MCU 上运行的 RTOS实时操作系统一样如 QNX 或 VxWorks。这种情况持续存在于函数 `rest_init()` 中,该函数在终止时由 `start_kernel()` 调用。
![Summary of early kernel boot process.][34]
早期的内核启动流程
函数 `rest_init()` 产生了一个新进程以运行 `kernel_init()`,并调用了 `do_initcalls()`。用户可以通过将 `initcall_debug` 附加到内核命令行来监控 `initcalls`,这样每运行一次 `initcall` 函数就会产生 `dmesg` 条目。`initcalls` 会历经七个连续的级别early、core、postcore、arch、subsys、fs、device 和 late。`initcalls` 最为用户可见的部分是所有处理器外围设备的探测和设置:总线、网络、存储和显示器等等,同时加载其内核模块。`rest_init()` 也会在引导处理器上产生第二个线程,它首先运行 `cpu_idle()`,然后等待调度器分配工作。
`kernel_init()` 也可以 [设置对称多处理SMP结构][35]。在较新的内核中,如果 `dmesg` 的输出中出现“启动第二个 CPU...”等字样,系统便使用了 SMP。SMP 通过“热插拔”CPU 来进行,这意味着它用状态机来管理其生命周期,这种状态机在概念上类似于热插拔的 U 盘一样。内核的电源管理系统经常会使某个核core离线然后根据需要将其唤醒以便在不忙的机器上反复调用同一段的 CPU 热插拔代码。观察电源管理系统调用 CPU 热插拔代码的 [BCC 工具][36] 称为 `offcputime.py`
请注意,`init/main.c` 中的代码在 `smp_init()` 运行时几乎已执行完毕:引导处理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其他核无需重复的一次性初始化操作。尽管如此,跨 CPU 的线程仍然要在每个核上生成以管理每个核的中断IRQ、工作队列、定时器和电源事件。例如通过 `ps -o psr` 命令可以查看服务 softirqs 和 workqueues 在每个 CPU 上的线程。
```
$\# ps -o pid,psr,comm $(pgrep ksoftirqd)
PID PSR COMMAND
7 0 ksoftirqd/0
16 1 ksoftirqd/1
22 2 ksoftirqd/2
28 3 ksoftirqd/3
$\# ps -o pid,psr,comm $(pgrep kworker)
PID PSR COMMAND
4 0 kworker/0:0H
18 1 kworker/1:0H
24 2 kworker/2:0H
30 3 kworker/3:0H
[ . . . ]
```
其中PSR 字段代表“处理器”。每个核还必须拥有自己的定时器和 `cpuhp` 热插拔处理程序。
那么用户空间是如何启动的呢?在最后,`kernel_init()` 寻找可以代表它执行 `init` 进程的 `initrd`。如果没有找到,内核直接执行 `init` 本身。那么为什么需要 `initrd` 呢?
#### 早期的用户空间:谁规定要用 initrd
除了设备树之外,在启动时可以提供给内核的另一个文件路径是 `initrd` 的路径。`initrd` 通常位于 `/boot` 目录中,与 x86 系统中的 bzImage 文件 vmlinuz 一样,或是与 ARM 系统中的 uImage 和设备树相同。用 `initramfs-tools-core` 软件包中的 `lsinitramfs` 工具可以列出 `initrd` 的内容。发行版的 `initrd` 方案包含了最小化的 `/bin`、`/sbin` 和 `/etc` 目录以及内核模块,还有 `/scripts` 中的一些文件。所有这些看起来都很熟悉,因为 `initrd` 大致上是一个简单的最小化 Linux 根文件系统。看似相似,其实不然,因为位于虚拟内存盘中的 `/bin``/sbin` 目录下的所有可执行文件几乎都是指向 [BusyBox binary][38] 的符号链接,由此导致 `/bin``/sbin` 目录比 glibc 的小 10 倍。
如果要做的只是加载一些模块,然后在普通的根文件系统上启动 `init`,为什么还要创建一个 `initrd` 呢?想想一个加密的根文件系统,解密可能依赖于加载一个位于根文件系统 `/lib/modules` 的内核模块,当然还有 `initrd` 中的。加密模块可能被静态地编译到内核中而不是从文件加载但有多种原因不希望这样做。例如用模块静态编译内核可能会使其太大而不能适应存储空间或者静态编译可能会违反软件许可条款。不出所料存储、网络和人类输入设备HID驱动程序也可能存在于 `initrd` 中。`initrd` 基本上包含了任何挂载根文件系统所必需的非内核代码。`initrd` 也是用户存放 [自定义ACPI][38] 表代码的地方。
![Rescue shell and a custom <code>initrd</code>.][40]
救援模式的 shell 和自定义的 `initrd` 还是很有意思的。
`initrd` 对测试文件系统和数据存储设备也很有用。将这些测试工具存放在 `initrd` 中,并从内存中运行测试,而不是从被测对象中运行。
最后,当 `init` 开始运行时,系统就启动啦!由于辅助处理器正在运行,机器已经成为我们所熟知和喜爱的异步、可抢占、不可预测和高性能的生物。的确,`ps -o pid,psr,comm -p 1` 很容易显示已不在引导处理器上运行的用户空间的 `init` 进程。
### Summary
### 总结
Linux 引导过程听起来或许令人生畏即使考虑到简单嵌入式设备上的软件数量。换个角度来看启动过程相当简单因为启动中没有抢占、RCU 和竞争条件等扑朔迷离的复杂功能。只关注内核和 PID 1 会忽略了引导程序和辅助处理器为运行内核执行的大量准备工作。虽然内核在 Linux 程序中是独一无二的,但通过一些检查 ELF 文件的工具也可以了解其结构。学习一个正常的启动过程,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处理启动的故障。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 Alison Chaiken 的演讲——[Linux: The first second][41],将在 1 月 22 日至 26 日在悉尼举行。参见 [linux.conf.au][42]。
感谢 [Akkana Peck][43] 的提议和指正。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8/1/analyzing-linux-boot-process
作者:[Alison Chaiken][a]
译者:[jessie-pang](https://github.com/jessie-pang)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opensource.com/users/don-watkins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itial_ramdisk
[2]:https://github.com/chaiken/LCA2018-Demo-Code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ke-on-LAN
[4]:https://lwn.net/Articles/630778/
[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fTJ1vPCSo&amp;amp;amp;amp;amp;amp;index=65&amp;amp;amp;amp;amp;amp;list=PLbzoR-pLrL6pISWAq-1cXP4_UZAyRtesk
[6]:https://security-center.intel.com/advisory.aspx?intelid=INTEL-SA-00086&amp;amp;amp;amp;amp;amp;languageid=en-fr
[7]: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support/articles/000025619/software.html
[8]:https://github.com/corna/me_cleaner
[9]:https://lwn.net/Articles/738649/
[10]:https://lwn.net/Articles/699551/
[11]:https://trmm.net/NERF
[12]:https://www.extremetech.com/computing/259879-dell-now-shipping-laptops-intels-management-engine-disabled
[13]:https://lwn.net/Articles/733837/
[14]:https://linuxplumbersconf.org/2017/ocw/events/LPC2017/tracks/639
[15]:/file/383501
[16]: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u128651/linuxboot_1.png "Running the U-boot bootloader"
[17]:http://www.denx.de/wiki/DULG/Manual
[18]: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scripts/extract-vmlinux
[19]:http://man7.org/linux/man-pages/man5/elf.5.html
[20]:https://0xax.gitbooks.io/linux-insides/content/Misc/program_startup.html
[21]:https://github.com/chaiken/LCA2018-Demo-Code/commit/e543d9812058f2dd65f6aed45b09dda886c5fd4e
[22]:http://kernel-handbook.alioth.debian.org/
[23]: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x86/boot/compressed/head_64.S
[24]: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
[25]:https://github.com/torvalds/linux/blob/master/init/main.c
[2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_NyYEBxfn8
[27]:http://events.linuxfoundation.org/sites/events/files/slides/x86-platform.pdf
[28]:http://lwn.net/Articles/616859/
[29]:/file/383506
[30]: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u128651/linuxboot_2.png "ACPI tables on Lenovo laptops"
[31]:https://www.mjmwired.net/kernel/Documentation/acpi/method-customizing.txt
[32]:https://www.coreboot.org/Supported_Motherboards
[33]:/file/383511
[34]: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u128651/linuxboot_3.png "Summary of early kernel boot process."
[35]:http://free-electrons.com/pub/conferences/2014/elc/clement-smp-bring-up-on-arm-soc
[36]:http://www.brendangregg.com/ebpf.html
[37]:https://www.busybox.net/
[38]:https://www.mjmwired.net/kernel/Documentation/acpi/initrd_table_override.txt
[39]:/file/383516
[40]: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u128651/linuxboot_4.png "Rescue shell and a custom <code>initrd</code>."
[41]:https://rego.linux.conf.au/schedule/presentation/16/
[42]:https://linux.conf.au/index.html
[43]:http://shallow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