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ge pull request #3 from LCTT/master

update RP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Y.C.S.M 2015-09-09 10:04:51 +08:00
commit d403827c99
153 changed files with 8772 additions and 4429 deletions

View File

@ -1,5 +1,6 @@
如何设置在Quagga BGP路由器中设置IPv6的BGP对等体和过滤
如何设置在 Quagga BGP 路由器中设置 IPv6 BGP 对等体和过滤
================================================================================
在之前的教程中我们演示了如何使用Quagga建立一个[完备的BGP路由器][1]和配置[前缀过滤][2]。在本教程中我们会向你演示如何创建IPv6 BGP对等体并通过BGP通告IPv6前缀。同时我们也将演示如何使用前缀列表和路由映射特性来过滤通告的或者获取到的IPv6前缀。
### 拓扑 ###
@ -47,7 +48,7 @@ Quagga内部提供一个叫作vtysh的shell其界面与那些主流路由厂
# vtysh
提示将改为:
提示将改为:
router-a#
@ -65,7 +66,7 @@ Quagga内部提供一个叫作vtysh的shell其界面与那些主流路由厂
router-a# configure terminal
提示将变更成:
提示将变更成:
router-a(config)#
@ -246,13 +247,13 @@ Quagga内部提供一个叫作vtysh的shell其界面与那些主流路由厂
via: http://xmodulo.com/ipv6-bgp-peering-filtering-quagga-bgp-router.html
作者:[Sarmed Rahman][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martin2011qi](https://github.com/martin2011q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xmodulo.com/author/sarmed
[1]:http://xmodulo.com/centos-bgp-router-quagga.html
[1]:https://linux.cn/article-4232-1.html
[2]:http://xmodulo.com/filter-bgp-routes-quagga-bgp-router.html
[3]:http://ask.xmodulo.com/open-port-firewall-centos-rhel.html
[4]:http://xmodulo.com/filter-bgp-routes-quagga-bgp-router.html

View File

@ -1,8 +1,9 @@
如何在 Docker 中通过 Kitematic 交互式执行任务
如何在 Windows 上通过 Kitematic 使用 Docker
================================================================================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会学习如何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 Kitematic 以及部署一个 Hello World Nginx Web 服务器。Kitematic 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它有现代化的界面设计使得允许我们在 Docker 中交互式执行任务。Kitematic 设计非常漂亮、界面也很不错。我们可以简单快速地开箱搭建我们的容器而不需要输入命令我们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中通过简单的点击从而在容器上部署我们的应用。Kitematic 集成了 Docker Hub允许我们搜索、拉取任何需要的镜像并在上面部署应用。它同时也能很好地切换到命令行用户接口模式。目前它包括了自动映射端口、可视化更改环境变量、配置卷、精简日志以及其它功能。
下面是在 Windows 上安装 Kitematic 并部署 Hello World Nginx Web 服务器的 3 个简单步骤。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会学习如何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 Kitematic 以及部署一个测试性的 Nginx Web 服务器。Kitematic 是一个具有现代化的界面设计的自由开源软件,它可以让我们在 Docker 中交互式执行任务。Kitematic 设计的非常漂亮、界面美观。使用它我们可以简单快速地开箱搭建我们的容器而不需要输入命令可以在图形用户界面中通过简单的点击从而在容器上部署我们的应用。Kitematic 集成了 Docker Hub允许我们搜索、拉取任何需要的镜像并在上面部署应用。它同时也能很好地切换到命令行用户接口模式。目前它包括了自动映射端口、可视化更改环境变量、配置卷、流式日志以及其它功能。
下面是在 Windows 上安装 Kitematic 并部署测试性 Nginx Web 服务器的 3 个简单步骤。
### 1. 下载 Kitematic ###
@ -16,15 +17,15 @@
### 2. 安装 Kitematic ###
下载好可执行安装程序之后,我们现在打算在我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 Kitematic。安装程序现在会开始下载并安装运行 Kitematic 需要的依赖,包括 Virtual Box 和 Docker。如果已经在系统上安装了 Virtual Box它会把它升级到最新版本。安装程序会在几分钟内完成但取决于你网络和系统的速度。如果你还没有安装 Virtual Box它会问你是否安装 Virtual Box 网络驱动。建议安装它,因为它有助于 Virtual Box 的网络
下载好可执行安装程序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在我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 Kitematic。安装程序现在会开始下载并安装运行 Kitematic 需要的依赖软件,包括 Virtual Box 和 Docker。如果已经在系统上安装了 Virtual Box它会把它升级到最新版本。安装程序会在几分钟内完成但取决于你网络和系统的速度。如果你还没有安装 Virtual Box它会问你是否安装 Virtual Box 网络驱动。建议安装它,因为它用于 Virtual Box 的网络功能
![安装 Kitematic](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installing-kitematic.png)
的依赖 Docker 和 Virtual Box 安装完成并运行后,会让我们登录到 Docker Hub。如果我们还没有账户或者还不想登录可以点击 **SKIP FOR NOW** 继续后面的步骤。
需的依赖 Docker 和 Virtual Box 安装完成并运行后,会让我们登录到 Docker Hub。如果我们还没有账户或者还不想登录可以点击 **SKIP FOR NOW** 继续后面的步骤。
![登录 Docker Hub](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login-docker-hub.jpg)
如果你还没有账户,你可以在应用程序上点击注册链接并在 Docker Hub 上创建账户。
如果你还没有账户,你可以在应用程序上点击注册Sign Up链接并在 Docker Hub 上创建账户。
完成之后,就会出现 Kitematic 应用程序的第一个界面。正如下面看到的这样。我们可以搜索可用的 docker 镜像。
@ -50,7 +51,11 @@
### 总结 ###
我们终于成功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了 Kitematic 并部署了一个 Hello World Ngnix 服务器。总是推荐下载安装 Kitematic 最新的发行版,因为会增加很多新的高级功能。由于 Docker 运行在 64 位平台,当前 Kitematic 也是为 64 位操作系统构建。它只能在 Windows 7 以及更高版本上运行。在这篇教程中,我们部署了一个 Nginx Web 服务器,类似地我们可以在 Kitematic 中简单的点击就能通过镜像部署任何 docker 容器。Kitematic 已经有可用的 Mac OS X 和 Windows 版本Linux 版本也在开发中很快就会发布。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建议或者反馈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写下来以便我们更改地改进或更新我们的内容。非常感谢Enjoy :-)
我们终于成功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安装了 Kitematic 并部署了一个 Hello World Ngnix 服务器。推荐下载安装 Kitematic 最新的发行版,因为会增加很多新的高级功能。由于 Docker 运行在 64 位平台,当前 Kitematic 也是为 64 位操作系统构建。它只能在 Windows 7 以及更高版本上运行。
在这篇教程中,我们部署了一个 Nginx Web 服务器,类似地我们可以在 Kitematic 中简单的点击就能通过镜像部署任何 docker 容器。Kitematic 已经有可用的 Mac OS X 和 Windows 版本Linux 版本也在开发中很快就会发布。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建议或者反馈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写下来以便我们更改地改进或更新我们的内容。非常感谢Enjoy :-)
--------------------------------------------------------------------------------
@ -58,7 +63,7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interactively-docker-kitematic/
作者:[Arun Pyasi][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129 @@
如何使用 Weave 以及 Docker 搭建 Nginx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器
================================================================================
Hi 今天我们将会学习如何使用 Weave 和 Docker 搭建 Nginx 的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器。Weave 可以创建一个虚拟网络将 Docker 容器彼此连接在一起支持跨主机部署及自动发现。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专注于应用的开发而不是基础架构。Weave 提供了一个如此棒的环境,仿佛它的所有容器都属于同个网络,不需要端口/映射/连接等的配置。容器中的应用提供的服务在 weave 网络中可以轻易地被外部世界访问,不论你的容器运行在哪里。在这个教程里我们将会使用 weave 快速并且简单地将 nginx web 服务器部署为一个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一个运行在 Amazon Web Services 里面多个节点上的 docker 容器中的简单 php 应用。这里我们将会介绍 WeaveDNS它提供一个不需要改变代码就可以让容器利用主机名找到的简单方式并且能够让其他容器通过主机名连接彼此。
在这篇教程里,我们将使用 nginx 来将负载均衡分配到一个运行 Apache 的容器集合。最简单轻松的方法就是使用 Weave 来把运行在 ubuntu 上的 docker 容器中的 nginx 配置成负载均衡服务器。
### 1. 搭建 AWS 实例 ###
首先,我们需要搭建 Amzaon Web Service 实例,这样才能在 ubuntu 下用 weave 跑 docker 容器。我们将会使用[AWS 命令行][1] 来搭建和配置两个 AWS EC2 实例。在这里我们使用最小的可用实例t1.micro。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Amazon Web Services 账户**使用 AWS 命令行界面来搭建和配置。我们先在 AWS 命令行界面下使用下面的命令将 github 上的 weave 仓库克隆下来。
$ git clone http://github.com/fintanr/weave-gs
$ cd weave-gs/aws-nginx-ubuntu-simple
在克隆完仓库之后,我们执行下面的脚本,这个脚本将会部署两个 t1.micro 实例,每个实例中都是 ubuntu 作为操作系统并用 weave 跑着 docker 容器。
$ sudo ./demo-aws-setup.sh
在这里,我们将会在以后用到这些实例的 IP 地址。这些地址储存在一个 weavedemo.env 文件中,这个文件创建于执行 demo-aws-setup.sh 脚本期间。为了获取这些 IP 地址,我们需要执行下面的命令,命令输出类似下面的信息。
$ cat weavedemo.env
export WEAVE_AWS_DEMO_HOST1=52.26.175.175
export WEAVE_AWS_DEMO_HOST2=52.26.83.141
export WEAVE_AWS_DEMO_HOSTCOUNT=2
export WEAVE_AWS_DEMO_HOSTS=(52.26.175.175 52.26.83.141)
请注意这些不是固定的 IP 地址AWS 会为我们的实例动态地分配 IP 地址。
我们在 bash 下执行下面的命令使环境变量生效。
. ./weavedemo.env
### 2. 启动 Weave 和 WeaveDNS ###
在安装完实例之后,我们将会在每台主机上启动 weave 以及 weavedns。Weave 以及 weavedns 使得我们能够轻易地将容器部署到一个全新的基础架构以及配置中, 不需要改变代码,也不需要去理解像 Ambassador 容器以及 Link 机制之类的概念。下面是在第一台主机上启动 weave 以及 weavedns 的命令。
ssh -i weavedemo-key.pem ubuntu@$WEAVE_AWS_DEMO_HOST1
$ sudo weave launch
$ sudo weave launch-dns 10.2.1.1/24
下一步,我也准备在第二台主机上启动 weave 以及 weavedns。
ssh -i weavedemo-key.pem ubuntu@$WEAVE_AWS_DEMO_HOST2
$ sudo weave launch $WEAVE_AWS_DEMO_HOST1
$ sudo weave launch-dns 10.2.1.2/24
### 3. 启动应用容器 ###
现在,我们准备跨两台主机启动六个容器,这两台主机都用 Apache2 Web 服务实例跑着简单的 php 网站。为了在第一个 Apache2 Web 服务器实例跑三个容器, 我们将会使用下面的命令。
ssh -i weavedemo-key.pem ubuntu@$WEAVE_AWS_DEMO_HOST1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1/24 -h ws1.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2/24 -h ws2.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3/24 -h ws3.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在那之后,我们将会在第二个实例上启动另外三个容器,请使用下面的命令。
ssh -i weavedemo-key.pem ubuntu@$WEAVE_AWS_DEMO_HOST2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4/24 -h ws4.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5/24 -h ws5.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6/24 -h ws6.weave.local fintanr/weave-gs-nginx-apache
注意: 在这里,--with-dns 选项告诉容器使用 weavedns 来解析主机名,-h x.weave.local 则使得 weavedns 能够解析该主机。
### 4. 启动 Nginx 容器 ###
在应用容器如预期的运行后,我们将会启动 nginx 容器,它将会在六个应用容器服务之间轮询并提供反向代理或者负载均衡。 为了启动 nginx 容器,请使用下面的命令。
ssh -i weavedemo-key.pem ubuntu@$WEAVE_AWS_DEMO_HOST1
$ sudo weave run --with-dns 10.3.1.7/24 -ti -h nginx.weave.local -d -p 80:80 fintanr/weave-gs-nginx-simple
因此,我们的 nginx 容器在 $WEAVE_AWS_DEMO_HOST1 上公开地暴露成为一个 http 服务器。
### 5. 测试负载均衡服务器 ###
为了测试我们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是否可以工作,我们执行一段可以发送 http 请求给 nginx 容器的脚本。我们将会发送6个请求这样我们就能看到 nginx 在一次的轮询中服务于每台 web 服务器之间。
$ ./access-aws-hosts.sh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1.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2.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3.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4.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5.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message" : "Hello Weave - nginx example",
"hostname" : "ws6.weave.local",
"date" : "2015-06-26 12:24:23"
}
### 结束语 ###
我们最终成功地将 nginx 配置成一个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器,通过使用 weave 以及运行在 AWSAmazon Web ServiceEC2 里面的 ubuntu 服务器中的 docker。从上面的步骤输出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已经成功地配置了 nginx。我们可以看到请求在一次轮询中被发送到6个应用容器这些容器在 Apache2 Web 服务器中跑着 PHP 应用。在这里,我们部署了一个容器化的 PHP 应用,使用 nginx 横跨多台在 AWS EC2 上的主机而不需要改变代码,利用 weavedns 使得每个容器连接在一起,只需要主机名就够了,眼前的这些便捷, 都要归功于 weave 以及 weavedns。
如果你有任何的问题、建议、反馈,请在评论中注明,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得更好,谢谢:-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nginx-load-balancer-weave-docker/
作者:[Arun Pyasi][a]
译者:[dingdongnigetou](https://github.com/dingdongnigetou)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linoxide.com/author/arunp/
[1]:http://console.aws.amazon.com/

View File

@ -1,5 +1,6 @@
安装Strongswan - Linux上一个基于IPsec的vpn工具
安装 Strongswan Linux 上一个基于 IPsec 的 VPN 工具
================================================================================
IPsec是一个提供网络层安全的标准。它包含认证头(AH)和安全负载封装(ESP)组件。AH提供包的完整性ESP组件提供包的保密性。IPsec确保了在网络层的安全特性。
- 保密性
@ -7,27 +8,27 @@ IPsec是一个提供网络层安全的标准。它包含认证头(AH)和安全
- 来源不可抵赖性
- 重放攻击防护
[Strongswan][1]是一个IPsec协议实现的开源代码Strongswan代表强壮开源广域网StrongS/WAN。它支持IPsec的VPN两个版本的密钥自动交换网络密钥交换IKEV1和V2
[Strongswan][1]是一个IPsec协议的开源代码实现Strongswan的意思是强安全广域网StrongS/WAN。它支持IPsec的VPN中的两个版本的密钥自动交换网络密钥交换IKEV1和V2
Strongswan基本上提供了自动交换密钥共享VPN两个节点或网络然后它使用Linux内核的IPsecAH和ESP实现。密钥共享使用了IKE机制的特性使用ESP编码数据。在IKE阶段strongswan使用OpenSSL加密算法AESSHA等等和其他加密类库。无论如何ESP组成IPsec使用的安全算法它是Linux内核实现的。Strongswan的主要特性是下面这些。
Strongswan基本上提供了在VPN的两个节点/网关之间自动交换密钥的共享然后它使用了Linux内核的IPsecAH和ESP实现。密钥共享使用了之后用于ESP数据加密的IKE 机制。在IKE阶段strongswan使用OpenSSL的加密算法AESSHA等等和其他加密类库。无论如何IPsec中的ESP组件使用的安全算法是由Linux内核实现的。Strongswan的主要特性如下
- x.509证书或基于预共享密钥认证
- 支持IKEv1和IKEv2密钥交换协议
- 可选内置插件和库的完整性和加密测试
- 支持椭圆曲线DH群和ECDSA证书
- 可选的,对于插件和库的内置完整性和加密测试
- 支持椭圆曲线DH群和ECDSA证书
- 在智能卡上存储RSA私钥和证书
它能被使用在客户端服务器road warrior模式和网关到网关的情景。
它能被使用在客户端/服务器road warrior模式和网关到网关的情景。
### 如何安装 ###
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支持Strongswan的二进制包。在这个教程我们将从二进制包安装strongswan也编译strongswan合适的特性的源代码
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支持Strongswan的二进制包。在这个教程我们会从二进制包安装strongswan也会从源代码编译带有合适的特性的strongswan
### 使用二进制包 ###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Strongswan到Ubuntu 14.04 LTS
$sudo aptitude install strongswan
$ sudo aptitude install strongswan
![安装strongswan](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strongswan-binary.png)
@ -35,35 +36,35 @@ strongswan的全局配置strongswan.conf文件和ipsec配置ipsec.conf/
### strongswan源码编译安装的依赖包 ###
- GMPstrongswan使用的Mathematical/Precision 库)
- OpenSSL加密算法在这个库里
- PKCS1781112证书编码和智能卡与Strongswan集成)
- GMPstrongswan使用的高精度数学库)
- OpenSSL加密算法来自这个库
- PKCS1781112证书编码和智能卡集成
#### 步骤 ####
**1)** 在终端使用下面命令到/usr/src/目录
$cd /usr/src
$ cd /usr/src
**2)** 用下面命令从strongswan网站下载源代码
$sudo wget http://download.strongswan.org/strongswan-5.2.1.tar.gz
$ sudo wget http://download.strongswan.org/strongswan-5.2.1.tar.gz
strongswan-5.2.1.tar.gz 是最新版。)
strongswan-5.2.1.tar.gz 是当前最新版。)
![下载软件](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download_strongswan.png)
**3)** 用下面命令提取下载软件,然后进入目录。
**3)** 用下面命令提取下载软件,然后进入目录。
$sudo tar xvzf strongswan-5.2.1.tar.gz; cd strongswan-5.2.1
$ sudo tar xvzf strongswan-5.2.1.tar.gz; cd strongswan-5.2.1
**4)** 使用configure命令配置strongswan每个想要的选项。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enable-pkcs11 -enable-openssl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enable-pkcs11 -enable-openssl
![检查strongswan包](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strongswan-configure.png)
如果GMP库没有安装然后配置脚本将会发生下面的错误。
如果GMP库没有安装配置脚本将会发生下面的错误。
![GMP library error](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gmp-error.png)
@ -71,19 +72,19 @@ strongswan的全局配置strongswan.conf文件和ipsec配置ipsec.conf/
![gmp installation](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gmp-installation1.png)
无论如何如果GMP已经安装而且还一致报错然后在Ubuntu上使用下面命令创建libgmp.so库的软连到/usr/lib/lib//usr/lib/x86_64-linux-gnu/路径下
不过如果GMP已经安装还报上述错误的话在Ubuntu上使用如下命令给在路径 /usr/lib/lib//usr/lib/x86_64-linux-gnu/ 下的libgmp.so库创建软连接
$ sudo ln -s /usr/lib/x86_64-linux-gnu/libgmp.so.10.1.3 /usr/lib/x86_64-linux-gnu/libgmp.so
![softlink of libgmp.so library](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softlink.png)
创建libgmp.so软连后再执行./configure脚本也许就找到gmp库了。无论如何gmp头文件也许发生其他错误,像下面这样。
创建libgmp.so软连后,再执行./configure脚本也许就找到gmp库了。然而如果gmp头文件发生其他错误,像下面这样。
![GMP header file issu](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gmp-header.png)
为解决上面的错误使用下面命令安装libgmp-dev包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gmp-dev
$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gmp-dev
![Installation of Development library of GMP](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2/gmp-dev.png)
@ -105,7 +106,7 @@ via: http://linoxide.com/security/install-strongswan/
作者:[nido][a]
译者:[wyangsun](https://github.com/wyangsun)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14 +1,14 @@
Ubuntu上使用LVM轻松调整分区并制作快照
Ubuntu 上使用 LVM 轻松调整分区并制作快照
================================================================================
![](http://cdn5.howtogee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ximg_55035707bbd74.png.pagespeed.ic.9_yebxUF1C.png)
Ubuntu的安装器提供了一个轻松“使用LVM”的复选框。说明中说,它启用了逻辑卷管理,因此你可以制作快照,并更容易地调整硬盘分区大小——这里将为大家讲述如何完成这些操作。
Ubuntu的安装器提供了一个轻松“使用LVM”的复选框。它的描述中说,启用逻辑卷管理可以让你制作快照,并更容易地调整硬盘分区大小——这里将为大家讲述如何完成这些操作。
LVM是一种技术某种程度上和[RAID阵列][1]或[Windows上的存储空间][2]类似。虽然该技术在服务器上更为有用但是它也可以在桌面端PC上使用。
LVM是一种技术某种程度上和[RAID阵列][1]或[Windows上的存储空间][2]类似。虽然该技术在服务器上更为有用但是它也可以在桌面端PC上使用。
### 你应该在新安装Ubuntu时使用LVM吗 ###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想要在安装Ubuntu时使用LVM如果是那么Ubuntu让这一切变得很简单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但是该选项默认是不启用的。正如安装器所说的它允许你调整分区、创建快照、合并多个磁盘到一个逻辑卷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完成。不同于传统分区你不需要关掉你的系统从Live CD或USB驱动然后[调整这些不使用的分区][3]。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想要在安装Ubuntu时使用LVM如果是那么Ubuntu让这一切变得很简单只需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但是该选项默认是不启用的。正如安装器所说的它允许你调整分区、创建快照、将多个磁盘合并到一个逻辑卷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在系统运行时完成。不同于传统分区你不需要关掉你的系统从Live CD或USB驱动然后[当这些分区不使用时才能调整][3]。
完全坦率地说普通Ubuntu桌面用户可能不会意识到他们是否正在使用LVM。但是如果你想要在今后做一些更高深的事情那么LVM就会有所帮助了。LVM可能更复杂可能会在你今后恢复数据时会导致问题——尤其是在你经验不足时。这里不会有显著的性能损失——LVM是彻底地在Linux内核中实现的。
@ -18,7 +18,7 @@ LVM是一种技术某种程度上和[RAID阵列][1]或[Windows上的存储空
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何谓LVM][4]。概括来讲,它在你的物理磁盘和呈现在你系统中的分区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层。例如,你的计算机可能装有两个硬盘驱动器,它们的大小都是 1 TB。你必须得在这些磁盘上至少分两个区每个区大小 1 TB。
LVM就在这些分区上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用于取代磁盘上的传统分区LVM将在你对这些磁盘初始化后将它们当作独立的“物理卷”来对待。然后你就可以基于这些物理卷创建“逻辑卷”。例如你可以将这两个 1 TB 的磁盘组合成一个 2 TB 的分区,你的系统将只看到一个 2 TB 的卷而LVM将会在后台处理这一切。一组物理卷以及一组逻辑卷被称之为“卷组”一个标准的系统只会有一个卷组。
LVM就在这些分区上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用于取代磁盘上的传统分区LVM将在你对这些磁盘初始化后将它们当作独立的“物理卷”来对待。然后你就可以基于这些物理卷创建“逻辑卷”。例如你可以将这两个 1 TB 的磁盘组合成一个 2 TB 的分区,你的系统将只看到一个 2 TB 的卷而LVM将会在后台处理这一切。一组物理卷以及一组逻辑卷被称之为“卷组”一个典型的系统只会有一个卷组。
该抽象层使得调整分区、将多个磁盘组合成单个卷、甚至为一个运行着的分区的文件系统创建“快照”变得十分简单,而完成所有这一切都无需先卸载分区。
@ -28,11 +28,11 @@ LVM就在这些分区上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用于取代磁盘上的传
通常,[LVM通过Linux终端命令来管理][5]。这在Ubuntu上也行得通但是有个更简单的图形化方法可供大家采用。如果你是一个Linux用户对GParted或者与其类似的分区管理器熟悉算了别瞎掰了——GParted根本不支持LVM磁盘。
然而你可以使用Ubuntu附带的磁盘工具。该工具也被称之为GNOME磁盘工具或者叫Palimpsest。点击停靠盘上的图标来开启它吧,搜索磁盘然后敲击回车。不像GParted该磁盘工具将会在“其它设备”下显示LVM分区因此你可以根据需要格式化这些分区也可以调整其它选项。该工具在Live CD或USB 驱动下也可以使用。
然而你可以使用Ubuntu附带的磁盘工具。该工具也被称之为GNOME磁盘工具或者叫Palimpsest。点击dash中的图标来开启它吧搜索“磁盘”然后敲击回车。不像GParted该磁盘工具将会在“其它设备”下显示LVM分区因此你可以根据需要格式化这些分区也可以调整其它选项。该工具在Live CD或USB 驱动下也可以使用。
![](http://cdn5.howtogee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ximg_550361b3772f7.png.pagespeed.ic.nZWwLJUywR.png)
不幸的是该磁盘工具不支持LVM的大多数强大的特性没有管理卷组、扩展分区或者创建快照等选项。对于这些操作你可以通过终端来实现但是没有那个必要。相反你可以打开Ubuntu软件中心搜索关键字LVM然后安装逻辑卷管理工具你可以在终端窗口中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system-config-lvm**命令来安装它。安装完之后,你就可以从停靠盘上打开逻辑卷管理工具了。
不幸的是该磁盘工具不支持LVM的大多数强大的特性没有管理卷组、扩展分区或者创建快照等选项。对于这些操作你可以通过终端来实现但是没有那个必要。相反你可以打开Ubuntu软件中心搜索关键字LVM然后安装逻辑卷管理工具你可以在终端窗口中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system-config-lvm**命令来安装它。安装完之后,你就可以从dash上打开逻辑卷管理工具了。
这个图形化配置工具是由红帽公司开发的,虽然有点陈旧了,但却是唯一的图形化方式,你可以通过它来完成上述操作,将那些终端命令抛诸脑后了。
@ -40,11 +40,11 @@ LVM就在这些分区上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用于取代磁盘上的传
![](http://cdn5.howtogee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ximg_550363106789c.png.pagespeed.ic.drVInt3Weq.png)
卷组视图会列出你所有物理卷和逻辑卷的总览。这里,我们有两个横跨两个独立硬盘驱动器的物理分区,我们有一个交换分区和一个根分区,就像Ubuntu默认设置的分区图表。由于我们从另一个驱动器添加了第二个物理分区现在那里有大量未使用空间。
卷组视图会列出你所有物理卷和逻辑卷的总览。这里,我们有两个横跨两个独立硬盘驱动器的物理分区,我们有一个交换分区和一个根分区,这是Ubuntu默认设置的分区图表。由于我们从另一个驱动器添加了第二个物理分区现在那里有大量未使用空间。
![](http://cdn5.howtogee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ximg_550363f631c19.png.pagespeed.ic.54E_Owcq8y.png)
要扩展逻辑分区到物理空间,你可以在逻辑视图下选择它,点击编辑属性,然后修改大小来扩大分区。你也可以在这里缩分区。
要扩展逻辑分区到物理空间,你可以在逻辑视图下选择它,点击编辑属性,然后修改大小来扩大分区。你也可以在这里缩分区。
![](http://cdn5.howtogeek.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ximg_55036893712d3.png.pagespeed.ic.ce7y_Mt0uF.png)
@ -55,7 +55,7 @@ system-config-lvm的其它选项允许你设置快照和镜像。对于传统桌
via: http://www.howtogeek.com/211937/how-to-use-lvm-on-ubuntu-for-easy-partition-resizing-and-snapshots/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89 @@
如何在树莓派 2 运行 ubuntu Snappy Core
================================================================================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时代即将来临。很快过不了几年我们就会问自己当初是怎么在没有物联网的情况下生存的就像我们现在怀疑过去没有手机的年代。Canonical 就是一个物联网快速发展却还是开放市场下的竞争者。这家公司宣称自己把赌注压到了IoT 上就像他们已经在“云”上做过的一样。在今年一月底Canonical 启动了一个基于Ubuntu Core 的小型操作系统,名字叫做 [Ubuntu Snappy Core][1] 。
Snappy 代表了两种意思,它是一种用来替代 deb 的新的打包格式也是一个用来更新系统的前端从CoreOS、红帽子和其他系统借鉴了**原子更新**这个想法。自从树莓派 2 投入市场Canonical 很快就发布了用于树莓派的Snappy Core 版本。而第一代树莓派因为是基于ARMv6 Ubuntu 的ARM 镜像是基于ARMv7 所以不能运行ubuntu 。不过这种状况现在改变了Canonical 通过发布 Snappy Core 的RPI2 镜像抓住机会证明了Snappy 就是一个用于云计算,特别是用于物联网的系统。
Snappy 同样可以运行在其它像Amazon EC2 Microsofts Azure Google的 Compute Engine 这样的云端上,也可以虚拟化在 KVM、Virtuabox 和vagrant 上。Canonical Ubuntu 已经拥抱了微软、谷歌、Docker、OpenStack 这些重量级选手,同时也与一些小项目达成合作关系。除了一些创业公司,比如 Ninja Sphere、Erle Robotics还有一些开发板生产商比如 Odroid、Banana Pro, Udoo, PCDuino 和 Parallella 、全志Snappy 也提供了支持。Snappy Core 同时也希望尽快运行到路由器上来帮助改进路由器生产商目前很少更新固件的策略。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怎么样在树莓派 2 上运行 Ubuntu Snappy Core。
用于树莓派2 的Snappy 镜像可以从 [Raspberry Pi 网站][2] 上下载。解压缩出来的镜像必须[写到一个至少8GB 大小的SD 卡][3]。尽管原始系统很小,但是原子升级和回滚功能会占用不小的空间。使用 Snappy 启动树莓派 2 后你就可以使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都是ubuntu)登录系统。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39/16428527263_f7bdd56a0d_c.jpg)
sudo 已经配置好了可以直接用,安全起见,你应该使用以下命令来修改你的用户名
$ sudo usermod -l <new name> <old name>
或者也可以使用`adduser` 为你添加一个新用户。
因为RPI缺少硬件时钟而 Snappy Core 镜像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系统会有一个小 bug处理某些命令时会报很多错。不过这个很容易解决
使用这个命令来确认这个bug 是否影响:
$ date
如果输出类似 "Thu Jan 1 01:56:44 UTC 1970" 你可以这样做来改正:
$ sudo date --set="Sun Apr 04 17:43:26 UTC 2015"
改成你的实际时间。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35/16426231744_c54d9b8877_b.jpg)
现在你可能打算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可用的更新。注意通常使用的命令是不行的: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这时系统不会让你通过,因为 Snappy 使用它自己精简过的、基于dpkg 的包管理系统。这么做的原因是 Snappy 会运行很多嵌入式程序,而同时你也会试图所有事情尽可能的简化。
让我们来看看最关键的部分,理解一下程序是如何与 Snappy 工作的。运行 Snappy 的SD 卡上除了 boot 分区外还有3个分区。其中的两个构成了一个重复的文件系统。这两个平行文件系统被固定挂载为只读模式并且任何时刻只有一个是激活的。第三个分区是一个部分可写的文件系统用来让用户存储数据。通过更新系统标记为'system-a' 的分区会保持一个完整的文件系统,被称作核心,而另一个平行的文件系统仍然会是空的。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58/16841251947_21f42609ce_b.jpg)
如果我们运行以下命令:
$ sudo snappy update
系统将会在'system-b' 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更新,这有点像是更新一个镜像文件。接下来你将会被告知要重启系统来激活新核心。
重启之后,运行下面的命令可以检查你的系统是否已经更新到最新版本,以及当前被激活的是哪个核心
$ sudo snappy versions -a
经过更新-重启两步操作,你应该可以看到被激活的核心已经被改变了。
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安装任何软件,所以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更新:
$ sudo snappy update ubuntu-core
如果你打算仅仅更新特定的OS 版本这就够了。如果出了问题,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回滚:
$ sudo snappy rollback ubuntu-core
这将会把系统状态回滚到更新之前。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66/17022676786_5fe6804ed8_c.jpg)
再来说说那些让 Snappy 变得有用的软件。这里不会讲的太多关于如何构建软件、向 Snappy 应用商店添加软件的基础知识,但是你可以通过 Freenode 上的IRC 频道 #snappy 了解更多信息那个上面有很多人参与。你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ip-address>:4200 来浏览应用商店,然后从商店安装软件,再在浏览器里访问 http://webdm.local 来启动程序。如何构建用于 Snappy 的软件并不难,而且也有了现成的[参考文档][4] 。你也可以很容易的把 DEB 安装包使用Snappy 格式移植到Snappy 上。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56/17022676836_968a2a7254_c.jpg)
尽管 Ubuntu Snappy Core 吸引了我们去研究新型的 Snappy 安装包格式和 Canonical 式的原子更新操作,但是因为有限的可用应用,它现在在生产环境里还不是很有用。但是既然搭建一个 Snappy 环境如此简单,这看起来是一个学点新东西的好机会。
--------------------------------------------------------------------------------
via: http://xmodulo.com/ubuntu-snappy-core-raspberry-pi-2.html
作者:[Ferdinand Thommes][a]
译者:[Ezio](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xmodulo.com/author/ferdinand
[1]:http://www.ubuntu.com/things
[2]:http://www.raspberrypi.org/downloads/
[3]:http://xmodulo.com/write-raspberry-pi-image-sd-card.html
[4]:https://developer.ubuntu.com/en/snappy/

View File

@ -1,10 +1,11 @@
如何配置MongoDB副本集Replica Set
如何配置 MongoDB 副本集
================================================================================
MongoDB已经成为市面上最知名的NoSQL数据库。MongoDB是面向文档的它的无模式设计使得它在各种各样的WEB应用当中广受欢迎。最让我喜欢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副本集副本集将同一数据的多份拷贝放在一组mongod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以及高可用性。
这篇教程将向你介绍如何配置一个MongoDB副本集
MongoDB 已经成为市面上最知名的 NoSQL 数据库。MongoDB 是面向文档的它的无模式设计使得它在各种各样的WEB 应用当中广受欢迎。最让我喜欢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副本集Replica Set副本集将同一数据的多份拷贝放在一组 mongod 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以及高可用性
副本集的最常见配置涉及到一个主节点以及多个副节点。这之后启动的复制行为会从这个主节点到其他副节点。副本集不止可以针对意外的硬件故障和停机事件对数据库提供保护,同时也因为提供了更多的结点从而提高了数据库客户端数据读取的吞吐量。
这篇教程将向你介绍如何配置一个 MongoDB 副本集。
副本集的最常见配置需要一个主节点以及多个副节点。这之后启动的复制行为会从这个主节点到其他副节点。副本集不止可以针对意外的硬件故障和停机事件对数据库提供保护,同时也因为提供了更多的节点从而提高了数据库客户端数据读取的吞吐量。
### 配置环境 ###
@ -12,25 +13,25 @@ MongoDB已经成为市面上最知名的NoSQL数据库。MongoDB是面向文档
![](https://farm8.staticflickr.com/7667/17801038505_529a5224a1.jpg)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了3个运行在VirtualBox上的虚拟机。我会在这些虚拟机上安装Ubuntu 14.04并且安装MongoDB官方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使用了3个运行在 VirtualBox 上的虚拟机。我会在这些虚拟机上安装 Ubuntu 14.04,并且安装 MongoDB 官方包。
我会在一个虚拟机实例上配置好需的环境然后将它克隆到其他的虚拟机实例上。因此选择一个名为master的虚拟机执行以下安装过程。
我会在一个虚拟机实例上配置好需的环境,然后将它克隆到其他的虚拟机实例上。因此,选择一个名为 master 的虚拟机,执行以下安装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在apt中增加一个MongoDB密钥:
首先,我们需要给 apt 增加一个 MongoDB 密钥:
$ sudo apt-key adv --keyserver hkp://keyserver.ubuntu.com:80 --recv 7F0CEB10
然后将官方的MongoDB仓库添加到source.list中
然后,将官方的 MongoDB 仓库添加到 source.list 中:
$ sudo su
# echo "deb http://repo.mongodb.org/apt/ubuntu "$(lsb_release -sc)"/mongodb-org/3.0 multivers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mongodb-org-3.0.list
接下来更新apt仓库并且安装MongoDB。
接下来更新 apt 仓库并且安装 MongoDB。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mongodb-org
现在对/etc/mongodb.conf做一些更改
现在对 /etc/mongodb.conf 做一些更改
auth = true
dbpath=/var/lib/mongodb
@ -39,17 +40,17 @@ MongoDB已经成为市面上最知名的NoSQL数据库。MongoDB是面向文档
keyFile=/var/lib/mongodb/keyFile
replSet=myReplica
第一行的作用是确认我们的数据库需要验证才可以使用的。keyfile用来配置用于MongoDB结点间复制行为的密钥文件。replSet用来为副本集设置一个名称。
第一行的作用是表明我们的数据库需要验证才可以使用。keyfile 配置用于 MongoDB 节点间复制行为的密钥文件。replSet 为副本集设置一个名称。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用于所有实例的密钥文件。
$ echo -n "MyRandomStringForReplicaSet" | md5sum > keyFile
这将会创建一个含有MD5字符串的密钥文件但是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些噪音我们需要对他们清理后才能正式在MongoDB中使用。
这将会创建一个含有 MD5 字符串的密钥文件,但是由于其中包含了一些噪音,我们需要对他们清理后才能正式在 MongoDB 中使用。
$ echo -n "MyReplicaSetKey" | md5sum|grep -o "[0-9a-z]\+" > keyFile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的MD5字符串打印出来。
grep 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的 MD5 字符串打印出来。
现在我们对密钥文件进行一些操作,让它真正可用。
@ -57,7 +58,7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 sudo chown mongodb:nogroup keyFile
$ sudo chmod 400 keyFile
接下来关闭此虚拟机。将其Ubuntu系统克隆到其他虚拟机上。
接下来,关闭此虚拟机。将其 Ubuntu 系统克隆到其他虚拟机上。
![](https://farm9.staticflickr.com/8729/17800903865_9876a9cc9c.jpg)
@ -67,55 +68,55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请注意,三个虚拟机示例需要在同一个网络中以便相互通讯。因此,我们需要它们弄到“互联网"上去。
这里推荐给每个虚拟机设置一个静态IP地址而不是使用DHCP。这样它们就不至于在DHCP分配IP地址给他们的时候失去连接。
这里推荐给每个虚拟机设置一个静态 IP 地址,而不是使用 DHCP。这样它们就不至于在 DHCP 分配IP地址给他们的时候失去连接。
像下面这样编辑每个虚拟机的/etc/networks/interfaces文件。
像下面这样编辑每个虚拟机的 /etc/networks/interfaces 文件。
在主点上:
在主点上: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50.2
netmask 255.255.255.0
在副点1上:
在副点1上: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50.3
netmask 255.255.255.0
在副点2上:
在副点2上:
auto eth1
iface eth1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50.4
netmask 255.255.255.0
由于我们没有DNS服务所以需要设置设置一下/etc/hosts这个文件手工将主机名称放到次文件中。
由于我们没有 DNS 服务,所以需要设置设置一下 /etc/hosts 这个文件,手工将主机名称放到此文件中。
在主点上:
在主点上:
127.0.0.1 localhost primary
192.168.50.2 primary
192.168.50.3 secondary1
192.168.50.4 secondary2
在副点1上:
在副点1上:
127.0.0.1 localhost secondary1
192.168.50.2 primary
192.168.50.3 secondary1
192.168.50.4 secondary2
在副点2上:
在副点2上:
127.0.0.1 localhost secondary2
192.168.50.2 primary
192.168.50.3 secondary1
192.168.50.4 secondary2
使用ping命令检查各个结点之间的连接。
使用 ping 命令检查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
$ ping primary
$ ping secondary1
@ -123,9 +124,9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 配置副本集 ###
验证各个点可以正常连通后,我们就可以新建一个管理员用户,用于之后的副本集操作。
验证各个点可以正常连通后,我们就可以新建一个管理员用户,用于之后的副本集操作。
在主节点上,打开/etc/mongodb.conf文件将auth和replSet两项注释掉。
在主节点上,打开 /etc/mongodb.conf 文件,将 auth replSet 两项注释掉。
dbpath=/var/lib/mongodb
logpath=/var/log/mongodb/mongod.log
@ -133,21 +134,30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auth = true
keyFile=/var/lib/mongodb/keyFile
#replSet=myReplica
在一个新安装的 MongoDB 上配置任何用户或副本集之前,你需要注释掉 auth 行。默认情况下MongoDB 并没有创建任何用户。而如果在你创建用户前启用了 auth你就不能够做任何事情。你可以在创建一个用户后再次启用 auth。
重启mongod进程。
修改 /etc/mongodb.conf 之后,重启 mongod 进程。
$ sudo service mongod restart
连接MongoDB后新建管理员用户。
现在连接到 MongoDB master
$ mongo <master-ip-address>:27017
连接 MongoDB 后,新建管理员用户。
> use admin
> db.createUser({
user:"admin",
pwd:"
})
重启 MongoDB
$ sudo service mongod restart
连接到MongoDB用以下命令将secondary1和secondary2节点添加到我们的副本集中。
再次连接到 MongoDB用以下命令将 副节点1 和副节点2节点添加到我们的副本集中。
> use admin
> db.auth("admin","myreallyhardpassword")
@ -156,7 +166,7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 rs.add("secondary2:27017")
现在副本集到手了,可以开始我们的项目了。参照 [official driver documentation][1] 来了解如何连接到副本集。如果你想要用Shell来请求数据那么你需要连接到主节点上来插入或者请求数据副节点不行。如果你执意要尝试用附件点操作,那么以下错误信息就蹦出来招呼你了。
现在副本集到手了,可以开始我们的项目了。参照 [官方驱动文档][1] 来了解如何连接到副本集。如果你想要用 Shell 来请求数据,那么你需要连接到主节点上来插入或者请求数据,副节点不行。如果你执意要尝试用副本集操作,那么以下错误信息就蹦出来招呼你了。
myReplica:SECONDARY>
myReplica:SECONDARY> show databases
@ -166,6 +176,12 @@ grep命令的作用的是把将空格等我们不想要的内容过滤掉之后
at shellHelper.show (src/mongo/shell/utils.js:630:33)
at shellHelper (src/mongo/shell/utils.js:524:36)
at (shellhelp2):1:1 at src/mongo/shell/mongo.js:47
如果你要从 shell 连接到整个副本集,你可以安装如下命令。在副本集中的失败切换是自动的。
$ mongo primary,secondary1,secondary2:27017/?replicaSet=myReplica
如果你使用其它驱动语言例如JavaScript、Ruby 等等),格式也许不同。
希望这篇教程能对你有所帮助。你可以使用Vagrant来自动完成你的本地环境配置并且加速你的代码。
@ -175,7 +191,7 @@ via: http://xmodulo.com/setup-replica-set-mongodb.html
作者:[Christopher Valerio][a]
译者:[mr-ping](https://github.com/mr-ping)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6 +1,6 @@
在 VirtualBox 中使用 Docker Machine 管理主机
================================================================================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在 VirtualBox 中使用 Docker Machine 来创建和管理 Docker 主机。Docker Machine 是一个应用,用于在我们的电脑上、在云端、在数据中心创建 Docker 主机,然后用户可以使用 Docker 客户端来配置一些东西。这个 API 为本地主机、或数据中心的虚拟机、或云端的实例提供 Docker 服务。Docker Machine 支持 Windows、OSX 和 Linux并且是以一个独立的二进制文件包形式安装的。使用与现有 Docker 工具)相同的接口,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提供 Docker 基础框架的生态系统。只要一个命令,用户就能快速部署 Docker 容器。
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在 VirtualBox 中使用 Docker Machine 来创建和管理 Docker 主机。Docker Machine 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在电脑上、在云端、在数据中心内创建 Docker 主机的应用。它为根据用户的配置和需求创建服务器并在其上安装 Docker和客户端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解决方案。这个 API 可以用于在本地主机、或数据中心的虚拟机、或云端的实例提供 Docker 服务。Docker Machine 支持 Windows、OSX 和 Linux并且是以一个独立的二进制文件包形式安装的。仍然使用(与现有 Docker 工具)相同的接口,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已经提供 Docker 基础框架的生态系统。只要一个命令,用户就能快速部署 Docker 容器。
本文列出一些简单的步骤用 Docker Machine 来部署 docker 容器。
@ -8,15 +8,15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thub][1] 下载最新版本的 Docker Machine本文使用 curl 作为下载工具Docker Machine 版本为 0.2.0。
** 64 位操作系统 **
**64 位操作系统**
#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machine/releases/download/v0.2.0/docker-machine_linux-amd64 >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
** 32 位操作系统 **
**32 位操作系统**
# curl -L https://github.com/docker/machine/releases/download/v0.2.0/docker-machine_linux-i386 >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
下载完成后,找到 **/usr/local/bin** 目录下的 **docker-machine** 文件,执行一下
下载完成后,找到 **/usr/local/bin** 目录下的 **docker-machine** 文件,让其可以执行:
#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machine
@ -28,12 +28,12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
运行下面的命令,安装 Docker 客户端,以便于在我们自己的电脑止运行 Docker 命令:
# curl -L https://get.docker.com/builds/linux/x86_64/docker-latest > /usr/local/bin/docker
#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
# curl -L https://get.docker.com/builds/linux/x86_64/docker-latest > /usr/local/bin/docker
# chmod +x /usr/local/bin/docker
### 2. 创建 VirtualBox 虚拟机 ###
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完 Docker Machine 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安装 VirtualBox 虚拟机,运行下面的就可以了。--driver virtualbox 选项表示我们要在 VirtualBox 的虚拟机里面部署 docker最后的参数“linux” 是虚拟机的名称。这个命令会下载 [boot2docker][2] iso它是个基于 Tiny Core Linux 的轻量级发行版,自带 Docker 程序,然后 docker-machine 命令会创建一个 VirtualBox 虚拟机LCTT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虚拟机软件来运行这个 boot2docker 系统。
在 Linux 系统上安装完 Docker Machine 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安装 VirtualBox 虚拟机,运行下面的就可以了。`--driver virtualbox` 选项表示我们要在 VirtualBox 的虚拟机里面部署 docker最后的参数“linux” 是虚拟机的名称。这个命令会下载 [boot2docker][2] iso它是个基于 Tiny Core Linux 的轻量级发行版,自带 Docker 程序,然后 `docker-machine` 命令会创建一个 VirtualBox 虚拟机LCTT译注: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虚拟机软件)来运行这个 boot2docker 系统。
# docker-machine create --driver virtualbox linux
@ -49,7 +49,7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
### 3. 设置环境变量 ###
现在我们需要让 docker 与虚拟机通信,运行 docker-machine env <虚拟机名称> 来实现这个目的。
现在我们需要让 docker 与 docker-machine 通信,运行 `docker-machine env <虚拟机名称>` 来实现这个目的。
# eval "$(docker-machine env linux)"
# docker ps
@ -64,7 +64,7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
### 4. 运行 Docker 容器 ###
完成配置后我们就可以在 VirtualBox 上运行 docker 容器了。测试一下,在虚拟机里执行 **docker run busybox echo hello world** 命令,我们可以看到容器的输出信息。
完成配置后我们就可以在 VirtualBox 上运行 docker 容器了。测试一下,我们可以运行虚拟机 `docker run busybox` ,并在里面里执行 `echo hello world` 命令,我们可以看到容器的输出信息。
# docker run busybox echo hello world
@ -72,7 +72,7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
### 5. 拿到 Docker 主机的 IP ###
我们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获取 Docker 主机的 IP 地址。
我们可以执行下面的命令获取运行 Docker 的主机的 IP 地址。我们可以看到在 Docker 主机的 IP 地址上的任何暴露出来的端口
# docker-machine ip
@ -94,7 +94,9 @@ Docker Machine 完美支持所有 Linux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需要从 [gi
### 总结 ###
最后,我们使用 Docker Machine 成功在 VirtualBox 上创建并管理一台 Docker 主机。Docker Machine 确实能让用户快速地在不同的平台上部署 Docker 主机,就像我们这里部署在 VirtualBox 上一样。这个 --driver virtulbox 驱动可以在本地机器上使用也可以在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上使用。Docker Machine 驱动除了支持本地的 VirtualBox 之外,还支持远端的 Digital Ocean、AWS、Azure、VMware 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请在评论栏中写出来,我们会不断改进我们的内容。谢谢,祝愉快。
最后,我们使用 Docker Machine 成功在 VirtualBox 上创建并管理一台 Docker 主机。Docker Machine 确实能让用户快速地在不同的平台上部署 Docker 主机,就像我们这里部署在 VirtualBox 上一样。这个 virtualbox 驱动可以在本地机器上使用也可以在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上使用。Docker Machine 驱动除了支持本地的 VirtualBox 之外,还支持远端的 Digital Ocean、AWS、Azure、VMware 以及其它基础设施。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请在评论栏中写出来,我们会不断改进我们的内容。谢谢,祝愉快。
--------------------------------------------------------------------------------
@ -102,7 +104,7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host-virtualbox-docker-machine/
作者:[Arun Pyasi][a]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2,7 +2,7 @@ Ubuntu 14.04中修复“update information is outdated”错误
================================================================================
![](http://itsfoss.itsfoss.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Fix_update_information_is_outdated.jpeg)
看到Ubuntu 14.04的顶部面板上那个显示下面这个错误的红色三角形了吗?
看到Ubuntu 14.04的顶部面板上那个显示下面这个错误的红色三角形了吗?
> 更新信息过时。该错误可能是由网络问题,或者某个仓库不再可用而造成的。请通过从指示器菜单中选择‘显示更新’来手动更新,然后查看是否存在有失败的仓库。
>
@ -25,7 +25,7 @@ Ubuntu 14.04中修复“update information is outdated”错误
### 修复update information is outdated错误 ###
这里讨论的解决方案可能对Ubuntu的这些版本有用Ubuntu 14.04,12.04或14.04。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打开终端Ctrl+Alt+T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
这里讨论的解决方案可能对Ubuntu的这些版本有用Ubuntu 14.04,12.04。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打开终端Ctrl+Alt+T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
sudo apt-get update
@ -47,7 +47,7 @@ via: http://itsfoss.com/fix-update-information-outdated-ubuntu/
作者:[Abhishek][a]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 -56,4 +56,4 @@ via: http://itsfoss.com/fix-update-information-outdated-ubuntu/
[2]:http://itsfoss.com/notification-terminal-command-completion-ubuntu/
[3]:http://itsfoss.com/solve-gpg-error-signatures-verified-ubuntu/
[4]:http://itsfoss.com/install-spotify-ubuntu-1504/
[5]:http://itsfoss.com/fix-update-errors-ubuntu-1404/
[5]:https://linux.cn/article-5603-1.html

View File

@ -1,10 +1,11 @@
在 Linux 中使用日志来排错
================================================================================
人们创建日志的主要原因是排错。通常你会诊断为什么问题发生在你的 Linux 系统或应用程序中。错误信息或一些列事件可以给你提供造成根本原因的线索,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并指出如何解决它。这里有几个使用日志来解决的样例。
人们创建日志的主要原因是排错。通常你会诊断为什么问题发生在你的 Linux 系统或应用程序中。错误信息或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给你提供找出根本原因的线索,说明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并指出如何解决它。这里有几个使用日志来解决的样例。
### 登录失败原因 ###
如果你想检查你的系统是否安全,你可以在验证日志中检查登录失败的和登录成功但可疑的用户。当有人通过不正当或无效的凭据来登录时会出现认证失败,经常使用 SSH 进行远程登录或 su 到本地其他用户来进行访问权。这些是由[插入式验证模块][1]来记录,或 PAM 进行短期记录。在你的日志中会看到像 Failed 这样的字符串密码和未知的用户。成功认证记录包括像 Accepted 这样的字符串密码并打开会话
如果你想检查你的系统是否安全,你可以在验证日志中检查登录失败的和登录成功但可疑的用户。当有人通过不正当或无效的凭据来登录时会出现认证失败,这通常发生在使用 SSH 进行远程登录或 su 到本地其他用户来进行访问权时。这些是由[插入式验证模块PAM][1]来记录的。在你的日志中会看到像 Failed password 和 user unknown 这样的字符串。而成功认证记录则会包括像 Accepted password 和 session opened 这样的字符串
失败的例子:
@ -30,22 +31,21 @@
由于没有标准格式,所以你需要为每个应用程序的日志使用不同的命令。日志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分析日志,将它们有效的归类,帮助你提取关键字,如用户名。
日志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自动解析功能从 Linux 日志中提取用户名。这使你可以看到用户的信息,并能单个的筛选。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root 用户登录了 2700 次,因为我们筛选的日志显示尝试登录的只有 root 用户。
日志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自动解析功能从 Linux 日志中提取用户名。这使你可以看到用户的信息,并能通过点击过滤。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root 用户登录了 2700 次之多,因为我们筛选的日志显示 root 用户的尝试登录记录
![](http://www.loggly.com/ultimate-guide/wp-content/uploads/2015/05/Screen-Shot-2015-03-12-at-11.05.36-AM.png)
日志管理系统也让你以时间为做坐标轴的图标来查看使你更容易发现异常。如果有人在几分钟内登录失败一次或两次它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用户而忘记了密码。但是如果有几百个失败的登录并且使用的都是不同的用户名它更可能是在试图攻击系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3月12日有人试图登录 Nagios 几百次。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法的系统用户。
日志管理系统也可以让你以时间为做坐标轴的图表来查看,使你更容易发现异常。如果有人在几分钟内登录失败一次或两次它可能是一个真正的用户而忘记了密码。但是如果有几百个失败的登录并且使用的都是不同的用户名它更可能是在试图攻击系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3月12日有人试图登录 Nagios 几百次。这显然​​不是一个合法的系统用户。
![](http://www.loggly.com/ultimate-guide/wp-content/uploads/2015/05/Screen-Shot-2015-03-12-at-11.12.18-AM.png)
### 重启的原因 ###
有时候,一台服务器由于系统崩溃或重启而宕机。你怎么知道它何时发生,是谁做的?
#### 关机命令 ####
如果有人手动运行 shutdown 命令,你可以看到它的身份在验证日志文件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有人从 IP 50.0.134.125 上作为 ubuntu 的用户远程登录了,然后关闭了系统。
如果有人手动运行 shutdown 命令,你可以在验证日志文件中看到它。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有人从 IP 50.0.134.125 上作为 ubuntu 的用户远程登录了,然后关闭了系统。
Mar 19 18:36:41 ip-172-31-11-231 sshd[23437]: Accepted publickey for ubuntu from 50.0.134.125 port 52538 ssh
Mar 19 18:36:41 ip-172-31-11-231 23437]:sshd[ pam_unix(sshd:session): session opened for user ubuntu by (uid=0)
@ -53,7 +53,7 @@
#### 内核初始化 ####
如果你想看看服务器重新启动的所有原因(包括崩溃),你可以从内核初始化日志中寻找。你需要搜索内核设施和初始化 cpu 的信息。
如果你想看看服务器重新启动的所有原因(包括崩溃),你可以从内核初始化日志中寻找。你需要搜索内核kernel和 cpu 初始化Initializing的信息。
Mar 19 18:39:30 ip-172-31-11-231 kernel: [ 0.000000] Initializing cgroup subsys cpuset
Mar 19 18:39:30 ip-172-31-11-231 kernel: [ 0.000000] Initializing cgroup subsys cpu
@ -61,9 +61,9 @@
### 检测内存问题 ###
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服务器崩溃,但一个普遍的原因是内存用尽。
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服务器崩溃,但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内存用尽。
当你系统的内存不足时,进程会被杀死,通常会杀死使用最多资源的进程。当系统正在使用的内存发生错误并且有新的或现有的进程试图使用更多的内存。在你的日志文件查找像 Out of Memory 这样的字符串,内核也会发出杀死进程的警告。这些信息表明系统故意杀死进程或应用程序,而不是允许进程崩溃。
当你系统的内存不足时,进程会被杀死,通常会杀死使用最多资源的进程。当系统使用了所有内存,而新的或现有的进程试图使用更多的内存时就会出现错误。在你的日志文件查找像 Out of Memory 这样的字符串或类似 kill 这样的内核警告信息。这些信息表明系统故意杀死进程或应用程序,而不是允许进程崩溃。
例如:
@ -75,20 +75,20 @@
$ grep “Out of memory” /var/log/syslog
[33238.178288] Out of memory: Kill process 6230 (firefox) score 53 or sacrifice child
请记住grep 也要使用内存,所以导致内存不足的错误可能只是运行的 grep。这是另一个分析日志的独特方法
请记住grep 也要使用内存,所以只是运行 grep 也可能导致内存不足的错误。这是另一个你应该中央化存储日志的原因
### 定时任务错误日志 ###
cron 守护程序是一个调度器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运行进程。如果进程运行失败或无法完成,那么 cron 的错误出现在你的日志文件中。你可以找到这些文件在 /var/log/cron/var/log/messages和 /var/log/syslog 中,具体取决于你的发行版。cron 任务失败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问题出在进程中而不是 cron 守护进程本身。
cron 守护程序是一个调度器,可以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运行进程。如果进程运行失败或无法完成,那么 cron 的错误出现在你的日志文件中。具体取决于你的发行版,你可以在 /var/log/cron/var/log/messages和 /var/log/syslog 几个位置找到这个日志。cron 任务失败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问题出在进程中而不是 cron 守护进程本身。
默认情况下cron 作业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信息。这里是一个日志中记录的发送电子邮件的内容。不幸的是,你不能看到邮件的内容在这里
默认情况下cron 任务的输出会通过 postfix 发送电子邮件。这是一个显示了该邮件已经发送的日志。不幸的是,你不能在这里看到邮件的内容
Mar 13 16:35:01 PSQ110 postfix/pickup[15158]: C3EDC5800B4: uid=1001 from=<hoover>
Mar 13 16:35:01 PSQ110 postfix/cleanup[15727]: C3EDC5800B4: message-id=<20150310110501.C3EDC5800B4@PSQ110>
Mar 13 16:35:01 PSQ110 postfix/qmgr[15159]: C3EDC5800B4: from=<hoover@loggly.com>, size=607, nrcpt=1 (queue active)
Mar 13 16:35:05 PSQ110 postfix/smtp[15729]: C3EDC5800B4: to=<hoover@loggly.com>, relay=gmail-smtp-in.l.google.com[74.125.130.26]:25, delay=4.1, delays=0.26/0/2.2/1.7, dsn=2.0.0, status=sent (250 2.0.0 OK 1425985505 f16si501651pdj.5 - gsmtp)
应该想想 cron 在日志中的标准输出以帮助你定位问题。这里展示你可以使用 logger 命令重定向 cron 标准输出到 syslog。用你的脚本来代替 echo 命令helloCron 可以设置为任何你想要的应用程序的名字。
可以考虑将 cron 的标准输出记录到日志中,以帮助你定位问题。这是一个你怎样使用 logger 命令重定向 cron 标准输出到 syslog的例子。用你的脚本来代替 echo 命令helloCron 可以设置为任何你想要的应用程序的名字。
*/5 * * * * echo Hello World 2>&1 | /usr/bin/logger -t helloCron
@ -97,7 +97,9 @@ cron 守护程序是一个调度器只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运行进程。
Apr 28 22:20:01 ip-172-31-11-231 CRON[15296]: (ubuntu) CMD (echo 'Hello World!' 2>&1 | /usr/bin/logger -t helloCron)
Apr 28 22:20:01 ip-172-31-11-231 helloCron: Hello World!
每个 cron 作业将根据作业的具体类型以及如何输出数据来记录不同的日志。希望在日志中有问题根源的线索,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额外的日志记录。
每个 cron 任务将根据任务的具体类型以及如何输出数据来记录不同的日志。
希望在日志中有问题根源的线索,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额外的日志记录。
--------------------------------------------------------------------------------
@ -107,7 +109,7 @@ via: http://www.loggly.com/ultimate-guide/logging/troubleshooting-with-linux-log
作者:[Amy Echeverri][a2]
作者:[Sadequl Hussain][a3]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6 +1,7 @@
Ubuntu 15.04 and系统中安装 Logwatch
如何在 Ubuntu 15.04 系统中安装 Logwatch
================================================================================
大家好,今天我们会讲述在 Ubuntu 15.04 操作系统上如何安装 Logwatch 软件,它也可以在任意的 Linux 系统和类 Unix 系统上安装。Logwatch 是一款可定制的日志分析和日志监控报告生成系统它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日志文件生成您所希望关注的详细报告。它具有易安装、易配置、可审查等特性同时对其提供的数据的安全性上也有一些保障措施。Logwatch 会扫描重要的操作系统组件像 SSH、网站服务等的日志文件然后生成用户所关心的有价值的条目汇总报告。
大家好,今天我们会讲述在 Ubuntu 15.04 操作系统上如何安装 Logwatch 软件,它也可以在各种 Linux 系统和类 Unix 系统上安装。Logwatch 是一款可定制的日志分析和日志监控报告生成系统它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日志文件生成您所希望关注的详细报告。它具有易安装、易配置、可审查等特性同时对其提供的数据的安全性上也有一些保障措施。Logwatch 会扫描重要的操作系统组件像 SSH、网站服务等的日志文件然后生成用户所关心的有价值的条目汇总报告。
### 预安装设置 ###
@ -16,13 +17,13 @@ Ubuntu 15.04 and系统中安装 Logwatch
root@ubuntu-15:~# apt-get install logwatch
在安装过程中一旦您按提示按下“Y”同意对系统修改的话Logwatch 将会开始安装一些额外的必须软件包。
在安装过程中一旦您按提示按下“Y”同意对系统修改的话Logwatch 将会开始安装一些额外的必须软件包。
在安装过程中会根据您机器上的邮件服务器设置情况弹出提示对 Postfix 设置的配置界面。在这篇教程中我们使用最容易的 “仅本地” 选项。根据您的基础设施情况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可选项,然后点击“确定”继续。
在安装过程中会根据您机器上的邮件服务器设置情况弹出提示对 Postfix 设置的配置界面。在这篇教程中我们使用最容易的 “仅本地Local only” 选项。根据您的基础设施情况也可以选择其它的可选项,然后点击“确定”继续。
![Potfix Configurations](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21.png)
随后您得选择邮件服务器名,这邮件服务器名也会被其它程序使用,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完全合格域名/全称域名FQDN,且只一个
随后您得选择邮件服务器名,这邮件服务器名也会被其它程序使用,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完全合格域名/全称域名FQDN
![Postfix Setup](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31.png)
@ -70,11 +71,11 @@ Ubuntu 15.04 and系统中安装 Logwatch
# complete email address.
MailFrom = Logwatch
对这个配置文件保存修改,至于其它的参数就让它是默认的,无需改动。
对这个配置文件保存修改,至于其它的参数就让它保持默认,无需改动。
**调度任务配置**
现在编辑在日常 crons 目录下的 “00logwatch” 文件来配置从 logwatch 生成的报告需要发送的邮件地址。
现在编辑在 “daily crons” 目录下的 “00logwatch” 文件来配置从 logwatch 生成的报告需要发送的邮件地址。
root@ubuntu-15:~# vim /etc/cron.daily/00logwatch
@ -88,25 +89,25 @@ Ubuntu 15.04 and系统中安装 Logwatch
root@ubuntu-15:~#logwatch
生成的报告开始部分显示的是执行的时间和日期。它包含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以开始标识开始而以结束标识结束,中间显示的标识部分提到的完整日志信息。
生成的报告开始部分显示的是执行的时间和日期。它包含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以开始标识开始而以结束标识结束,中间显示的是该部分的完整信息。
这儿演示的是开始标识头的样子,要显示系统上所有安装包的信息,如下所示:
这儿显示的是开始的样子,它以显示系统上所有安装的软件包的部分开始,如下所示:
![dpkg status](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81.png)
接下来的部分显示的日志信息是关于当前系统登陆会话、rsyslogs 和当前及最后可用的会话 SSH 连接信息。
接下来的部分显示的日志信息是关于当前系统登录会话、rsyslogs 和当前及最近的 SSH 会话信息。
![logwatch report](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9.png)
Logwatch 报告最后显示的是安全 sudo 日志及root目录磁盘使用情况,如下示:
Logwatch 报告最后显示的是安全方面的 sudo 日志及根目录磁盘使用情况,如下示:
![Logwatch end report](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10.png)
您也可以打开如下的文件来查生成的 logwatch 报告电子邮件。
您也可以打开如下的文件来查生成的 logwatch 报告电子邮件。
root@ubuntu-15:~# vim /var/mail/root
您会看到所有已生成的邮件到其配置用户的信息传送状态。
您会看到发送给你配置的用户的所有已生成的邮件及其邮件递交状态。
### 更多详情 ###
@ -130,7 +131,7 @@ via: http://linoxide.com/ubuntu-how-to/install-use-logwatch-ubuntu-15-04/
作者:[Kashif Siddique][a]
译者:[runningwater](https://github.com/runningwater)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8 +1,8 @@
如何在 Linux 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
================================================================================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 Linux 发行版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Visual Studio Code 是基于 Electron 优化代码后的编辑器,后者是基于 Chromium 的一款软件,用于为桌面系统发布 io.js 应用。Visual Studio Code 是微软开发的包括 Linux 在内的全平台代码编辑器和文本编辑器。它是免费软件但不开源在专有软件许可条款下发布。它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超级强大和快速的代码编辑器。Visual Studio Code 有很多很酷的功能,例如导航、智能感知支持、语法高亮、括号匹配、自动补全、片段、支持自定义键盘绑定、并且支持多种语言,例如 Python、C++、Jade、PHP、XML、Batch、F#、DockerFile、Coffee Script、Java、HandleBars、 R、 Objective-C、 PowerShell、 Luna、 Visual Basic、 .Net、 Asp.Net、 C#、 JSON、 Node.js、 Javascript、 HTML、 CSS、 Less、 Sass 和 Markdown。Visual Studio Code 集成了包管理器和库,并构建通用任务使得加速每日的工作流。Visual Studio Code 中最受欢迎的是它的调试功能,它包括流式支持 Node.js 的预览调试。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在 Linux 发行版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Visual Studio Code 是基于 Electron 优化代码后的编辑器,后者是基于 Chromium 的一款软件,用于为桌面系统发布 io.js 应用。Visual Studio Code 是微软开发的支持包括 Linux 在内的全平台代码编辑器和文本编辑器。它是免费软件但不开源,在专有软件许可条款下发布。它是可以用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超级强大和快速的代码编辑器。Visual Studio Code 有很多很酷的功能,例如导航、智能感知支持、语法高亮、括号匹配、自动补全、代码片段、支持自定义键盘绑定、并且支持多种语言,例如 Python、C++、Jade、PHP、XML、Batch、F#、DockerFile、Coffee Script、Java、HandleBars、 R、 Objective-C、 PowerShell、 Luna、 Visual Basic、 .Net、 Asp.Net、 C#、 JSON、 Node.js、 Javascript、 HTML、 CSS、 Less、 Sass 和 Markdown。Visual Studio Code 集成了包管理器、库、构建,以及其它通用任务,以加速日常的工作流。Visual Studio Code 中最受欢迎的是它的调试功能,它包括流式支持 Node.js 的预览调试。
注意:请注意 Visual Studio Code 只支持 64 位 Linux 发行版。
注意:请注意 Visual Studio Code 只支持 64 位 Linux 发行版。
下面是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 的几个简单步骤。
@ -32,12 +32,12 @@
### 3. 运行 Visual Studio Code ###
提取软件包之后,我们可以直接运行一个名为 Code 的文件启动 Visual Studio Code。
展开软件包之后,我们可以直接运行一个名为 Code 的文件启动 Visual Studio Code。
# sudo chmod +x /opt/VSCode-linux-x64/Code
# sudo /opt/VSCode-linux-x64/Code
如果我们想启动 Code 并通过终端能在任何地方打开,我们就需要创建 /opt/vscode/Code 的一个链接 /usr/local/bin/code。
如果我们想通过终端在任何地方启动 Code,我们就需要创建 /opt/vscode/Code 的一个链接 /usr/local/bin/code。
# ln -s /opt/VSCode-linux-x64/Code /usr/local/bin/code
@ -47,11 +47,11 @@
### 4. 创建桌面启动 ###
下一步,成功抽取 Visual Studio Code 软件包之后,我们打算创建桌面启动程序,使得根据不同桌面环境能够从启动器、菜单、桌面启动它。首先我们要复制一个图标文件到 /usr/share/icons/ 目录。
下一步,成功展开 Visual Studio Code 软件包之后,我们打算创建桌面启动程序,使得根据不同桌面环境能够从启动器、菜单、桌面启动它。首先我们要复制一个图标文件到 /usr/share/icons/ 目录。
# cp /opt/VSCode-linux-x64/resources/app/vso.png /usr/share/icons/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桌面启动程序,文件扩展名为 .desktop。这里我们在 /tmp/VSCODE/ 目录中使用喜欢的文本编辑器创建名为 visualstudiocode.desktop 的文件。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桌面启动程序,文件扩展名为 .desktop。这里我们使用喜欢的文本编辑器在 /tmp/VSCODE/ 目录中创建名为 visualstudiocode.desktop 的文件。
# vi /tmp/vscode/visualstudiocode.desktop
@ -99,17 +99,19 @@
# apt-get update
# apt-get install ubuntu-make
在我们的 ubuntu 操作系统上安装完 Ubuntu Make 之后,我们打算在一个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安装 Code。
在我们的 ubuntu 操作系统上安装完 Ubuntu Make 之后,我们可以在一个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来安装 Code。
# umake web visual-studio-code
![Umake Web Code](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umake-web-code.png)
运行完上面的命令之后,会要求我们输入想要的安装路径。然后,会请求我们允许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我们敲击 “a”。点击完后,它会在 ubuntu 机器上下载和安装 Code。最后我们可以在启动器或者菜单中启动它。
运行完上面的命令之后,会要求我们输入想要的安装路径。然后,会请求我们允许在 ubuntu 系统中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我们输入“a”接受。输入完后,它会在 ubuntu 机器上下载和安装 Code。最后我们可以在启动器或者菜单中启动它。
### 总结 ###
我们已经成功地在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了 Visual Studio Code。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 都和上面介绍的相似,我们同样可以使用 umake 在 linux 发行版中安装。Umake 是一个安装开发工具IDEs 和语言流行的工具。我们可以用 Umake 轻松地安装 Android Studios、Eclipse 和很多其它流行 IDE。Visual Studio Code 是基于 Github 上一个叫 [Electron][2] 的项目,它是 [Atom.io][3] 编辑器的一部分。它有很多 Atom.io 编辑器没有的改进功能。当前 Visual Studio Code 只支持 64 位 linux 操作系统平台。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建议或者反馈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留言以便我们改进和更新我们的内容。非常感谢Enjoy :-)
我们已经成功地在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了 Visual Studio Code。在所有 linux 发行版上安装 Visual Studio Code 都和上面介绍的相似,我们也可以使用 umake 在 Ubuntu 发行版中安装。Umake 是一个安装开发工具IDEs 和语言的流行工具。我们可以用 Umake 轻松地安装 Android Studios、Eclipse 和很多其它流行 IDE。Visual Studio Code 是基于 Github 上一个叫 [Electron][2] 的项目,它是 [Atom.io][3] 编辑器的一部分。它有很多 Atom.io 编辑器没有的改进功能。当前 Visual Studio Code 只支持 64 位 linux 操作系统平台。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建议或者反馈请在下面的评论框中留言以便我们改进和更新我们的内容。非常感谢Enjoy :-)
--------------------------------------------------------------------------------
@ -117,7 +119,7 @@ via: http://linoxide.com/linux-how-to/install-visual-studio-code-linux/
作者:[Arun Pyasi][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160 @@
Alien 魔法RPM 和 DEB 互转
================================================================================
正如我确信你们一定知道Linux下的多种软件安装方式使用发行版所提供的包管理系统[aptitudeyum或者zypper][1]还可以举很多例子从源码编译尽管现在很少用了但在Linux发展早期却是唯一可用的方法或者使用各自的低级工具dpkg用于.deb以及rpm用于.rpm预编译包如此这般。
![Convert RPM to DEB and DEB to RPM](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vert-RPM-to-DEB-and-DEB-to-RPM.png)
*使用Alien将RPM转换成DEB以及将DEB转换成RPM*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你介绍alien一个用于在各种不同的Linux包格式相互转换的工具其最常见的用法是将.rpm转换成.deb或者反过来
如果你需要某个特定类型的包而你只能找到其它格式的包的时候该工具迟早能派得上用场——即使是其作者不再维护并且在其网站声明alien将可能永远维持在实验状态。
例如,有一次,我正查找一个用于喷墨打印机的.deb驱动但是却没有找到——生产厂家只提供.rpm包这时候alien拯救了我。我安装了alien将包进行转换不久之后我就可以使用我的打印机了没有任何问题。
即便如此我们也必须澄清一下这个工具不应当用来转换重要的系统文件和库因为它们在不同的发行版中有不同的配置。只有在前面说的那种情况下所建议的安装方法根本不适合时alien才能作为最后手段使用。
最后一项要点是我们必须注意虽然我们在本文中使用CentOS和Debian除了前两个发行版及其各自的家族体系外据我们所知alien可以工作在Slackware中甚至Solaris中。
### 步骤1安装Alien及其依赖包 ###
要安装alien到CentOS/RHEL 7中你需要启用EPEL和Nux Dextop是的是Dextop——不是Desktop仓库顺序如下
#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启用Nux Dextop仓库的包的当前最新版本是0.52015年8月10日发布在安装之前你可以查看[http://li.nux.ro/download/nux/dextop/el7/x86_64/][2]上是否有更新的版本。
# rpm --import http://li.nux.ro/download/nux/RPM-GPG-KEY-nux.ro
# rpm -Uvh http://li.nux.ro/download/nux/dextop/el7/x86_64/nux-dextop-release-0-5.el7.nux.noarch.rpm
然后再做,
# yum update && yum install alien
在Fedora中你只需要运行上面的命令即可。
在Debian及其衍生版中只需要
# aptitude install alien
### 步骤2将.deb转换成.rpm包 ###
对于本次测试我们选择了date工具它提供了一系列日期和时间工具用于处理大量金融数据。我们将下载.deb包到我们的CentOS 7机器中将它转换成.rpm并安装
![Check CentOS Vers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heck-Linux-OS-Version.png)
检查CentOS版本
# cat /etc/centos-release
# wget http://ftp.us.debian.org/debian/pool/main/d/dateutils/dateutils_0.3.1-1.1_amd64.deb
# alien --to-rpm --scripts dateutils_0.3.1-1.1_amd64.deb
![Convert .deb to .rpm package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vert-deb-to-rpm-package.png)
*在Linux中将.deb转换成.rpm*
**重要**请注意alien是怎样来增加目标包的次版本号的。如果你想要无视该行为请添加-keep-version标识
如果我们尝试马上安装该包,我们将碰到些许问题:
# rpm -Uvh dateutils-0.3.1-2.1.x86_64.rpm
![Install RPM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RPM-Package.png)
*安装RPM包*
要解决该问题我们需要启用epel-testing仓库然后安装rpmbuild工具来编辑该包的配置以重建包
# yum --enablerepo=epel-testing install rpmrebuild
然后运行,
# rpmrebuild -pe dateutils-0.3.1-2.1.x86_64.rpm
它会打开你的默认文本编辑器。请转到`%files`章节并删除涉及到错误信息中提到的目录的行,然后保存文件并退出:
![Convert .deb to Alien Vers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vert-Deb-Package-to-Alien-Version.png)
*转换.deb到Alien版*
但你退出该文件后将提示你继续去重构。如果你选择“Y”该文件会重构到指定的目录与当前工作目录不同
# rpmrebuild pe dateutils-0.3.1-2.1.x86_64.rpm
![Build RPM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Build-RPM-Package.png)
*构建RPM包*
现在你可以像以往一样继续来安装包并验证:
# rpm -Uvh /root/rpmbuild/RPMS/x86_64/dateutils-0.3.1-2.1.x86_64.rpm
# rpm -qa | grep dateutils
![Install Build RPM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Build-RPM-Package.png)
*安装构建RPM包*
最后你可以列出date工具包含的各个工具也可以查看各自的手册页
# ls -l /usr/bin | grep dateutils
![Verify Installed RPM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Verify-Installed-Package.png)
*验证安装的RPM包*
### 步骤3将.rpm转换成.deb包 ###
在本节中,我们将演示如何将.rpm转换成.deb。在一台32位的Debian Wheezy机器中让我们从CentOS 6操作系统仓库中下载用于zsh shell的.rpm包。注意该shell在Debian及其衍生版的默认安装中是不可用的。
# cat /etc/shells
# lsb_release -a | tail -n 4
![Check Shell and Debian OS Vers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heck-Shell-Debian-OS-Version.png)
*检查Shell和Debian操作系统版本*
# wget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6/os/i386/Packages/zsh-4.3.11-4.el6.centos.i686.rpm
# alien --to-deb --scripts zsh-4.3.11-4.el6.centos.i686.rpm
你可以安全地无视关于签名丢失的信息:
![Convert .rpm to .deb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vert-rpm-to-deb-Package.png)
*将.rpm转换成.deb包*
过了一会儿后,.deb包应该已经生成并可以安装了
# dpkg -i zsh_4.3.11-5_i386.deb
![Install RPM Converted Deb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Deb-Package.png)
*安装RPM转换来的Deb包*
安装完后你看看可以zsh是否添加到了合法shell列表中
# cat /etc/shells
![Confirm Installed Zsh Pack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firm-Installed-Package.png)
*确认安装的Zsh包*
### 小结 ###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解释了如何将.rpm转换成.deb及其反向转换这可以作为这类程序不能从仓库中或者作为可分发源代码获得的最后安装手段。你一定想要将本文添加到书签中因为我们都需要alien。
请自由分享你关于本文的想法,写到下面的表单中吧。
--------------------------------------------------------------------------------
via: http://www.tecmint.com/convert-from-rpm-to-deb-and-deb-to-rpm-package-using-alien/
作者:[Gabriel Cánepa][a]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1]:http://www.tecmint.com/linux-package-management/
[2]:http://li.nux.ro/download/nux/dextop/el7/x86_64/

View File

@ -1,19 +1,23 @@
translation by strugglingyouth
Linux/UNIX: Bash Read a File Line By Line
Bash 下如何逐行读取一个文件
================================================================================
How do I read a file line by line under a Linux or UNIX-like system using KSH or BASH shell?
You can use while..do..done bash loop to read file line by line on a Linux, OSX, *BSD, or Unix-like system.
在 Linux 或类 UNIX 系统下如何使用 KSH 或 BASH shell 逐行读取一个文件?
**Syntax to read file line by line on a Bash Unix & Linux shell:**
在 Linux、OSX、 *BSD 或者类 Unix 系统下你可以使用 while..do..done 的 bash 循环来逐行读取一个文件。
1. The syntax is as follows for bash, ksh, zsh, and all other shells -
1. while read -r line; do COMMAND; done < input.file
1. The -r option passed to red command prevents backslash escapes from being interpreted.
1. Add IFS= option before read command to prevent leading/trailing whitespace from being trimmed -
1. while IFS= read -r line; do COMMAND_on $line; done < input.file
###在 Bash Unix 或者 Linux shell 中逐行读取一个文件的语法
Here is more human readable syntax for you:
对于 bash、ksh、 zsh 和其他的 shells 语法如下
while read -r line; do COMMAND; done < input.file
通过 -r 选项传递给 read 命令以防止阻止解释其中的反斜杠转义符。
在 read 命令之前添加 `IFS=` 选项,来防止首尾的空白字符被去掉。
while IFS= read -r line; do COMMAND_on $line; done < input.file
这是更适合人类阅读的语法:
#!/bin/bash
input="/path/to/txt/file"
@ -22,47 +26,47 @@ Here is more human readable syntax for you:
echo "$var"
done < "$input"
**Examples**
**示例**
Here are some examples:
下面是一些例子:
#!/bin/ksh
file="/home/vivek/data.txt"
while IFS= read line
do
# display $line or do somthing with $line
# display $line or do somthing with $line
echo "$line"
done <"$file"
The same example using bash shell:
在 bash shell 中相同的例子:
#!/bin/bash
file="/home/vivek/data.txt"
while IFS= read -r line
do
# display $line or do somthing with $line
# display $line or do somthing with $line
printf '%s\n' "$line"
done <"$file"
You can also read field wise:
你还可以看看这个更好的:
#!/bin/bash
file="/etc/passwd"
while IFS=: read -r f1 f2 f3 f4 f5 f6 f7
do
# display fields using f1, f2,..,f7
printf 'Username: %s, Shell: %s, Home Dir: %s\n' "$f1" "$f7" "$f6"
# display fields using f1, f2,..,f7
printf 'Username: %s, Shell: %s, Home Dir: %s\n' "$f1" "$f7" "$f6"
done <"$file"
Sample outputs:
示例输出:
![Fig.01: Bash shell scripting- read file line by line demo outputs](http://s0.cyberciti.org/uploads/faq/2011/01/Bash-Scripting-Read-File-line-by-line-demo.jpg)
Fig.01: Bash shell scripting- read file line by line demo outputs
*图01Bash 脚本:读取文件并逐行输出文件*
**Bash Scripting: Read text file line-by-line to create pdf files**
###Bash 脚本:逐行读取文本文件并创建为 pdf 文件
My input file is as follows (faq.txt):
我的输入文件如下faq.txt:
4|http://www.cyberciti.biz/faq/mysql-user-creation/|Mysql User Creation: Setting Up a New MySQL User Account
4096|http://www.cyberciti.biz/faq/ksh-korn-shell/|What is UNIX / Linux Korn Shell?
@ -75,7 +79,7 @@ My input file is as follows (faq.txt):
8292|http://www.cyberciti.biz/faq/mounting-harddisks-in-freebsd-with-mount-command/|FreeBSD: Mount Hard Drive / Disk Command
8190|http://www.cyberciti.biz/faq/rebooting-solaris-unix-server/|Reboot a Solaris UNIX System
My bash script:
我的 bash 脚本:
#!/bin/bash
# Usage: Create pdf files from input (wrapper script)
@ -106,15 +110,16 @@ My bash script:
done <"$_db"
fi
**Tip: Read from bash variable**
###技巧:从 bash 变量中读取
Let us say you want a list of all installed php packages on a Debian or Ubuntu Linux, enter:
让我们看看如何在 Debian 或者 Ubuntu Linux 下列出所有安装过的 php 包,请输入:
# 我将输出内容赋值到一个变量名为 $list中 #
# My input source is the contents of a variable called $list #
list=$(dpkg --list php\* | awk '/ii/{print $2}')
printf '%s\n' "$list"
Sample outputs:
示例输出:
php-pear
php5-cli
@ -127,7 +132,7 @@ Sample outputs:
php5-readline
php5-suhosin-extension
You can now read from $list and install the package:
你现在可以从 $list 中看到它们,并安装这些包:
#!/bin/bash
# BASH can iterate over $list variable using a "here string" #
@ -138,7 +143,7 @@ You can now read from $list and install the package:
done <<< "$list"
printf '*** Do not forget to run php5enmod and restart the server (httpd or php5-fpm) ***\n'
Sample outputs:
示例输出:
Installing php package php-pear...
Installing php package php5-cli...
@ -150,14 +155,15 @@ Sample outputs:
Installing php package php5-mysql...
Installing php package php5-readline...
Installing php package php5-suhosin-extension...
*** Do not forget to run php5enmod and restart the server (httpd or php5-fpm) ***
--------------------------------------------------------------------------------
via: http://www.cyberciti.biz/faq/unix-howto-read-line-by-line-from-file/
作者:[作者名][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作者: VIVEK GIT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77 +1,78 @@
在 Linux 中安装 RAID 6条带化双分布式奇偶校验 - 第5部分
在 Linux 下使用 RAID安装 RAID 6条带化双分布式奇偶校验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个磁盘发生故障后依然有容错能力。两并列的磁盘发生故障时,系统的关键任务仍然能运行。它与 RAID 5 相似,但性能更健壮,因为它多用了一个磁盘来进行奇偶校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在 RAID 5 看了分布式奇偶校验,但在本文中,我们将看到的是 RAID 6 双分布式奇偶校验。不要期望比其他 RAID 有额外的性能,我们仍然需要安装一个专用的 RAID 控制器。在 RAID 6 中即使我们失去了2个磁盘我们仍可以取回数据通过更换磁盘然后从校验中构建数据。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使两个磁盘发生故障后依然有容错能力。在两个磁盘同时发生故障时,系统的关键任务仍然能运行。它与 RAID 5 相似,但性能更健壮,因为它多用了一个磁盘来进行奇偶校验。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在 RAID 5 看了分布式奇偶校验,但在本文中,我们将看到的是 RAID 6 双分布式奇偶校验。不要期望比其他 RAID 有更好的性能,除非你也安装了一个专用的 RAID 控制器。在 RAID 6 中即使我们失去了2个磁盘我们仍可以通过更换磁盘从校验中构建数据然后取回数据。
![Setup RAID 6 in CentO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Setup-RAID-6-in-Linux.jpg)
在 Linux 中安装 RAID 6
*在 Linux 中安装 RAID 6*
要建立一个 RAID 6一组最少需要4个磁盘。RAID 6 甚至在有些设定中会有多组磁盘,当读取数据时,它会同时从所有磁盘读取,所以读取速度会更快,当写数据时,因为它要将数据写在条带化的多个磁盘上,所以性能会较差。
要建立一个 RAID 6一组最少需要4个磁盘。RAID 6 甚至在有些组中会有更多磁盘,这样将多个硬盘捆在一起,当读取数据时,它会同时从所有磁盘读取,所以读取速度会更快,当写数据时,因为它要将数据写在条带化的多个磁盘上,所以性能会较差。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 RAID 6它的性能和其他 RAID 相比并不太好。提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如果需要高容错的必须选择 RAID 6。在每一个对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他们需要 RAID 6 因为数据库是最重要,无论花费多少都需要保护其安全,它在视频流环境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使用 RAID 6它的性能和其他 RAID 相比并不太好。提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如果需要高容错性就选择 RAID 6。在每一个用于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他们需要 RAID 6 因为数据库是最重要,无论花费多少都需要保护其安全,它在视频流环境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 RAID 6 的的优点和缺点 ####
- 性能不错。
- RAID 6 非常昂贵,因为它要求两个独立的磁盘用于奇偶校验功能。
- 性能不错。
- RAID 6 比较昂贵,因为它要求两个独立的磁盘用于奇偶校验功能。
- 将失去两个磁盘的容量来保存奇偶校验信息(双奇偶校验)。
- 不存在数据丢失,即时两个磁盘损坏。我们可以在更换损坏的磁盘后从校验中重建数据。
- 即使两个磁盘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我们可以在更换损坏的磁盘后从校验中重建数据。
- 读性能比 RAID 5 更好,因为它从多个磁盘读取,但对于没有专用的 RAID 控制器的设备写性能将非常差。
#### 要求 ####
要创建一个 RAID 6 最少需要4个磁盘.你也可以添加更多的磁盘,但你必须有专用的 RAID 控制器。在软件 RAID 中,我们在 RAID 6 中不会得到更好的性能,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物理 RAID 控制器。
要创建一个 RAID 6 最少需要4个磁盘。你也可以添加更多的磁盘,但你必须有专用的 RAID 控制器。使用软件 RAID 我们在 RAID 6 中不会得到更好的性能,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物理 RAID 控制器。
这些是新建一个 RAID 需要的设置,我们建议先看完以下 RAID 文章。
如果你新接触 RAID 设置,我们建议先看完以下 RAID 文章。
- [Linux 中 RAID 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1]
- [在 Linux 上创建软件 RAID 0 (条带化) 第二部分][2]
- [在 Linux 上创建软件 RAID 1 (镜像) 第三部分][3]
- [介绍 RAID 的级别和概念][1]
- [使用 mdadm 工具创建软件 RAID 0 (条带化)][2]
- [用两块磁盘创建 RAID 1镜像][3]
- [创建 RAID 5条带化与分布式奇偶校验](4)
#### My Server Setup ####
#### 我的服务器设置 ####
Operating System : CentOS 6.5 Final
IP Address : 192.168.0.228
Hostname : rd6.tecmintlocal.com
Disk 1 [20GB] : /dev/sdb
Disk 2 [20GB] : /dev/sdc
Disk 3 [20GB] : /dev/sdd
Disk 4 [20GB] : /dev/sde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IP 地址 : 192.168.0.228
主机名 : rd6.tecmintlocal.com
磁盘 1 [20GB] : /dev/sdb
磁盘 2 [20GB] : /dev/sdc
磁盘 3 [20GB] : /dev/sdd
磁盘 4 [20GB] : /dev/sde
篇文章是9系列 RAID 教程的第5部分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我们如何在 Linux 系统或者服务器上创建和设置软件 RAID 6 或条带化双分布式奇偶校验,使用四个 20GB 的磁盘 /dev/sdb, /dev/sdc, /dev/sdd 和 /dev/sde.
是9篇系列教程的第5部分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如何在 Linux 系统或者服务器上使用四个 20GB 的磁盘(名为 /dev/sdb、 /dev/sdc、 /dev/sdd 和 /dev/sde创建和设置软件 RAID 6 (条带化双分布式奇偶校验)。
### 第1步安装 mdadm 工具,并检查磁盘 ###
1.如果你按照我们最进的两篇 RAID 文章第2篇和第3篇我们已经展示了如何安装mdadm工具。如果你直接看的这篇文章我们先来解释下在Linux系统中如何使用mdadm工具来创建和管理 RAID首先根据你的 Linux 发行版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
1如果你按照我们最进的两篇 RAID 文章第2篇和第3篇我们已经展示了如何安装`mdadm`工具。如果你直接看的这篇文章,我们先来解释下在 Linux 系统中如何使用`mdadm`工具来创建和管理 RAID首先根据你的 Linux 发行版使用以下命令来安装。
# yum install mdadm [on RedHat systems]
# apt-get install mdadm [on Debain systems]
# yum install mdadm [在 RedHat 系统]
# apt-get install mdadm [在 Debain 系统]
2.安装该工具后然后来验证需要的四个磁盘我们将会使用下面的fdisk命令来检验用于创建 RAID 的磁盘。
2、 安装该工具后,然后来验证所需的四个磁盘,我们将会使用下面的`fdisk`命令来检查用于创建 RAID 的磁盘。
# fdisk -l | grep sd
![Check Hard Disk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Linux-Disks.png)
在 Linux 中检查磁盘
*在 Linux 中检查磁盘*
3.在创建 RAID 磁盘前,先检查下我们的磁盘是否创建过 RAID 分区。
3在创建 RAID 磁盘前,先检查下我们的磁盘是否创建过 RAID 分区。
# mdadm -E /dev/sd[b-e]
# mdadm --examin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 mdadm --examin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 或
![Check Raid on Dis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Disk-Raid.png)
在磁盘上检查 Raid 分区
*在磁盘上检查 RAID 分区*
**注意**: 在上面的图片中,没有检测到任何 super-block 或者说在四个磁盘上没有 RAID 存在。现在我们开始创建 RAID 6。
### 第2步为 RAID 6 创建磁盘分区 ###
4.现在为 raid 创建分区‘/dev/sdb, /dev/sdc, /dev/sdd/dev/sde使用下面 fdisk 命令。在这里,我们将展示如何创建分区在 sdb 磁盘,同样的步骤也适用于其他分区。
4、 现在在 `/dev/sdb`, `/dev/sdc`, `/dev/sdd``/dev/sde`上为 RAID 创建分区,使用下面的 fdisk 命令。在这里,我们将展示如何在 sdb 磁盘创建分区,同样的步骤也适用于其他分区。
**创建 /dev/sdb 分区**
@ -79,20 +80,20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请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如下图所示创建分区。
- 按 n 创建新的分区。
- 然后按 P 选择主分区。
- 按 `n`创建新的分区。
- 然后按 `P` 选择主分区。
- 接下来选择分区号为1。
- 只需按两次回车键选择默认值即可。
- 然后,按 P 来打印创建好的分区。
- 按 L,列出所有可用的类型。
- 按 t 去修改分区。
- 键入 fd 设置为 Linux 的 RAID 类型,然后按 Enter 确认。
- 然后再次使用p查看我们所做的更改。
- 使用w保存更改。
- 然后,按 `P` 来打印创建好的分区。
- 按 `L`,列出所有可用的类型。
- 按 `t` 去修改分区。
- 键入 `fd` 设置为 Linux 的 RAID 类型,然后按回车确认。
- 然后再次使用`p`查看我们所做的更改。
- 使用`w`保存更改。
![Create sdb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sdb-Partition.png)
创建 /dev/sdb 分区
*创建 /dev/sdb 分区*
**创建 /dev/sdc 分区**
@ -100,7 +101,7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reate sdc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sdc-Partition.png)
创建 /dev/sdc 分区
*创建 /dev/sdc 分区*
**创建 /dev/sdd 分区**
@ -108,7 +109,7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reate sdd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sdd-Partition.png)
创建 /dev/sdd 分区
*创建 /dev/sdd 分区*
**创建 /dev/sde 分区**
@ -116,71 +117,67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reate sde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sde-Partition.png)
创建 /dev/sde 分区
*创建 /dev/sde 分区*
5.创建好分区后,检查磁盘的 super-blocks 是个好的习惯。如果 super-blocks 不存在我们可以按前面的创建一个新的 RAID。
5创建好分区后,检查磁盘的 super-blocks 是个好的习惯。如果 super-blocks 不存在我们可以按前面的创建一个新的 RAID。
# mdadm -E /dev/sd[b-e]1
或者
# mdadm --examine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 mdadm -E /dev/sd[b-e]1
# mdadm --examine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 或
![Check Raid on New Partition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on-New-Partitions.png)
在新分区中检查 Raid
*在新分区中检查 RAID *
### 步骤3创建 md 设备RAID ###
6,现在是时候来创建 RAID 设备md0 (即 /dev/md0并应用 RAID 级别在所有新创建的分区中,确认 raid 使用以下命令
6、 现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 RAID 设备`md0` (即 /dev/md0并在所有新创建的分区中应用 RAID 级别,然后确认 RAID 设置
#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6 --raid-devices=4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 cat /proc/mdstat
![Create Raid 6 Devi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Raid-6-Device.png)
创建 Raid 6 设备
*创建 Raid 6 设备*
7.你还可以使用 watch 命令来查看当前 raid 的进程,如下图所示。
7、 你还可以使用 watch 命令来查看当前创建 RAID 的进程,如下图所示。
# watch -n1 cat /proc/mdstat
![Check Raid 6 Proces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6-Process.png)
检查 Raid 6 进程
*检查 RAID 6 创建过程*
8.使用以下命令验证 RAID 设备。
8使用以下命令验证 RAID 设备。
# mdadm -E /dev/sd[b-e]1
# mdadm -E /dev/sd[b-e]1
**注意**::上述命令将显示四个磁盘的信息,这是相当长的,所以没有截取其完整的输出。
9.接下来,验证 RAID 阵列,以确认 re-syncing 被启动
9、 接下来,验证 RAID 阵列,以确认重新同步过程已经开始
# mdadm --detail /dev/md0
![Check Raid 6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6-Array.png)
检查 Raid 6 阵列
*检查 Raid 6 阵列*
### 第4步在 RAID 设备上创建文件系统 ###
10.使用 ext4 为‘/dev/md0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并将它挂载在 /mnt/raid5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 ext4但你可以根据你的选择使用任意类型的文件系统。
10、 使用 ext4 为`/dev/md0`创建一个文件系统,并将它挂载在 /mnt/raid6 。这里我们使用的是 ext4但你可以根据你的选择使用任意类型的文件系统。
# mkfs.ext4 /dev/md0
![Create File System on Rai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File-System-on-Raid.png)
在 Raid 6 上创建文件系统
*在 RAID 6 上创建文件系统*
11.挂载创建的文件系统到 /mnt/raid6并验证挂载点下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到 lost+found 目录。
11、 将创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 /mnt/raid6并验证挂载点下的文件我们可以看到 lost+found 目录。
# mkdir /mnt/raid6
# mount /dev/md0 /mnt/raid6/
# ls -l /mnt/raid6/
12.在挂载点下创建一些文件,在任意文件中添加一些文字并验证其内容。
12在挂载点下创建一些文件,在任意文件中添加一些文字并验证其内容。
# touch /mnt/raid6/raid6_test.txt
# ls -l /mnt/raid6/
@ -189,9 +186,9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Verify Raid Content](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Raid-Content.png)
验证 Raid 内容
*验证 RAID 内容*
13.在 /etc/fstab 中添加以下条目使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设备,环境不同挂载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13在 /etc/fstab 中添加以下条目使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设备,操作系统环境不同挂载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 vim /etc/fstab
@ -199,36 +196,37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Automount Raid 6 Devi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utomount-Raid-Device.png)
自动挂载 Raid 6 设备
*自动挂载 RAID 6 设备*
14.接下来执行mount -a命令来验证 fstab 中的条目是否有错误。
14、 接下来,执行`mount -a`命令来验证 fstab 中的条目是否有错误。
# mount -av
![Verify Raid Automount](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Automount-Raid-Devices.png)
验证 Raid 是否自动挂载
*验证 RAID 是否自动挂载*
### 第5步保存 RAID 6 的配置 ###
15.请注意默认 RAID 没有配置文件。我们需要使用以下命令手动保存它,然后检查设备‘/dev/md0的状态。
15、 请注意,默认情况下 RAID 没有配置文件。我们需要使用以下命令手动保存它,然后检查设备`/dev/md0`的状态。
# mdadm --detail --scan --verbose >> /etc/mdadm.conf
# cat /etc/mdadm.conf
# mdadm --detail /dev/md0
![Save Raid 6 Configura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Status.png)
保存 Raid 6 配置
*保存 RAID 6 配置*
![Check Raid 6 Statu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Status.png)
检查 Raid 6 状态
*检查 RAID 6 状态*
### 第6步添加备用磁盘 ###
16.现在它使用了4个磁盘并且有两个作为奇偶校验信息来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任意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我们仍可以得到数据,因为在 RAID 6 使用双奇偶校验。
16、 现在已经使用了4个磁盘并且其中两个作为奇偶校验信息来使用。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任意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我们仍可以得到数据,因为在 RAID 6 使用双奇偶校验。
如果第二个磁盘也出现故障,在第三块磁盘损坏前我们可以添加一个​​新的。它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磁盘并入 RAID 集合,但我在创建 raid 集合前没有定义备用的磁盘。但是,在磁盘损坏后或者创建 RAId 集合时我们可以添加一块磁盘。现在,我们已经创建好了 RAID下面让我演示如何添加备用磁盘。
如果第二个磁盘也出现故障,在第三块磁盘损坏前我们可以添加一个​​新的。可以在创建 RAID 集时加入一个备用磁盘,但我在创建 RAID 集合前没有定义备用的磁盘。不过,我们可以在磁盘损坏后或者创建 RAID 集合时添加一块备用磁盘。现在,我们已经创建好了 RAID下面让我演示如何添加备用磁盘。
为了达到演示的目的,我已经热插入了一个新的 HDD 磁盘(即 /dev/sdf让我们来验证接入的磁盘。
@ -236,15 +234,15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heck New Dis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New-Disk.png)
检查新 Disk
*检查新磁盘*
17.现在再次确认新连接的磁盘没有配置过 RAID ,使用 mdadm 来检查。
17现在再次确认新连接的磁盘没有配置过 RAID ,使用 mdadm 来检查。
# mdadm --examine /dev/sdf
![Check Raid on New Dis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on-New-Disk.png)
在新磁盘中检查 Raid
*在新磁盘中检查 RAID*
**注意**: 像往常一样,我们早前已经为四个磁盘创建了分区,同样,我们使用 fdisk 命令为新插入的磁盘创建新分区。
@ -252,9 +250,9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reate sdf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Partition-on-sdf.png)
为 /dev/sdf 创建分区
*为 /dev/sdf 创建分区*
18.在 /dev/sdf 创建新的分区后,在新分区上确认 raid包括/dev/md0 raid 设备的备用磁盘,并验证添加的设备。
18、 在 /dev/sdf 创建新的分区后,在新分区上确认没有 RAID然后将备用磁盘添加到 RAID 设备 /dev/md0 中,并验证添加的设备。
# mdadm --examine /dev/sdf
# mdadm --examine /dev/sdf1
@ -263,19 +261,19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Verify Raid on sdf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Raid-on-sdf.png)
在 sdf 分区上验证 Raid
*在 sdf 分区上验证 Raid*
![Add sdf Partition to Rai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dd-sdf-Partition-to-Raid.png)
为 RAID 添加 sdf 分区
*添加 sdf 分区到 RAID *
![Verify sdf Partition Detail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sdf-Details.png)
验证 sdf 分区信息
*验证 sdf 分区信息*
### 第7步检查 RAID 6 容错 ###
19.现在,让我们检查备用驱动器是否能自动工作,当我们阵列中的任何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为了测试,我亲自将一个磁盘模拟为故障设备。
19现在,让我们检查备用驱动器是否能自动工作,当我们阵列中的任何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为了测试,我将一个磁盘手工标记为故障设备。
在这里,我们标记 /dev/sdd1 为故障磁盘。
@ -283,15 +281,15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Check Raid 6 Fault Toleran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6-Failover.png)
检查 Raid 6 容错
*检查 RAID 6 容错*
20.让我们查看 RAID 的详细信息,并检查备用磁盘是否开始同步。
20让我们查看 RAID 的详细信息,并检查备用磁盘是否开始同步。
# mdadm --detail /dev/md0
![Check Auto Raid Synci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Auto-Raid-Syncing.png)
检查 Raid 自动同步
*检查 RAID 自动同步*
**哇塞!** 这里,我们看到备用磁盘激活了,并开始重建进程。在底部,我们可以看到有故障的磁盘 /dev/sdd1 标记为 faulty。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查看进程重建。
@ -299,11 +297,11 @@ RAID 6 是 RAID 5 的升级版,它有两个分布式奇偶校验,即时两
![Raid 6 Auto Syncing](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Raid-6-Auto-Syncing.png)
Raid 6 自动同步
*RAID 6 自动同步*
### 结论: ###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如何使用四个磁盘设置 RAID 6。这种 RAID 级别是具有高冗余的昂贵设置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建立一个嵌套的 RAID 10 甚至更多。至此,请继续关注 TECMINT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如何使用四个磁盘设置 RAID 6。这种 RAID 级别是具有高冗余的昂贵设置之一。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看到如何建立一个嵌套的 RAID 10 甚至更多。请继续关注。
--------------------------------------------------------------------------------
@ -311,11 +309,12 @@ via: http://www.tecmint.com/create-raid-6-in-linux/
作者:[Babin Lonston][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babinlonston/
[1]:http://www.tecmint.com/understanding-raid-setup-in-linux/
[2]:http://www.tecmint.com/create-raid0-in-linux/
[3]:http://www.tecmint.com/create-raid1-in-linux/
[1]:https://linux.cn/article-6085-1.html
[2]:https://linux.cn/article-6087-1.html
[3]:https://linux.cn/article-6093-1.html
[4]:https://linux.cn/article-6102-1.html

View File

@ -0,0 +1,275 @@
在 Linux 下使用 RAID设置 RAID 10 或 1 + 0嵌套
================================================================================
RAID 10 是组合 RAID 1 和 RAID 0 形成的。要设置 RAID 10我们至少需要4个磁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何使用最少两个磁盘设置 RAID 1 和 RAID 0。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最少4个磁盘组合 RAID 1 和 RAID 0 来设置 RAID 10。假设我们已经在用 RAID 10 创建的逻辑卷保存了一些数据。比如我们要保存数据 “TECMINT”它将使用以下方法将其保存在4个磁盘中。
![Create Raid 10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raid10.jpg)
*在 Linux 中创建 Raid 10LCTT 译注:此图有误,请参照文字说明和本系列第一篇文章)*
RAID 10 是先做镜像,再做条带。因此,在 RAID 1 中相同的数据将被写入到两个磁盘中“T”将同时被写入到第一和第二个磁盘中。接着的数据被条带化到另外两个磁盘“E”将被同时写入到第三和第四个磁盘中。它将继续循环此过程“C”将同时被写入到第一和第二个磁盘以此类推。
LCTT 译注:原文中此处描述混淆有误,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现在你已经了解 RAID 10 怎样组合 RAID 1 和 RAID 0 来工作的了。如果我们有4个20 GB 的磁盘,总共为 80 GB但我们将只能得到40 GB 的容量,另一半的容量在构建 RAID 10 中丢失。
#### RAID 10 的优点和缺点 ####
- 提供更好的性能。
- 在 RAID 10 中我们将失去一半的磁盘容量。
- 读与写的性能都很好,因为它会同时进行写入和读取。
- 它能解决数据库的高 I/O 磁盘写操作。
#### 要求 ####
在 RAID 10 中我们至少需要4个磁盘前2个磁盘为 RAID 1其他2个磁盘为 RAID 0就像我之前说的RAID 10 仅仅是组合了 RAID 0和1。如果我们需要扩展 RAID 组最少需要添加4个磁盘。
**我的服务器设置**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IP 地址 : 192.168.0.229
主机名 : rd10.tecmintlocal.com
磁盘 1 [20GB] : /dev/sdd
磁盘 2 [20GB] : /dev/sdc
磁盘 3 [20GB] : /dev/sdd
磁盘 4 [20GB] : /dev/sde
有两种方法来设置 RAID 10在这里两种方法我都会演示但我更喜欢第一种方法使用它来设置 RAID 10 更简单。
### 方法1设置 RAID 10 ###
1、 首先使用以下命令确认所添加的4块磁盘没有被使用。
# ls -l /dev | grep sd
2、 四个磁盘被检测后,然后来检查磁盘是否存在 RAID 分区。
# mdadm -E /dev/sd[b-e]
# mdadm --examin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 或
![Verify 4 Added Disk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Verify-4-Added-Disks.png)
*验证添加的4块磁盘*
**注意**: 在上面的输出中,如果没有检测到 super-block 意味着在4块磁盘中没有定义过 RAID。
#### 第1步为 RAID 分区 ####
3、 现在,使用`fdisk`命令为4个磁盘(/dev/sdb, /dev/sdc, /dev/sdd 和 /dev/sde)创建新分区。
# fdisk /dev/sdb
# fdisk /dev/sdc
# fdisk /dev/sdd
# fdisk /dev/sde
#####为 /dev/sdb 创建分区#####
我来告诉你如何使用 fdisk 为磁盘(/dev/sdb)进行分区,此步也适用于其他磁盘。
# fdisk /dev/sdb
请使用以下步骤为 /dev/sdb 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按 `n` 创建新的分区。
- 然后按 `P` 选择主分区。
- 接下来选择分区号为1。
- 只需按两次回车键选择默认值即可。
- 然后,按 `P` 来打印创建好的分区。
- 按 `L`,列出所有可用的类型。
- 按 `t` 去修改分区。
- 键入 `fd` 设置为 Linux 的 RAID 类型,然后按 Enter 确认。
- 然后再次使用`p`查看我们所做的更改。
- 使用`w`保存更改。
![Disk sdb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Disk-sdb-Partition.png)
*为磁盘 sdb 分区*
**注意**: 请使用上面相同的指令对其他磁盘(sdc, sdd sdd sde)进行分区。
4、 创建好4个分区后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检查磁盘是否存在 raid。
# mdadm -E /dev/sd[b-e]
# mdadm --examin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 或
# mdadm -E /dev/sd[b-e]1
# mdadm --examine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 或
![Check All Disks for Rai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All-Disks-for-Raid.png)
*检查磁盘*
**注意**: 以上输出显示,新创建的四个分区中没有检测到 super-block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在这些磁盘上创建 RAID 10。
#### 第2步: 创建 RAID 设备 `md` ####
5、 现在该创建一个`md`(即 /dev/md0设备了使用“mdadm” raid 管理工具。在创建设备之前,必须确保系统已经安装了`mdadm`工具,如果没有请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 yum install mdadm [在 RedHat 系统]
# apt-get install mdadm [在 Debain 系统]
`mdadm`工具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一个`md` raid 设备。
#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10 --raid-devices=4 /dev/sd[b-e]1
6、 接下来使用`cat`命令验证新创建的 raid 设备。
# cat /proc/mdstat
![Create md raid Devi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md-raid-Device.png)
*创建 md RAID 设备*
7、 接下来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检查4个磁盘。下面命令的输出会很长因为它会显示4个磁盘的所有信息。
# mdadm --examine /dev/sd[b-e]1
8、 接下来,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 RAID 阵列的详细信息。
# mdadm --detail /dev/md0
![Check Raid Array Detail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Array-Details.png)
*查看 RAID 阵列详细信息*
**注意**: 你在上面看到的结果,该 RAID 的状态是 active 和re-syncing。
#### 第3步创建文件系统 ####
9、 使用 ext4 作为`md0的文件系统并将它挂载到`/mnt/raid10`下。在这里,我用的是 ext4你可以使用你想要的文件系统类型。
# mkfs.ext4 /dev/md0
![Create md Filesystem](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md-Filesystem.png)
*创建 md 文件系统*
10、 在创建文件系统后,挂载文件系统到`/mnt/raid10`下,并使用`ls -l`命令列出挂载点下的内容。
# mkdir /mnt/raid10
# mount /dev/md0 /mnt/raid10/
# ls -l /mnt/raid10/
接下来,在挂载点下创建一些文件,并在文件中添加些内容,然后检查内容。
# touch /mnt/raid10/raid10_files.txt
# ls -l /mnt/raid10/
# echo "raid 10 setup with 4 disks" > /mnt/raid10/raid10_files.txt
# cat /mnt/raid10/raid10_files.txt
![Mount md Devi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Mount-md-Device.png)
*挂载 md 设备*
11、 要想自动挂载,打开`/etc/fstab`文件并添加下面的条目,挂载点根据你环境的不同来添加。使用 wq! 保存并退出。
# vim /etc/fstab
/dev/md0 /mnt/raid10 ext4 defaults 0 0
![AutoMount md Devic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utoMount-md-Device.png)
*挂载 md 设备*
12、 接下来,在重新启动系统前使用`mount -a`来确认`/etc/fstab`文件是否有错误。
# mount -av
![Check Errors in Fstab](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Errors-in-Fstab.png)
*检查 Fstab 中的错误*
#### 第四步:保存 RAID 配置 ####
13、 默认情况下 RAID 没有配置文件,所以我们需要在上述步骤完成后手动保存它。
# mdadm --detail --scan --verbose >> /etc/mdadm.conf
![Save Raid10 Configura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Save-Raid10-Configuration.png)
*保存 RAID10 的配置*
就这样我们使用方法1创建完了 RAID 10这种方法是比较容易的。现在让我们使用方法2来设置 RAID 10。
### 方法2创建 RAID 10 ###
1、 在方法2中我们必须定义2组 RAID 1然后我们需要使用这些创建好的 RAID 1 的集合来定义一个 RAID 0。在这里我们将要做的是先创建2个镜像RAID1然后创建 RAID0 (条带化)。
首先,列出所有的可用于创建 RAID 10 的磁盘。
# ls -l /dev | grep sd
![List 4 Device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List-4-Devices.png)
*列出了 4 个设备*
2、 将4个磁盘使用`fdisk`命令进行分区。对于如何分区您可以按照上面的第1步。
# fdisk /dev/sdb
# fdisk /dev/sdc
# fdisk /dev/sdd
# fdisk /dev/sde
3、 在完成4个磁盘的分区后现在检查磁盘是否存在 RAID块。
# mdadm --examine /dev/sd[b-e]
# mdadm --examine /dev/sd[b-e]1
![Examine 4 Disk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Examine-4-Disks.png)
*检查 4 个磁盘*
#### 第1步创建 RAID 1 ####
4、 首先使用4块磁盘创建2组 RAID 1一组为`sdb1`sdc1另一组是`sdd1 和 `sde1
# mdadm --create /dev/md1 --metadata=1.2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b-c]1
# mdadm --create /dev/md2 --metadata=1.2 --level=1 --raid-devices=2 /dev/sd[d-e]1
# cat /proc/mdstat
![Creating Raid 1](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ing-Raid-1.png)
*创建 RAID 1*
![Check Details of Raid 1](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ing-Raid-1.png)
*查看 RAID 1 的详细信息*
#### 第2步创建 RAID 0 ####
5、 接下来,使用 md1 和 md2 来创建 RAID 0。
#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0 --raid-devices=2 /dev/md1 /dev/md2
# cat /proc/mdstat
![Creating Raid 0](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ing-Raid-0.png)
*创建 RAID 0*
#### 第3步保存 RAID 配置 ####
6、 我们需要将配置文件保存在`/etc/mdadm.conf`文件中,使其每次重新启动后都能加载所有的 RAID 设备。
# mdadm --detail --scan --verbose >> /etc/mdadm.conf
在此之后我们需要按照方法1中的第3步来创建文件系统。
就是这样我们采用的方法2创建完了 RAID 1+0。我们将会失去一半的磁盘空间但相比其他 RAID ,它的性能将是非常好的。
### 结论 ###
在这里,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创建 RAID 10。RAID 10 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冗余性。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 RAID 10 嵌套 RAID。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会看到如何扩展现有的 RAID 阵列以及更多精彩的内容。
--------------------------------------------------------------------------------
via: http://www.tecmint.com/create-raid-10-in-linux/
作者:[Babin Lonston][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babinlonston/

View File

@ -0,0 +1,182 @@
在 Linux 下使用 RAID在 Raid 中扩展现有的 RAID 阵列和删除故障的磁盘
================================================================================
每个新手都会对阵列array这个词所代表的意思产生疑惑。阵列只是磁盘的一个集合。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称阵列为一个集合set或一组group。就像一组鸡蛋中包含6个一样。同样 RAID 阵列中包含着多个磁盘可能是24681216等希望你现在知道了什么是阵列。
在这里,我们将看到如何扩展现有的阵列或 RAID 组。例如如果我们在阵列中使用2个磁盘形成一个 raid 1 集合,在某些情况,如果该组中需要更多的空间,就可以使用 mdadm -grow 命令来扩展阵列大小,只需要将一个磁盘加入到现有的阵列中即可。在说完扩展(添加磁盘到现有的阵列中)后,我们将看看如何从阵列中删除故障的磁盘。
![Grow Raid Array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Growing-Raid-Array.jpg)
*扩展 RAID 阵列和删除故障的磁盘*
假设磁盘中的一个有问题了需要删除该磁盘,但我们需要在删除磁盘前添加一个备用磁盘来扩展该镜像,因为我们需要保存我们的数据。当磁盘发生故障时我们需要从阵列中删除它,这是这个主题中我们将要学习到的。
#### 扩展 RAID 的特性 ####
- 我们可以增加(扩展)任意 RAID 集合的大小。
- 我们可以在使用新磁盘扩展 RAID 阵列后删除故障的磁盘。
- 我们可以扩展 RAID 阵列而无需停机。
####要求 ####
- 为了扩展一个RAID阵列我们需要一个已有的 RAID 组(阵列)。
- 我们需要额外的磁盘来扩展阵列。
-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块磁盘来扩展现有的阵列。
在我们了解扩展和恢复阵列前,我们必须了解有关 RAID 级别和设置的基本知识。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这些。
- [介绍 RAID 的级别和概念][1]
- [使用 mdadm 工具创建软件 RAID 0 (条带化)][2]
#### 我的服务器设置 ####
操作系统 : CentOS 6.5 Final
 IP地址 : 192.168.0.230
 主机名 : grow.tecmintlocal.com
2 块现有磁盘 : 1 GB
1 块额外磁盘 : 1 GB
在这里,我们已有一个 RAID 有2块磁盘每个大小为1GB我们现在再增加一个磁盘到我们现有的 RAID 阵列中其大小为1GB。
### 扩展现有的 RAID 阵列 ###
1、 在扩展阵列前,首先使用下面的命令列出现有的 RAID 阵列。
# mdadm --detail /dev/md0
![Check Existing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Existing-Raid-Array.png)
*检查现有的 RAID 阵列*
**注意**: 以上输出显示,已经有了两个磁盘在 RAID 阵列中,级别为 RAID 1。现在我们增加一个磁盘到现有的阵列里。
2、 现在让我们添加新的磁盘“sdd”并使用`fdisk`命令来创建分区。
# fdisk /dev/sdd
请使用以下步骤为 /dev/sdd 创建一个新的分区。
- 按 `n` 创建新的分区。
- 然后按 `P` 选择主分区。
- 接下来选择分区号为1。
- 只需按两次回车键选择默认值即可。
- 然后,按 `P` 来打印创建好的分区。
- 按 `L`,列出所有可用的类型。
- 按 `t` 去修改分区。
- 键入 `fd` 设置为 Linux 的 RAID 类型,然后按回车确认。
- 然后再次使用`p`查看我们所做的更改。
- 使用`w`保存更改。
![Create New Partition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reate-New-sdd-Partition.png)
*为 sdd 创建新的分区*
3、 一旦新的 sdd 分区创建完成后,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验证它。
# ls -l /dev/ | grep sd
![Confirm sdd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onfirm-sdd-Partition.png)
*确认 sdd 分区*
4、 接下来,在添加到阵列前先检查磁盘是否有 RAID 分区。
# mdadm --examine /dev/sdd1
![Check Raid on sdd Parti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heck-Raid-on-sdd-Partition.png)
*在 sdd 分区中检查 RAID*
**注意**:以上输出显示,该盘有没有发现 super-blocks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新的磁盘添加到现有阵列。
5、 要添加新的分区 /dev/sdd1 到现有的阵列 md0请使用以下命令。
# mdadm --manage /dev/md0 --add /dev/sdd1
![Add Disk To Raid-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Add-Disk-To-Raid-Array.png)
*添加磁盘到 RAID 阵列*
6、 一旦新的磁盘被添加后,在我们的阵列中检查新添加的磁盘。
# mdadm --detail /dev/md0
![Confirm Disk Added to Rai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onfirm-Disk-Added-To-Raid.png)
*确认将新磁盘添加到 RAID 中*
**注意**: 在上面的输出你可以看到磁盘已经被添加作为备用的。在这里我们的阵列中已经有了2个磁盘但我们期待阵列中有3个磁盘因此我们需要扩展阵列。
7、 要扩展阵列,我们需要使用下面的命令。
# mdadm --grow --raid-devices=3 /dev/md0
![Grow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Grow-Raid-Array.png)
*扩展 Raid 阵列*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第三块磁盘(sdd1)已被添加到阵列中,在第三块磁盘被添加后,它将从另外两块磁盘上同步数据。
# mdadm --detail /dev/md0
![Confirm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Confirm-Raid-Array.png)
*确认 Raid 阵列*
**注意**: 对于大容量磁盘会需要几个小时来同步数据。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1GB的虚拟磁盘所以它非常快在几秒钟内便会完成。
### 从阵列中删除磁盘 ###
8、 在数据被从其他两个磁盘同步到新磁盘`sdd1`后,现在三个磁盘中的数据已经相同了(镜像)。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假定一个磁盘出问题了需要被删除。所以,现在假设磁盘`sdc1`出问题了,需要从现有阵列中删除。
在删除磁盘前我们要将其标记为失效,然后我们才可以将其删除。
# mdadm --fail /dev/md0 /dev/sdc1
# mdadm --detail /dev/md0
![Disk Fail in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Disk-Fail-in-Raid-Array.png)
*在 RAID 阵列中模拟磁盘故障*
从上面的输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磁盘在下面被标记为 faulty。即使它是 faulty 的,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raid 设备有3个1个损坏了状态是 degraded。
现在我们要从阵列中删除 faulty 的磁盘raid 设备将像之前一样继续有2个设备。
# mdadm --remove /dev/md0 /dev/sdc1
![Remove Disk in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Remove-Disk-in-Raid-Array.png)
*在 Raid 阵列中删除磁盘*
9、 一旦故障的磁盘被删除然后我们只能使用2个磁盘来扩展 raid 阵列了。
# mdadm --grow --raid-devices=2 /dev/md0
# mdadm --detail /dev/md0
![Grow Disks in Raid Array](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Grow-Disks-in-Raid-Array.png)
*在 RAID 阵列扩展磁盘*
从上面的输出中可以看到我们的阵列中仅有2台设备。如果你需要再次扩展阵列按照如上所述的同样步骤进行。如果你需要添加一个磁盘作为备用将其标记为 spare因此如果磁盘出现故障时它会自动顶上去并重建数据。
### 结论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如何扩展现有的 RAID 集合,以及如何在重新同步已有磁盘的数据后从一个阵列中删除故障磁盘。所有这些步骤都可以不用停机来完成。在数据同步期间,系统用户,文件和应用程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接下来的文章我将告诉你如何管理 RAID敬请关注更新不要忘了写评论。
--------------------------------------------------------------------------------
via: http://www.tecmint.com/grow-raid-array-in-linux/
作者:[Babin Lonston][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babinlonston/
[1]:https://linux.cn/article-6085-1.html
[2]:https://linux.cn/article-6087-1.html

View File

@ -0,0 +1,418 @@
Linux 日志管理指南
================================================================================
管理日志的一个最好做法是将你的日志集中或整合到一个地方,特别是在你有许多服务器或多层级架构时。我们将告诉你为什么这是一个好主意,然后给出如何更容易的做这件事的一些小技巧。
### 集中管理日志的好处 ###
如果你有很多服务器,查看某个日志文件可能会很麻烦。现代的网站和服务经常包括许多服务器层级、分布式的负载均衡器,等等。找到正确的日志将花费很长时间,甚至要花更长时间在登录服务器的相关问题上。没什么比发现你找的信息没有被保存下来更沮丧的了,或者本该保留的日志文件正好在重启后丢失了。
集中你的日志使它们查找更快速,可以帮助你更快速的解决产品问题。你不用猜测那个服务器存在问题,因为所有的日志在同一个地方。此外,你可以使用更强大的工具去分析它们,包括日志管理解决方案。一些解决方案能[转换纯文本日志][1]为一些字段,更容易查找和分析。
集中你的日志也可以使它们更易于管理:
- 它们更安全,当它们备份归档到一个单独区域时会有意无意地丢失。如果你的服务器宕机或者无响应,你可以使用集中的日志去调试问题。
- 你不用担心ssh或者低效的grep命令在陷入困境的系统上需要更多的资源。
- 你不用担心磁盘占满,这个能让你的服务器死机。
- 你能保持你的产品服务器的安全性,只是为了查看日志无需给你所有团队登录权限。给你的团队从日志集中区域访问日志权限更安全。
随着集中日志管理,你仍需处理由于网络联通性不好或者耗尽大量网络带宽从而导致不能传输日志到中心区域的风险。在下面的章节我们将要讨论如何聪明的解决这些问题。
### 流行的日志归集工具 ###
在 Linux 上最常见的日志归集是通过使用 syslog 守护进程或者日志代理。syslog 守护进程支持本地日志的采集然后通过syslog 协议传输日志到中心服务器。你可以使用很多流行的守护进程来归集你的日志文件:
- [rsyslog][2] 是一个轻量后台程序,在大多数 Linux 分支上已经安装。
- [syslog-ng][3] 是第二流行的 Linux 系统日志后台程序。
- [logstash][4] 是一个重量级的代理,它可以做更多高级加工和分析。
- [fluentd][5] 是另一个具有高级处理能力的代理。
Rsyslog 是集中日志数据最流行的后台程序,因为它在大多数 Linux 分支上是被默认安装的。你不用下载或安装它,并且它是轻量的,所以不需要占用你太多的系统资源。
如果你需要更多先进的过滤或者自定义分析功能如果你不在乎额外的系统负载Logstash 是另一个最流行的选择。
### 配置 rsyslog.conf ###
既然 rsyslog 是最广泛使用的系统日志程序,我们将展示如何配置它为日志中心。它的全局配置文件位于 /etc/rsyslog.conf。它加载模块设置全局指令和包含位于目录 /etc/rsyslog.d 中的应用的特有的配置。目录中包含的 /etc/rsyslog.d/50-default.conf 指示 rsyslog 将系统日志写到文件。在 [rsyslog 文档][6]中你可以阅读更多相关配置。
rsyslog 配置语言是是[RainerScript][7]。你可以给日志指定输入就像将它们输出到另外一个位置一样。rsyslog 已经配置标准输入默认是 syslog ,所以你通常只需增加一个输出到你的日志服务器。这里有一个 rsyslog 输出到一个外部服务器的配置例子。在本例中,**BEBOP** 是一个服务器的主机名,所以你应该替换为你的自己的服务器名。
action(type="omfwd" protocol="tcp" target="BEBOP" port="514")
你可以发送你的日志到一个有足够的存储容量的日志服务器来存储,提供查询,备份和分析。如果你存储日志到文件系统,那么你应该建立[日志轮转][8]来防止你的磁盘爆满。
作为一种选择,你可以发送这些日志到一个日志管理方案。如果你的解决方案是安装在本地你可以发送到系统文档中指定的本地主机和端口。如果你使用基于云提供商,你将发送它们到你的提供商特定的主机名和端口。
### 日志目录 ###
你可以归集一个目录或者匹配一个通配符模式的所有文件。nxlog 和 syslog-ng 程序支持目录和通配符(*)。
常见的 rsyslog 不能直接监控目录。作为一种解决办法,你可以设置一个定时任务去监控这个目录的新文件,然后配置 rsyslog 来发送这些文件到目的地,比如你的日志管理系统。举个例子,日志管理提供商 Loggly 有一个开源版本的[目录监控脚本][9]。
### 哪个协议: UDP、TCP 或 RELP? ###
当你使用网络传输数据时有三个主流协议可以选择。UDP 在你自己的局域网是最常用的TCP 用在互联网。如果你不能失去(任何)日志,就要使用更高级的 RELP 协议。
[UDP][10] 发送一个数据包那只是一个单一的信息包。它是一个只外传的协议所以它不会发送给你回执ACK。它只尝试发送包。当网络拥堵时UDP 通常会巧妙的降级或者丢弃日志。它通常使用在类似局域网的可靠网络。
[TCP][11] 通过多个包和返回确认发送流式信息。TCP 会多次尝试发送数据包,但是受限于 [TCP 缓存][12]的大小。这是在互联网上发送送日志最常用的协议。
[RELP][13] 是这三个协议中最可靠的,但是它是为 rsyslog 创建的,而且很少有行业采用。它在应用层接收数据,如果有错误就会重发。请确认你的日志接受位置也支持这个协议。
### 用磁盘辅助队列可靠的传送 ###
如果 rsyslog 在存储日志时遭遇错误,例如一个不可用网络连接,它能将日志排队直到连接还原。队列日志默认被存储在内存里。无论如何,内存是有限的并且如果问题仍然存在,日志会超出内存容量。
**警告:如果你只存储日志到内存,你可能会失去数据。**
rsyslog 能在内存被占满时将日志队列放到磁盘。[磁盘辅助队列][14]使日志的传输更可靠。这里有一个例子如何配置rsyslog 的磁盘辅助队列:
$WorkDirectory /var/spool/rsyslog # 暂存文件spool放置位置
$ActionQueueFileName fwdRule1 # 暂存文件的唯一名字前缀
$ActionQueueMaxDiskSpace 1g # 1gb 空间限制(尽可能大)
$ActionQueueSaveOnShutdown on # 关机时保存日志到磁盘
$ActionQueueType LinkedList # 异步运行
$ActionResumeRetryCount -1 # 如果主机宕机,不断重试
### 使用 TLS 加密日志 ###
如果你担心你的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你应该考虑加密你的日志。如果你使用纯文本在互联网传输日志嗅探器和中间人可以读到你的日志。如果日志包含私人信息、敏感的身份数据或者政府管制数据你应该加密你的日志。rsyslog 程序能使用 TLS 协议加密你的日志保证你的数据更安全。
建立 TLS 加密,你应该做如下任务:
1. 生成一个[证书授权(CA)][15]。在 /contrib/gnutls 有一些证书例子,可以用来测试,但是你需要为产品环境创建自己的证书。如果你正在使用一个日志管理服务,它会给你一个证书。
1. 为你的服务器生成一个[数字证书][16]使它能启用 SSL 操作,或者使用你自己的日志管理服务提供商的一个数字证书。
1. 配置你的 rsyslog 程序来发送 TLS 加密数据到你的日志管理系统。
这有一个 rsyslog 配置 TLS 加密的例子。替换 CERT 和 DOMAIN_NAME 为你自己的服务器配置。
$DefaultNetstreamDriverCAFile /etc/rsyslog.d/keys/ca.d/CERT.crt
$ActionSendStreamDriver gtls
$ActionSendStreamDriverMode 1
$ActionSendStreamDriverAuthMode x509/name
$ActionSendStreamDriverPermittedPeer *.DOMAIN_NAME.com
### 应用日志的最佳管理方法 ###
除 Linux 默认创建的日志之外,归集重要的应用日志也是一个好主意。几乎所有基于 Linux 的服务器应用都把它们的状态信息写入到独立、专门的日志文件中。这包括数据库产品,像 PostgreSQL 或者 MySQL网站服务器像 Nginx 或者 Apache防火墙打印和文件共享服务目录和 DNS 服务等等。
管理员安装一个应用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配置它。Linux 应用程序典型的有一个放在 /etc 目录里 .conf 文件。它也可能在其它地方,但是那是大家找配置文件首先会看的地方。
根据应用程序有多复杂多庞大,可配置参数的数量可能会很少或者上百行。如前所述,大多数应用程序可能会在某种日志文件写它们的状态:配置文件是定义日志设置和其它东西的地方。
如果你不确定它在哪你可以使用locate命令去找到它
[root@localhost ~]# locate postgresql.conf
/usr/pgsql-9.4/share/postgresql.conf.sample
/var/lib/pgsql/9.4/data/postgresql.conf
#### 设置一个日志文件的标准位置 ####
Linux 系统一般保存它们的日志文件在 /var/log 目录下。一般是这样,但是需要检查一下应用是否保存它们在 /var/log 下的特定目录。如果是,很好,如果不是,你也许想在 /var/log 下创建一个专用目录?为什么?因为其它程序也在 /var/log 下保存它们的日志文件,如果你的应用保存超过一个日志文件 - 也许每天一个或者每次重启一个 - 在这么大的目录也许有点难于搜索找到你想要的文件。
如果在你网络里你有运行多于一个的应用实例,这个方法依然便利。想想这样的情景,你也许有一打 web 服务器在你的网络运行。当排查任何一个机器的问题时,你就很容易知道确切的位置。
#### 使用一个标准的文件名 ####
给你的应用最新的日志使用一个标准的文件名。这使一些事变得容易,因为你可以监控和追踪一个单独的文件。很多应用程序在它们的日志文件上追加一种时间戳。它让 rsyslog 更难于找到最新的文件和设置文件监控。一个更好的方法是使用日志轮转给老的日志文件增加时间。这样更易去归档和历史查询。
#### 追加日志文件 ####
日志文件会在每个应用程序重启后被覆盖吗?如果这样,我们建议关掉它。每次重启 app 后应该去追加日志文件。这样,你就可以追溯重启前最后的日志。
#### 日志文件追加 vs. 轮转 ####
要是应用程序每次重启后写一个新日志文件如何保存当前日志追加到一个单独的、巨大的文件Linux 系统并不以频繁重启或者崩溃而出名:应用程序可以运行很长时间甚至不间歇,但是也会使日志文件非常大。如果你查询分析上周发生连接错误的原因,你可能无疑的要在成千上万行里搜索。
我们建议你配置应用每天半晚轮转rotate它的日志文件。
为什么?首先它将变得可管理。找一个带有特定日期的文件名比遍历一个文件中指定日期的条目更容易。文件也小的多:你不用考虑当你打开一个日志文件时 vi 僵住。第二,如果你正发送日志到另一个位置 - 也许每晚备份任务拷贝到归集日志服务器 - 这样不会消耗你的网络带宽。最后第三点,这样帮助你做日志保留。如果你想剔除旧的日志记录,这样删除超过指定日期的文件比用一个应用解析一个大文件更容易。
#### 日志文件的保留 ####
你保留你的日志文件多长时间?这绝对可以归结为业务需求。你可能被要求保持一个星期的日志信息,或者管理要求保持一年的数据。无论如何,日志需要在一个时刻或其它情况下从服务器删除。
在我们看来,除非必要,只在线保持最近一个月的日志文件,并拷贝它们到第二个地方如日志服务器。任何比这更旧的日志可以被转到一个单独的介质上。例如,如果你在 AWS 上,你的旧日志可以被拷贝到 Glacier。
#### 给日志单独的磁盘分区 ####
更好的Linux 通常建议挂载到 /var 目录到一个单独的文件系统。这是因为这个目录的高 I/O。我们推荐挂载 /var/log 目录到一个单独的磁盘系统下。这样可以节省与主要的应用数据的 I/O 竞争。另外,如果一些日志文件变的太多,或者一个文件变的太大,不会占满整个磁盘。
#### 日志条目 ####
每个日志条目中应该捕获什么信息?
这依赖于你想用日志来做什么。你只想用它来排除故障,或者你想捕获所有发生的事?这是一个捕获每个用户在运行什么或查看什么的规则条件吗?
如果你正用日志做错误排查的目的,那么只保存错误,报警或者致命信息。没有理由去捕获调试信息,例如,应用也许默认记录了调试信息或者另一个管理员也许为了故障排查而打开了调试信息,但是你应该关闭它,因为它肯定会很快的填满空间。在最低限度上,捕获日期、时间、客户端应用名、来源 ip 或者客户端主机名、执行的动作和信息本身。
#### 一个 PostgreSQL 的实例 ####
作为一个例子,让我们看看 vanilla PostgreSQL 9.4 安装的主配置文件。它叫做 postgresql.conf与其它Linux 系统中的配置文件不同,它不保存在 /etc 目录下。下列的代码段,我们可以在我们的 Centos 7 服务器的 /var/lib/pgsql 目录下找到它:
root@localhost ~]# vi /var/lib/pgsql/9.4/data/postgresql.conf
...
#------------------------------------------------------------------------------
# ERROR REPORTING AND LOGGING
#------------------------------------------------------------------------------
# - Where to Log -
log_destination = 'stderr'
# Valid values are combinations of
# stderr, csvlog, syslog, and eventlog,
# depending on platform. csvlog
# requires logging_collector to be on.
# This is used when logging to stderr:
logging_collector = on
# Enable capturing of stderr and csvlog
# into log files. Required to be on for
# csvlogs.
# (change requires restart)
# These are only used if logging_collector is on:
log_directory = 'pg_log'
# directory where log files are written,
# can be absolute or relative to PGDATA
log_filename = 'postgresql-%a.log' # log file name pattern,
# can include strftime() escapes
# log_file_mode = 0600 .
# creation mode for log files,
# begin with 0 to use octal notation
log_truncate_on_rotation = on # If on, an existing log file with the
# same name as the new log file will be
# truncated rather than appended to.
# But such truncation only occurs on
# time-driven rotation, not on restarts
# or size-driven rotation. Default is
# off, meaning append to existing files
# in all cases.
log_rotation_age = 1d
# Automatic rotation of logfiles will happen after that time. 0 disables.
log_rotation_size = 0 # Automatic rotation of logfiles will happen after that much log output. 0 disables.
# These are relevant when logging to syslog:
#syslog_facility = 'LOCAL0'
#syslog_ident = 'postgres'
# This is only relevant when logging to eventlog (win32):
#event_source = 'PostgreSQL'
# - When to Log -
#client_min_messages = notice # values in order of decreasing detail:
# debug5
# debug4
# debug3
# debug2
# debug1
# log
# notice
# warning
# error
#log_min_messages = warning # values in order of decreasing detail:
# debug5
# debug4
# debug3
# debug2
# debug1
# info
# notice
# warning
# error
# log
# fatal
# panic
#log_min_error_statement = error # values in order of decreasing detail:
# debug5
# debug4
# debug3
# debug2
# debug1
# info
# notice
# warning
# error
# log
# fatal
# panic (effectively off)
#log_min_duration_statement = -1 # -1 is disabled, 0 logs all statements
# and their durations, > 0 logs only
# statements running at least this number
# of milliseconds
# - What to Log
#debug_print_parse = off
#debug_print_rewritten = off
#debug_print_plan = off
#debug_pretty_print = on
#log_checkpoints = off
#log_connections = off
#log_disconnections = off
#log_duration = off
#log_error_verbosity = default
# terse, default, or verbose messages
#log_hostname = off
log_line_prefix = '< %m >' # special values:
# %a = application name
# %u = user name
# %d = database name
# %r = remote host and port
# %h = remote host
# %p = process ID
# %t = timestamp without milliseconds
# %m = timestamp with milliseconds
# %i = command tag
# %e = SQL state
# %c = session ID
# %l = session line number
# %s = session start timestamp
# %v = virtual transaction ID
# %x = transaction ID (0 if none)
# %q = stop here in non-session
# processes
# %% = '%'
# e.g. '<%u%%%d> '
#log_lock_waits = off # log lock waits >= deadlock_timeout
#log_statement = 'none' # none, ddl, mod, all
#log_temp_files = -1 # log temporary files equal or larger
# than the specified size in kilobytes;5# -1 disables, 0 logs all temp files5
log_timezone = 'Australia/ACT'
虽然大多数参数被加上了注释,它们使用了默认值。我们可以看见日志文件目录是 pg_loglog_directory 参数,在 /var/lib/pgsql/9.4/data/ 下的子目录),文件名应该以 postgresql 开头log_filename参数文件每天轮转一次log_rotation_age 参数然后每行日志记录以时间戳开头log_line_prefix参数。特别值得说明的是 log_line_prefix 参数:全部的信息你都可以包含在这。
看 /var/lib/pgsql/9.4/data/pg_log 目录下展现给我们这些文件:
[root@localhost ~]# ls -l /var/lib/pgsql/9.4/data/pg_log
total 20
-rw-------. 1 postgres postgres 1212 May 1 20:11 postgresql-Fri.log
-rw-------. 1 postgres postgres 243 Feb 9 21:49 postgresql-Mon.log
-rw-------. 1 postgres postgres 1138 Feb 7 11:08 postgresql-Sat.log
-rw-------. 1 postgres postgres 1203 Feb 26 21:32 postgresql-Thu.log
-rw-------. 1 postgres postgres 326 Feb 10 01:20 postgresql-Tue.log
所以日志文件名只有星期命名的标签。我们可以改变它。如何做?在 postgresql.conf 配置 log_filename 参数。
查看一个日志内容,它的条目仅以日期时间开头:
[root@localhost ~]# cat /var/lib/pgsql/9.4/data/pg_log/postgresql-Fri.log
...
< 2015-02-27 01:21:27.020 EST >LOG: received fast shutdown request
< 2015-02-27 01:21:27.025 EST >LOG: aborting any active transactions
< 2015-02-27 01:21:27.026 EST >LOG: autovacuum launcher shutting down
< 2015-02-27 01:21:27.036 EST >LOG: shutting down
< 2015-02-27 01:21:27.211 EST >LOG: database system is shut down
### 归集应用的日志 ###
#### 使用 imfile 监控日志 ####
习惯上,应用通常记录它们数据在文件里。文件容易在一个机器上寻找,但是多台服务器上就不是很恰当了。你可以设置日志文件监控,然后当新的日志被添加到文件尾部后就发送事件到一个集中服务器。在 /etc/rsyslog.d/ 里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然后增加一个配置文件,然后输入如下:
$ModLoad imfile
$InputFilePollInterval 10
$PrivDropToGroup adm
-----
# Input for FILE1
$InputFileName /FILE1
$InputFileTag APPNAME1
$InputFileStateFile stat-APPNAME1 #this must be unique for each file being polled
$InputFileSeverity info
$InputFilePersistStateInterval 20000
$InputRunFileMonitor
替换 FILE1 和 APPNAME1 为你自己的文件名和应用名称。rsyslog 将发送它到你配置的输出目标中。
#### 本地套接字日志与 imuxsock ####
套接字类似 UNIX 文件句柄,所不同的是套接字内容是由 syslog 守护进程读取到内存中然后发送到目的地。不需要写入文件。作为一个例子logger 命令发送它的日志到这个 UNIX 套接字。
如果你的服务器 I/O 有限或者你不需要本地文件日志,这个方法可以使系统资源有效利用。这个方法缺点是套接字有队列大小的限制。如果你的 syslog 守护进程宕掉或者不能保持运行,然后你可能会丢失日志数据。
rsyslog 程序将默认从 /dev/log 套接字中读取,但是你需要使用如下命令来让 [imuxsock 输入模块][17] 启用它:
$ModLoad imuxsock
#### UDP 日志与 imupd ####
一些应用程序使用 UDP 格式输出日志数据,这是在网络上或者本地传输日志文件的标准 syslog 协议。你的 syslog 守护进程接受这些日志,然后处理它们或者用不同的格式传输它们。备选的,你可以发送日志到你的日志服务器或者到一个日志管理方案中。
使用如下命令配置 rsyslog 通过 UDP 来接收标准端口 514 的 syslog 数据:
$ModLoad imudp
----------
$UDPServerRun 514
### 用 logrotate 管理日志 ###
日志轮转是当日志到达指定的时期时自动归档日志文件的方法。如果不介入,日志文件一直增长,会用尽磁盘空间。最后它们将破坏你的机器。
logrotate 工具能随着日志的日期截取你的日志,腾出空间。你的新日志文件保持该文件名。你的旧日志文件被重命名加上后缀数字。每次 logrotate 工具运行,就会创建一个新文件,然后现存的文件被逐一重命名。你来决定何时旧文件被删除或归档的阈值。
当 logrotate 拷贝一个文件,新的文件会有一个新的 inode这会妨碍 rsyslog 监控新文件。你可以通过增加copytruncate 参数到你的 logrotate 定时任务来缓解这个问题。这个参数会拷贝现有的日志文件内容到新文件然后从现有文件截短这些内容。因为日志文件还是同一个,所以 inode 不会改变;但它的内容是一个新文件。
logrotate 工具使用的主配置文件是 /etc/logrotate.conf应用特有设置在 /etc/logrotate.d/ 目录下。DigitalOcean 有一个详细的 [logrotate 教程][18]
### 管理很多服务器的配置 ###
当你只有很少的服务器,你可以登录上去手动配置。一旦你有几打或者更多服务器,你可以利用工具的优势使这变得更容易和更可扩展。基本上,所有的事情就是拷贝你的 rsyslog 配置到每个服务器,然后重启 rsyslog 使更改生效。
#### pssh ####
这个工具可以让你在很多服务器上并行的运行一个 ssh 命令。使用 pssh 部署仅用于少量服务器。如果你其中一个服务器失败,然后你必须 ssh 到失败的服务器,然后手动部署。如果你有很多服务器失败,那么手动部署它们会话费很长时间。
#### Puppet/Chef ####
Puppet 和 Chef 是两个不同的工具它们能在你的网络按你规定的标准自动的配置所有服务器。它们的报表工具可以使你了解错误情况然后定期重新同步。Puppet 和 Chef 都有一些狂热的支持者。如果你不确定那个更适合你的部署配置管理,你可以拜读一下 [InfoWorld 上这两个工具的对比][19]
一些厂商也提供一些配置 rsyslog 的模块或者方法。这有一个 Loggly 上 Puppet 模块的例子。它提供给 rsyslog 一个类,你可以添加一个标识令牌:
node 'my_server_node.example.net' {
# Send syslog events to Loggly
class { 'loggly::rsyslog':
customer_token => 'de7b5ccd-04de-4dc4-fbc9-501393600000',
}
}
#### Docker ####
Docker 使用容器去运行应用不依赖于底层服务。所有东西都运行在内部的容器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一个功能单元。ZDNet 有一篇关于在你的数据中心[使用 Docker][20] 的深入文章。
这里有很多方式从 Docker 容器记录日志,包括链接到一个日志容器,记录到一个共享卷,或者直接在容器里添加一个 sysllog 代理。其中最流行的日志容器叫做 [logspout][21]。
#### 供应商的脚本或代理 ####
大多数日志管理方案提供一些脚本或者代理,可以从一个或更多服务器相对容易地发送数据。重量级代理会耗尽额外的系统资源。一些供应商像 Loggly 提供配置脚本,来使用现存的 syslog 守护进程更轻松。这有一个 Loggly 上的例子[脚本][22],它能运行在任意数量的服务器上。
--------------------------------------------------------------------------------
via: http://www.loggly.com/ultimate-guide/logging/managing-linux-logs/
作者:[Jason Skowronski][a1]
作者:[Amy Echeverri][a2]
作者:[Sadequl Hussain][a3]
译者:[wyangsun](https://github.com/wyangs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1]:https://www.linkedin.com/in/jasonskowronski
[a2]:https://www.linkedin.com/in/amyecheverri
[a3]:https://www.linkedin.com/pub/sadequl-hussain/14/711/1a7
[1]: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1LXZxWlkNSHkcrCWTUdnLRf_CiZz9kK0cr3yGM_BU_0/edit#heading=h.esrreycnpnbl
[2]:http://www.rsyslog.com/
[3]:http://www.balabit.com/network-security/syslog-ng/opensource-logging-system
[4]:http://logstash.net/
[5]:http://www.fluentd.org/
[6]:http://www.rsyslog.com/doc/rsyslog_conf.html
[7]:http://www.rsyslog.com/doc/master/rainerscript/index.html
[8]: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1LXZxWlkNSHkcrCWTUdnLRf_CiZz9kK0cr3yGM_BU_0/edit#heading=h.eck7acdxin87
[9]:https://www.loggly.com/docs/file-monitoring/
[10]:http://www.networksorcery.com/enp/protocol/udp.htm
[11]:http://www.networksorcery.com/enp/protocol/tcp.htm
[12]:http://blog.gerhards.net/2008/04/on-unreliability-of-plain-tcp-syslog.html
[13]:http://www.rsyslog.com/doc/relp.html
[14]:http://www.rsyslog.com/doc/queues.html
[15]:http://www.rsyslog.com/doc/tls_cert_ca.html
[16]:http://www.rsyslog.com/doc/tls_cert_machine.html
[17]:http://www.rsyslog.com/doc/v8-stable/configuration/modules/imuxsock.html
[18]:https://www.digitalocean.com/community/tutorials/how-to-manage-log-files-with-logrotate-on-ubuntu-12-10
[19]: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2614204/data-center/puppet-or-chef--the-configuration-management-dilemma.html
[20]:http://www.zdnet.com/article/what-is-docker-and-why-is-it-so-darn-popular/
[21]:https://github.com/progrium/logspout
[22]:https://www.loggly.com/docs/sending-logs-unixlinux-system-setup/

View File

@ -1,10 +1,10 @@
Linux有问必答——如何启用Open vSwitch的日志功能以便调试和排障
Linux有问必答如何启用Open vSwitch的日志功能以便调试和排障
================================================================================
> **问题** 我试着为我的Open vSwitch部署排障鉴于此我想要检查它的由内建日志机制生成的调试信息。我怎样才能启用Open vSwitch的日志功能并且修改它的日志等级修改成INFO/DEBUG级别以便于检查更多详细的调试信息呢
Open vSwitchOVS)是Linux平台上用于虚拟切换的最流行的开源部署。由于当今的数据中心日益依赖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OVS被作为数据中心的SDN部署中实际上的标准网络元素而快速采用。
Open vSwitchOVS)是Linux平台上最流行的开源的虚拟交换机。由于当今的数据中心日益依赖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OVS被作为数据中心的SDN部署中的事实标准上的网络元素而得到飞速应用。
Open vSwitch具有一个内建的日志机制它称之为VLOG。VLOG工具允许你在各种换组件中启用并自定义日志由VLOG生成的日志信息可以被发送到一个控制台syslog以及一个独立日志文件组合以供检查。你可以通过一个名为`ovs-appctl`的命令行工具在运行时动态配置OVS日志。
Open vSwitch具有一个内建的日志机制它称之为VLOG。VLOG工具允许你在各种网络交换组件中启用并自定义日志由VLOG生成的日志信息可以被发送到一个控制台、syslog以及一个便于查看的单独日志文件。你可以通过一个名为`ovs-appctl`的命令行工具在运行时动态配置OVS日志。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499/19300367114_cd8aac2fb2_c.jpg)
@ -14,7 +14,7 @@ Open vSwitch具有一个内建的日志机制它称之为VLOG。VLOG工具允
$ sudo ovs-appctl vlog/set module[:facility[:level]]
- **Module**OVS中的任何合法组件的名称如netdevofprotodpifvswitchd,以及其它大量组件
- **Module**OVS中的任何合法组件的名称如netdevofprotodpifvswitchd等等
- **Facility**日志信息的目的地必须是consolesyslog或者file
- **Level**日志的详细程度必须是emererrwarninfo或者dbg
@ -36,13 +36,13 @@ Open vSwitch具有一个内建的日志机制它称之为VLOG。VLOG工具允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465/19734939478_7eb5d44635_c.jpg)
输出结果显示了用于三个工具(consolesyslogfile的各个模块的调试级别。默认情况下所有模块的日志等级都被设置为INFO。
输出结果显示了用于三个场合facilityconsolesyslogfile的各个模块的调试级别。默认情况下所有模块的日志等级都被设置为INFO。
指定任何一个OVS模块你可以选择性地修改任何特定工具的调试级别。例如如果你想要在控制台屏幕中查看dpif更为详细的调试信息可以运行以下命令。
指定任何一个OVS模块你可以选择性地修改任何特定场合的调试级别。例如如果你想要在控制台屏幕中查看dpif更为详细的调试信息可以运行以下命令。
$ sudo ovs-appctl vlog/set dpif:console:dbg
你将看到dpif模块的console工具已经将其日志等级修改为DBG而其它两个工具syslog和file的日志级别仍然没有改变。
你将看到dpif模块的console工具已经将其日志等级修改为DBG而其它两个场合syslog和file的日志级别仍然没有改变。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333/19896760146_5d851311ae_c.jpg)
@ -52,7 +52,7 @@ Open vSwitch具有一个内建的日志机制它称之为VLOG。VLOG工具允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351/19734939828_8c7f59e404_c.jpg)
同时,如果你想要一次性修改所有三个工具的日志级别你可以指定“ANY”作为工具名。例如下面的命令将修改每个模块的所有工具的日志级别为DBG。
同时,如果你想要一次性修改所有三个场合的日志级别你可以指定“ANY”作为场合名。例如下面的命令将修改每个模块的所有场合的日志级别为DBG。
$ sudo ovs-appctl vlog/set ANY:ANY:dbg
@ -62,7 +62,7 @@ via: http://ask.xmodulo.com/enable-logging-open-vswitch.html
作者:[Dan Nanni][a]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12 +1,13 @@
在Ubuntu 15.04中如何安装和使用Snort
Ubuntu 15.04 中如何安装和使用 Snort
================================================================================
对于IT安全而言入侵检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入侵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网络中非法与恶意的请求。Snort是一款知名的开源入侵检测系统。Web界面Snorby可以用于更好地分析警告。Snort使用iptables/pf防火墙来作为入侵检测系统。本篇中我们会安装并配置一个开源的IDS系统snort。
对于网络安全而言入侵检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入侵检测系统IDS用于检测网络中非法与恶意的请求。Snort是一款知名的开源的入侵检测系统。其 Web界面Snorby可以用于更好地分析警告。Snort使用iptables/pf防火墙来作为入侵检测系统。本篇中我们会安装并配置一个开源的入侵检测系统snort。
### Snort 安装 ###
#### 要求 ####
snort所使用的数据采集库DAQ用于抽象地调用采集库。这个在snort上就有。下载过程如下截图所示。
snort所使用的数据采集库DAQ用于一个调用包捕获库的抽象层。这个在snort上就有。下载过程如下截图所示。
![downloading_daq](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downloading_daq.png)
@ -48,7 +49,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snort_extraction](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snort_extraction.png)
创建安装目录并在脚本中设置prefix参数。同样也建议启用包性能监控PPM标志。
创建安装目录并在脚本中设置prefix参数。同样也建议启用包性能监控PPM的sourcefire标志。
#mkdir /usr/local/snort
@ -56,7 +57,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snort_installation](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snort_installation.png)
配置脚本由于缺少libpcre-dev、libdumbnet-dev 和zlib开发库而报错。
配置脚本由于缺少libpcre-dev、libdumbnet-dev 和zlib开发库而报错。
配置脚本由于缺少libpcre库报错。
@ -96,7 +97,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make install snort](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make-install-snort.png)
终snort在/usr/local/snort/bin中运行。现在它对eth0的所有流量都处在promisc模式包转储模式
后,从/usr/local/snort/bin中运行snort。现在它对eth0的所有流量都处在promisc模式包转储模式
![snort running](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snort-running.png)
@ -106,14 +107,1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 Snort的规则和配置 ####
从源码安装的snort需要规则和安装配置,因此我们会从/etc/snort下面复制规则和配置。我们已经创建了单独的bash脚本来用于规则和配置。它会设置下面这些snort设置。
从源码安装的snort还需要设置规则和配置,因此我们需要复制规则和配置到/etc/snort下面。我们已经创建了单独的bash脚本来用于设置规则和配置。它会设置下面这些snort设置。
- 在linux中创建snort用户用于snort IDS服务。
- 在linux中创建用于snort IDS服务的snort用户
- 在/etc下面创建snort的配置文件和文件夹。
- 权限设置并从etc中复制snortsnort源代码
- 权限设置并从源代码的etc目录中复制数据。
- 从snort文件中移除规则中的#(注释符号)。
#!/bin/bash##PATH of source code of snort
-
#!/bin/bash#
# snort源代码的路径
snort_src="/home/test/Downloads/snort-2.9.7.3"
echo "adding group and user for snort..."
groupadd snort &> /dev/null
@ -141,15 +145,15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sed -i 's/include \$RULE\_PATH/#include \$RULE\_PATH/' /etc/snort/snort.conf
echo "---DONE---"
改变脚本中的snort源目录并运行。下面是成功的输出。
改变脚本中的snort源目录路径并运行。下面是成功的输出。
![running script](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running_script.png)
上面的脚本从snort源中复制下面的文件/文件夹到/etc/snort配置文件中
上面的脚本从snort源中复制下面的文件文件夹到/etc/snort配置文件中
![files copied](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reated.png)
、snort的配置非常复杂然而为了IDS能正常工作需要进行下面必要的修改。
snort的配置非常复杂要让IDS能正常工作需要进行下面必要的修改。
ipvar HOME_NET 192.168.1.0/24 # LAN side
@ -173,7 +177,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path rules](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path-rules.png)
下载[下载社区][1]规则并解压到/etc/snort/rules。启用snort.conf中的社区及紧急威胁规则。
现在[下载社区规则][1]并解压到/etc/snort/rules。启用snort.conf中的社区及紧急威胁规则。
![wget_rules](http://blog.linoxide.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wget_rules.png)
@ -187,7 +191,7 @@ make和make install 命令的结果如下所示。
### 总结 ###
本篇中,我们致力于开源IDPS系统snort在Ubuntu上的安装和配置。默认它用于监控时间然而它可以被配置成用于网络保护的内联模式。snort规则可以在离线模式中可以使用pcap文件测试和分析
本篇中,我们关注了开源IDPS系统snort在Ubuntu上的安装和配置。通常它用于监控事件然而它可以被配置成用于网络保护的在线模式。snort规则可以在离线模式中可以使用pcap捕获文件进行测试和分析
--------------------------------------------------------------------------------
@ -195,7 +199,7 @@ via: http://linoxide.com/security/install-snort-usage-ubuntu-15-04/
作者:[nido][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16 +1,16 @@
fdupes——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的命令行工具
fdupes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的命令行工具
================================================================================
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而言,查找并替换重复的文件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查找并移除重复文件真是一项领人不胜其烦的工作,它耗时又耗力。如果你的机器上跑着GNU/Linux那么查找重复文件会变得十分简单这多亏了`**fdupes**`工具。
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而言,查找并替换重复的文件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查找并移除重复文件真是一项令人不胜其烦的工作,它耗时又耗力。但如果你的机器上跑着GNU/Linux那么查找重复文件会变得十分简单这多亏了`fdupes`工具。
![Find and Delete Duplicate File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find-and-delete-duplicate-files-in-linux.png)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 fdupes是啥东东 ###
**Fdupes**是Linux下的一个工具它由**Adrian Lopez**用C编程语言编写并基于MIT许可证发行该应用程序可以在指定的目录及子目录中查找重复的文件。Fdupes通过对比文件的MD5签名以及逐字节比较文件来识别重复内容可以为Fdupes指定大量的选项以实现对文件的列出、删除、替换到文件副本的硬链接等操作。
**fdupes**是Linux下的一个工具它由**Adrian Lopez**用C编程语言编写并基于MIT许可证发行该应用程序可以在指定的目录及子目录中查找重复的文件。fdupes通过对比文件的MD5签名以及逐字节比较文件来识别重复内容fdupes有各种选项可以实现对文件的列出、删除、替换为文件副本的硬链接等操作。
对比以下列顺序开始:
文件对比以下列顺序开始:
**大小对比 > 部分 MD5 签名对比 > 完整 MD5 签名对比 > 逐字节对比**
@ -27,8 +27,9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注意**自Fedora 22之后默认的包管理器yum被dnf取代了。
### fdupes命令咋个搞 ###
1.作为演示的目的,让我们来在某个目录(比如 tecmint下创建一些重复文件命令如下
### fdupes命令如何使用 ###
1、 作为演示的目的,让我们来在某个目录(比如 tecmint下创建一些重复文件命令如下
$ mkdir /home/"$USER"/Desktop/tecmint && cd /home/"$USER"/Desktop/tecmint && for i in {1..15}; do echo "I Love Tecmint. Tecmint is a very nice community of Linux Users." > tecmint${i}.txt ; done
@ -57,7 +58,7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I Love Tecmint. Tecmint is a very nice community of Linux Users."
2.现在在**tecmint**文件夹内搜索重复的文件。
2现在在**tecmint**文件夹内搜索重复的文件。
$ fdupes /home/$USER/Desktop/tecmint
@ -77,7 +78,7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5.txt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2.txt
3.使用**-r**选项在每个目录包括其子目录中递归搜索重复文件。
3使用**-r**选项在每个目录包括其子目录中递归搜索重复文件。
它会递归搜索所有文件和文件夹,花一点时间来扫描重复文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数量。在此其间,终端中会显示全部过程,像下面这样。
@ -85,7 +86,7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Progress [37780/54747] 69%
4.使用**-S**选项来查看某个文件夹内找到的重复文件的大小。
4使用**-S**选项来查看某个文件夹内找到的重复文件的大小。
$ fdupes -S /home/$USER/Desktop/tecmint
@ -106,7 +107,7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5.txt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2.txt
5.你可以同时使用**-S**和**-r**选项来查看所有涉及到的目录和子目录中的重复文件的大小,如下:
5你可以同时使用**-S**和**-r**选项来查看所有涉及到的目录和子目录中的重复文件的大小,如下:
$ fdupes -Sr /home/avi/Desktop/
@ -131,11 +132,11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home/tecmint/Desktop/resume_files/r-csc.html
/home/tecmint/Desktop/resume_files/fc.html
6.不同于在一个或所有文件夹内递归搜索,你可以选择按要求有选择性地在两个或三个文件夹内进行搜索。不必再提醒你了吧,如有需要,你可以使用**-S**和/或**-r**选项。
6不同于在一个或所有文件夹内递归搜索,你可以选择按要求有选择性地在两个或三个文件夹内进行搜索。不必再提醒你了吧,如有需要,你可以使用**-S**和/或**-r**选项。
$ fdupes /home/avi/Desktop/ /home/avi/Templates/
7.要删除重复文件,同时保留一个副本,你可以使用`**-d**`选项。使用该选项,你必须额外小心,否则最终结果可能会是文件/数据的丢失。郑重提醒,此操作不可恢复。
7要删除重复文件,同时保留一个副本,你可以使用`-d`选项。使用该选项,你必须额外小心,否则最终结果可能会是文件/数据的丢失。郑重提醒,此操作不可恢复。
$ fdupes -d /home/$USER/Desktop/tecmint
@ -177,13 +178,13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5.txt
[-]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tecmint12.txt
8.从安全角度出发,你可能想要打印`**fdupes**`的输出结果到文件中,然后检查文本文件来决定要删除什么文件。这可以降低意外删除文件的风险。你可以这么做:
8、 从安全角度出发,你可能想要打印`fdupes`的输出结果到文件中,然后检查文本文件来决定要删除什么文件。这可以降低意外删除文件的风险。你可以这么做:
$ fdupes -Sr /home > /home/fdupes.txt
**注意**:你可以替换`**/home**`为你想要的文件夹。同时,如果你想要递归搜索并打印大小,可以使用`**-r**`和`**-S**`选项。
**注意**:你应该替换`/home`为你想要的文件夹。同时,如果你想要递归搜索并打印大小,可以使用`-r`和`-S`选项。
9.你可以使用`**-f**`选项来忽略每个匹配集中的首个文件。
9、 你可以使用`-f`选项来忽略每个匹配集中的首个文件。
首先列出该目录中的文件。
@ -205,13 +206,13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9 (another copy).txt
/home/tecmint/Desktop/tecmint9 (4th copy).txt
10.检查已安装的fdupes版本。
10检查已安装的fdupes版本。
$ fdupes --version
fdupes 1.51
11.如果你需要关于fdupes的帮助可以使用`**-h**`开关。
11如果你需要关于fdupes的帮助可以使用`-h`开关。
$ fdupes -h
@ -245,7 +246,7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v --version display fdupes version
-h --help display this help message
到此为止了。让我知道你到现在为止你是怎么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的?同时,也让我知道你关于这个工具的看法。在下面的评论部分中提供你有价值的反馈吧,别忘了为我们点赞并分享,帮助我们扩散哦。
到此为止了。让我知道你以前怎么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的吧?同时,也让我知道你关于这个工具的看法。在下面的评论部分中提供你有价值的反馈吧,别忘了为我们点赞并分享,帮助我们扩散哦。
我正在使用另外一个移除重复文件的工具,它叫**fslint**。很快就会把使用心得分享给大家哦,你们一定会喜欢看的。
@ -254,10 +255,10 @@ Fdupes——在Linux中查找并删除重复文件
via: http://www.tecmint.com/fdupes-find-and-delete-duplicate-files-in-linux/
作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1]:http://www.tecmint.com/how-to-enable-epel-repository-for-rhel-centos-6-5/
[2]:http://www.tecmint.com/15-basic-ls-command-examples-in-linux/
[1]:https://linux.cn/article-2324-1.html
[2]:https://linux.cn/article-5109-1.html

View File

@ -1,11 +1,11 @@
Linux小技巧Chrome小游戏文字说话计划作业重复执行命令
Linux 小技巧Chrome 小游戏,文字说话,计划作业,重复执行命令
================================================================================
重要的事情说两遍,我完成了一个[Linux提示与彩蛋][1]系列让你的Linux获得更多创造和娱乐。
![Linux提示与彩蛋系列](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Linux-Tips-and-Tricks.png)
Linux提示与彩蛋系列
*Linux提示与彩蛋系列*
本文我将会讲解Google-chrome内建小游戏在终端中如何让文字说话使用at命令设置作业和使用watch命令重复执行命令。
@ -17,7 +17,7 @@ Linux提示与彩蛋系列
![不能连接到互联网](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nable-to-Connect-Internet.png)
不能连接到互联网
*不能连接到互联网*
按下空格键来激活Google-chrome彩蛋游戏。游戏没有时间限制。并且还不需要浪费时间安装使用。
@ -27,27 +27,25 @@ Linux提示与彩蛋系列
![Google Chrome中玩游戏](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Play-Game-in-Google-Chrome.gif)
Google Chrome中玩游戏
*Google Chrome中玩游戏*
### 2. Linux 终端中朗读文字 ###
对于那些不能文字朗读的设备,有个小工具可以实现文字说话的转换器。
espeak支持多种语言可以及时朗读输入文字。
对于那些不能文字朗读的设备有个小工具可以实现文字说话的转换器。用各种语言写一些东西espeak就可以朗读给你。
系统应该默认安装了Espeak如果你的系统没有安装你可以使用下列命令来安装
# apt-get install espeak (Debian)
# yum install espeak (CentOS)
# dnf install espeak (Fedora 22 onwards)
# dnf install espeak (Fedora 22 及其以后)
You may ask espeak to accept Input Interactively from standard Input device and convert it to speech for you. You may do:
你可以设置接受从标准输入的交互地输入并及时转换成语音朗读出来。这样设置:
你可以让espeak接受标准输入的交互输入并及时转换成语音朗读出来。如下
$ espeak [按回车键]
更详细的输出你可以这样做:
$ espeak --stdout | aplay [按回车键][这里需要双击]
$ espeak --stdout | aplay [按回车键][再次回车]
espeak设置灵活也可以朗读文本文件。你可以这样设置
@ -55,29 +53,29 @@ espeak设置灵活也可以朗读文本文件。你可以这样设置
espeak可以设置朗读速度。默认速度是160词每分钟。使用-s参数来设置。
设置30词每分钟
设置每分钟30词的语速
$ espeak -s 30 -f /path/to/text/file/file_name.txt | aplay
设置200词每分钟
设置每分钟200词的语速
$ espeak -s 200 -f /path/to/text/file/file_name.txt | aplay
让其他语言说北印度语(作者母语),这样设置:
说其他语言,比如北印度语(作者母语),这样设置:
$ espeak -v hindi --stdout 'टेकमिंट विश्व की एक बेहतरीन लाइंक्स आधारित वेबसाइट है|' | aplay
espeak支持多种语言支持自定义设置。使用下列命令来获得语言表:
你可以使用各种语言让espeak如上面说的以你选择的语言朗读。使用下列命令来获得语言列表:
$ espeak --voices
### 3. 快速计划作业 ###
### 3. 快速调度任务 ###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使用[cron][2]后台执行一个计划命令。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使用[cron][2]守护进程执行一个计划命令。
Cron是一个Linux系统管理的高级命令用于计划定时任务如备份或者指定时间或间隔的任何事情。
但是你是否知道at命令可以让你计划一个作业或者命令在指定时间at命令可以指定时间和指定内容执行作业
但是你是否知道at命令可以让你在指定时间调度一个任务或者命令at命令可以指定时间执行指定内容
例如你打算在早上11点2分执行uptime命令你只需要这样做
@ -85,17 +83,17 @@ Cron是一个Linux系统管理的高级命令用于计划定时任务如备
uptime >> /home/$USER/uptime.txt
Ctrl+D
![Linux中计划作业](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Schedule-Job-in-Linux.png)
![Linux中计划任务](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Schedule-Job-in-Linux.png)
Linux中计划作业
*Linux中计划任务*
检查at命令是否成功设置使用
$ at -l
![浏览计划作业](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View-Scheduled-Jobs.png)
![浏览计划任务](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View-Scheduled-Jobs.png)
浏览计划作业
*浏览计划任务*
at支持计划多个命令例如
@ -117,17 +115,17 @@ at支持计划多个命令例如
![Linux中查看日期和时间](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heck-Date-in-Linux.png)
Linux中查看日期和时间
*Linux中查看日期和时间*
为了查看这个命令每三秒的输出,我需要运行下列命令:
为了每三秒查看一下这个命令的输出,我需要运行下列命令:
$ watch -n 3 'date +"%H:%M:%S"'
![Linux中watch命令](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Watch-Command-in-Linux.gif)
Linux中watch命令
*Linux中watch命令*
watch命令的-n开关设定时间间隔。在上命令中我们定义了时间间隔为3秒。你可以按你的需求定义。同样watch
watch命令的-n开关设定时间间隔。在上命令中我们定义了时间间隔为3秒。你可以按你的需求定义。同样watch
也支持其他命令或者脚本。
至此。希望你喜欢这个系列的文章让你的linux更有创造性获得更多快乐。所有的建议欢迎评论。欢迎你也看看其他文章谢谢。
@ -138,7 +136,7 @@ via: http://www.tecmint.com/text-to-speech-in-terminal-schedule-a-job-and-watch-
作者:[Avishek Kumar][a]
译者:[VicYu/Vic020](http://vicyu.net)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440 @@
Linux 文件系统结构介绍
================================================================================
![](http://www.blackmoreop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Linux-file-system-hierarchy-v2.0-2480px-blackMORE-Ops.png)
Linux中的文件是什么它的文件系统又是什么那些配置文件又在哪里我下载好的程序保存在哪里了在 Linux 中文件系统是标准结构的吗好了上图简明地阐释了Linux的文件系统的层次关系。当你苦于寻找配置文件或者二进制文件的时候这便显得十分有用了。我在下方添加了一些解释以及例子不过“篇幅较长可以有空再看”。
另外一种情况便是当你在系统中获取配置以及二进制文件时,出现了不一致性问题,如果你是在一个大型组织中,或者只是一个终端用户,这也有可能会破坏你的系统(比如,二进制文件运行在旧的库文件上了)。若然你在[你的Linux系统上做安全审计][1]的话你将会发现它很容易遭到各种攻击。所以保持一个清洁的操作系统无论是Windows还是Linux都显得十分重要。
### Linux的文件是什么 ###
对于UNIX系统来说(同样适用于Linux),以下便是对文件简单的描述:
> 在UNIX系统中一切皆为文件若非文件则为进程
这种定义是比较正确的因为有些特殊的文件不仅仅是普通文件比如命名管道和套接字不过为了让事情变的简单“一切皆为文件”也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说法。Linux系统也像UNIX系统一样将文件和目录视如同物因为目录只是一个包含了其他文件名的文件而已。程序、服务、文本、图片等等都是文件。对于系统来说输入和输出设备基本上所有的设备都被当做是文件。
题图版本历史:
- Version 2.0 17-06-2015
- Improved: 添加标题以及版本历史
- Improved: 添加/srv/meida和/proc
- Improved: 更新了反映当前的Linux文件系统的描述
- Fixed: 多处的打印错误
- Fixed: 外观和颜色
- Version 1.0 14-02-2015
- Created: 基本的图表
- Note: 摒弃更低的版本
### 下载链接 ###
以下是大图的下载地址。如果你需要其他格式,请跟原作者联系,他会尝试制作并且上传到某个地方以供下载
- [大图 (PNG 格式) 2480×1755 px 184KB][2]
- [最大图 (PDF 格式) 9919x7019 px 1686KB][3]
**注意**: PDF格式文件是打印的最好选择因为它画质很高。
### Linux 文件系统描述 ###
为了有序地管理那些文件,人们习惯把这些文件当做是硬盘上的有序的树状结构,正如我们熟悉的'MS-DOS'(磁盘操作系统)就是一个例子。大的分枝包括更多的分枝,分枝的末梢是树的叶子或者普通的文件。现在我们将会以这树形图为例,但晚点我们会发现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完全准确的一幅图。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4"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width: 731px; height: 2617px;">
<thead>
<tr>
<th scope="col">目录</th>
<th scope="col">描述</th>
</tr>
</thead>
<tbody>
<tr>
<td>
<code>/</code>
</td>
<td><i>主层次</i> 的根,也是整个文件系统层次结构的根目录</td>
</tr>
<tr>
<td>
<code>/bin</code>
</td>
<td>存放在单用户模式可用的必要命令二进制文件,所有用户都可用,如 cat、ls、cp等等</td>
</tr>
<tr>
<td>
<code>/boot</code>
</td>
<td>存放引导加载程序文件例如kernels、initrd等</td>
</tr>
<tr>
<td>
<code>/dev</code>
</td>
<td>存放必要的设备文件,例如<code>/dev/null</code> </td>
</tr>
<tr>
<td>
<code>/etc</code>
</td>
<td>存放主机特定的系统级配置文件。其实这里有个关于它名字本身意义上的的争议。在贝尔实验室的UNIX实施文档的早期版本中/etc表示是“其他etcetera目录”因为从历史上看这个目录是存放各种不属于其他目录的文件然而文件系统目录标准 FSH 限定 /etc 用于存放静态配置文件,这里不该存有二进制文件)。早期文档出版后,这个目录名又重新定义成不同的形式。近期的解释中包含着诸如“可编辑文本配置”或者“额外的工具箱”这样的重定义</td>
</tr>
<tr>
<td>
<code>/etc/opt</code>
</td>
<td>存储着新增包的配置文件 <code>/opt/</code>.</td>
</tr>
<tr>
<td>
<code>/etc/sgml</code>
</td>
<td>存放配置文件,比如 catalogs用于那些处理SGML(译者注: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软件的配置文件</td>
</tr>
<tr>
<td>
<code>/etc/X11</code>
</td>
<td>X Window 系统11版本的的配置文件</td>
</tr>
<tr>
<td>
<code>/etc/xml</code>
</td>
<td>配置文件比如catalogs用于那些处理XML(译者注:可扩展标记语言)的软件的配置文件</td>
</tr>
<tr>
<td>
<code>/home</code>
</td>
<td>用户的主目录,包括保存的文件,个人配置,等等</td>
</tr>
<tr>
<td>
<code>/lib</code>
</td>
<td><code>/bin/</code><code>/sbin/</code>中的二进制文件的必需的库文件</td>
</tr>
<tr>
<td>
<code>/lib&lt;架构位数&gt;</code>
</td>
<td>备用格式的必要的库文件。 这样的目录是可选的,但如果他们存在的话肯定是有需要用到它们的程序</td>
</tr>
<tr>
<td>
<code>/media</code>
</td>
<td>可移动的多媒体(如CD-ROMs)的挂载点。(出现于 FHS-2.3)</td>
</tr>
<tr>
<td>
<code>/mnt</code>
</td>
<td>临时挂载的文件系统</td>
</tr>
<tr>
<td>
<code>/opt</code>
</td>
<td>可选的应用程序软件包</td>
</tr>
<tr>
<td>
<code>/proc</code>
</td>
<td>以文件形式提供进程以及内核信息的虚拟文件系统在Linux中对应进程文件系统procfs )的挂载点</td>
</tr>
<tr>
<td>
<code>/root</code>
</td>
<td>根用户的主目录</td>
</tr>
<tr>
<td>
<code>/sbin</code>
</td>
<td>必要的系统级二进制文件,比如, init, ip, mount</td>
</tr>
<tr>
<td>
<code>/srv</code>
</td>
<td>系统提供的站点特定数据</td>
</tr>
<tr>
<td>
<code>/tmp</code>
</td>
<td>临时文件 (另见 <code>/var/tmp</code>). 通常在系统重启后删除</td>
</tr>
<tr>
<td>
<code>/usr</code>
</td>
<td><i>二级层级</i>存储用户的只读数据; 包含(多)用户主要的公共文件以及应用程序</td>
</tr>
<tr>
<td>
<code>/usr/bin</code>
</td>
<td>非必要的命令二进制文件 (在单用户模式中不需要用到的);用于所有用户</td>
</tr>
<tr>
<td>
<code>/usr/include</code>
</td>
<td>标准的包含文件</td>
</tr>
<tr>
<td>
<code>/usr/lib</code>
</td>
<td>库文件,用于<code>/usr/bin/</code><code>/usr/sbin/</code>中的二进制文件</td>
</tr>
<tr>
<td>
<code>/usr/lib&lt;架构位数&gt;</code>
</td>
<td>备用格式库(可选的)</td>
</tr>
<tr>
<td>
<code>/usr/local</code>
</td>
<td><i>三级层次</i> 用于本地数据,具体到该主机上的。通常会有下一个子目录, <i>比如</i>, <code>bin/</code>, <code>lib/</code>, <code>share/</code>.</td>
</tr>
<tr>
<td>
<code>/usr/local/sbin</code>
</td>
<td>非必要系统的二进制文件,比如用于不同网络服务的守护进程</td>
</tr>
<tr>
<td>
<code>/usr/share</code>
</td>
<td>架构无关的 (共享) 数据.</td>
</tr>
<tr>
<td>
<code>/usr/src</code>
</td>
<td>源代码,比如内核源文件以及与它相关的头文件</td>
</tr>
<tr>
<td>
<code>/usr/X11R6</code>
</td>
<td>X Window系统版本号:11发行版本6</td>
</tr>
<tr>
<td>
<code>/var</code>
</td>
<td>各式各样的Variable文件一些随着系统常规操作而持续改变的文件就放在这里比如日志文件脱机文件还有临时的电子邮件文件</td>
</tr>
<tr>
<td>
<code>/var/cache</code>
</td>
<td>应用程序缓存数据. 这些数据是由耗时的I/O(输入/输出)的或者是运算本地生成的结果。这些应用程序是可以重新生成或者恢复数据的。当没有数据丢失的时候,可以删除缓存文件</td>
</tr>
<tr>
<td>
<code>/var/lib</code>
</td>
<td>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随着程序的运行而不停地改变,比如,数据库,软件包系统的元数据等等</td>
</tr>
<tr>
<td>
<code>/var/lock</code>
</td>
<td>锁文件。这些文件用于跟踪正在使用的资源</td>
</tr>
<tr>
<td>
<code>/var/log</code>
</td>
<td>日志文件。包含各种日志。</td>
</tr>
<tr>
<td>
<code>/var/mail</code>
</td>
<td>内含用户邮箱的相关文件</td>
</tr>
<tr>
<td>
<code>/var/opt</code>
</td>
<td>来自附加包的各种数据都会存储在 <code>/var/opt/</code>.</td>
</tr>
<tr>
<td>
<code>/var/run</code>
</td>
<td>存放当前系统上次启动以来的相关信息,例如当前登入的用户以及当前运行的<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Daemon_%28computing%29">daemons(守护进程)</a>.</td>
</tr>
<tr>
<td>
<code>/var/spool</code>
</td>
<td>该spool主要用于存放将要被处理的任务比如打印队列以及邮件外发队列</td>
</tr>
<tr>
<td>
<code>/var/mail</code>
</td>
<td>过时的位置,用于放置用户邮箱文件</td>
</tr>
<tr>
<td>
<code>/var/tmp</code>
</td>
<td>存放重启后保留的临时文件</td>
</tr>
</tbody>
</table>
### Linux的文件类型 ###
大多数文件仅仅是普通文件,他们被称为`regular`文件;他们包含普通数据,比如,文本、可执行文件、或者程序、程序的输入或输出等等
虽然你可以认为“在Linux中一切你看到的皆为文件”这个观点相当保险但这里仍有着一些例外。
- `目录`:由其他文件组成的文件
- `特殊文件`:用于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多数特殊文件都储存在`/dev`中,我们将会在后面讨论这个问题。
- `链接文件`:让文件或者目录出现在系统文件树结构上多个地方的机制。我们将详细地讨论这个链接文件。
- `(域)套接字`:特殊的文件类型和TCP/IP协议中的套接字有点像提供进程间网络通讯并受文件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保护。
- `命名管道` : 或多或少有点像sockets(套接字),提供一个进程间的通信机制,而不用网络套接字协议。
### 现实中的文件系统 ###
对于大多数用户和常规系统管理任务而言,“文件和目录是一个有序的类树结构”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对于电脑而言,它是不会理解什么是树,或者什么是树结构。
每个分区都有它自己的文件系统。想象一下,如果把那些文件系统想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构思一个关于整个系统的树结构,不过这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文件系统中,一个文件代表着一个`inode`(索引节点),这是一种包含着构建文件的实际数据信息的序列号:这些数据表示文件是属于谁的,还有它在硬盘中的位置。
每个分区都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inode在一个系统的不同分区中可以存在有相同inode的文件。
每个inode都表示着一种在硬盘上的数据结构保存着文件的属性包括文件数据的物理地址。当硬盘被格式化并用来存储数据时(通常发生在初始系统安装过程,或者是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系统中添加额外的硬盘)每个分区都会创建固定数量的inode。这个值表示这个分区能够同时存储各类文件的最大数量。我们通常用一个inode去映射2-8k的数据块。当一个新的文件生成后它就会获得一个空闲的inode。在这个inode里面存储着以下信息
- 文件属主和组属主
- 文件类型(常规文件,目录文件......)
- 文件权限
- 创建、最近一次读文件和修改文件的时间
- inode里该信息被修改的时间
- 文件的链接数(详见下一章)
- 文件大小
- 文件数据的实际地址
唯一不在inode的信息是文件名和目录。它们存储在特殊的目录文件。通过比较文件名和inode的数目系统能够构造出一个便于用户理解的树结构。用户可以通过ls -i查看inode的数目。在硬盘上inodes有他们独立的空间。
------------------------
via: http://www.blackmoreops.com/2015/06/18/linux-file-system-hierarchy-v2-0/
译者:[tnuoccalanosrep](https://github.com/tnuoccalanosrep)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1]:http://www.blackmoreops.com/2015/02/15/in-light-of-recent-linux-exploits-linux-security-audit-is-a-must/
[2]:http://www.blackmoreop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Linux-file-system-hierarchy-v2.0-2480px-blackMORE-Ops.png
[3]:http://www.blackmoreops.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Linux-File-System-Hierarchy-blackMORE-Ops.pdf

View File

@ -0,0 +1,108 @@
Debian GNU/Linux22 年未完的美妙旅程
================================================================================
在2015年8月16日 Debian项目组庆祝了 Debian 的22周年纪念日这也是开源世界历史最悠久、热门的发行版之一。 Debian项目于1993年由Ian Murdock创立。彼时Slackware 作为最早的 Linux 发行版已经名声在外。
![Happy 22nd Birthday to Debia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Debian-22nd-Birthday.png)
*22岁生日快乐! Debian Linux!*
Ian Ashly Murdock 一个美国职业软件工程师, 在他还是普渡大学的学生时构想出了 Debian 项目的计划。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 Debian 是由于这个名字组合了他彼时女友的名字 Debra Lynn 和他自己的名字 Ian。 他之后和 Lynn 结婚并在2008年1月离婚。
![Ian Murdoc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Ian-Murdock.jpeg)
*Debian 创始人:Ian Murdock*
Ian 目前是 ExactTarget 的平台与开发社区的副总裁。
Debian (如同Slackware一样) 都是由于当时缺乏满足合乎标准的发行版才应运而生的。 Ian 在一次采访中说:“免费提供一流的产品会是 Debian 项目的唯一使命。 尽管过去的 Linux 发行版均不尽然可靠抑或是优秀。 我印象里...比如在不同的文件系统间移动文件, 处理大型文件经常会导致内核出错。 但是 Linux 其实是很可靠的, 自由的源代码让这个项目本质上很有前途。”
"我记得过去我像其他想解决问题的人一样, 想在家里运行一个像 UNIX 的东西。 但那是不可能的, 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法律上或是别的什么角度。 然后我就听闻了 GNU 内核开发项目, 以及这个项目是如何没有任何法律纷争" Ian 补充到。 他早年在开发 Debian 时曾被自由软件基金会(FSF)资助, 这份资助帮助 Debian 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一年后由于学业原因 Ian 退出了 FSF 转而去完成他的学位。
### Debian开发历史 ###
- **Debian 0.01 0.09** : 发布于 1993 年八月 1993 年十二月。
- **Debian 0.91** : 发布于 1994 年一月。 有了原始的包管理系统, 没有依赖管理机制。
- **Debian 0.93 rc5** : 发布于 1995 年三月。 “现代”意义的 Debian 的第一次发布, 在基础系统安装后会使用dpkg 安装以及管理其他软件包。
- **Debian 0.93 rc6**: 发布于 1995 年十一月。 最后一次 a.out 发布, deselect 机制第一次出现, 有60位开发者在彼时维护着软件包。
- **Debian 1.1**: 发布于 1996 年六月。 项目代号 Buzz 软件包数量 474 包管理器 dpkg 内核版本 2.0 ELF 二进制。
- **Debian 1.2**: 发布于 1996 年十二月。 项目代号 Rex 软件包数量 848 开发者数量 120。
- **Debian 1.3**: 发布于 1997 年七月。 项目代号 Bo 软件包数量 974 开发者数量 200。
- **Debian 2.0**: 发布于 1998 年七月。 项目代号 - Hamm 支持构架 Intel i386 以及 Motorola 68000 系列, 软件包数量: 1500+ 开发者数量: 400+ 内置了 glibc。
- **Debian 2.1**: 发布于1999 年三月九日。 项目代号 slink 支持构架 - Alpha 和 Sparc apt 包管理器开始成型, 软件包数量 2250。
- **Debian 2.2**: 发布于 2000 年八月十五日。 项目代号 Potato 支持构架 Intel i386 Motorola 68000 系列, Alpha SUN Sparc PowerPC 以及 ARM 构架。 软件包数量: 3900+ (二进制) 以及 2600+ (源代码) 开发者数量 450。 有一群人在那时研究并发表了一篇论文, 论文展示了自由软件是如何在被各种问题包围的情况下依然逐步成长为优秀的现代操作系统的。
- **Debian 3.0**: 发布于 2002 年七月十九日。 项目代号 woody 支持构架新增 HP PA_RISC IA-64 MIPS 以及 IBM 首次以DVD的形式发布 软件包数量 8500+ 开发者数量 900+ 支持加密。
- **Debian 3.1**: 发布于 2005 年六月六日。 项目代号 sarge 支持构架 新增 AMD64非官方渠道发布 内核 2.4 以及 2.6 系列, 软件包数量: 15000+ 开发者数量 : 1500+ 增加了诸如 OpenOffice 套件, Firefox 浏览器, Thunderbird Gnome 2.8 支持: RAID XFS LVM Modular Installer。
- **Debian 4.0**: 发布于 2007 年四月八日。 项目代号 etch 支持构架 如前,包括 AMD64。 软件包数量: 18200+ 开发者数量 : 1030+ 图形化安装器。
- **Debian 5.0**: 发布于 2009 年二月十四日。 项目代号 lenny 支持构架 新增 ARM。 软件包数量: 23000+ 开发者数量: 1010+。
- **Debian 6.0**: 发布于 2009 年七月二十九日。 项目代号 squeeze 包含的软件包: 内核 2.6.32 Gnome 2.3. Xorg 7.5 同时包含了 DKMS 基于依赖包支持。 支持构架 : 新增 kfreebsd-i386 以及 kfreebsd-amd64 基于依赖管理的启动过程。
- **Debian 7.0**: 发布于 2013 年五月四日。 项目代号: wheezy 支持 Multiarch 私有云工具, 升级了安装器, 移除了第三方软件依赖, 全功能多媒体套件-codec 内核版本 3.2 Xen Hypervisor 4.1.4 ,软件包数量: 37400+。
- **Debian 8.0**: 发布于 2015 年五月二十五日。 项目代号: Jessie 将 Systemd 作为默认的初始化系统, 内核版本 3.16 增加了快速启动(fast booting) service进程所依赖的 cgroups 使隔离部分 service 进程成为可能, 43000+ 软件包。 Sysvinit 初始化工具在 Jessie 中可用。
**注意**: Linux的内核第一次是在1991 年十月五日被发布, 而 Debian 的首次发布则在1993 年九月十三日。 所以 Debian 已经在只有24岁的 Linux 内核上运行了整整22年了。
### Debian 的那些事 ###
1994年管理和重整了 Debian 项目以使得其他开发者能更好地加入,所以在那一年并没有发布面向用户的更新, 当然, 内部版本肯定是有的。
Debian 1.0 从来就没有被发布过。 一家 CD-ROM 的生产商错误地把某个未发布的版本标注为了 1.0 为了避免产生混乱, 原本的 Debian 1.0 以1.1的面貌发布了。 从那以后才有了所谓的官方CD-ROM的概念。
每个 Debian 新版本的代号都是玩具总动员里某个角色的名字哦。
Debian 有四种可用版本: 旧稳定版(old stable) 稳定版(stable) 测试版(testing) 以及 试验版(experimental)。 始终如此。
Debian 项目组一直工作在不稳定发行版上, 这个不稳定版本始终被叫做Sid(玩具总动员里那个邪恶的臭小孩)。 Sid是unstable版本的永久名称 同时Sid也取自'Still In Development"(译者:还在开发中)的首字母。 Sid 将会成为下一个稳定版, 当前的稳定版本代号为 jessie。
Debian 的官方发行版只包含开源并且自由的软件, 绝无其他东西. 不过 contrib 和非自由软件包使得安装那些本身自由但是其依赖的软件包不自由(contrib)的软件和非自由软件成为了可能。
Debian 是一堆Linux 发行版之母。 举几个例子:
- Damn Small Linux
- KNOPPIX
- Linux Advanced
- MEPIS
- Ubuntu
- 64studio (不再活跃开发)
- LMDE
Debian 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商业 Linux 发行版。它主要是由C编写的(32.1%) 一并的还有其他70多种语言。
![Debian 开发语言贡献表](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Debian-Programming.png)
*Debian 开发语言贡献表,图片来源: [Xmodulo][1]*
Debian 项目包含6850万行代码 以及 450万行空格和注释。
国际空间站放弃了 Windows 和红帽子, 进而换成了 Debian - 在上面的宇航员使用落后一个版本的稳定发行版, 目前是 squeeze; 这么做是为了稳定程度以及来自 Debian 社区的雄厚帮助支持。
感谢上帝! 我们差点就听到来自国际空间宇航员面对 Windows Metro 界面的尖叫了 :P
#### 黑色星期三 ####
2002 年十一月二十日, Twente 大学的网络运营中心(NOC)着火。 当地消防部门放弃了服务器区域。 NOC维护着satie.debian.org 的网站服务器, 这个网站包含了安全、非美国相关的存档、新维护者资料、数量报告、数据库等等;这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之后这些服务由 Debian 重建了。
#### 未来版本 ####
下一个待发布版本是 Debian 9 项目代号 Stretch 它会带来什么还是个未知数。 满心期待吧!
有很多发行版在 Linux 发行版的历史上出现过一瞬间然后很快消失了。 在多数情况下, 维护一个日渐庞大的项目是开发者们面临的挑战。 但这对 Debian 来说不是问题。 Debian 项目有全世界成百上千的开发者、维护者。 它在 Linux 诞生的之初起便一直存在。
Debian 在 Linux 生态环境中的贡献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如果 Debian 没有出现过, 那么 Linux 世界将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和用户友好。 Debian 是为数不多可以被认为安全可靠又稳定的发行版,是作为网络服务器完美选择。
这仅仅是 Debian 的一个开始。 它走过了这么长的征程, 并将一直走下去。 未来即是现在! 世界近在眼前! 如果你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使用过 Debian 我只想问, 你还再等什么? 快去下载一份镜像试试吧, 我们会在此守候遇到任何问题的你。
- [Debian 主页][2]
--------------------------------------------------------------------------------
via: http://www.tecmint.com/happy-birthday-to-debian-gnu-linux/
作者:[Avishek Kumar][a]
译者:[jerryling315](http://moelf.xyz)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1]:http://xmodulo.com/2013/08/interesting-facts-about-debian-linux.html
[2]:https://www.debian.org/

View File

@ -1,24 +1,24 @@
Linux 内核的发展方向
Linux 内核的发展方向的展望
================================================================================
![](http://www.eweek.com/imagesvr_ce/485/290x195cilinux1.jpg)
**即将到来的 Linux 4.2 内核涉及到史上最多的贡献者数量,内核开发者 Jonathan Corbet 如是说。**
** Linux 4.2 内核涉及到史上最多的贡献者数量,内核开发者 Jonathan Corbet 如是说。**
来自西雅图。Linux 内核持续增长:代码量在增加,代码贡献者数量也在增加。而随之而来的一些挑战需要处理一下。以上是 Jonathan Corbet 在今年的 LinuxCon 的内核年度报告上提出的主要观点。以下是他的主要演讲内容:
西雅图报道。Linux 内核持续增长:代码量在增加,代码贡献者数量也在增加。而随之而来的一些挑战需要处理一下。以上是 Jonathan Corbet 在今年的 LinuxCon 的内核年度报告上提出的主要观点。以下是他的主要演讲内容:
Linux 4.2 内核依然处于开发阶段预计在8月23号释出。Corbet 强调有 1569 名开发者为这个版本贡献了代码,其中 277 名是第一次提交代码。
Linux 4.2 内核已经于上月底释出。Corbet 强调有 1569 名开发者为这个版本贡献了代码,其中 277 名是第一次提交代码。
越来越多的开发者的加入内核更新非常快Corbet 估计现在大概 63 天就能产生一个新的内核里程碑。
Linux 4.2 涉及多方面的更新。其中一个就是引进了 OverLayFS这是一种只读型文件系统它可以实现在一个容器之上再放一个容器。
网络系统对小包传输性能也有了提升,这对于高频传输领域如金融交易而言非常重要。提升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减小处理数据包的时间的能耗。
网络系统对小包传输性能也有了提升,这对于高频金融交易而言非常重要。提升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减小处理数据包的时间的能耗。
依然有新的驱动中加入内核。在每个内核发布周期,平均会有 60 到 80 个新增或升级驱动中加入。
另一个主要更新是实时内核补丁,这个特性在 4.0 版首次引进,好处是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生产环境中打上内核补丁而不需要重启系统。当补丁所需要的元素都已准备就绪,打补丁的过程会在后台持续而稳定地进行。
**Linux 安全, IoT 和其他关注点 **
**Linux 安全, IoT 和其他关注点**
过去一年中,安全问题在开源社区是一个很热的话题,这都归因于那些引发高度关注的事件,比如 Heartbleed 和 Shellshock。
@ -26,9 +26,9 @@ Linux 4.2 涉及多方面的更新。其中一个就是引进了 OverLayFS
他强调说过去 10 年间有超过 3 百万行代码不再被开发者修改,而产生 Shellshock 漏洞的代码的年龄已经是 20 岁了,近年来更是无人问津。
另一个关注点是 2038 问题Linux 界的“千年虫”如果不解决2000 年出现过的问题还会重现。2038 问题说的是在 2038 年一些 Linux 和 Unix 机器会死机LCTT32 位系统记录的时间在2038年1月19日星期二晚上03:14:07之后的下一秒会变成负数。Corbet 说现在离 2038 年还有 23 年时间,现在部署的系统都会考虑 2038 问题。
另一个关注点是 2038 问题Linux 界的“千年虫”如果不解决2000 年出现过的问题还会重现。2038 问题说的是在 2038 年一些 Linux 和 Unix 机器会死机LCTT译注32 位系统记录的时间在2038年1月19日星期二晚上03:14:07之后的下一秒会变成负数。Corbet 说现在离 2038 年还有 23 年时间,现在部署的系统都会考虑 2038 问题。
Linux 已经开始一些初步的方案来修复 2038 问题了,但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就要修复这个问题,而不是等 20 年后把这个头疼的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我们却享受着退休的美好时光”。
Linux 已经启动一些初步的方案来修复 2038 问题了,但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就要修复这个问题,而不是等 20 年后把这个头疼的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我们却享受着退休的美好时光”。
物联网(IoT)也是 Linux 关注的领域Linux 是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主要占有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Corget 认为日渐臃肿的内核对于未来的物联网设备来说肯定过于庞大。
@ -42,7 +42,7 @@ via: http://www.eweek.com/enterprise-apps/a-look-at-whats-next-for-the-linux-ker
作者:[Sean Michael Kerner][a]
译者:[bazz2](https://github.com/bazz2)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13 +1,12 @@
KevinSJ Translating
四大开源版命令行邮件客户端
4 个开源的命令行邮件客户端
================================================================================
![](http://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life/life_mail.png)
无论你承认与否email并没有消亡。对依赖命令行的 Linux 高级用户而言,离开 shell 转而使用传统的桌面或网页版邮件客户端并不适。归根结底,命令行最善于处理文件,特别是文本文件,能使效率倍增。
无论你承认与否email并没有消亡。对那些对命令行至死不渝的 Linux 高级用户而言,离开 shell 转而使用传统的桌面或网页版邮件客户端并不适。归根结底,命令行最善于处理文件,特别是文本文件,能使效率倍增。
幸运的是,也有不少的命令行邮件客户端,们的用户大都乐于帮助你入门并回答你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但别说我没警告过你:一旦你完全掌握了其中一个客户端,要再使用图基于图形界面的客户端将回变得很困难
幸运的是,也有不少的命令行邮件客户端,而它们的用户大都乐于帮助你入门并回答你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但别说我没警告过你:一旦你完全掌握了其中一个客户端,你会发现很难回到基于图形界面的客户端
要安装下述四个客户端中的任何一个是非常容易的;主要 Linux 发行版的软件仓库中都提供此类软件,并可通过包管理器进行安装。你也可以再其他的操作系统中寻找并安装这类客户端,但我并未尝试过也没有相关的经验。
要安装下述四个客户端中的任何一个是非常容易的;主要 Linux 发行版的软件仓库中都提供此类软件,并可通过包管理器进行安装。你也可以在其它的操作系统中寻找并安装这类客户端,但我并未尝试过也没有相关的经验。
### Mutt ###
@ -17,7 +16,7 @@ KevinSJ Translating
许多终端爱好者都听说过甚至熟悉 Mutt 和 Alpine 他们已经存在多年。让我们先看看 Mutt。
Mutt 支持许多你所期望 email 系统支持的功能:会话,颜色区分,支持多语言,同时还有很多设置选项。它支持 POP3 和 IMAP 两个主要的邮件传输协议以及许多邮箱格式。自从1995年诞生以来 Mutt 即拥有一个活跃的开发社区,但最近几年,新版本更多的关注于修复问题和安全更新而非提供新功能。这对大多数 Mutt 用户而言并无大碍,他们钟爱这样的界面,并支持此项目的口号:“所有邮件客户端都很烂,只是这个烂的没那么彻底。”
Mutt 支持许多你所期望 email 系统支持的功能:会话,颜色区分,支持多语言,同时还有很多设置选项。它支持 POP3 和 IMAP 两个主要的邮件传输协议以及许多邮箱格式。自从1995年诞生以来 Mutt 就拥有了一个活跃的开发社区,但最近几年,新版本更多的关注于修复问题和安全更新而非提供新功能。这对大多数 Mutt 用户而言并无大碍,他们钟爱这样的界面,并支持此项目的口号:“所有邮件客户端都很烂,只是这个烂的没那么彻底。”
### Alpine ###
@ -25,13 +24,13 @@ Mutt 支持许多你所期望 email 系统支持的功能:会话,颜色区
- [源代码][5]
- 授权协议: [Apache 2.0][6]
Alpine 是另一款知名的终端邮件客户端,它由华盛顿大学开发,初衷是作为 UW 开发的 Pine 的开源支持unicode的替代版本。
Alpine 是另一款知名的终端邮件客户端,它由华盛顿大学开发,设计初衷是作为一个开源的、支持 unicode 的 Pine (也来自华盛顿大学)的替代版本。
Alpine 不仅容易上手,还为高级用户提供了很多特性,它支持很多协议 —— IMAP, LDAP, NNTP, POP, SMTP 等同时也支持不同的邮箱格式。Alpine 内置了一款名为 Pico 的可独立使用的简易文本编辑工具,但你也可以使用你常用的文本编辑器: vi, Emacs等。
尽管Alpine的升级并不频繁名为re-alpine的分支为不同的开发者提供了开发此项目的机会。
尽管 Alpine 的升级并不频繁,不过有个名为 re-alpine 的分支为不同的开发者提供了开发此项目的机会。
Alpine 支持再屏幕上显示上下文帮助,但一些用户回喜欢 Mutt 式的独立说明手册,但这两种提供了较好的说明。用户可以同时尝试 Mutt 和 Alpine并由个人喜好作出决定也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比较新颖的选项
Alpine 支持在屏幕上显示上下文帮助,但一些用户会喜欢 Mutt 式的独立说明手册,不过它们两个的文档都很完善。用户可以同时尝试 Mutt 和 Alpine并由个人喜好作出决定也可以尝试以下的几个新选择
### Sup ###
@ -39,10 +38,9 @@ Alpine 支持再屏幕上显示上下文帮助,但一些用户回喜欢 Mutt
- [源代码][8]
- 授权协议: [GPLv2][9]
Sup 是我们列表中能被称为“大容量邮件客户端”的两个之一。自称“为邮件较多的人设计的命令行客户端”Sup 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支持层次化设计并允许为会话添加标签进行简单整理的界面。
Sup 是我们列表中能被称为“大容量邮件客户端”的二者之一。自称“为邮件较多的人设计的命令行客户端”Sup 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支持层次化设计并允许为会话添加标签进行简单整理的界面。
由于采用 Ruby 编写Sup 能提供十分快速的搜索并能自动管理联系人列表,同时还允许自定义插件。对于使用 Gmail 作为网页邮件客户端的人们,这些功能都是耳熟能详的,这就使得 Sup 成为一种比较现代的命令行邮件管理方式。
Written in Ruby, Sup provides exceptionally fast searching, manages your contact list automatically, and allows for custom extensions. For people who are used to Gmail as a webmail interface, these features will seem familiar, and Sup might be seen as a more modern approach to email on the command line.
### Notmuch ###
@ -52,16 +50,17 @@ Written in Ruby, Sup provides exceptionally fast searching, manages your contact
"Sup? Notmuch." Notmuch 作为 Sup 的回应,最初只是重写了 Sup 的一小部分来提高性能。最终,这个项目逐渐变大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邮件客户端。
Notmuch是一款相当精简的软件。它并不能独立的收发邮件启用 Notmuch 的快速搜索功能的代码实际上是一个需要调用的独立库。但这样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你能使用你最爱的工具进行写信,发信和收信,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并有效浏览和管理你的邮件。
Notmuch 是一款相当精简的软件。它并不能独立的收发邮件,启用 Notmuch 的快速搜索功能的代码实际上是设计成一个程序可以调用的独立库。但这样的模块化设计也使得你能使用你最爱的工具进行写信,发信和收信,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并有效浏览和管理你的邮件。
这个列表并不完整,还有很多 email 客户端,它们或许才是你的最佳选择。你喜欢什么客户端呢?
这个列表并不完整,还有很多 email 客户端,他们或许才是你的最佳选择。你喜欢什么客户端呢?
--------------------------------------------------------------------------------
via: http://opensource.com/life/15/8/top-4-open-source-command-line-email-clients
作者:[Jason Baker][a]
译者:[KevinSJ](https://github.com/KevinSj)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77 @@
如何在 Ubuntu 15.04 下创建一个可供 Android/iOS 连接的 AP
================================================================================
我成功地在 Ubuntu 15.04 下用 Gnome Network Manager 创建了一个无线AP热点。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我的步骤。请注意你必须要有一个可以用来创建AP热点的无线网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确认它的话在终端(Terminal)里输入`iw list`。
如果你没有安装`iw`的话, 在Ubuntu下你可以使用`sudo apt-get install iw`进行安装.
在你键入`iw list`之后, 查看“支持的接口模式”, 你应该会看到类似下面的条目中看到 AP:
Supported interface modes:
* IBSS
* managed
* AP
* AP/VLAN
* monitor
* mesh point
让我们一步步看:
1、 断开WIFI连接。使用有线网络接入你的笔记本。
2、 在顶栏面板里点击网络的图标 -> Edit Connections(编辑连接) -> 在弹出窗口里点击Add(新增)按钮。
3、 在下拉菜单内选择Wi-Fi。
4、 接下来:
a、 输入一个链接名 比如: Hotspot 1
b、 输入一个 SSID 比如: Hotspot 1
c、 选择模式(mode): 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
d、 设备 MAC 地址: 在下拉菜单里选择你的无线设备
![](http://i2.wp.com/www.linuxved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buntu-ap-gnome1.jpg)
5、 进入Wi-Fi安全选项卡选择 WPA & WPA2 Personal 并且输入密码。
6、 进入IPv4设置选项卡在Method(方法)下拉菜单里选择Shared to other computers(共享至其他电脑)。
![](http://i1.wp.com/www.linuxved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buntu-ap-gnome4.jpg)
7、 进入IPv6选项卡在Method(方法)里设置为忽略ignore (只有在你不使用IPv6的情况下这么做)
8、 点击 Save(保存) 按钮以保存配置。
9、 从 menu/dash 里打开Terminal。
10、 修改你刚刚使用 network settings 创建的连接。
使用 VIM 编辑器:
sudo vim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Hotspot
或使用Gedit 编辑器:
gksu gedit /etc/NetworkManager/system-connections/Hotspot
把名字 Hotspot 用你在第4步里起的连接名替换掉。
![](http://i2.wp.com/www.linuxved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buntu-ap-gnome2.jpg?resize=640%2C402)
a、 把 `mode=infrastructure` 改成 `mode=ap` 并且保存文件。
b、 一旦你保存了这个文件,你应该能在 Wifi 菜单里看到你刚刚建立的AP了。(如果没有的话请再顶栏里 关闭/打开 Wifi 选项一次)
![](http://i1.wp.com/www.linuxveda.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ubuntu-ap-gnome3.jpg?resize=290%2C375)
11、你现在可以把你的设备连上Wifi了。已经过 Android 5.0的小米4测试。(下载了1GB的文件以测试速度与稳定性)
--------------------------------------------------------------------------------
via: http://www.linuxveda.com/2015/08/23/how-to-create-an-ap-in-ubuntu-15-04-to-connect-to-androidiphone/
作者:[Sayantan Das][a]
译者:[jerryling315](https://github.com/jerryling315)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linuxveda.com/author/sayantan_das/

View File

@ -1,13 +1,10 @@
看这些孩子在Ubuntu的Linux终端下玩耍
看这些孩子在 Ubuntu Linux 终端下玩耍
================================================================================
我发现了一个孩子们在他们的计算机教室里玩得很开心的视频。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我猜测是在印度尼西亚或者马来西亚。
youtube 视频
<iframe width="640" height="39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z8taQPomp0Y?version=3&amp;rel=1&amp;fs=1&amp;showsearch=0&amp;showinfo=1&amp;iv_load_policy=1&amp;wmode=transparent" type="text/html" class="youtube-player"></iframe>
我发现了一个孩子们在他们的计算机教室里玩得很开心的视频。我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但我猜测是在印度尼西亚或者马来西亚。视频请自行搭梯子: http://www.youtube.com/z8taQPomp0Y
### 在Linux终端下面跑火车 ###
这里没有魔术。只是一个叫做“sl”的命令行工具。我假定它是在把ls打错的情况下为了好玩而开发的。如果你曾经在Linux的命令行下工作你会知道ls是一个最常使用的一个命令也许也是一个最经常打错的命令。
这里没有魔术。只是一个叫做“sl”的命令行工具。我它是在把ls打错的情况下为了好玩而开发的。如果你曾经在Linux的命令行下工作你会知道ls是一个最常使用的一个命令也许也是一个最经常打错的命令。
如果你想从这个终端下的火车获得一些乐趣,你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安装它。
@ -30,7 +27,7 @@ via: http://itsfoss.com/ubuntu-terminal-train/
作者:[Abhishek][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295 @@
如何为你的平台部署一个公开的系统状态页
================================================================================
如果你是一个系统管理员,负责关键的 IT 基础设置或公司的服务,你将明白有效的沟通在日常任务中的重要性。假设你的线上存储服务器故障了。你希望团队所有人达成共识你好尽快的解决问题。当你忙来忙去时,你不会想一半的人问你为什么他们不能访问他们的文档。当一个维护计划快到时间了你想在计划前提醒相关人员,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
这一切的要求或多或少改进了你、你的团队、和你服务的用户之间沟通渠道。一个实现它的方法是维护一个集中的系统状态页面,报告和记录故障停机详情、进度更新和维护计划等。这样,在故障期间你避免了不必要的打扰,也可以提醒一些相关方,以及加入一些可选的状态更新。
有一个不错的**开源, 自承载系统状态页解决方案**叫做 [Cachet][1]。在这个教程,我将要描述如何用 Cachet 部署一个自承载系统状态页面。
### Cachet 特性 ###
在详细的配置 Cachet 之前,让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主要特性。
- **全 JSON API**Cachet API 可以让你使用任意的外部程序或脚本例如uptime 脚本)连接到 Cachet 来自动报告突发事件或更新状态。
- **认证**Cachet 支持基础认证和 JSON API 的 API 令牌,所以只有认证用户可以更新状态页面。
- **衡量系统**:这通常用来展现随着时间推移的自定义数据(例如,服务器负载或者响应时间)。
- **通知**:可选地,你可以给任一注册了状态页面的人发送突发事件的提示邮件。
- **多语言**状态页被翻译为11种不同的语言。
- **双因子认证**:这允许你使用 Google 的双因子认证来提升 Cachet 管理账户的安全性。
- **跨数据库支持**:你可以选择 MySQLSQLiteRedisAPC 和 PostgreSQL 作为后端存储。
剩下的教程,我会说明如何在 Linux 上安装配置 Cachet。
### 第一步:下载和安装 Cachet ###
Cachet 需要一个 web 服务器和一个后端数据库来运转。在这个教程中,我将使用 LAMP 架构。以下是一些特定发行版上安装 Cachet 和 LAMP 架构的指令。
#### DebianUbuntu 或者 Linux Mint ####
$ sudo apt-get install curl git apache2 mysql-server mysql-client php5 php5-mysql
$ sudo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achethq/Cachet.git /var/www/cachet
$ cd /var/www/cachet
$ sudo git checkout v1.1.1
$ sudo chown -R www-data:www-data .
在基于 Debian 的系统上设置 LAMP 架构的更多细节,参考这个[教程][2]。
#### Fedora CentOS 或 RHEL ####
在基于 Red Hat 系统上,你首先需要[设置 REMI 软件库][3](以满足 PHP 的版本需求)。然后执行下面命令。
$ sudo yum install curl git httpd mariadb-server
$ sudo yum --enablerepo=remi-php56 install php php-mysql php-mbstring
$ sudo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achethq/Cachet.git /var/www/cachet
$ cd /var/www/cachet
$ sudo git checkout v1.1.1
$ sudo chown -R apache:apache .
$ sudo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http
$ sudo firewall-cmd --reload
$ sudo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 sudo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rt mariadb.service
在基于 Red Hat 系统上设置 LAMP 的更多细节,参考这个[教程][4]。
### 配置 Cachet 的后端数据库###
下一步是配置后端数据库。
登录到 MySQL/MariaDB 服务然后创建一个空的数据库称为cachet
$ sudo mysql -uroot -p
----------
mysql> create database cachet;
mysql> quit
现在用一个示例配置文件创建一个 Cachet 配置文件。
$ cd /var/www/cachet
$ sudo mv .env.example .env
在 .env 文件里填写你自己设置的数据库信息例如DB\_\*)。其他的字段先不改变。
APP_ENV=production
APP_DEBUG=false
APP_URL=http://localhost
APP_KEY=SomeRandomString
DB_DRIVER=mysql
DB_HOST=localhost
DB_DATABASE=cachet
DB_USERNAME=root
DB_PASSWORD=<root-password>
CACHE_DRIVER=apc
SESSION_DRIVER=apc
QUEUE_DRIVER=database
MAIL_DRIVER=smtp
MAIL_HOST=mailtrap.io
MAIL_PORT=2525
MAIL_USERNAME=null
MAIL_PASSWORD=null
MAIL_ADDRESS=null
MAIL_NAME=null
REDIS_HOST=null
REDIS_DATABASE=null
REDIS_PORT=null
### 第三步:安装 PHP 依赖和执行数据库迁移 ###
下面我们将要安装必要的PHP依赖包。我们会使用 composer 来安装。如果你的系统还没有安装 composer先安装它
$ curl -sS https://getcomposer.org/installer | sudo php -- --install-dir=/usr/local/bin --filename=composer
现在开始用 composer 安装 PHP 依赖包。
$ cd /var/www/cachet
$ sudo composer install --no-dev -o
下面执行一次性的数据库迁移。这一步会在我们之前创建的数据库里面创建那些所需的表。
$ sudo php artisan migrate
假设在 /var/www/cachet/.env 的数据库配置无误,数据库迁移应该像下面显示一样成功完成。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814/20235620184_54048676b0_c.jpg)
下面,创建一个密钥,它将用来加密进入 Cachet 的数据。
$ sudo php artisan key:generate
$ sudo php artisan config:cache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717/20831952096_7105c9fdc7_c.jpg)
生成的应用密钥将自动添加到你的 .env 文件 APP\_KEY 变量中。你不需要自己编辑 .env。
### 第四步:配置 Apache HTTP 服务 ###
现在到了配置运行 Cachet 的 web 服务的时候了。我们使用 Apache HTTP 服务器,为 Cachet 创建一个新的[虚拟主机][5],如下:
#### DebianUbuntu 或 Linux Mint ####
$ sudo vi /etc/apache2/sites-available/cachet.conf
----------
<VirtualHost *:80>
ServerName cachethost
ServerAlias cachethost
DocumentRoot "/var/www/cachet/public"
<Directory "/var/www/cachet/public">
Require all granted
Options Indexes FollowSymLinks
AllowOverride All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VirtualHost>
启用新虚拟主机和 mod_rewrite
$ sudo a2ensite cachet.conf
$ sudo a2enmod rewrite
$ sudo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 Fedora CentOS 或 RHEL ####
在基于 Red Hat 系统上,创建一个虚拟主机文件,如下:
$ sudo vi /etc/httpd/conf.d/cachet.conf
----------
<VirtualHost *:80>
ServerName cachethost
ServerAlias cachethost
DocumentRoot "/var/www/cachet/public"
<Directory "/var/www/cachet/public">
Require all granted
Options Indexes FollowSymLinks
AllowOverride All
Order allow,deny
Allow from all
</Directory>
</VirtualHost>
现在重载 Apache 配置:
$ sudo systemctl reload httpd.service
### 第五步:配置 /etc/hosts 来测试 Cachet ###
这时候,初始的 Cachet 状态页面应该启动运行了,现在测试一下。
由于 Cachet 被配置为Apache HTTP 服务的虚拟主机,我们需要调整你的客户机的 /etc/hosts 来访问他。你将从这个客户端电脑访问 Cachet 页面。LCTT 译注:如果你给了这个页面一个正式的主机地址,则不需要这一步。)
打开 /etc/hosts加入如下行
$ sudo vi /etc/hosts
----------
<cachet 服务器的 IP 地址> cachethost
上面名为“cachethost”必须匹配 Cachet 的 Apache 虚拟主机文件的 ServerName。
### 测试 Cachet 状态页面 ###
现在你准备好访问 Cachet 状态页面。在你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cachethost。你将被转到如下的 Cachet 状态页的初始化设置页面。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745/20858228815_405fce1301_c.jpg)
选择 cache/session 驱动。这里 cache 和 session 驱动两个都选“File”。
下一步,输入关于状态页面的基本信息(例如,站点名称、域名、时区和语言),以及管理员认证账户。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611/20237229693_c22014e4fd_c.jpg)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707/20858228875_b056c9e1b4_c.jpg)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653/20671482009_8629572886_c.jpg)
你的状态页初始化就要完成了。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692/20237229793_f6a48f379a_c.jpg)
继续创建组件(你的系统单元)、事件或者任意你要做的维护计划。
例如,增加一个组件: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672/20848624752_9d2e0a07be_c.jpg)
增加一个维护计划:
公共 Cachet 状态页就像这样: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577/20848624842_df68c0026d_c.jpg)
集成了 SMTP你可以在状态更新时发送邮件给订阅者。并且你可以使用 CSS 和 markdown 格式来完全自定义布局和状态页面。
### 结论 ###
Cachet 是一个相当易于使用自托管的状态页面软件。Cachet 一个高级特性是支持全 JSON API。使用它的 RESTful APICachet 可以轻松连接单独的监控后端(例如,[Nagios][6]),然后回馈给 Cachet 事件报告并自动更新状态。比起手工管理一个状态页它更快和有效率。
最后一句,我喜欢提及一个事。用 Cachet 设置一个漂亮的状态页面是很简单的,但要将这个软件用好并不像安装它那么容易。你需要完全保障所有 IT 团队习惯准确及时的更新状态页,从而建立公共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你需要教用户去查看状态页面。最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填充数据,部署状态页面就没有意义,并且/或者没有一个人查看它。记住这个,尤其是当你考虑在你的工作环境中部署 Cachet 时。
### 故障排查 ###
补充,万一你安装 Cachet 时遇到问题,这有一些有用的故障排查的技巧。
1. Cachet 页面没有加载任何东西,并且你看到如下报错。
production.ERROR: exception 'RuntimeException' with message 'No supported encrypter found. The cipher and / or key length are invalid.' in /var/www/cachet/bootstrap/cache/compiled.php:6695
**解决方案**:确保你创建了一个应用密钥,以及明确配置缓存如下所述。
$ cd /path/to/cachet
$ sudo php artisan key:generate
$ sudo php artisan config:cache
2. 调用 composer 命令时有如下报错。
- danielstjules/stringy 1.10.0 requires ext-mbstring * -the requested PHP extension mbstring is missing from your system.
- laravel/framework v5.1.8 requires ext-mbstring * -the requested PHP extension mbstring is missing from your system.
- league/commonmark 0.10.0 requires ext-mbstring * -the requested PHP extension mbstring is missing from your system.
**解决方案**:确保在你的系统上安装了必要的 PHP 扩展 mbstring ,并且兼容你的 PHP 版本。在基于 Red Hat 的系统上,由于我们从 REMI-56 库安装PHP所以要从同一个库安装扩展。
$ sudo yum --enablerepo=remi-php56 install php-mbstring
3. 你访问 Cachet 状态页面时得到一个白屏。HTTP 日志显示如下错误。
PHP Fatal error: Uncaught exception 'UnexpectedValueException' with message 'The stream or file "/var/www/cachet/storage/logs/laravel-2015-08-21.log" could not be opened: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var/www/cachet/bootstrap/cache/compiled.php:12851
**解决方案**:尝试如下命令。
$ cd /var/www/cachet
$ sudo php artisan cache:clear
$ sudo chmod -R 777 storage
$ sudo composer dump-autoload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起作用试试禁止SELinux
$ sudo setenforce 0
--------------------------------------------------------------------------------
via: http://xmodulo.com/setup-system-status-page.html
作者:[Dan Nanni][a]
译者:[wyangsun](https://github.com/wyangsun)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xmodulo.com/author/nanni
[1]:https://cachethq.io/
[2]:http://xmodulo.com/install-lamp-stack-ubuntu-server.html
[3]:https://linux.cn/article-4192-1.html
[4]:https://linux.cn/article-5789-1.html
[5]:http://xmodulo.com/configure-virtual-hosts-apache-http-server.html
[6]:http://xmodulo.com/monitor-common-services-nagios.html

View File

@ -0,0 +1,86 @@
在 Ubuntu 中如何安装或升级 Linux 内核到4.2
================================================================================
![](http://ubuntuhandbook.org/wp-content/uploads/2014/12/linux-kernel-icon-tux.png)
Linux 内核 4.2已经发布了。Linus Torvalds 在 [lkml.org][1] 上写到:
> 通过这周这么小的变动,看来在最后一周 发布 4.2 版本应该不会有问题,当然还有几个修正,但是看起来也并不需要延迟一周。
> 所以这就到了,而且 4.3 的合并窗口现已打开。我已经有了几个等待处理的合并请求,明天我开始处理它们,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放出来。
> 从 rc8 以来的简短日志很小,已经附加。这个补丁也很小...
### 新内核 4.2 有哪些改进?: ###
- 重写英特尔的x86汇编代码
- 支持新的 ARM 板和 SoC
- 对 F2FS 的 per-file 加密
- AMDGPU 的内核 DRM 驱动程序
- 对 Radeon DRM 驱动的 VCE1 视频编码支持
- 初步支持英特尔的 Broxton Atom SoC
- 支持 ARCv2 和 HS38 CPU 内核
- 增加了队列自旋锁的支持
- 许多其他的改进和驱动更新。
### 在 Ubuntu 中如何下载4.2内核 : ###
此内核版本的二进制包可供下载链接如下:
- [下载 4.2 内核(.DEB)][1]
首先检查你的操作系统类型32位i386的或64位(amd64)的,然后使用下面的方式依次下载并安装软件包:
1. linux-headers-4.2.0-xxx_all.deb
1. linux-headers-4.2.0-xxx-generic_xxx_i386/amd64.deb
1. linux-image-4.2.0-xxx-generic_xxx_i386/amd64.deb
安装内核后,在终端((Ctrl+Alt+T))运行`sudo update-grub`命令来更新 grub boot-loader。
如果你需要一个低延迟系统(例如用于录制音频),请下载并安装下面的包:
1. linux-headers-4.2.0_xxx_all.deb
1. linux-headers-4.2.0-xxx-lowlatency_xxx_i386/amd64.deb
1. linux-image-4.2.0-xxx-lowlatency_xxx_i386/amd64.deb
对于没有图形用户界面的 Ubuntu 服务器,你可以运行下面的命令通过 wget 来逐一抓下载,并通过 dpkg 来安装:
对于64位的系统请运行:
cd /tmp/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headers-4.2.0-040200_4.2.0-040200.201508301530_all.deb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headers-4.2.0-040200-generic_4.2.0-040200.201508301530_amd64.deb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image-4.2.0-040200-generic_4.2.0-040200.201508301530_amd64.deb
sudo dpkg -i linux-headers-4.2.0-*.deb linux-image-4.2.0-*.deb
对于32位的系统,请运行:
cd /tmp/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headers-4.2.0-040200_4.2.0-040200.201508301530_all.deb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headers-4.2.0-040200-generic_4.2.0-040200.201508301530_i386.deb
wget 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linux-image-4.2.0-040200-generic_4.2.0-040200.201508301530_i386.deb
sudo dpkg -i linux-headers-4.2.0-*.deb linux-image-4.2.0-*.deb
最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生效。
要恢复或删除旧的内核,请参阅[通过脚本安装内核][3]。
--------------------------------------------------------------------------------
via: 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8/upgrade-kernel-4-2-ubuntu/
作者:[Ji m][a]
译者:[strugglingyouth](https://github.com/strugglingyouth)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about/
[1]:https://lkml.org/lkml/2015/8/30/96
[2]:http://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v4.2-unstable/
[3]:http://ubuntuhandbook.org/index.php/2015/08/install-latest-kernel-script/

View File

@ -0,0 +1,53 @@
如何在 Linux 上自动调整屏幕亮度保护眼睛
================================================================================
当你开始在计算机前花费大量时间的时候问题自然开始显现。这健康吗怎样才能舒缓我眼睛的压力呢为什么光线灼烧着我尽管解答这些问题的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着许多程序员已经采用了一些应用来改变他们的日常习惯让他们的眼睛更健康点。在这些应用中我发现了两个特别有趣的东西Calise和Redshift。
### Calise ###
处于时断时续的开发中,[Calise][1]的意思是“相机光感应器Camera Light Sensor”。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根据摄像头接收到的光强度计算屏幕最佳的背光级别的开源程序。更进一步地说Calise可以基于你的地理坐标来考虑你所在地区的天气。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兼容各个桌面甚至非X系列。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569/21016715646_6e1e95f066_o.jpg)
它同时附带了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支持多用户配置而且甚至可以导出数据为CSV。安装完后你必须在见证奇迹前对它进行快速校正。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770/21050571901_1e7b2d63ec_c.jpg)
不怎么令人喜欢的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被偷窥妄想症在你的摄像头前面贴了一条胶带那就会比较不幸了这会大大影响Calise的精确度。除此之外Calise还是个很棒的应用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正如我先前提到的它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一段修修补补的艰难阶段所以我真的希望这个项目继续开展下去。
![](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633/21032989702_9ae563db1e_o.png)
### Redshift ###
如果你想过要减少由屏幕导致的眼睛的压力那么你很可能听过f.lux它是一个免费的专有软件用于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来修改显示器的亮度和配色。然而如果真的偏好于开源软件那么一个可选方案就是[Redshift][2]。灵感来自f.luxRedshift也可以改变配色和亮度来加强你夜间坐在屏幕前的体验。启动时你可以使用经度和纬度来配置地理坐标然后就可以让它在托盘中运行了。Redshift将根据太阳的位置平滑地调整你的配色或者屏幕。在夜里你可以看到屏幕的色温调向偏暖色这会让你的眼睛少遭些罪。
![](https://farm6.staticflickr.com/5823/20420303684_2b6e917fee_b.jpg)
和Calise一样它提供了一个命令行界面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图形客户端。要快速启动Redshift只需使用命令
$ redshift -l [LAT]:[LON]
替换[LAT]:[LON]为你的维度和经度。
然而它也可以通过gpsd模块来输入你的坐标。对于Arch Linux用户我推荐你读一读这个[维基页面][3]。
### 尾声 ###
总而言之Linux用户没有理由不去保护自己的眼睛Calise和Redshift两个都很棒。我真希望它们的开发能够继续下去让它们获得应有的支持。当然还有比这两个更多的程序可以满足保护眼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但是我感觉Calise和Redshift会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如果你有一个经常用来舒缓眼睛的压力的喜欢的程序,请在下面的评论中留言吧。
--------------------------------------------------------------------------------
via: http://xmodulo.com/automatically-dim-your-screen-linux.html
作者:[Adrien Brochard][a]
译者:[GOLinux](https://github.com/GOLinu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xmodulo.com/author/adrien
[1]:http://calise.sourceforge.net/
[2]:http://jonls.dk/redshift/
[3]:https://wiki.archlinux.org/index.php/Redshift#Automatic_location_based_on_GPS

View File

@ -0,0 +1,182 @@
在 Ubuntu 上配置高性能的 HHVM 环境
================================================================================
HHVM全称为 HipHop Virtual Machine它是一个开源虚拟机用来运行由 Hack(一种编程语言)和 PHP 开发应用。HHVM 在保证了 PHP 程序员最关注的高灵活性的要求下,通过使用最新的编译方式来取得了非凡的性能。到目前为止,相对于 PHP + [APC (Alternative PHP Cache)][1] HHVM 为 FaceBook 在 HTTP 请求的吞吐量上提高了9倍的性能在内存的占用上减少了5倍左右的内存占用。
同时HHVM 也可以与基于 FastCGI 的 Web 服务器(如 Nginx 或者 Apache )协同工作。
![Install HHVM, Nginx and Apache with MariaDB](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HHVM-Nginx-Apache-MariaDB.png)
*安装 HHVMNginx和 Apache 还有 MariaDB*
在本教程中,我们一起来配置 Nginx/Apache web 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MariaDB 和 HHVM 。我们将使用 Ubuntu 15.04 (64 位),因为 HHVM 只能运行在64位系统上。同时该教程也适用于 Debian 和 Linux Mint。
### 第一步: 安装 Nginx 或者 Apache 服务器 ###
1、首先先进行一次系统的升级并更新软件仓库列表命令如下
# apt-get update && apt-get upgrade
![System Upgrad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System-Upgrade.png)
*系统升级*
2、 正如我之前说的HHVM 能和 Nginx 和 Apache 进行集成。所以,究竟使用哪个服务器,这是你的自由,不过,我们会教你如何安装这两个服务器。
#### 安装 Nginx ####
我们通过下面的命令安装 Nginx/Apache 服务器
# apt-get install nginx
![Install Nginx Web Serv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Nginx-Web-Server.png)
*安装 Nginx 服务器*
#### 安装 Apache ####
# apt-get install apache2
![Install Apache Web Serv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Apache-Web-Server.png)
*安装 Apache 服务器*
完成这一步,你能通过以下的链接看到 Nginx 或者 Apache 的默认页面
http://localhost
http://IP-Address
![Nginx Welcome P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Nginx-Welcome-Page.png)
*Nginx 默认页面*
![Apache Default P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Apache-Default-Page.png)
*Apache 默认页面*
### 第二步: 安装和配置 MariaDB ###
3、 这一步,我们将通过如下命令安装 MariaDB它是一个比 MySQL 性能更好的数据库
# apt-get install mariadb-client mariadb-server
![Install MariaDB Databas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Install-MariaDB-Database.png)
*安装 MariaDB*
4、 在 MariaDB 成功安装之后,你可以启动它,并且设置 root 密码来保护数据库:
# systemctl start mysql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回答以下问题,只需要按下`y`或者 `n`并且回车。请确保你仔细的阅读过说明。
Enter current password for root (enter for none) = press enter
Set root password? [Y/n] = y
Remove anonymous users[y/n] = y
Disallow root login remotely[y/n] = y
Remove test database and access to it [y/n] = y
Reload privileges tables now[y/n] = y
5、 在设置了密码之后,你就可以登录 MariaDB 了。
# mysql -u root -p
### 第三步: 安装 HHVM ###
6、 在此阶段,我们将安装 HHVM。我们需要添加 HHVM 的仓库到你的`sources.list`文件中,然后更新软件列表。
# wget -O - http://dl.hhvm.com/conf/hhvm.gpg.key | apt-key add -
# echo deb http://dl.hhvm.com/ubuntu DISTRIBUTION_VERSION main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hhvm.list
# apt-get update
**重要**:不要忘记用你的 Ubuntu 发行版代号替换上述的 DISTRIBUTION_VERSION (比如lucid, precise, trusty) 或者是 Debian 的 jessie 或者 wheezy。在 Linux Mint 中也是一样的,不过只支持 petra。
添加了 HHVM 仓库之后,你就可以轻松安装了。
# apt-get install -y hhvm
安装之后,就可以启动它,但是它并没有做到开机启动。可以用如下命令做到开机启动。
# update-rc.d hhvm defaults
### 第四步: 配置 Nginx/Apache 连接 HHVM ###
7、 现在nginx/apache 和 HHVM 都已经安装完成了,并且都独立运行起来了,所以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设置,来让它们互相关联。这个关键的步骤,就是需要告知 nginx/apache 将所有的 php 文件,都交给 HHVM 进行处理。
如果你用了 Nginx请按照如下步骤
nginx 的配置文件在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 并且这些配置文件会在 /usr/share/nginx/html 中寻找文件执行,不过,它不知道如何处理 PHP。
为了确保 Nginx 可以连接 HHVM我们需要执行所带的如下脚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配置 Nginx将 hhvm.conf 放到 上面提到的配置文件 nginx.conf 的头部。
这个脚本可以确保 Nginx 可以对 .hh 和 .php 的做正确的处理,并且将它们通过 fastcgi 发送给 HHVM。
# /usr/share/hhvm/install_fastcgi.sh
![Configure Nginx for HHVM](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Configure-Nginx-for-HHVM.png)
*配置 Nginx、HHVM*
**重要**: 如果你使用的是 Apache这里不需要进行配置。
8、 接下来,你需要使用 hhvm 来提供 php 的运行环境。
# /usr/bin/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php php /usr/bin/hhvm 60
以上步骤完成之后,你现在可以启动并且测试它了。
# systemctl start hhvm
### 第五步: 测试 HHVM 和 Nginx/Apache ###
9、 为了确认 hhvm 是否工作,你需要在 nginx/apache 的文档根目录下建立 hello.php。
# nano /usr/share/nginx/html/hello.php [对于 Nginx]
# nano /var/www/html/hello.php [对于 Nginx 和 Apache]
在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码:
<?php
if (defined('HHVM_VERSION')) {
echo 'HHVM is working';
phpinfo();
} else {
echo 'HHVM is not working';
}
?>
然后访问如下链接,确认自己能否看到 "hello world"
http://localhost/info.php
http://IP-Address/info.php
![HHVM Pag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HHVM-Page.png)
*HHVM 页面*
如果 “HHVM” 的页面出现了,那就说明你成功了。
### 结论 ###
以上的步骤都是非常简单的,希望你能觉得这是一篇有用的教程,如果你在以上的步骤中遇到了问题,给我们留一个评论,我们将全力解决。
--------------------------------------------------------------------------------
via: http://www.tecmint.com/install-hhvm-and-nginx-apache-with-mariadb-on-debian-ubuntu/
作者:[Ravi Saive][a]
译者:[MikeCoder](https://github.com/MikeCoder)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admin/
[1]:http://www.tecmint.com/install-apc-alternative-php-cache-in-rhel-centos-fedora/

View File

@ -0,0 +1,63 @@
FISHLinux 的一个智能易用的 Shell
================================================================================
FISHfriendly interactive shell是一个用户友好的命令行 shell主要是用来进行交互式使用。shell 就是一个用来执行其他程序的程序。
### FISH 特性 ###
#### 自动建议 ####
fish 会根据你的历史输入和补完来提供命令建议就像一个网络浏览器一样。注意了就是Netscape Navigator 4.0!
![](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7/Fish-Auto-Suggestion.gif)
#### 漂亮的VGA 色彩 ####
fish 原生支持 term256 它就是一个终端技术的艺术国度。 你将可以拥有一个难以置信的、256 色的shell 来使用。
#### 理智的脚本 ####
fish 是完全可以通过脚本控制的,而且它的语法又是那么的简单、干净,而且一致。你甚至不需要去重写。
#### 基于 web 的配置 ####
对于少数能使用图形计算机的幸运儿, 你们可以在网页上配置你们自己的色彩方案,以及查看函数、变量和历史记录。
#### 帮助手册补全 ####
其它的 shell 支持可配置的补全, 但是只有 fish 可以通过自动转换你安装好的 man 手册来实现补全功能。
#### 开箱即用 ####
fish 将会通过 tab 补全和语法高亮使你非常愉快的使用shell 同时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或者配置。
### 在ubuntu 15.04 上安装FISH
打开终端,运行下列命令:
sudo apt-add-repository ppa:fish-shell/release-2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fish
###使用FISH###
打开终端运行下列命令来启动FISH
fish
欢迎来到 fish友好的交互式shell输入指令 help 来了解怎么使用fish。
阅读[FISH 文档][1] ,掌握使用方法。
--------------------------------------------------------------------------------
via: http://www.ubuntugeek.com/fish-a-smart-and-user-friendly-command-line-shell-for-linux.html
作者:[ruchi][a]
译者:[oska874](https://github.com/oska874)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ubuntugeek.com/author/ubuntufix
[1]:http://fishshell.com/docs/current/index.html#introduction

View File

@ -0,0 +1,313 @@
RHCSA 系列(一): 回顾基础命令及系统文档
================================================================================
RHCSA (红帽认证系统工程师) 是由 RedHat 公司举行的认证考试,这家公司给商业公司提供开源操作系统和软件,除此之外,还为这些企业和机构提供支持、训练以及咨询服务等。
![RHCSA Exam Guid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RHCSA-Series-by-Tecmint.png)
*RHCSA 考试准备指南*
RHCSA 考试(考试编号 EX200)通过后可以获取由 RedHat 公司颁发的证书. RHCSA 考试是 RHCT(红帽认证技师)的升级版,而且 RHCSA 必须在新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红帽企业版)下完成。RHCT 和 RHCSA 的主要变化就是 RHCT 基于 RHEL5而 RHCSA 基于 RHEL6 或者7这两个认证的等级也有所不同。
红帽认证管理员最起码可以在红帽企业版的环境下执行如下系统管理任务:
- 理解并会使用命令管理文件、目录、命令行以及系统/软件包的文档
- 在不同的启动等级操作运行中的系统,识别和控制进程,启动或停止虚拟机
- 使用分区和逻辑卷管理本地存储
- 创建并且配置本地文件系统和网络文件系统,设置他们的属性(权限、加密、访问控制表)
- 部署、配置、并且控制系统,包括安装、升级和卸载软件
- 管理系统用户和组,以及使用集中制的 LDAP 目录进行用户验证
- 确保系统安全,包括基础的防火墙规则和 SELinux 配置
关于你所在国家的考试注册和费用请参考 [RHCSA 认证页面][1]。
在这个有15章的 RHCSA(红帽认证管理员)备考系列中,我们将覆盖以下的关于红帽企业 Linux 第七版的最新的信息:
- Part 1: 回顾基础命令及系统文档
- Part 2: 在 RHEL7 中如何进行文件和目录管理
- Part 3: 在 RHEL7 中如何管理用户和组
- Part 4: 使用 nano 和 vim 管理命令,使用 grep 和正则表达式分析文本
- Part 5: RHEL7 的进程管理:启动,关机,以及这之间的各种事情
- Part 6: 使用 'Parted' 和 'SSM' 来管理和加密系统存储
- Part 7: 使用 ACL(访问控制表)并挂载 Samba/NFS 文件分享
- Part 8: 加固 SSH设置主机名并开启网络服务
- Part 9: 安装、配置和加固一个 Web 和 FTP 服务器
- Part 10: Yum 包管理方式,使用 Cron 进行自动任务管理以及监控系统日志
- Part 11: 使用 FirewallD 和 Iptables 设置防火墙,控制网络流量
- Part 12: 使用 Kickstart 自动安装 RHEL 7
- Part 13: RHEL7什么是 SeLinux他的原理是什么
- Part 14: 在 RHEL7 中使用基于 LDAP 的权限控制
- Part 15: 虚拟化基础和用KVM管理虚拟机
在第一章,我们讲解如何在终端或者 Shell 窗口输入和运行正确的命令,并且讲解如何找到、查阅,以及使用系统文档。
![RHCSA: Reviewing Essential Linux Commands Part 1](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Reviewing-Essential-Linux-Commands.png)
*RHCSA回顾必会的 Linux 命令 - 第一部分*
#### 前提: ####
至少你要熟悉如下命令
- [cd 命令][2] (改变目录)
- [ls 命令][3] (列举文件)
- [cp 命令][4] (复制文件)
- [mv 命令][5] (移动或重命名文件)
- [touch 命令][6]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或更新已存在文件的时间表)
- rm 命令 (删除文件)
- mkdir 命令 (创建目录)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会找到更多的关于如何更好的使用他们的正确用法和特殊用法.
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作为讨论常用的 Linux 命令和在 Linux 中搜索信息方法,你应该安装 RHEL7 来尝试使用文章中提到的命令。这将会使你学习起来更省力。
- [红帽企业版 Linux(RHEL)7 安装指南][7]
### 使用 Shell 进行交互 ###
如果我们使用文本模式登录 Linux我们就会直接进入到我们的默认 shell 中。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使用图形化界面登录,我们必须通过启动一个终端来开启 shell。无论那种方式我们都会看到用户提示符并且我们可以在这里输入并且执行命令(当按下回车时,命令就会被执行)。
命令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
- 命令本身
- 参数
某些参数,称为选项(通常使用一个连字符开头),会改变命令的行为方式,而另外一些则指定了命令所操作的对象。
type 命令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某一个特定的命令是由 shell 内置的还是由一个单独的包提供的。这样的区别在于我们能够在哪里找到更多关于该命令的更多信息。对 shell 内置的命令,我们需要看 shell 的手册页;如果是其他的,我们需要看软件包自己的手册页。
![Check Shell built in Command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Check-shell-built-in-Commands.png)
*检查Shell的内置命令*
在上面的例子中, `cd``type` 是 shell 内置的命令,`top` 和 `less` 是由 shell 之外的其他的二进制文件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type将返回命令的位置)。
其他的内置命令:
- [echo 命令][8]: 展示字符串
- [pwd 命令][9]: 输出当前的工作目录
![More Built in Shell Command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More-Built-in-Shell-Commands.png)
*其它内置命令*
**exec 命令**
它用来运行我们指定的外部程序。请注意在多数情况下,只需要输入我们想要运行的程序的名字就行,不过` exec` 命令有一个特殊的特性:不是在 shell 之外创建新的进程运行,而是这个新的进程会替代原来的 shell可以通过下列命令来验证。
# ps -ef | grep [shell 进程的PID]
当新的进程终止时Shell 也随之终止。运行 `exec top` ,然后按下 `q` 键来退出 top你会注意到 shell 会话也同时终止,如下面的屏幕录像展示的那样:
<iframe width="640" height="405"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src="https://dn-linuxcn.qbox.me/static/video/Linux%20exec%20Command%20Demonstration.mp4"></iframe>
**export 命令**
给之后执行的命令的输出环境变量。
**history 命令**
展示数行之前的历史命令。命令编号前面前缀上感叹号可以再次执行这个命令。如果我们需要编辑历史列表中的命令,我们可以按下 `Ctrl + r` 并输入与命令相关的第一个字符。我们可以看到的命令会自动补全,可以根据我们目前的需要来编辑它:
<iframe width="640" height="405"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allowfullscreen" src="https://dn-linuxcn.qbox.me/static/video/Linux%20history%20Command%20Demonstration.mp4"></iframe>
命令列表会保存在一个叫 `.bash_history` 的文件里。`history` 命令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用于减少输入次数的工具特别是进行命令行编辑的时候。默认情况下bash 保留最后输入的500个命令不过可以通过修改 HISTSIZE 环境变量来增加:
![Linux history Comman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Linux-history-Command.png)
*Linux history 命令*
但上述变化,在我们的下一次启动不会保留。为了保持 HISTSIZE 变量的变化,我们需要通过手工修改文件编辑:
# 要设置 history 长度,请看 bash(1)文档中的 HISTSIZE 和 HISTFILESIZE
HISTSIZE=1000
**重要** 我们的更改不会立刻生效,除非我们重启了 shell 。
**alias 命令**
没有参数或使用 `-p` 选项时将会以“名称=值”的标准形式输出别名列表。当提供了参数时,就会按照给定的名字和值定义一个别名。
使用 `alias` ,我们可以创建我们自己的命令,或使用所需的参数修改现有的命令。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将 `ls` 定义别名为 `ls color=auto` ,这样就可以使用不同颜色输出文件、目录、链接等等。
# alias ls='ls --color=auto'
![Linux alias Comman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Linux-alias-Command.png)
*Linux 别名命令*
**注意** 你可以给你的“新命令”起任何的名字,并且使用单引号包括很多命令,但是你要用分号区分开它们。如下:
# alias myNewCommand='cd /usr/bin; ls; cd; clear'
**exit 命令**
`exit``logout` 命令都可以退出 shell 。`exit` 命令可以退出所有的 shell`logout` 命令只注销登录的 shell即你用文本模式登录时自动启动的那个
**man 和 info 命令**
如果你对某个程序有疑问,可以参考它的手册页,可以使用 `man` 命令调出它。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重要文件(inittab、fstab、hosts 等等)、库函数、shell、设备及其他功能的手册页。
举例:
- man uname (输出系统信息,如内核名称、处理器、操作系统类型、架构等)
- man inittab (初始化守护进程的设置)
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的来源是由 `info` 命令提供的,`info` 命令常常被用来读取 info 文件。这些文件往往比手册页 提供了更多信息。可以通过 `info keyword` 调用某个命令的信息:
# info ls
# info cut
另外,在 `/usr/share/doc` 文件夹包含了大量的子目录,里面可以找到大量的文档。它们是文本文件或其他可读格式。
你要习惯于使用这三种方法去查找命令的信息。重点关注每个命令文档中介绍的详细的语法。
**使用 expand 命令把制表符转换为空格**
有时候文本文档包含了制表符,但是程序无法很好的处理。或者我们只是简单的希望将制表符转换成空格。这就是用到 `expand` 地方(由GNU核心组件包提供) 。
举个例子,我们有个文件 NumberList.txt让我们使用 `expand` 处理它,将制表符转换为一个空格,并且显示在标准输出上。
# expand --tabs=1 NumbersList.txt
![Linux expand Comman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Linux-expand-Command.png)
*Linux expand 命令*
unexpand命令可以实现相反的功能(将空格转为制表符)
**使用 head 输出文件首行及使用 tail 输出文件尾行**
通常情况下,`head` 命令后跟着文件名时,将会输出该文件的前十行,我们可以通过 `-n` 参数来自定义具体的行数。
# head -n3 /etc/passwd
# tail -n3 /etc/passwd
![Linux head and tail Comman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Linux-head-and-tail-Command.png)
*Linux 的 head 和 tail 命令*
`tail` 最有意思的一个特性就是能够显示增长的输入文件(`tail -f my.log`my.log 是我们需要监视的文件。)这在我们监控一个持续增加的日志文件时非常有用。
- [使用 head 和 tail 命令有效地管理文件][10]
**使用 paste 按行合并文本文件**
`paste` 命令一行一行的合并文件,默认会以制表符来区分每个文件的行,或者你可以自定义的其它分隔符。(下面的例子就是输出中的字段使用等号分隔)。
# paste -d= file1 file2
![Merge File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Merge-Files-in-Linux-with-paste-command.png)
*Linux 中的 merge 命令*
**使用 split 命令将文件分块**
`split` 命令常常用于把一个文件切割成两个或多个由我们自定义的前缀命名的文件。可以根据大小、区块、行数等进行切割,生成的文件会有一个数字或字母的后缀。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将切割 bash.pdf ,每个文件 50KB (-b 50KB),使用数字后缀 (-d)
# split -b 50KB -d bash.pdf bash_
![Split File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Split-Files-in-Linux-with-split-command.png)
*在 Linux 下切割文件*
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合并这些文件,生成原来的文件:
# cat bash_00 bash_01 bash_02 bash_03 bash_04 bash_05 > bash.pdf
**使用 tr 命令替换字符**
`tr` 命令多用于一对一的替换改变字符或者使用字符范围。和之前一样下面的实例我们将使用之前的同样文件file2我们将做
- 小写字母 o 变成大写
- 所有的小写字母都变成大写字母
-
# cat file2 | tr o O
# cat file2 | tr [a-z] [A-Z]
![Translate Character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Translate-characters-in-Linux-with-tr-command.png)
*在 Linux 中替换字符*
**使用 uniq 和 sort 检查或删除重复的文字**
`uniq` 命令可以帮我们查出或删除文件中的重复的行,默认会输出到标准输出,我们应当注意,`uniq`只能查出相邻的相同行,所以,`uniq` 往往和 `sort` 一起使用(`sort` 一般用于对文本文件的内容进行排序)
默认情况下,`sort` 以第一个字段(使用空格分隔)为关键字段。想要指定不同关键字段,我们需要使用 -k 参数,请注意如何使用 `sort``uniq` 输出我们想要的字段,具体可以看下面的例子:
# cat file3
# sort file3 | uniq
# sort -k2 file3 | uniq
# sort -k3 file3 | uniq
![删除文件中重复的行](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Remove-Duplicate-Lines-in-file.png)
*删除文件中重复的行*
**从文件中提取文本的命令**
`cut` 命令基于字节(-b)、字符(-c)、或者字段(-f)的数量,从输入文件(标准输入或文件)中提取到的部分将会以标准输出上。
当我们使用字段 `cut` 时,默认的分隔符是一个制表符,不过你可以通过 -d 参数来自定义分隔符。
# cut -d: -f1,3 /etc/passwd # 这个例子提取了第一和第三字段的文本
# cut -d: -f2-4 /etc/passwd # 这个例子提取了第二到第四字段的文本
![从文件中提取文本](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Extract-Text-from-a-file.png)
*从文件中提取文本*
注意,简洁起见,上方的两个输出的结果是截断的。
**使用 fmt 命令重新格式化文件**
`fmt` 被用于去“清理”有大量内容或行的文件或者有多级缩进的文件。新的段落格式每行不会超过75个字符宽你能通过 -w (width 宽度)参数改变这个设定,它可以设置行宽为一个特定的数值。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当我们用 `fmt` 显示定宽为100个字符的时候的文件 /etc/passwd 时会发生什么。再次,输出截断了。
# fmt -w100 /etc/passwd
![File Reformatting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File-Reformatting-in-Linux-with-fmt-command.png)
*Linux 文件重新格式化*
**使用 pr 命令格式化打印内容**
`pr` 分页并且在按列或多列的方式显示一个或多个文件。 换句话说,使用 `pr` 格式化一个文件使它打印出来时看起来更好。举个例子,下面这个命令:
# ls -a /etc | pr -n --columns=3 -h "Files in /etc"
以一个友好的排版方式(3列)输出/etc下的文件自定义了页眉(通过 -h 选项实现)、行号(-n)。
![File Formatting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2/File-Formatting-in-Linux-with-pr-command.png)
*Linux的文件格式化*
### 总结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如何在 Shell 或终端以正确的语法输入和执行命令,并解释如何找到,查阅和使用系统文档。正如你看到的一样简单,这就是你成为 RHCSA 的第一大步。
如果你希望添加一些其他的你经常使用的能够有效帮你完成你的日常工作的基础命令,并愿意分享它们,请在下方留言。也欢迎提出问题。我们期待您的回复。
--------------------------------------------------------------------------------
via: http://www.tecmint.com/rhcsa-exam-reviewing-essential-commands-system-documentation/
作者:[Gabriel Cánepa][a]
译者:[xiqingongzi](https://github.com/xiqingongz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1]:https://www.redhat.com/en/services/certification/rhcsa
[2]:http://linux.cn/article-2479-1.html
[3]:https://linux.cn/article-5109-1.html
[4]:http://linux.cn/article-2687-1.html
[5]:http://www.tecmint.com/rename-multiple-files-in-linux/
[6]:http://linux.cn/article-2740-1.html
[7]:http://www.tecmint.com/redhat-enterprise-linux-7-installation/
[8]:https://linux.cn/article-3948-1.html
[9]:https://linux.cn/article-3422-1.html
[10]:http://www.tecmint.com/view-contents-of-file-in-linux/

View File

@ -1,68 +1,63 @@
RHCSA 系列: 如何执行文件并进行文件管理 Part 2
RHCSA 系列(二): 如何进行文件和目录管理
================================================================================
在本篇(RHCSA 第二篇:文件和目录管理)中,我们江回顾一些系统管理员日常任务需要的技能
在本篇中,我们将回顾一些系统管理员日常任务需要的技能
![RHCSA: Perform File and Directory Management Part 2](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RHCSA-Part2.png)
*RHCSA 运行文件以及进行文件夹管理 - 第二部分*
RHCSA : 运行文件以及进行文件夹管理 - 第二章
### 创建,删除,复制和移动文件及目录 ###
### 创建、删除、复制和移动文件及目录 ###
文件和目录管理是每一个系统管理员都应该掌握的必要的技能.它包括了从头开始的创建、删除文本文件(每个程序的核心配置)以及目录(你用来组织文件和其他目录),以及识别存在的文件的类型
文件和目录管理是每一个系统管理员都应该掌握的必备技能。它包括了从头开始的创建、删除文本文件(每个程序的核心配置)以及目录(你用来组织文件和其它目录),以及识别已有文件的类型。
[touch 命令][1] 不仅仅能用来创建空文件,还能用来更新已存在的文件的权限和时间表
[`touch` 命令][1] 不仅仅能用来创建空文件,还能用来更新已有文件的访问时间和修改时间。
![touch command exampl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touch-command-example.png)
touch 命令示例
*touch 命令示例*
你可以使用 `file [filename]`来判断一个文件的类型 (在你用文本编辑器编辑之前,判断类型将会更方便编辑).
你可以使用 `file [filename]`来判断一个文件的类型 (在你用文本编辑器编辑之前,判断类型将会更方便编辑)
![file command exampl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file-command-example.png)
file 命令示例
*file 命令示例*
使用`rm [filename]` 可以删除文件
使用`rm [filename]` 可以删除文件
![Linux rm command example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rm-command-examples.png)
rm 命令示例
对于目录,你可以使用`mkdir [directory]`在已经存在的路径中创建目录,或者使用 `mkdir -p [/full/path/to/directory].`带全路径创建文件夹
*rm 命令示例*
对于目录,你可以使用`mkdir [directory]`在已经存在的路径中创建目录,或者使用 `mkdir -p [/full/path/to/directory]`带全路径创建文件夹。
![mkdir command exampl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mkdir-command-example.png)
mkdir 命令示例
*mkdir 命令示例*
当你想要去删除目录时,在你使用`rmdir [directory]` 前,你需要先确保目录是空的,或者使用更加强力的命令(小心使用它)`rm -rf [directory]`.后者会强制删除`[directory]`以及他的内容.所以使用这个命令存在一定的风险
当你想要去删除目录时,在你使用`rmdir [directory]` 前,你需要先确保目录是空的,或者使用更加强力的命令(小心使用它)`rm -rf [directory]`。后者会强制删除`[directory]`以及它的内容,所以使用这个命令存在一定的风险。
### 输入输出重定向以及管道 ###
命令行环境提供了两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允许命令重定向的输入和输出到文件和发送到另一个文件,分别称为重定向和管道
命令行环境提供了两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允许重定向命令的输入和输出为另一个文件,以及发送命令的输出到另一个命令,这分别称为重定向和管道。
To understand thos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types of I/O (Input and Output) streams (or sequences) of characters, which are in fact special files, in the *nix sense of the word.
为了理解这两个重要概念,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通常情况下三个重要的输入输出流的形式
为了理解这两个重要概念,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三个最重要的字符输入输出流类型,以 *nix 的话来说,它们实际上是特殊的文件。
- 标准输入 (aka stdin) 是指默认使用键盘链接. 换句话说,键盘是输入命令到命令行的标准输入设备。
- 标准输出 (aka stdout) 是指默认展示再屏幕上, 显示器接受输出命令,并且展示在屏幕上。
- 标准错误 (aka stderr), 是指命令的状态默认输出, 同时也会展示在屏幕上
- 标准输入 (即 stdin),默认连接到键盘。 换句话说,键盘是输入命令到命令行的标准输入设备。
- 标准输出 (即 stdout),默认连接到屏幕。 找个设备“接受”命令的输出,并展示到屏幕上。
- 标准错误 (即 stderr),默认是命令的状态消息出现的地方,它也是屏幕。
In the following example, the output of `ls /var` is sent to stdout (the screen), as well as the result of ls /tecmint. But in the latter case, it is stderr that is shown.
在下面的例子中,`ls /var`的结果被发送到stdout(屏幕展示)就像ls /tecmint 的结果。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是标准错误输出。
在下面的例子中,`ls /var`的结果被发送到stdout(屏幕展示)ls /tecmint 的结果也一样。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它显示在标准错误输出上。
![Linux input output redirect](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Linux-input-output-redirect.png)
输入和输出命令实例
为了更容易识别这些特殊文件,每个文件都被分配有一个文件描述符(用于控制他们的抽象标识)。主要要理解的是,这些文件就像其他人一样,可以被重定向。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从一个文件或脚本中捕获输出,并将它传送到另一个文件、命令或脚本中。你就可以在在磁盘上存储命令的输出结果,用于稍后的分析
*输入和输出命令实例*
To redirect stdin (fd 0), stdout (fd 1), or stderr (fd 2), the following operators are available.
为了更容易识别这些特殊文件,每个文件都被分配有一个文件描述符,这是用于访问它们的抽象标识。主要要理解的是,这些文件就像其它的一样,可以被重定向。这就意味着你可以从一个文件或脚本中捕获输出,并将它传送到另一个文件、命令或脚本中。这样你就可以在磁盘上存储命令的输出结果,用于稍后的分析。
注:表格
<table cellspacing="0" border="0">
<colgroup width="226"></colgroup>
<colgroup width="743"></colgroup>
要重定向 stdin (fd 0)、 stdout (fd 1) 或 stderr (fd 2),可以使用如下操作符。
<table cellpadding="4" border="1">
<tbody>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4" bgcolor="#999999"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转向操作</span></b></td>
@ -70,102 +65,98 @@ To redirect stdin (fd 0), stdout (fd 1), or stderr (fd 2), the following operato
</tr>
<tr class="alt">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标准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重定向标准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gt;&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标准输出到文件尾部</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标准输出到文件尾部</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2&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标准错误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重定向标准错误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2&gt;&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标准错误输出到文件尾部.</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标准错误输出到文件尾部</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amp;&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标准错误和标准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重定向标准错误和标准输出到一个文件。如果目标文件存在,内容就会被重写</td>
</tr>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l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使用特定的文件做标准输</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使用特定的文件做标准输入。</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CENTER"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lt;&gt;</span></b></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使用特定的文件做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使用特定的文件做标准输入和标准输出。</td>
</tr>
</tbody>
</table>
相比与重定向,管道是通过在命令后添加一个竖杠`(|)`再添加另一个命令 .
与重定向相比,管道是通过在命令后和另外一个命令前之间添加一个竖杠`(|)`。
记得:
- 重定向是用来定向命令的输出到一个文件,或定向一个文件作为输入到一个命令
- 管道是用来将命令的输出转发到另一个命令作为输入。
- *重定向*是用来定向命令的输出到一个文件,或把一个文件发送作为到一个命令的输入
- *管道*是用来将命令的输出转发到另一个命令作为输入。
#### 重定向和管道的使用实例 ####
** 例1将一个命令的输出到文件 **
**例1将一个命令的输出到文件**
有些时候,你需要遍历一个文件列表。要做到这样,你可以先将该列表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再按行读取该文件。虽然你可以遍历直接ls的输出不过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重定向。
有些时候,你需要遍历一个文件列表。要做到这样,你可以先将该列表保存到文件中,然后再按行读取该文件。虽然你可以直接遍历ls的输出不过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重定向。
# ls -1 /var/mail > mail.txt
![Redirect output of command tot a file](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Redirect-output-to-a-file.png)
将一个命令的输出到文件
*将一个命令的输出重定向到文件*
** 例2重定向stdout和stderr到/dev/null **
**例2重定向stdout和stderr到/dev/null**
如果不想让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展示在屏幕上,我们可以把文件描述符重定向到 `/dev/null` 请注意在执行这个命令时该如何更改输出
如果不想让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展示在屏幕上,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文件描述符重定向到 `/dev/null`。请注意对于同样的命令,重定向是如何改变了输出。
# ls /var /tecmint
# ls /var/ /tecmint &> /dev/null
![Redirecting stdout and stderr ouput to /dev/null](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Redirecting-stdout-stderr-ouput.png)
重定向stdout和stderr到/dev/null
*重定向stdout和stderr到/dev/null*
#### 例3使用一个文件作为命令的输入 ####
**例3使用一个文件作为命令的输入**
当官方的[cat 命令][2]的语法如下时
[cat 命令][2]的经典用法如下
# cat [file(s)]
您还可以使用正确的重定向操作符送一个文件作为输入。
您还可以使用正确的重定向操作符送一个文件作为输入。
# cat < mail.txt
![Linux cat command example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cat-command-examples.png)
cat 命令实例
*cat 命令实例*
#### 例4发送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
**例4发送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如果你有一个较大的目录或进程列表并且想快速定位你或许需要将列表通过管道传送给grep
如果你有一个较大的目录或进程列表并且想快速定位你或许需要将列表通过管道传送给grep
接下来我们使用管道在下面的命令中,第一个是查找所需的关键词,第二个是除去产生的 `grep command`.这个例子列举了所有与apache用户有关的进程
接下来我们会在下面的命令中使用管道,第一个管道是查找所需的关键词,第二个管道是除去产生的 `grep command`这个例子列举了所有与apache用户有关的进程
# ps -ef | grep apache | grep -v grep
![Send output of command as input to anoth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Send-output-of-command-as-input-to-another1.png)
发送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发送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 归档,压缩,解包,解压文件 ###
如果你需要传输,备份,或者通过邮件发送一组文件,你可以使用一个存档(或文件夹)如 [tar][3]工具通常使用gzipbzip2或XZ压缩工具.
如果你需要传输、备份、或者通过邮件发送一组文件,你可以使用一个存档(或打包)工具,如 [tar][3]通常与gzipbzip2或 xz 等压缩工具配合使用。
您选择的压缩工具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定义的压缩速度和速率的。这三种压缩工具gzip是最古老和提供最小压缩的工具bzip2提供经过改进的压缩以及XZ提供最信和最好的压缩。通常情况下这些文件都是被压缩的如.gz .bz2或.xz
注:表格
<table cellspacing="0" border="0">
<colgroup width="165"></colgroup>
<colgroup width="137"></colgroup>
<colgroup width="366"></colgroup>
您选择的压缩工具每一个都有自己不同的压缩速度和压缩率。这三种压缩工具gzip是最古老和可以较小压缩的工具bzip2提供经过改进的压缩以及xz是最新的而且压缩最大。通常情况下使用这些压缩工具压缩的文件的扩展名依次是.gz、.bz2或.xz。
<table cellpadding="4" border="1">
<tbody>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4" bgcolor="#999999"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b><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命令</span></b></td>
@ -180,12 +171,12 @@ cat 命令实例
<tr>
<td align="LEFT"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concatenate</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A</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向归档中添加tar文件</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tar归档到另外一个归档中</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append</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r</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向归档中添加非tar文件</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添加非tar归档到另外一个归档中</td>
</tr>
<tr>
<td align="LEFT"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update</span></td>
@ -195,26 +186,22 @@ cat 命令实例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diff or &ndash;compare</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d</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将归档和硬盘的文件进行对比</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将归档中的文件和硬盘的文件进行对比</td>
</tr>
<tr>
<td align="LEFT" height="20"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list</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t</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列举一个tar压缩包</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列举一个tar压缩包的内容</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18"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extract or &ndash;get</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x</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从归档中解压文件</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0;">从归档中提取文件</td>
</tr>
</tbody>
</table>
注:表格
<table cellspacing="0" border="0">
<colgroup width="258"></colgroup>
<colgroup width="152"></colgroup>
<colgroup width="803"></colgroup>
<table cellpadding="4" border="1">
<tbody>
<tr>
<td align="CENTER" height="24" bgcolor="#999999"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b><span style="font-size: medium;">操作参数</span></b></td>
@ -234,34 +221,34 @@ cat 命令实例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verbose</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v</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列举所有文件用于读取或提取,这里包含列表,并显示文件的大小、所有权和时间戳</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列举所有读取或提取的文件,如果和 --list 参数一起使用,也会显示文件的大小、所有权和时间戳</td>
</tr>
<tr>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mdash;</span>exclude file</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mdash;</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排除存档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文件可以是一个实际的文件或目录</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从存档中排除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文件可以是一个实际的文件或匹配模式</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mdash;</span>gzip or <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mdash;</span>gunzip</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z</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gzip压缩文件</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gzip压缩归档</td>
</tr>
<tr>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bzip2</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j</span></td>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bzip2压缩文件</td>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bzip2压缩归档</td>
</tr>
<tr class="alt">
<td align="LEFT" height="24"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ndash;xz</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span style="font-family: Courier New;"> J</span></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xz压缩文件</td>
<td align="LEFT" style="border: 1px solid #000001;">使用xz压缩归档</td>
</tr>
</tbody>
</table>
#### 例5创建一个文件然后使用三种压缩工具压缩####
**例5创建一个tar文件然后使用三种压缩工具压缩**
在决定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工具之前,您可能想比较每个工具的压缩效率。请注意压缩小文件或几个文件,结果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可能会给你看出他们的差异
在决定使用这个还是那个工具之前,您可能想比较每个工具的压缩效率。请注意压缩小文件或几个文件,结果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可能会给你看出它们的差异。
# tar cf ApacheLogs-$(date +%Y%m%d).tar /var/log/httpd/* # Create an ordinary tarball
# tar czf ApacheLogs-$(date +%Y%m%d).tar.gz /var/log/httpd/* # Create a tarball and compress with gzip
@ -270,42 +257,42 @@ cat 命令实例
![Linux tar command example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tar-command-examples.png)
tar 命令实例
*tar 命令实例*
#### 例6归档时同时保存原始权限和所有权 ####
**例6归档时同时保存原始权限和所有权**
如果你创建的是用户的主目录的备份,你需要要存储的个人文件与原始权限和所有权,而不是通过改变他们的用户帐户或守护进程来执行备份。下面的命令可以在归档时保留文件属性
如果你正在从用户的主目录创建备份,你需要要存储的个人文件与原始权限和所有权,而不是通过改变它们的用户帐户或守护进程来执行备份。下面的命令可以在归档时保留文件属性
# tar cJf ApacheLogs-$(date +%Y%m%d).tar.xz /var/log/httpd/* --same-permissions --same-owner
### 创建软连接和硬链接 ###
在Linux中有2种类型的链接文件硬链接和软也称为符号链接。因为硬链接文件代表另一个名称是由同一点确定,然后链接到实际的数据;符号链接指向的文件名,而不是实际的数据
在Linux中有2种类型的链接文件硬链接和软也称为符号链接。因为硬链接文件只是现存文件的另一个名字,使用相同的 inode 号,它指向实际的数据;而符号链接只是指向的文件名。
此外,硬链接不占用磁盘上的空间,而符号链接做占用少量的空间来存储的链接本身的文本。硬链接的缺点就是要求他们必须在同一个innode内。而符号链接没有这个限制符号链接因为只保存了文件名和目录名,所以可以跨文件系统.
此外,硬链接不占用磁盘上的空间,而符号链接则占用少量的空间来存储的链接本身的文本。硬链接的缺点就是要求它们必须在同一个文件系统内,因为 inode 在一个文件系统内是唯一的。而符号链接没有这个限制,它们通过文件名而不是 inode 指向其它文件或目录,所以可以跨文件系统。
创建链接的基本语法看起来是相似的:
# ln TARGET LINK_NAME #从Link_NAME到Target的硬链接
# ln -s TARGET LINK_NAME #从Link_NAME到Target的软链接
#### 例7创建硬链接和软链接 ####
**例7创建硬链接和软链接**
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形象的说明一个文件和一个指向它的符号链接的关系,而不是创建这些链接。在下面的截图中你会看到文件的硬链接指向它共享相同的节点都是由466个字节的磁盘使用情况确定
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形象的说明一个文件和一个指向它的硬链接或符号链接的关系,而不是创建这些链接。在下面的截图中你会看到文件和指向它的硬链接共享相同的inode都是使用了相同的466个字节的磁盘
另一方面在别的磁盘创建一个硬链接将占用5个字节并不是说你将耗尽存储容量而是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一个硬链接和软链接之间的区别。
另一方面在别的磁盘创建一个硬链接将占用5个字节并不是说你将耗尽存储容量,而是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一个硬链接和软链接之间的区别。
![Difference between a hard link and a soft lin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3/hard-soft-link.png)
软连接和硬链接之间的不同
*软连接和硬链接之间的不同*
符号链接的典型用法是在Linux系统的版本文件参考。假设有需要一个访问文件foo X.Y 想图书馆一样经常被访问你想更新一个就可以而不是更新所有的foo X.Y,这时使用软连接更为明智和安全。有文件被看成foo X.Y的链接符号从而找到foo X.Y
在Linux系统上符号链接的典型用法是指向一个带版本的文件。假设有几个程序需要访问文件fooX.Y但麻烦是版本经常变化像图书馆一样。每次版本更新时我们都需要更新指向 fooX.Y 的单一引用,而更安全、更快捷的方式是,我们可以让程序寻找名为 foo 的符号链接,它实际上指向 fooX.Y。
这样的话当你的X和Y发生变化后你只需更新一个文件,而不是更新每个文件
这样的话当你的X和Y发生变化后你只需更新符号链接 foo 到新的目标文件,而不用跟踪每个对目标文件的使用并更新
### 总结 ###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基本的文件和目录管理技能,这是每个系统管理员的工具集的一部分。请确保阅读了本系列的其他部分,以及复习并将这些主题与本教程所涵盖的内容相结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一些基本的文件和目录管理技能,这是每个系统管理员的工具集的一部分。请确保阅读了本系列的其它部分,并将这些主题与本教程所涵盖的内容相结合。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随时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很高兴从读者那获取反馈.
@ -315,11 +302,11 @@ via: http://www.tecmint.com/file-and-directory-management-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a]
译者:[xiqingongzi](https://github.com/xiqingongzi)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1]:http://www.tecmint.com/8-pratical-examples-of-linux-touch-command/
[1]:https://linux.cn/article-2740-1.html
[2]:http://www.tecmint.com/13-basic-cat-command-examples-in-linux/
[3]:http://www.tecmint.com/18-tar-command-examples-in-linux/

20
sign.md
View File

@ -1,8 +1,22 @@
---
via:
via:来源链接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作者:[作者名][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
[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作者链接
[1]:文内链接
[2]:
[3]:
[4]:
[5]:
[6]:
[7]:
[8]:
[9]:

View File

@ -1,87 +0,0 @@
Plasma 5.4 Is Out And Its Packed Full Of Features
================================================================================
KDE has [announced][1] a brand new feature release of Plasma 5 — and its a corker.
![kde network applet graphs](http://www.omgubuntu.co.uk/wp-content/uploads/2015/08/kde-network-applet-graphs.jpg)
Better network details are among the changes
Plasma 5.4.0 builds on [Aprils 5.3.0 milestone][2] in a number of ways, ranging from the inherently technical, Wayland preview session, ahoy, to lavish aesthetic touches, like **1,400 brand new icons**.
A handful of new components also feature in the release, including a new Plasma Widget for volume control, a monitor calibration tool and an improved user management tool.
The Kicker application menu has been powered up to let you favourite all types of content, not just applications.
**KRunner now remembers searches** so that it can automatically offer suggestions based on your earlier queries as you type.
The **network applet displays a graph** to give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r network traffic. It also gains two new VPN plugins for SSH and SSTP connections.
Minor tweaks to the digital clock see it adapt better in slim panel mode, it gains ISO date support and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toggle between 12 hour and 24 hour clock. Week number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calendar.
### Application Dashboard ###
![plasma 5.4 fullscreen dashboard](http://www.omgubuntu.co.uk/wp-content/uploads/2015/08/plasma-fullscreen-dashboard.jpg)
The new Application Dashboard in KDE Plasma 5.4.0
**A new full screen launcher, called Application Dashboard**, is also available.
This full-screen dash offers the same features as the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Menu but with “sophisticated scaling to screen size and full spatial keyboard navigation”.
Like the Unity launch, the new Plasma Application Dashboard helps you quickly find applications, sift through files and contacts based on your previous activity.
### Changes in KDE Plasma 5.4.0 at a glance ###
- Improved high DPI support
- KRunner autocompletion
- KRunner search history
- Application Dashboard add on
- 1,400 New icons
- Wayland tech preview
For a full list of changes in Plasma 5.4 refer to [this changelog][3].
### Install Plasma 5.4 in Kubuntu 15.04 ###
![new plasma desktop](http://www.omgubuntu.co.uk/wp-content/uploads/2015/08/new-plasma-desktop-.jpg)
![Kubuntu logo](http://www.omgubuntu.co.uk/wp-content/uploads/2012/02/logo-kubuntu.png)
To **install Plasma 5.4 in Kubuntu 15.04** you will need to add the KDE Backports PPA to your Software Sources.
Adding the Kubuntu backports PPA **is not strictly advised** as it may upgrade other parts of the KDE desktop, application suite, developer frameworks or Kubuntu specific config files.
If you like your desktop being stable, dont proceed.
The quickest way to upgrade to Plasma 5.4 once it lands in the Kubuntu Backports PPA is to use the Terminal: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kubuntu-ppa/backports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dist-upgrade
Let the upgrade process complete. Assuming no errors emerge, reboot your computer for changes to take effect.
If youre not already using Kubuntu, i.e. youre using the Unity version of Ubuntu, you should first install the Kubuntu desktop package (youll find it in the Ubuntu Software Centre).
To undo the changes above and downgrade to the most recent version of Plasma available in the Ubuntu archives use the PPA-Purge tool:
sudo apt-get install ppa-purge
sudo ppa-purge ppa:kubuntu-ppa/backports
Let us know how your upgrade/testing goes in the comments below and dont forget to mention the features you hope to see added to the Plasma 5 desktop next.
--------------------------------------------------------------------------------
via: http://www.omgubuntu.co.uk/2015/08/plasma-5-4-new-features
作者:[Joey-Elijah Sneddon][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plus.google.com/117485690627814051450/?rel=author
[1]:https://dot.kde.org/2015/08/25/kde-ships-plasma-540-feature-release-august
[2]:http://www.omgubuntu.co.uk/2015/04/kde-plasma-5-3-released-heres-how-to-upgrade-in-kubuntu-15-04
[3]:https://www.kde.org/announcements/plasma-5.3.2-5.4.0-changelog.php

View File

@ -1,3 +1,4 @@
cygmris is translating...
Great Open Source Collaborative Editing Tools
================================================================================
In a nutshell, collaborative writing is writing done by more than one person. There are benefits and risks of collaborative working. Some of the benefits include a more integrated / co-ordinated approach, better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a stronger, united voice. For me, the greatest advantage is one of the most transparent. That's when I need to take colleagues' views. Sending files back and forth between colleagues is inefficient, causes unnecessary delays and leaves people (i.e. me) unhappy with the whole notion of collaboration. With good collaborative software, I can share notes, data and files, and use comments to share thoughts in real-time or asynchronously. Working together on documents, images, video, presentations, and tasks is made less of a chore.
@ -225,4 +226,4 @@ via: http://www.linuxlinks.com/article/20150823085112605/CollaborativeEditing.ht
[10]:https://gobby.github.io/
[11]:https://github.com/gobby
[12]:https://www.onlyoffice.com/free-edition.aspx
[13]:https://github.com/ONLYOFFICE/DocumentServer
[13]:https://github.com/ONLYOFFICE/DocumentServer

View File

@ -1,3 +1,4 @@
Translating by H-mudcup
Five Super Cool Open Source Games
================================================================================
In 2014 and 2015, Linux became home to a list of popular commercial titles such as the popular Borderlands, Witcher, Dead Island, and Counter Strike series of games. While this is exciting news, what of the gamer on a budget? Commercial titles are good, but even better are free-to-play alternatives made by developers who know what players like.
@ -62,4 +63,4 @@ via: http://fossforce.com/2015/08/five-super-cool-open-source-games/
[6]:http://mars-game.sourceforge.net/
[7]:http://valyriatear.blogspot.com/
[8]: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5KrSk9EqcT_JixWY2RyMA
[9]:http://supertuxkart.sourceforge.net/
[9]:http://supertuxkart.sourceforge.net/

View File

@ -1,67 +0,0 @@
Xtreme Download Manager Updated With Fresh GUI
================================================================================
![](http://itsfoss.itsfoss.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Xtreme-Download-Manager-Linux.jpg)
[Xtreme Download Manager][1], unarguably one of the [best download managers for Linux][2], has a new version named XDM 2015 which brings a fresh new look to it.
Xtreme Download Manager, also known as XDM or XDMAN, is a popular cross-platform download manager available for Linux, Windows and Mac OS X. It is also compatible with all major web browsers such as Chrome, Firefox, Safari enabling you to download directly from XDM when you try to download something in your web browser.
Applications such as XDM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when you have slow/limited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you need to manage your downloads. Imagine downloading a huge file from internet on a slow network. What if you could pause and resume the download at will? XDM helps you in such situations.
Som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XDM are:
- Pause and resume download
- [Download videos from YouTube][3] and other video sites
- Force assemble
- Download speed acceleration
- Schedule downloads
- Limit download speed
- Web browser integration
- Support for proxy servers
Here you can se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XDM.
![Old XDM](http://itsfoss.itsfoss.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Xtreme-Download-Manager-700x400_c.jpg)
Old XDM
![New XDM](http://itsfoss.itsfoss.netdna-cdn.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Xtreme_Download_Manager.png)
New XDM
### Install Xtreme Download Manager in Ubuntu based Linux distros ###
Thanks to the PPA by Noobslab, you can easily install Xtreme Download Manager using the commands below. XDM requires Java but thanks to the PPA, you dont need to bother with installing dependencies separately.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noobslab/apps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xdman
The above PPA should be available for Ubuntu and other Ubuntu based Linux distributions such as Linux Mint, elementary OS, Linux Lite etc.
#### Remove XDM ####
To remove XDM (installed using the PPA), use the commands below:
sudo apt-get remove xdman
sudo add-apt-repository --remove ppa:noobslab/apps
For other Linux distributions, you can download it from the link below:
- [Download Xtreme Download Manager][4]
--------------------------------------------------------------------------------
via: http://itsfoss.com/xtreme-download-manager-install/
作者:[Abhishek][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itsfoss.com/author/abhishek/
[1]:http://xdman.sourceforge.net/
[2]:http://itsfoss.com/4-best-download-managers-for-linux/
[3]:http://itsfoss.com/download-youtube-videos-ubuntu/
[4]:http://xdman.sourceforge.net/download.html

View File

@ -0,0 +1,194 @@
5 best open source board games to play online
================================================================================
I have always had a fascination with board games, in part because they are a device of social interaction, they challenge the mind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y are great fun to play. In my misspent youth, myself and a group of friends gathered together to escape the horrors of the classroom, and indulge in a little escapism. The time provided an outlet for tension and rivalry. Board games help teach diplomacy, how to make and break alliances, bring families and friends together, and learn valuable lessons.
I had a panache for abstract strategy games such as chess and draughts, as well as word games. I can still never resist a game of Escape from Colditz, a strategy card and dice-based board game, or Risk; two timeless multi-player strategy board games. But Catan remains my favourite board game.
Board games have seen a resurgence in recent years, and Linux has a good range of board games to choose from. There is a credible implementation of Catan called Pioneers. But for my favourite implementations of classic board games to play online, check out the recommendations below.
----------
### TripleA ###
![TripleA in action](http://www.linuxlinks.com/portal/content/reviews/Games2/Screenshot-TripleA.png)
TripleA is an open source online turn based strategy game. It allows people to implement and play various strategy board games (ie. Axis & Allies). The TripleA engine has full networking support for online play, support for sounds, XML support for game files, and has its own imaging subsystem that allows for customized user editable maps to be used. TripleA is versatile, scalable and robust.
TripleA started out as a World War II simulation, but now includes different conflicts, as well as variations and mods of popular games and maps. TripleA comes with multiple games and over 100 more games can be downloaded from the user community.
Features include:
- Good interface and attractive graphics
- Optional scenarios
- Multiplayer games
- TripleA comes with the following supported games that uses its game engine (just to name a few):
- Axis & Allies : Classic edition (2nd, 3rd with options enabled)
- Axis & Allies : Revised Edition
- Pact of Steel A&A Variant
- Big World 1942 A&A Variant
- Four if by Sea
- Battle Ship Row
- Capture The Flag
- Minimap
- Hot-seat
- Play By EMail mode allows persons to play a game via EMail without having to b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online
- More time to think out moves
- Only need to come online to send your turn to the next player
- Dice rolls are done by a dedicated dice server that is independent of TripleA
- All dice rolls are PGP Verified and email to every player
- Every move and every dice roll is logged and saved in TripleA's History Window
- An online game can be later continued under PBEM mode
- Hard for others to cheat
- Hosted online lobby
- Utilities for editing maps
- Website: [triplea.sourceforge.net][1]
- Developer: Sean Bridges (original developer), Mark Christopher Duncan
- License: GNU GPL v2
- Version Number: 1.8.0.7
----------
### Domination ###
![Domination in action](http://www.linuxlinks.com/portal/content/reviews/Games2/Screenshot-Domination.png)
Domination is an open source game that shares common themes with the hugely popular Risk board game. It has many game options and includes many maps.
In the classic “World Domination” game of military strategy, you are battling to conquer the world. To win, you must launch daring attacks, defend yourself to all fronts, and sweep across vast continents with boldness and cunning. But remember, the dangers, as well as the rewards, are high. Just when the world is within your grasp, your opponent might strike and take it all away!
Features include:
- Simple to learn
- Domination - you must occupy all countries on the map, and thereby eliminate all opponents. These can be long, drawn out games
- Capital - each player has a country they have selected as a Capital. To win the game, you must occupy all Capitals
- Mission - each player draws a random mission. The first to complete their mission wins. Missions may include the elimination of a certain colour, occupation of a particular continent, or a mix of both
- Map editor
- Simple map format
- Multiplayer network play
- Single player
- Hotseat
- 5 user interfaces
- Game types:
- Play online
- Website: [domination.sourceforge.net][2]
- Developer: Yura Mamyrin, Christian Weiske, Mike Chaten, and many others
- License: GNU GPL v3
- Version Number: 1.1.1.5
----------
### PyChess ###
![Micro-Max in action](http://www.linuxlinks.com/portal/content/reviews/Games/Screenshot-Pychess.jpg)
PyChess is a Gnome inspired chess client written in Python.
The goal of PyChess, is to provide a fully featured, nice looking, easy to use chess client for the gnome-desktop.
The client should be usable both to those totally new to chess, those who want to play an occasional game, and those who wants to use the comput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play.
Features include:
- Attractive interface
- Chess Engin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ECP) and Univeral Chess Interface (UCI) Engine support
- Free online play on the Free Internet Chess Server (FICS)
- Read and writes PGN, EPD and FEN chess file formats
- Built-in Python based engine
- Undo and pause functions
- Board and piece animation
- Drag and drop
- Tabbed interface
- Hints and spyarrows
- Opening book sidepanel using sqlite
- Score plot sidepanel
- "Enter game" in pgn dialog
- Optional sounds
- Legal move highlighting
- Internationalised or figure pieces in notation
- Website: [www.pychess.org][3]
- Developer: Thomas Dybdahl Ahle
- License: GNU GPL v2
- Version Number: 0.12 Anderssen rc4
----------
### Scrabble ###
![Scrabble in action](http://www.linuxlinks.com/portal/content/reviews/Games2/Screenshot-Scrabble3D.png)
Scrabble3D is a highly customizable Scrabble game that not only supports Classic Scrabble and Superscrabble but also 3D games and own boards. You can play local against the computer or connect to a game server to find other players.
Scrabble is a board game with the goal to place letters crossword like. Up to four players take part and get a limited amount of letters (usually 7 or 8). Consecutively, each player tries to compose his letters to one or more word combining with the placed words on the game array. The value of the move depends on the letters (rare letter get more points) and bonus fields which multiply the value of a letter or the whole word. The player with most points win.
This idea is extended with Scrabble3D to the third dimension. Of course, a classic game with 15x15 fields or Superscrabble with 21x21 fields can be played and you may configure any field setting by yourself. The game can be played by the provided freeware program against Computer, other local players or via internet. Last but not least it's possible to connect to a game server to find other players and to obtain a rating. Most options are configurable, including the number and valuation of letters, the used dictionary, the language of dialogs and certainly colors, fonts etc.
Features include:
- Configurable board, letterset and design
- Board in OpenGL graphics with user-definable wavefront model
- Game against computer with support of multithreading
- Post-hoc game analysis with calculation of best move by computer
- Match with other players connected on a game server
- NSA rating and highscore at game server
- Time limit of games
- Localization; use of non-standard digraphs like CH, RR, LL and right to left reading
- Multilanguage help / wiki
- Network games are buffered and asynchronous games are possible
- Running games can be kibitzed
- International rules including italian "Cambio Secco"
- Challenge mode, What-if-variant, CLABBERS, etc
- Website: [sourceforge.net/projects/scrabble][4]
- Developer: Heiko Tietze
- License: GNU GPL v3
- Version Number: 3.1.3
----------
### Backgammon ###
![Backgammon in action](http://www.linuxlinks.com/portal/content/reviews/Games/Screenshot-gnubg.png)
GNU Backgammon (gnubg) is a strong backgammon program (world-class with a bearoff database installed) usable either as an engine by other programs or as a standalone backgammon game. It is able to play and analyze both money games and tournament matches, evaluate and roll out positions, and more.
In addition to supporting simple play, it also has extensive analysis features, a tutor mode, adjustable difficulty, and support for exporting annotated games.
It currently plays at about the level of a championship flight tournament player and is gradually improving.
gnubg can be played on numerous on-line backgammon servers, such as the First Internet Backgammon Server (FIBS).
Features include:
- A command line interface (with full command editing features if GNU readline is available) that lets you play matches and sessions against GNU Backgammon with a rough ASCII representation of the board on text terminals
- Support for a GTK+ interface with a graphical board window. Both 2D and 3D graphics are available
- Tournament match and money session cube handling and cubeful play
- Support for both 1-sided and 2-sided bearoff databases: 1-sided bearoff database for 15 checkers on the first 6 points and optional 2-sided database kept in memory. Optional larger 1-sided and 2-sided databases stored on disk
- Automated rollouts of positions, with lookahead and race variance reduction where appropriate. Rollouts may be extended
- Functions to generate legal moves and evaluate positions at varying search depths
- Neural net functions for giving cubeless evaluations of all other contact and race positions
- Automatic and manual annotation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of games and matches
- Record keeping of statistics of players in games and matches (both native inside GNU Backgammon and externally using relational databases and Python)
- Loading and saving analyzed games and matches as .sgf files (Smart Game Format)
- Exporting positions, games and matches to: (.eps) Encapsulated Postscript, (.gam) Jellyfish Game, (.html) HTML, (.mat) Jellyfish Match, (.pdf) PDF, (.png) 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 (.pos) Jellyfish Position, (.ps) PostScript, (.sgf) Gnu Backgammon File, (.tex) LaTeX, (.txt) Plain Text, (.txt) Snowie Text
- Import of matches and positions from a number of file formats: (.bkg) Hans Berliner's BKG Format, (.gam) GammonEmpire Game, (.gam) PartyGammon Game, (.mat) Jellyfish Match, (.pos) Jellyfish Position, (.sgf) Gnu Backgammon File, (.sgg) GamesGrid Save Game, (.tmg) TrueMoneyGames, (.txt) Snowie Text
- Python Scripting
- Native language support; 10 languages complete or in progress
- Website: [www.gnubg.org][5]
- Developer: Joseph Heled, Oystein Johansen, Jonathan Kinsey, David Montgomery, Jim Segrave, Joern Thyssen, Gary Wong and contributors
- License: GPL v2
- Version Number: 1.05.000
--------------------------------------------------------------------------------
via: http://www.linuxlinks.com/article/20150830011533893/BoardGames.html
作者Frazer Kline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1]:http://triplea.sourceforge.net/
[2]:http://domination.sourceforge.net/
[3]:http://www.pychess.org/
[4]: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scrabble/
[5]:http://www.gnubg.org/

View File

@ -1,127 +0,0 @@
Translating by H-mudcup
Defending the Free Linux World
================================================================================
![](http://www.linuxinsider.com/ai/908455/open-invention-network.jpg)
**Co-opetition is a part of open source. The Open Invention Network model allows companies to decide where they will compete and where they will collaborate, explained OIN CEO Keith Bergelt. As open source evolved, "we had to create channels for collaboration. Otherwise, we would have hundreds of entities spending billions of dollars on the same technology."**
The [Open Invention Network][1], or OIN, is waging a global campaign to keep Linux out of harm's way in patent litigation. Its efforts have resulted in more than 1,000 companies joining forces to become the largest defense pat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history.
The Open Invention Network was created in 2005 as a white hat organization to protect Linux from license assaults. It has considerable financial backing from original board members that include Google, IBM, NEC, Novell, Philips, [Red Hat][2] and Sony. Organizations worldwide have joined the OIN community by signing the free OIN license.
Organizers founded the Open Invention Network as a bold endeavor to leverag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protect Linux. Its business model was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It asked its members to take a royalty-free license and forever forgo the chance to sue other members over their Linux-orien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wever, the surge in Linux adoptions since then -- think server and cloud platforms -- has made protecting Linux intellectual property a critically necessary strategy.
Over the past year or so, there has been a shift in the Linux landscape. OIN is doing a lot less talking to people about what the organization is and a lot less explaining why Linux needs protection. There is now a global awareness of the centrality of Linux, according to Keith Bergelt, CEO of OIN.
"We have seen a culture shift to recognizing how OIN benefits collaboration," he told LinuxInsider.
### How It Works ###
The Open Invention Network uses patents to create 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This approach helps ensure the continuation of innovation that has benefited software vendors, customers, emerging markets and investors.
Patents owned by Open Invention Network are available royalty-free to any company, institution or individual. All that is required to qualify is the signer's agreement not to assert its patents against the Linux system.
OIN ensures the openness of the Linux source code. This allows programmers, equipment vendors,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and institutions to invest in and use Linux without excessive worry ab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This makes it more economical for companies to repackage, embed and use Linux.
"With the diffusion of copyright licenses, the need for OIN licenses becomes more acute. People are now looking for a simpler or more utilitarian solution," said Bergelt.
OIN legal defenses are free of charge to members. Members commit to not initiating patent litigation against the software in OIN's list. They also agree to offer their own patents in defense of that software. Ultimately, these commitments result in access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atents cross-licensed by the network, Bergelt explained.
### Closing the Legal Loopholes ###
"What OIN is doing is very essential. It offers another layer of IP protection, said Greg R. Vetter,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aw at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Law Center][3].
Version 2 of the GPL license is thought by some to provide an implied patent license, but lawyers always feel better with an explicit license, he told LinuxInsider.
What OIN provides is something that bridges that gap. It also provides explicit coverage of the Linux kernel. An explicit patent license is not necessarily part of the GPLv2, but it was added in GPLv3, according to Vetter.
Take the case of a code writer who produces 10,000 lines of code under GPLv3, for example. Over time, other code writers contribute many more lines of code, which adds to the IP. The software patent license provisions in GPLv3 would protect the use of the entire code base under all of the participating contributors' patents, Vetter said.
### Not Quite the Same ###
Patents and licenses are overlapping legal constructs. Figuring out how the two entities work with open source software can be like traversing a minefield.
"Licenses are legal constructs granting additional rights based on, typically, patent and copyright laws. Licenses are thought to give a permission to do something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ement of someone else's IP rights," Vetter said.
Many free and open source licenses (such as the Mozilla Public License, the GNU GPLv3, and the Apache Software License) incorporate some form of reciprocal patent rights clearance. Older licenses like BSD and MIT do not mention patents, Vetter pointed out.
A software license gives someone else certain rights to use the code the programmer created. Copyright to establish ownership is automatic, as soon as someone writes or draws something original. However, copyright covers only that particular expression and derivative works. It does not cover code functionality or ideas for use.
Patents cover functionality. Patent rights also can be licensed. A copyright may not protect how someone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implementation of another's code, but a patent fills this niche, Vetter explained.
### Looking for Safe Passage ###
The mixing of license and patent legalities can appear threatening to open source developers. For some, even the GPL qualifies as threatening, according to William Hurley, cofounder of [Chaotic Moon Studios][4] and [IEEE][5] Computer Society member.
"Way back in the day, open source was a different world. Driven by mutual respect and a view of code as art, not property, things were far more open than they are today. I believe that many efforts set upon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 almost always end up bearing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Hurley told LinuxInsider.
Surpassing the 1,000-member mark might carry a mixed message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he suggested. It might just continue to muddy the already murky waters of today's open source ecosystem.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is shows some of the common misconceptions arou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ving thousands of developers does not decrease risk -- it increases it. The more developers licensing the patents, the more valuable they appear to be," Hurley said. "The more valuable they appear to be, the more likely someone with similar patents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try to take advantage and extract value for their own financial gain."
### Sharing While Competing ###
Co-opetition is a part of open source. The OIN model allows companies to decide where they will compete and where they will collaborate, explained Bergelt.
"Many of the changes in the evolution of open source in terms of process have moved us into a different direction. We had to create channels for collaboration. Otherwise, we would have hundreds of entities spending billions of dollars on the same technology," he said.
A glaring example of this is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e cellphone industry. Multiple standards were put forward by multiple companies. There was no sharing and no collaboration, noted Bergelt.
"That damaged our ability to access technology by seven to 10 years in the U.S. Our experience with devices was far behind what everybody else in the world had. We were complacent with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while we were waiting for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he said.
### Changing Landscape ###
OIN experienced a growth surge of 400 new licensees in the last year. That is indicative of a new trend involving open source.
"The marketplace reached a critical mass where finally people within organizations recognized the need to explicitly collaborate and to compete. The result is doing both at the same time. This can be messy and taxing," Bergelt said.
However, it is a sustainable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a cultural shift in how people think about collaboration and competition. It is also a shift in how people are embracing open source -- and Linux in particular -- as the lead project in the open source community, he explained.
One indication is that most significant new projects are not being developed under the GPLv3 license.
### Two Better Than One ###
"The GPL is incredibly important, but the reality is there are a number of licensing models being used. The relative addressability of patent issues is generally far lower in Eclipse and Apache and Berkeley licenses that it is in GPLv3," said Bergelt.
GPLv3 is a natural complement for addressing patent issues -- but the GPL is not sufficient on its own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potential conflicts around the use of patents. So OIN is designed as a complement to copyright licenses, he added.
However, the overlap of patent and license may not do much good. In the end, patents are for offensive purposes -- not defensive -- in almost every case, Bergelt suggested.
"If you are not prepared to take legal action against others, then a patent may not be the best form of legal protection for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he said. "We now live in a world where the misconceptions around software, both open and proprietary, combined with an ill-conceived and outdated patent system, leave us floundering as an industry and stifling innovation on a daily basis," he said.
### Court of Last Resort ###
It would be nice to think the presence of OIN has dampened a flood of litigation, Bergelt said, or at the very least, that OIN's presence is neutralizing specific threats.
"We are getting people to lay down their arms, so to say. At the same time, we are creating a new cultural norm. Once you buy into patent nonaggression in this model, the correlative effect is to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he observed.
If you are committed to collaboration, you tend not to rush to litigation as a first response. Instead, you think in terms of how can we enable you to use what we have and make some money out of it while we use what you have, Bergelt explained.
"OIN is a multilateral solution. It encourages signers to create bilateral agreements," he said. "That makes litigation the last course of action. That is where it should be."
### Bottom Line ###
OIN is working to prevent Linux patent challenges, Bergelt is convinced. There has not been litigation in this space involving Linux.
The only thing that comes close are the mobile wars with Microsoft, which focus on elements high in the stack. Those legal challenges may be designed to raise the cost of ownership involving the use of Linux products, Bergelt noted.
Still, "these are not Linux-related law suits," he said. "They do not focus on what is core to Linux. They focus on what is in the Linux system."
--------------------------------------------------------------------------------
via: http://www.linuxinsider.com/story/Defending-the-Free-Linux-World-81512.html
作者Jack M. Germain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1]:http://www.openinventionnetwork.com/
[2]:http://www.redhat.com/
[3]:http://www.law.uh.edu/
[4]:http://www.chaoticmoon.com/
[5]:http://www.ieee.org/

View File

@ -1,4 +1,3 @@
zpl1025
Interviews: Linus Torvalds Answers Your Question
================================================================================
Last Thursday you had a chance to [ask Linus Torvalds][1] about programming, hardware, and all things Linux. You can read his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below. If you'd like to see what he had to say the last time we sat down with him, [you can do so here][2].

View File

@ -1,4 +1,4 @@
martin
translating...
Interview: Larry Wall
================================================================================

View File

@ -1,109 +0,0 @@
Debian GNU/Linux Birthday : A 22 Years of Journey and Still Counting…
================================================================================
On 16th August 2015, the Debian project has celebrated its 22nd anniversary, making it one of the oldest popular distribution in open source world. Debian project was conceived and founded in the year 1993 by Ian Murdock. By that time Slackware had already made a remarkable presence as one of the earliest Linux Distribution.
![Happy 22nd Birthday to Debia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Debian-22nd-Birthday.png)
Happy 22nd Birthday to Debian Linux
Ian Ashley Murdock, an American Software Engineer by profession, conceived the idea of Debian project, when he was a student of Purdue University. He named the project Debian after the name of his then-girlfriend Debra Lynn (Deb) and his name. He later married her and then got divorced in January 2008.
![Ian Murdock](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Ian-Murdock.jpeg)
Debian Creator: Ian Murdock
Ian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Vice President of Platform and Development Community at ExactTarget.
Debian (as Slackware) was the result of unavailability of up-to mark Linux Distribution, that time. Ian in an interview said “Providing the first class Product without profit would be the sole aim of Debian Project. Even Linux was not reliable and up-to mark that time. I Remember…. Moving files between file-system and dealing with voluminous file would often result in Kernel Panic. However the project Linux was promising. The availability of Source Code freely and the potential it seemed was qualitative.”
I remember … like everyone else I wanted to solve problem, run something like UNIX at home, but it was not possible…neither financially nor legally, in the other sense . Then I come to know about GNU kernel Development and its non-association with any kind of legal issues, he added. He was sponsored by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 in the early days when he was working on Debian, it also helped Debian to take a giant step though Ian needed to finish his degree and hence quited FSF roughly after one year of sponsorship.
### Debian Development History ###
- **Debian 0.01 0.09** : Released between August 1993 December 1993.
- **Debian 0.91 ** Released in January 1994 with primitive package system, No dependencies.
- **Debian 0.93 rc5** : March 1995. It is the first modern release of Debian, dpkg was used to install and maintain packages after base system installation.
- **Debian 0.93 rc6**: Released in November 1995. It was last a.out release, deselect made an appearance for the first time 60 developers were maintaining packages, then at that time.
- **Debian 1.1**: Released in June 1996. Code name Buzz, Packages count 474, Package Manager dpkg, Kernel 2.0, ELF.
- **Debian 1.2**: Released in December 1996. Code name Rex, Packages count 848, Developers Count 120.
- **Debian 1.3**: Released in July 1997. Code name Bo, package count 974, Developers count 200.
- **Debian 2.0**: Released in July 1998. Code name: Hamm, Support for architecture Intel i386 and Motorola 68000 series, Number of Packages: 1500+, Number of Developers: 400+, glibc included.
- **Debian 2.1**: Released on March 09, 1999. Code name slink, support architecture Alpha and Sparc, apt came in picture, Number of package 2250.
- **Debian 2.2**: Released on August 15, 2000. Code name Potato, Supported architecture Intel i386, Motorola 68000 series, Alpha, SUN Sparc, PowerPC and ARM architecture. Number of packages: 3900+ (binary) and 2600+ (Source), Number of Developers 450. There were a group of people studied and came with an article called Counting potatoes, which shows How a free software effort could lead to a modern operating system despite all the issues around it.
- **Debian 3.0** : Released on July 19th, 2002. Code name woody, Architecture supported increased HP, PA_RISC, IA-64, MIPS and IBM, First release in DVD, Package Count 8500+, Developers Count 900+, Cryptography.
- **Debian 3.1**: Release on June 6th, 2005. Code name sarge, Architecture support same as woody + AMD64 Unofficial Port released, Kernel 2.4 qnd 2.6 series, Number of Packages: 15000+, Number of Developers : 1500+, packages like OpenOffice Suite, Firefox Browser, Thunderbird, Gnome 2.8, kernel 3.3 Advanced Installation Support: RAID, XFS, LVM, Modular Installer.
- **Debian 4.0**: Released on April 8th, 2007. Code name etch, architecture support same as sarge, included AMD64. Number of packages: 18,200+ Developers count : 1030+, Graphical Installer.
- **Debian 5.0**: Released on February 14th, 2009. Code name lenny, Architecture Support Same as before + ARM. Number of packages: 23000+, Developers Count: 1010+.
- **Debian 6.0** : Released on July 29th, 2009. Code name squeeze, Package included : kernel 2.6.32, Gnome 2.3. Xorg 7.5, DKMS included, Dependency-based. Architecture : Same as pervious + kfreebsd-i386 and kfreebsd-amd64, Dependency based booting.
- **Debian 7.0**: Released on may 4, 2013. Code name: wheezy, Support for Multiarch, Tools for private cloud, Improved Installer, Third party repo need removed, full featured multimedia-codec, Kernel 3.2, Xen Hypervisor 4.1.4 Package Count: 37400+.
- **Debian 8.0**: Released on May 25, 2015 and Code name: Jessie, Systemd as the default init system, powered by Kernel 3.16, fast booting, cgroups for services, possibility of isolating part of the services, 43000+ packages. Sysvinit init system available in Jessie.
**Note**: Linux Kernel initial release was on October 05, 1991 and Debian initial release was on September 15, 1993. So, Debian is there for 22 Years running Linux Kernel which is there for 24 years.
### Debian Facts ###
Year 1994 was spent on organizing and managing Debian project so that it would be easy for others to contribute. Hence no release for users were made this year however there were certain internal release.
Debian 1.0 was never released. A CDROM manufacturer company by mistakenly labelled an unreleased version as Debian 1.0. Hence to avoid confusion Debian 1.0 was released as Debian 1.1 and since then only the concept of official CDROM images came into existence.
Each release of Debian is a character of Toy Story.
Debian remains available in old stable, stable, testing and experimental, all the time.
The Debian Project continues to work on the unstable distribution (codenamed sid, after the evil kid from the Toy Story). Sid is the permanent name for the unstable distribution and is remains Still In Development. The testing release is intended to become the next stable release and is currently codenamed jessie.
Debian official distribution includes only Free and OpenSource Software and nothing else. However the availability of contrib and Non-free Packages makes it possible to install those packages which are free but their dependencies are not licensed free (contrib) and Packages licensed under non-free softwares.
Debian is the mother of a lot of Linux distribution. Some of these Includes:
- Damn Small Linux
- KNOPPIX
- Linux Advanced
- MEPIS
- Ubuntu
- 64studio (No more active)
- LMDE
Debian is the worlds largest non commercial Linux Distribution. It is written in C (32.1%)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rest in 70 other languages.
![Debian Contribu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8/Debian-Programming.png)
Debian Contribution
Image Source: [Xmodulo][1]
Debian project contains 68.5 million actual loc (lines of code) + 4.5 million lines of comments and white spaces.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dropped Windows & Red Hat for adopting Debian These astronauts are using one release back now “squeeze” for stability and strength from community.
Thank God! Who would have heard the scream from space on Windows Metro Screen :P
#### The Black Wednesday ####
On November 20th, 2002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 Network Operation Center (NOC) caught fire. The fire department gave up protecting the server area. NOC hosted satie.debian.org which included Security, non-US archive, New Maintainer, quality assurance, databases Everything was turned to ashes. Later these services were re-built by debian.
#### The Future Distro ####
Next in the list is Debian 9, code name Stretch, what it will have is yet to be revealed.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Just Wait for it!
A lot of distribution made an appearance in Linux Distro genre and then disappeared. In most cases managing as it gets bigger was a concern. But certainly this is not the case with Debian. It h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veloper and maintainer all across the globe. It is a one Distro which was there from the initial days of Linux.
The contribution of Debian in Linux ecosystem cant be measured in words. If there had been no Debian, Linux would not have been so rich and user-friendly. Debian is among one of the disto which is considered highly reliable, secure and stable and a perfect choice for Web Servers.
Thats the beginning of Debian. It came a long way and still going. The Future is Here! The world is here! If you have not used Debian till now,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Just Download Your Image and get started, we will be here if you get into trouble.
- [Debian Homepage][2]
--------------------------------------------------------------------------------
via: http://www.tecmint.com/happy-birthday-to-debian-gnu-linux/
作者:[Avishek Kumar][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www.tecmint.com/author/avishek/
[1]:http://xmodulo.com/2013/08/interesting-facts-about-debian-linux.html
[2]:https://www.debian.org/

Some files were not shown because too many files have changed in this diff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