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 MySQL: 3 个简单的小调整 ============================================================ 如果你不改变 MySQL 的缺省配置,你的服务器的性能就像下图的坏在一档的法拉利一样 “虎落平阳被犬欺” …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1000/1*b7M28XbrOc4FF3tJP-vvyg.png) 我并不期望成为一个专家级的 DBA,但是,在我优化 MySQL 时,我推崇 80/20 原则,明确说就是通过简单的调整一些配置,你可以压榨出高达 80% 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在服务器资源越来越便宜的当下。 ### 警告 1. 没有两个数据库或者应用程序是完全相同的。这里假设我们要调整的数据库是为一个“典型”的 Web 网站服务的,优先考虑的是快速查询、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处理大量的流量。 2. 在你对服务器进行优化之前,请做好数据库备份! ### 1、 使用 InnoDB 存储引擎 如果你还在使用 MyISAM 存储引擎,那么是时候转换到 InnoDB 了。有很多的理由都表明 InnoDB 比 MyISAM 更有优势,如果你关注性能,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如何利用物理内存的: * MyISAM:仅在内存中保存索引。 * InnoDB:在内存中保存索引**和**数据。 结论:保存在内存的内容访问速度要比磁盘上的更快。 下面是如何在你的表上去转换存储引擎的命令: ``` ALTER TABLE table_name ENGINE=InnoDB; ``` *注意:你已经创建了所有合适的索引,对吗?为了更好的性能,创建索引永远是第一优先考虑的事情。* ### 2、 让 InnoDB 使用所有的内存 你可以在 `my.cnf` 文件中编辑你的 MySQL 配置。使用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参数去配置在你的服务器上允许 InnoDB 使用物理内存数量。 对此(假设你的服务器_仅仅_运行 MySQL),公认的“经验法则”是设置为你的服务器物理内存的 80%。在保证操作系统不使用交换分区而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足够内存之后 ,尽可能多地为 MySQL 分配物理内存。 因此,如果你的服务器物理内存是 32 GB,可以将那个参数设置为多达 25 GB。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25600M ``` *注意:(1)如果你的服务器内存较小并且小于 1 GB。为了适用本文的方法,你应该去升级你的服务器。 (2) 如果你的服务器内存特别大,比如,它有 200 GB,那么,根据一般常识,你也没有必要为操作系统保留多达 40 GB 的内存。 * ### 3、 让 InnoDB 多任务运行 如果服务器上的参数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的配置是大于 1 GB,将根据参数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的设置, 将 InnoDB 的缓冲池划分为多个。 拥有多于一个的缓冲池的好处有: > 在多线程同时访问缓冲池时可能会遇到瓶颈。你可以通过启用多缓冲池来最小化这种争用情况: 对于缓冲池数量的官方建议是: > 为了实现最佳的效果,要综合考虑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和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的设置,以确保每个实例至少有不小于 1 GB 的缓冲池。 因此,在我们的示例中,将参数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为 25 GB 的拥有 32 GB 物理内存的服务器上。一个合适的设置为 25600M / 24 = 1.06 GB ```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24 ``` ### 注意! 在修改了 `my.cnf` 文件后需要重启 MySQL 才能生效: ``` sudo service mysql restart ``` * * * 还有更多更科学的方法来优化这些参数,但是这几点可以作为一个通用准则来应用,将使你的 MySQL 服务器性能更好。 -------------------------------------------------------------------------------- 作者简介: 我喜欢商业技术以及跑车 | 集团 CTO @ Parcel Monkey, Cloud Fulfilment & Kong。 ------ via: https://medium.com/@richb_/tuning-mysql-3-simple-tweaks-6356768f9b90 作者:[Rich Barrett](https://medium.com/@richb_) 译者:[qhwdw](https://github.com/qhwdw)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