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translat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b/publish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similarity index 72% rename from translat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rename to publish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index 74d5979a7c..3a9f7e6c87 100644 --- a/translat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 b/published/CISCO Announce New Open Source H.264 Codec.md @@ -1,14 +1,14 @@ -思科宣布新的开源H.264编解码器 +思科发布新的开源H.264编解码器 ================================================================================ + ![](http://www.omgubuntu.co.uk/wp-content/uploads/2012/04/youtube.jpg) *YouTube是众多使用H.264的网站之一* -**美国网络设备公司思科[宣布计划提供一个开源的H.264编解码器](1) - 也就是在WebRTC中播放电影就再也没有问题了。** +**美国网络设备公司思科[宣布它计划提供一个开源的H.264编解码器](1) - 也就是说以后在WebRTC中播放电影就再不会有问题了。** 尽管H.264广泛应用于HTML5视频流中,但是不是所有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都可以利用H.264。 - 这是因为使用可以编码与解码H.264视频的编解码器需要向持有相关专利的MPEG LA组织支付高昂的使用费(也许不是巧合,[一些专利为思科所拥有](2))。 此外,用于H.264的编解码器禁止随同像网页浏览器这样的开源软件一同分发。 @@ -19,17 +19,17 @@ 这家公司谈到,通过开源他们的H.264编解码器和为他们预编译的二进制文件提供免费下载,这将给像WebRTC这样的允许浏览器间实时通信的HTML5 API提供强大动力。 ->‘思科并不是第一个去创建H.264开源实现的。。。’ +>‘思科并不是第一个去创建H.264开源实现的...’ 实际上,Mozilla[已经宣布](3)它计划在Firefox中支持思科的H.264二进制模块。 -思科并不是第一个去创建H.264的开源实现的。GNU的libavcodec库已经包括了解码器和编码器,后者基于[x264](4)。但是思科提供的开源实现实有法律立足点的 - 而这正是其它的开源实现所缺乏的。这使得思科的解码器对象Mozilla这样的公司来说就非常有用咯,这可以使得它们无需担心法律问题。 +思科并不是第一个去创建H.264的开源实现的。GNU的libavcodec库已经包括了解码器和编码器,后者基于[x264](4)。但是思科提供的开源实现是有法律支持的 - 而这正是其它的开源实现所缺乏的。这使得思科的解码器对象Mozilla这样的公司来说就非常有用,这可以使得它们无需担心法律问题。 -然而,思科公司为何提供这样一个新编解码器的真相还不很清楚。 +然而,思科公司为何提供这样一个新编解码器的原因还不很清楚。 思科将开源他们的H.264栈。这将随着预编译二进制模块一同可从他们的网站上免费下载。像Firefox这样的应用就可以在需要解码H.264视频的时候载入它(甚至可在需要的时候自动下载它)。 -而于此同时,思科将要向MPEG LA组织支付专利费用,而这些费用也无法向使用它们模块的用户收取。对于直接由源代码进行编译的行为的限制也不清晰。尽管如此,随着代码下周在Github网站上进行托管,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于此同时,思科将要向MPEG LA组织支付专利费用,而这些费用却无法向使用它们模块的用户收取。对于直接由源代码进行编译的行为的限制也不清晰。尽管如此,随着代码在Github网站上进行托管,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多信息。 ###总结### @@ -41,7 +41,7 @@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3/10/cisco-announce-open-source-h-264-codec -译者:[Linux-pdz](https://github.com/Linux-pdz)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Linux-pdz](https://github.com/Linux-pdz)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