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 LXD 2.0: LXD 入门 ====================================== 这是 [LXD 2.0 系列介绍文章][1]的第一篇。 ![](https://linuxcontainers.org/static/img/containers.png) ### 关于 LXD 几个常见问题 #### 什么是 LXD ? 简单地说, LXD 就是一个提供了 REST API 的 LXC 容器管理器。 LXD 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使用 Linux 容器而不是硬件虚拟化向用户提供一种接近虚拟机的使用体验。 #### LXD 和 Docker/Rkt 又有什么关系呢 ? 这是一个最常被问起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直接指出其中的不同吧。 LXD 聚焦于系统容器,通常也被称为架构容器。这就是说 LXD 容器实际上如在裸机或虚拟机上运行一般运行了一个完整的 Linux 操作系统。 这些容器一般基于一个干净的发布镜像并会长时间运行。传统的配置管理工具和部署工具可以如在虚拟机、云和物理机器上一样与 LXD 一起使用。 相对的, Docker 关注于短期的、无状态的最小容器,这些容器通常并不会升级或者重新配置,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替换掉。这就使得 Docker 及类似项目更像是一种软件发布机制,而不是一个机器管理工具。 这两种模型并不是完全互斥的。你完全可以使用 LXD 为你的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 Linux 系统,而他们可以在 LXD 内安装 Docker 来运行他们想要的软件。 #### 为什么要用 LXD? 我们已经持续开发并改进 LXC 好几年了。 LXC 成功的实现了它的目标,它提供了一系列很棒的用于创建和管理容器的底层工具和库。 然而这些底层工具的使用界面对用户并不是很友好。使用它们需要用户有很多的基础知识以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和目的。同时,向后兼容旧的容器和部署策略也使得 LXC 无法默认使用一些安全特性,这导致用户需要进行更多人工操作来实现本可以自动完成的工作。 我们把 LXD 作为解决这些缺陷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作为一个长时间运行的守护进程, LXD 可以绕开 LXC 的许多限制,比如动态资源限制、无法进行容器迁移和高效的在线迁移;同时,它也为创造新的默认体验提供了机会:默认开启安全特性,对用户更加友好。 ### LXD 的主要组件 LXD 是由几个主要组件构成的,这些组件都是 LXD 目录结构、命令行客户端和 API 结构体里下可见的。 #### 容器 LXD 中的容器包括以下及部分: - 根文件系统 - 设备:包括磁盘、unix 字符/块设备、网络接口 - 一组继承而来的容器配置文件 - 属性(容器架构,暂时的或持久的,容器名) - 运行时状态(当时为了记录检查点、恢复时用到了 CRIU时) #### 快照 容器快照和容器是一回事,只不过快照是不可修改的,只能被重命名,销毁或者用来恢复系统,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我们允许用户保存容器的运行时状态,这就有效的为我们提供了“有状态”的快照的功能。这就是说我们可以使用快照回滚容器的 CPU 和内存。 #### 镜像 LXD 是基于镜像实现的,所有的 LXD 容器都是来自于镜像。容器镜像通常是一些纯净的 Linux 发行版的镜像,类似于你们在虚拟机和云实例上使用的镜像。 所以就可以「发布」容器:使用容器制作一个镜像并在本地或者远程 LXD 主机上使用。 镜像通常使用全部或部分 sha256 哈希码来区分。因为输入长长的哈希码对用户来说不好,所以镜像可以使用几个自身的属性来区分,这就使得用户在镜像商店里方便搜索镜像。别名也可以用来 1 对 1 地把对用户友好的名字映射到某个镜像的哈希码。 LXD 安装时已经配置好了三个远程镜像服务器(参见下面的远程一节): - “ubuntu:” 提供稳定版的 Ubuntu 镜像 - “ubuntu-daily:” 提供每天构建出来的 Ubuntu - “images:” 社区维护的镜像服务器,提供一系列的 Linux 发布版,使用的是上游 LXC 的模板 LXD 守护进程会从镜像上次被使用开始自动缓存远程镜像一段时间(默认是 10 天),超过时限后这些镜像才会失效。 此外, LXD 还会自动更新远程镜像(除非指明不更新),所以本地的镜像会一直是最新版的。 #### 配置 配置文件是一种在一处定义容器配置和容器设备,然后应用到一系列容器的方法。 一个容器可以被应用多个配置文件。当构建最终容器配置时(即通常的扩展配置),这些配置文件都会按照他们定义顺序被应用到容器上,当有重名的配置时,新的会覆盖掉旧的。然后本地容器设置会在这些基础上应用,覆盖所有来自配置文件的选项。 LXD 自带两种预配置的配置文件: - 「 default 」配置是自动应用在所有容器之上,除非用户提供了一系列替代的配置文件。目前这个配置文件只做一件事,为容器定义 eth0 网络设备。 - 「 docker” 」配置是一个允许你在容器里运行 Docker 容器的配置文件。它会要求 LXD 加载一些需要的内核模块以支持容器嵌套并创建一些设备入口。 #### 远程 如我之前提到的, LXD 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守护进程。附带的命令行客户端可以与多个远程 LXD 服务器、镜像服务器通信。 默认情况下,我们的命令行客户端会与下面几个预定义的远程服务器通信: - local:(默认的远程服务器,使用 UNIX socket 和本地的 LXD 守护进程通信) - ubuntu:( Ubuntu 镜像服务器,提供稳定版的 Ubuntu 镜像) - ubuntu-daily:( Ubuntu 镜像服务器,提供每天构建出来的 Ubuntu ) - images:( images.linuxcontainers.org 镜像服务器) 所有这些远程服务器的组合都可以在命令行客户端里使用。 你也可以添加任意数量的远程 LXD 主机来监听网络。匿名的开放镜像服务器,或者通过认证可以管理远程容器的镜像服务器,都可以添加进来。 正是这种远程机制使得与远程镜像服务器交互及在主机间复制、移动容器成为可能。 ### 安全性 我们设计 LXD 时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在不修改现代 Linux 发行版的前提下,使容器尽可能的安全。 LXD 使用的、通过使用 LXC 库实现的主要安全特性有: - 内核名字空间。尤其是用户名字空间,它让容器和系统剩余部分完全分离。LXD 默认使用用户名字空间(和 LXC 相反),并允许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以容器为单位打开或关闭。 - Seccomp 系统调用。用来隔离潜在危险的系统调用。 - AppArmor:对 mount、socket、ptrace 和文件访问提供额外的限制。特别是限制跨容器通信。 - Capabilities。阻止容器加载内核模块,修改主机系统时间,等等。 - CGroups。限制资源使用,防止对主机的 DoS 攻击。 为了对用户友好 , LXD 构建了一个新的配置语言把大部分的这些特性都抽象封装起来,而不是如 LXC 一般直接将这些特性暴露出来。举了例子,一个用户可以告诉 LXD 把主机设备放进容器而不需要手动检查他们的主/次设备号来更新 CGroup 策略。 和 LXD 本身通信是基于使用 TLS 1.2 保护的链路,这些链路只允许使用有限的几个被允许的密钥。当和那些经过系统证书认证之外的主机通信时, LXD 会提示用户验证主机的远程足迹(SSH 方式),然后把足迹缓存起来以供以后使用。 ### REST 接口 LXD 的工作都是通过 REST 接口实现的。在客户端和守护进程之间并没有其他的通讯手段。 REST 接口可以通过本地的 unix socket 访问,这只需要经过组认证,或者经过 HTTP 套接字使用客户端认证进行通信。 REST 接口的结构能够和上文所说的不同的组件匹配,是一种简单、直观的使用方法。 当需要一种复杂的通信机制时, LXD 将会进行 websocket 协商完成剩余的通信工作。这主要用于交互式终端会话、容器迁移和事件通知。 LXD 2.0 附带了 1.0 版的稳定 API。虽然我们在 1.0 版 API 添加了额外的特性,但是这不会在 1.0 版 API 的端点里破坏向后兼容性,因为我们会声明额外的 API 扩展使得客户端可以找到新的接口。 ### 容器规模化 虽然 LXD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命令行客户端,但是这个客户端并不能管理多个主机上大量的容器。在这种使用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 OpenStack 的 nova-lxd 插件,它可以使 OpenStack 像使用虚拟机一样使用 LXD 容器。 这就允许在大量的主机上部署大量的 LXD 容器,然后使用 OpenStack 的 API 来管理网络、存储以及负载均衡。 ### 额外信息 LXD 的主站在: LXD 的 GitHub 仓库: LXD 的邮件列表: LXD 的 IRC 频道: #lxcontainers on irc.freenode.net 如果你不想或者不能在你的机器上安装 LXD ,你可以在 web 上[试试在线版的 LXD] [2] 。 -------------------------------------------------------------------------------- via: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11/lxd-2-0-introduction-to-lxd-112/ 作者:[Stéphane Graber][a] 译者:[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PurlingNayuki](https://github.com/PurlingNayuki)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 https://www.stgraber.org/author/stgraber/ [1]: https://www.stgraber.org/2016/03/11/lxd-2-0-blog-post-series-012/ [2]: https://linuxcontainers.org/lxd/try-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