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ge pull request #58 from LCTT/master

update 2017-06-10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cinlen_0x05 2017-06-10 22:33:43 +08:00 committed by GitHub
commit 07bf114344
29 changed files with 1215 additions and 1698 deletions

View File

@ -1,13 +1,11 @@
Why every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an open source point of sale system
============================================================
为什么每家企业都应该考虑使用开源的 POS 系统 为什么每家企业都应该考虑使用开源的 POS 系统
============================================================
![Why every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an open source point of sale system](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_lovemoneyglory2.png?itok=WxnzxyWP "Why every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an open source point of sale system") ![Why every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an open source point of sale system](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_lovemoneyglory2.png?itok=WxnzxyWP "Why every business should consider an open source point of sale system")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opensource.com
opensource.com 销售点终端 (POS) 系统是从很久以前的简单的收银机发展而来的。如今的 POS 系统可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支付流程、库存管理、营销工具等等。零售店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来接收现金流和各种成本支出相关的日报表。
销售点终端 (POS) 系统是从很久以前的简单的收银机发展而来的。如今的 POS 系统可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支付流程,库存管理,营销工具等等。零售店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来接收现金流和各种成本支出相关的日报表。
POS 系统是每家企业重要的生命线,那就意味着你在选择 POS 系统的过程中要非常谨慎。目前可供选择的收银系统也很多,但是如果你想节约成本,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你应该很明智地考虑使用开源系统。你可以随意使用一款源代码公开的开源 POS 系统,这比那些严格保密源代码的专有系统要有更大的优势。 POS 系统是每家企业重要的生命线,那就意味着你在选择 POS 系统的过程中要非常谨慎。目前可供选择的收银系统也很多,但是如果你想节约成本,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你应该很明智地考虑使用开源系统。你可以随意使用一款源代码公开的开源 POS 系统,这比那些严格保密源代码的专有系统要有更大的优势。
@ -15,7 +13,7 @@ POS 系统是每家企业重要的生命线,那就意味着你在选择 POS
### 无限的灵活性 ### 无限的灵活性
开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兼容性非常好。它们与第三方厂家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从帐务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到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系统——当企业管理者想要扩展专有 POS 系统以外的其它功能时,开源系统有更强大的优势。 开源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兼容性非常好。它们与第三方厂家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从帐务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CRM到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系统——使得当企业管理者想要扩展专有 POS 系统以外的其它功能时,开源系统有更强大的优势。
在 [2014 年科技调查][7] 活动中,很多餐厅管理者声称 POS 系统的功能集成度将会是他们考虑更换新系统的主要因素。这是开源系统最具亮点的一方面。专有系统买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很难与其它厂家的系统进行集成。但是使用开源系统,你就可以进行无限的集成及定制功能。如果你觉得你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会不断的增长和变化,那么只有考虑使用开源的 POS 系统才能根据需要实时调整系统。 在 [2014 年科技调查][7] 活动中,很多餐厅管理者声称 POS 系统的功能集成度将会是他们考虑更换新系统的主要因素。这是开源系统最具亮点的一方面。专有系统买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很难与其它厂家的系统进行集成。但是使用开源系统,你就可以进行无限的集成及定制功能。如果你觉得你们公司的商业模式会不断的增长和变化,那么只有考虑使用开源的 POS 系统才能根据需要实时调整系统。
@ -25,11 +23,11 @@ POS 系统是每家企业重要的生命线,那就意味着你在选择 POS
### 更低的成本 ### 更低的成本
也就是说,“更低的成本”意味着“基本免费”。你还需要购买相关硬件产品,只是软件本身是免费使用的。开源 POS 系统不像专有 POS 系统那样在购买时或是后期维护过程中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其每年的维护费在 3000 至 50000 美元之间,开源系统也不会像专有系统那样需要花钱来购买。 也就是说,“更低的成本”意味着“基本免费”。你还需要购买相关硬件产品,只是软件本身是免费使用的。开源 POS 系统不像专有 POS 系统那样在购买时或是后期维护过程中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其每年的维护费在 3000 至 50000 美元之间,而开源系统则不会像专有系统那样需要花钱来购买。
在 [2013 年版][8] 的餐饮行业技术服务调查研究过程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餐厅老板表示他们从很多的技术产商购买服务——有些餐厅所面对的技术厂家多达 10 个。而使用纯粹的开源定制化系统不需要支付维护费用,这从节约成本上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在 [2013 年版][8] 的餐饮行业技术服务调查研究过程中,有超过一半的受访餐厅老板表示他们从很多的技术产商购买服务——有些餐厅所面对的技术厂家多达 10 个。而使用纯粹的开源定制化系统不需要支付维护费用,这从节约成本上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然而,有一点我还得提醒大家。如果你们公司没有一个技术精湛的员工提供技术支持,你可能还需要聘请外部技术人员来帮助你们安装,调试和升级系统。开源系统允许用户无限制集成和定制化开发,但是你还需要有技术精湛的专家来支持才行,这也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尽管如此,开源系统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 然而,有一点我还得提醒大家。如果你们公司没有一个技术精湛的员工提供技术支持,你可能还需要聘请外部技术人员来帮助你们安装,调试和升级系统。开源系统允许用户无限制集成和定制化开发,但是你还需要有技术精湛的专家来支持才行,这也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尽管如此,开源系统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
### 更好的安全性 ### 更好的安全性

View File

@ -1,8 +1,8 @@
如何从参与开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自信 如何从参与开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自信
=============== ===============
![如何从参与开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自信](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life/open_community_lead.jpg?itok=anXgpnwG "How to gain confidence to participate in open source") ![如何从参与开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自信](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life/open_community_lead.jpg?itok=anXgpnwG "How to gain confidence to participate in open source")
图片来源:[Gabriel Kamener, Sown Together][1] 原创,经 Jen Wike Huger 修改。
随着大脑的发育,你渐渐学会了这世上什么事情可以/应该做,以及什么事情不能/不应该做。你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周围大众的影响,很多时候,阻碍你参与某事的原因就是你缺乏自信。 随着大脑的发育,你渐渐学会了这世上什么事情可以/应该做,以及什么事情不能/不应该做。你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周围大众的影响,很多时候,阻碍你参与某事的原因就是你缺乏自信。
@ -18,13 +18,13 @@
你要时刻谨记着:你是完全独立的个人,他人对你做出的评论就像是不存在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自信。 你要时刻谨记着:你是完全独立的个人,他人对你做出的评论就像是不存在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获得自信。
我们都习惯了这样理解,周围的人都是根据我们的行为来做出评判的。这一习惯相当于学习如何更像社会群体一样生活的副产品。而且很可能在我们的童年,父母根据我们的行为设置的奖励机制时,这个习惯就根植我们心底。到了青春期,老师们对我们的表现来评价,给我们划分等级和分数,拿我们和身边的小伙伴对比。这样的动力和奖励机制给我们的大脑建立了一个包括自我反思在内的反馈回路。我们需要预测自己能否得到回报,并要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应对。 我们都习惯了这样认知,周围的人都是根据我们的行为来做出评判的。这一习惯是学习如何更像社会群体一样生活的副产品。而且很可能在我们的童年,父母根据我们的行为设置的奖励机制时,这个习惯就根植我们心底。到了青春期,老师们对我们的表现来评价,给我们划分等级和分数,拿我们和身边的小伙伴对比。这样的动力和奖励机制给我们的大脑建立了一个包括自我反思在内的反馈回路。我们需要预测自己能否得到回报,并要为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应对。
现今的我们都有这样第一个疑惑:身边的人是如何看我的?然而,真相是多数人都不会花太多时间来对你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我们所有人只是关注自己的回报,我们有自己热衷于某件事的的热情、有大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些人忙于关心他们自己如何影响身边的人,他们并不会在身上花费时间。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你是否出错、大声谈话还是向他们的背景乐一样。所有的那些疑惑都只是在你自己的脑海中而已,而非在其他任何人脑中。 现今的我们都有这样第一个疑惑:身边的人是如何看我的?然而,真相是多数人都不会花太多时间来对你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我们所有人只是关注自己的回报,我们有自己热衷于某件事的的热情、有大量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些人忙于关心他们自己如何影响身边的人,他们并不会在身上花费时间。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你是否出错、大声谈话还是像他们的背景音乐一样。所有的那些疑惑都只是在你自己的脑海中而已,而非在其他任何人脑中。
我们需要人们所接受的愿望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但是这类受我们所遇之人的一时兴起。这些人可能对我们缺乏全面认识,比如我们叫什么、我们来自哪里、形成我们认知的经历,等等。我们能否为人们所接受是一件不受我们自身控制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与之交流来改变的。 我们需要人们所接受的愿望也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但是这类受我们所遇之人的一时兴起。这些人可能对我们缺乏全面认识,比如我们叫什么、我们来自哪里、形成我们认知的经历,等等。我们能否为人们所接受是一件不受我们自身控制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与之交流来改变的。
在开源的高密度社区的世界里,记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是不会过多的考虑你的。因为你的同事和导师都在忙于其他项目或则社区成员。 在开源的社区化世界里,记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是不会过多的考虑你的感受的。因为你的同事和导师都在忙于其它项目或则社区成员。
一旦你认知了这一点,通过积极地沟通来热情拥抱这个世界吧。寻求帮助、告知他人你的需求、指出你的贡献、让人们知道你和他们在一起努力、你也是这个社区中的活跃分子。当人们向你靠拢 ——而非相反 —— 时,你的开源可信度和自信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旦你认知了这一点,通过积极地沟通来热情拥抱这个世界吧。寻求帮助、告知他人你的需求、指出你的贡献、让人们知道你和他们在一起努力、你也是这个社区中的活跃分子。当人们向你靠拢 ——而非相反 —— 时,你的开源可信度和自信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 -32,9 +32,9 @@
任何成功的开源社区都是一个包含教和学的社区。为沐浴在开源中,你不仅需要用到自身的已有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吸收消化其他人提供课程中的知识。幸运的是,人们都普遍热衷于分享他们熟悉的事情。 任何成功的开源社区都是一个包含教和学的社区。为沐浴在开源中,你不仅需要用到自身的已有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吸收消化其他人提供课程中的知识。幸运的是,人们都普遍热衷于分享他们熟悉的事情。
思考一下,当他人问及你的观点时,你是什么感受。得知他人认可了你所说的观点,对你的 ID 和个人精神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思考一下,当他人问及你的观点时,你是什么感受。得知他人认可了你所说的观点,对你的本我和自我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在儿童期时,我们的大脑并没有那么发达,无法为我们容纳现实世界中大量的信息量。我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六岁以前,我们的认知一直在不断成长。在此期间,我们的父母会因我们哭泣而做出回应,周围的成年人都会满足我们要求。这会在我们心底形成自己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证据。 在儿童期时,我们的大脑并没有那么发达,无法为我们容纳现实世界中大量的信息量。我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六岁以前,我们的认知一直在不断成长。在此期间,我们的父母会因我们哭泣而做出回应,周围的成年人都会满足我们要求。这会在我们心底形成自己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证据。
我们的神经回路在此期间建立完成,我们的性格也在此期间形成。随着我们学会参与社会和城市的生活,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然而,最初形成并深植我们心底那种意识并不会因此马上就消除掉。正确理解我们在整个社会氛围中的个人意识将有助于你与他人建立连接并融洽相处。 我们的神经回路在此期间建立完成,我们的性格也在此期间形成。随着我们学会参与社会和城市的生活,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然而,最初形成并深植我们心底那种意识并不会因此马上就消除掉。正确理解我们在整个社会氛围中的个人意识将有助于你与他人建立连接并融洽相处。
@ -44,10 +44,9 @@
自信的人也许会说“是的,我不知道”,但却不会因此而沮丧。 自信的人也许会说“是的,我不知道”,但却不会因此而沮丧。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You reap what you sow)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你一定听过“不懂装懂,永远是饭桶”。这样说吧,自信就像其他很多的心理现象。 你一定听过“不懂装懂,永远是饭桶”。这样说吧,自信就像其他很多的心理现象。积极地提示自己:我很聪明、有趣、引人关注、极富天赋、健谈、是一个很好的伙伴、独一无二、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常常自省的思想者,或者是其他你想要具备的特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并且,如果这可以在你身上生效,在其他人身上也一样。。
积极地提示自己:我很聪明、有趣、引人关注、极富天赋、健谈、是一个很好的伙伴、独一无二、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常常自省的思想者,或者是其他你想要具备的特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并且,如果这可以在你身上生效,在其他人身上也一样。。
我们把这个称为自我肯定。 我们把这个称为自我肯定。
@ -55,13 +54,15 @@
那么,你是否有其他增强自信的方法呢?记得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哦。 那么,你是否有其他增强自信的方法呢?记得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哦。
(题图:[Gabriel Kamener, Sown Together][1] 原创,经 Jen Wike Huger 修改。)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profile_pictures/public/profilepicsq_0.jpg?itok=CVMJs36A) ![](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profile_pictures/public/profilepicsq_0.jpg?itok=CVMJs36A)
Laura Hilliger - 艺术家、教育事业者、作家、技术专家。她是一个多媒体设计师和开发者、技术联络员、项目经理、一个开放且喜欢协作环境的网络黑客。她主张变革,目前为发展壮大绿色和平组织辛勤工作。Alum @MozillaUC BerkeleyBAVC Adobe。Twitter @epilepticrabbit Laura Hilliger - 艺术家、教育事业者、作家、技术专家。她是一个多媒体设计师和开发者、技术联络员、项目经理、一个开放且喜欢协作环境的网络黑客。她主张变革,目前为发展壮大绿色和平组织辛勤工作。Alum @MozillaUC BerkeleyBAVC Adobe。Twitter @epilepticrabbit
---------------------------------- ----------------------------------

View File

@ -0,0 +1,64 @@
教职人员是否可以运用维基百科教学?
============
![Can academic faculty members teach with Wikipedia?](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47dfe3fec215387fa7bb1f2c038f4e78e0e2e47d/68747470733a2f2f6f70656e736f757263652e636f6d2f73697465732f64656661756c742f66696c65732f7374796c65732f696d6167652d66756c6c2d73697a652f7075626c69632f696d616765732f656475636174696f6e2f4544555f61636164656d6963735f353230783239325f6d612e706e673f69746f6b3d397846574f637436)
图片来自 : opensource.com
自从 2010 年,已经有 29000 个学生完成了 Wiki Ed 这一项目。他们在维基百科上添加了 2500 万词条,相当于 85000 页纸张的内容。这相当于最新出版的 Britannica 百科全书中全部词条的 66%。Wiki Ed 的学生们最积极的时候,他们贡献了维基百科上 10% 的内容, 极大地补充了贫乏的学术板块。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项目的信息,我联络了 LiAnna Davis -- Wiki Ed 项目的负责人。他极富热情地同意来回答我的问题。
提示:[Wiki 教育基金会 (Wiki Ed)](https://wikiedu.org/) 的平台是用自由软件搭建的,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WikiEdu Dashboard GitHub](https://github.com/WikiEducationFoundation/WikiEduDashboard)。
**Wiki Ed 这一项目是如何启动的?说说你的背景以及你是如何参与进这个项目的。**
在2010年[维基基金会](https://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Home)(简称 WMF运营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组织注意到了一个趋势 -- 大学的教职人员如果本身也是维基词条的编辑者会成功地将编辑维基词条作为一项任务交给了自己课堂里的学生。WMF 就此开展了一个试行项目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本身不编辑维基词条的教职人员支持课程中包含维基词条的编辑任务,他们是否可以通过维基百科实现教学呢?
我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在 2010 年被试行雇用,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以。” 在 2013年WMF 将这个项目的美国分部和加拿大分部拆分,形成了一个新的非营利性组织 -- 维基教育基金会( Wiki Ed自此我也从 WMF 到了Wiki Ed。自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一个独立组织我们可以专注于这个项目并且将这个项目拓展开来 -- 起初 WMF 时期每年只有 75 个班级参与,而这个学期已经有 275 班级参与了 Wiki Ed。
**人们总是觉得大学生对科技相关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尤其是互联网,但是你们的网站上写道,“大学本科学生可能具有高科技敏感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具有数字信息素养。” 你可以稍微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仅仅因为一个人可以搞明白自己的 iPhone 如何使用不代表他们可以明辨他们在网上阅读的信息是否值得信赖。 [斯坦福的一项研究](https://sheg.stanford.edu/upload/V3LessonPlans/Executive%20Summary%2011.21.16.pdf) (“评估信息:公民在线推理的基石 November 22, 2016.”)在近期表明:学生们并不具有数字信息素养。然而,当学生们在撰写维基百科文章之时,他们必须这样。他们需要严格遵守维基百科的[可信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Identifying_reliable_sources) 规范,这些规范明确了维基百科上的任何信息都必须注明来源,这些来源必须是独立的,而且是可以追溯的事实。对于很多学生,这样注明来源还是第一次,多数人之前仅仅是通过谷歌搜索话题或者注明他们亲眼所见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资料的检索和查证。他们需要理解哪些资料可靠,哪些资料不可靠,从而成为足够成熟的电子信息消费者。
**你想对那些声称“维基百科不是一个可靠的来源”的人说些什么?**
维基百科是一本百科全书,根据在词典中的定义,它是一个第三手资料。当学生们开始读本科的时候,他们应该学会参考一手和二手资料,而不是第三手资料,因此学生不应该,且不能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但是维基百科在研究之初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给你对这个话题一个广泛的认识,并且帮你发现页面底部那些你可以参考的文章来源。就像我们所鼓励的:“不要引用!用你的语言写!”
>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代入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知识的消费者……
**一个教授在 Wiki Ed 项目中的参与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学生的呢?**
通过运用维基百科教学,导师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有价值的媒体素养、批判性思维、线上交流以及写作能力,不论他们在毕业之后会继续选择科研或是加入工作大军,这些极富价值的品质和技能都能帮助他们成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代入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知识的消费者,而且这可以给予他们一个真正在这个世界做出改变的机会,而不是学生们到了学期末便会抛之脑后的生硬习题。
我们正在积极鼓励新的班级在春季学期加入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教职人员可以点击 [维基教育基金会的教学页](https://teach.wikiedu.org/) 由此开始。
**一个教师会需要哪些职业素养来参与这个项目?学生又是需要哪些训练呢?**
当你在[维基教育基金会的教学页](http://teach.wikiedu.org/)上注册的时候,你会发现 Wiki Ed 为新加入的教职人员提供了如何运用维基百科实现教学的在线指南。我们还有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的在线训练,根据他们不同的任务自动分配不同的指南(例如,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他们会得到一个如何插入编辑图片的教学单元,如果你不需要,他们便不会得到这个单元的指南)。在部分十几个学科中,我们还有特定的指南书展示了这几个学科的特定编辑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熟练维基百科编辑的工作人员帮助回答学生和导师们的问题。我们的系统已经在逐步扩大;我们在这个秋季学期已经支持了超过 6300 个学生,并且已经适应了与没有维基编辑经验的教职人员合作,因此这样就保证了没有人会因为资历不够而无法参与。
**“<ruby>访问学者<rt>Visiting Scholars</rt></ruby>”这个项目是指?**
我们正在试着建立学术界和维基百科之间的联系,而鼓励运用维基百科教学的项目只是其中的一环。在“<ruby>访问学者<rt>Visiting Scholars</rt></ruby>”这一项目中,大学图书馆或者教学部门将公开他们的资料,并提供给一个缺乏资料的认证的维基百科编辑人员(被称作是“访问学者”)。通过大学这一渠道,“访问学者”们可以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来完善维基百科广泛领域中的文章。这是一个规模相对小却伟大的项目,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建立这样的联系,但是这些“学者”们都产出了许多真的很精彩的内容。
**你的合作伙伴有谁?他们的参与如何影响到你现在的成功呢,或者在未来将会如何呢?**
我们与那些将我们工作的价值看做对他们的学科的一种服务的学术机构合作。让我们面对这个现实:当人们想要获取关于一个话题的知识之时,他们不会去读那些同行审议过,并在这些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他们会去维基百科。通过鼓励这些机构中的教职人员用维基百科教学,正可以完善维基百科的在这些学科中的内容和信息。我们的合作伙伴扩充了我们的潜在成员,并且让我们以合作身份大量完善了维基百科上特定学科的内容。
我们欢迎读者点击这个[支持我们](http://wikiedu.org/donate) 的页面通过捐赠来支持我们的工作。
***
作者简介:
Don Watkins 是一个教育家专注教育技术创业家开源提倡者。教育心理学硕士、教育领导力硕士、Linux 系统管理员、思科认证网络支持工程师、Virtual Box 虚拟化认证。关注他: @Don_Watkin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Wiki-Education-Foundation
作者Don Watkins
译者:[scoutydren](https://github.com/scoutydren)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184 @@
AWS 云服务清单
============================================================
![AWS Cloud terminology](http://cdn2.kerneltalks.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AWS-Cloud-terminology-150x150.png)
_认识 71 个 AWS 云服务的术语 ! 通过了解 AWS 世界中使用的术语开始你的 AWS 云服务使用生涯 !_
AWS<ruby>亚马逊 Web 服务<rt>Amazon Web Services</rt></ruby>,是一个提供了一系列按使用计费的 web 服务的云平台。 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云平台之一。由于其灵活性、有效性、弹性、可测量性和无须维护,所以有一些企业正逐步把他们的业务迁移到云端。 由于许多公司目前在使用这些服务,所以对于系统管理员和运维人员来说应该了解一下 AWS。
这篇文章旨在列出这些 AWS 提供的服务并且解释在 AWS 中出现的术语。
截止到目前为止2017 年 3 月AWS 提供了分为 17 组的共计 71 种服务:
### 计算型服务
这是一个提供了虚拟服务器配置功能的服务,即所谓的云计算。它提供了包括以下这一系列的服务。
1. EC2EC2 代表弹性计算云。这种服务提供了可根据个人需求扩展的 [虚拟机][11]。
2. EC2 容器服务:其高性能,高可扩展性使其可在 EC2 集群环境中运行服务。
3. Lightsail该服务使用户非常容易地启动和管理虚拟服务器EC2
4. Elastic Beanstalk该服务能够自动管理你的应用程序的容量配置、负载平衡、扩展以及健康监控从而减少你的管理压力。
5. Lambda它允许你只在你需要的时候运行代码而不用去管理服务器。
6. Batch它使用户能够以自定义的管理方式运行计算工作负载批处理
### 存储型服务
它是一种云存储服务,即由 Amazon 提供的云存储设施。 该组服务包括:
1. S3S3 代表简单存储服务3 个 S。 它给你提供了在线存储服务,你可随时从任何地方存储/检索任何数据。
2. EFSEFS 代表弹性文件系统。 它是一个可以和 EC2 服务器一起使用的在线存储服务。
3. Glacier它是一种低成本/低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存档或长期备份。
4. Storage Gateway这种服务的接口会将你的内部应用程序托管在 AWS 之外)与 AWS 存储连接。
### 数据库
AWS 还提供在其基础设施上托管数据库,以便客户可以利用亚马逊最先进的技术来获得更快/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 该组包括:
1. RDSRDS 代表关系数据库服务。 用于在云上设置,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
2. DynamoDB其 NoSQL 数据库提供了快速处理和高可扩展性。
3. ElastiCache这是一种为你的 Web 应用程序管理内存缓存以便更快运行它们的方案
4. Redshift它是一个巨大的PB 级)的完全可升级的云端数据仓库服务。
### 网络 & 内容分发
由于 AWS 提供云端的 EC2 服务器,因此网络相关内容也将在出现在这里。 内容分发用于向位于最近位置的用户提供文件。 现如今有许多非常有名的加速网站。
1. VPCVPC 代表虚拟私有云。 它是你自己的虚拟网络,是你的专用 AWS 帐户。
2. CloudFront这是 AWS 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服务。
3. Direct Connect它是将数据中心/场所与 AWS 连接起来的网络方式,以提高吞吐量,降低网络成本,并避免由于基于互联网的连接而导致的连接问题。
4. Route 53它是一个云端的域名系统的 DNS Web 服务。
### 迁移
它提供了一系列服务来帮助你实现本地服务到 AWS 的迁移工作。 这包括
1. Application Discovery Service专门用于分析您的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以帮助/加速迁移的服务。
2. DMSDMS 指的是数据库迁移服务。 它用于将数据从本地数据库迁移到 EC2 上托管的 RDS 或 DB。
3. Server Migration也称为 SMS服务器迁移服务是一种无代理服务将您的工作负载从本地移动到 AWS。
4. Snowball 当你想要使用物理存储设备而不是基于互联网/基于网络的传输)将大量数据传入/迁出 AWS 时,你应该使用它。
### 开发者工具
顾名思义, 这是一系列帮助开发者简化在云端编码的服务。
1. CodeCommit它是一个安全的、可扩展的、可管理的源代码管理服务用于托管代码仓库。
2. CodeBuild这是一个云端的代码生成器。主要用于执行、测试代码和构建部署软件包。
3. CodeDeploy这是一个可在 AWS 服务器或本地进行自动化应用程序部署的部署服务。
4. CodePipeline这个部署服务可以使编码人员可以在发布之前将其应用程序可视化。
5. X-Ray它可以使用事件调用分析应用程序。
### 管理工具
这是一组可帮助你管理 AWS 上的 Web 服务的服务。
1. CloudWatch监控你的 AWS 资源或应用程序的监控服务。
2. CloudFormation基础设施即代码以集体有序的方式管理 AWS 架构的方式。
3. CloudTrailAWS 帐户的审计和合规工具。
4. Config : AWS 的资源清单、配置历史记录和配置更改通知,以实现安全性和治理。
5. OpsWorks它可以自动化地配置部署 EC2 或内部部署计算。
6. Service Catalog创建和管理被批准在你/公司帐户中使用的 IT 服务目录。
7. Trusted Advisor它的 AWS AI 可以通过审查你的 AWS 基础设施使你的 AWS 基础设施更好,更省钱
8. Managed Service提供持续的基础设施管理。
### 安全性、身份和合规
这是一组很重要的 AWS 服务以确保你的 AWS 空间的安全性。
1. IAMIAM 即身份和访问管理,控制用户访问你的 AWS 资源和服务。
2. Inspector自动安全评估可帮助你在 AWS 上的应用安全和合规。
3. Certificate Manager为 AWS 应用程序提供,管理和部署 SSL / TLS 证书。
4. Directory Service相当于 AWS 的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5. WAF & ShieldWAF 即 Web 应用防火墙。 监控和控制对 CloudFront 或负载均衡器上的内容的访问。
6. Compliance ReportsAWS 基础设施空间的合规报告,以确保您的应用程序符合您的策略。
### 数据分析
AWS 空间的数据分析服务,以帮助您查看、计划和对帐户中的事件采取行动。
1. Athena它是一个基于 SQL 查询的服务,用于分析 S3 存储的数据。
2. EMREMR 的全写是 Elastic Map Reduce。 是一个主要用于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服务。
3. CloudSearchAWS 在应用和服务中的搜索功能。
4. Elasticsearch Service它可以创建一个域并在 AWS Cloud 中部署、操作和扩展 Elasticsearch 集群。
5. Kinesis这种服务可以实现实时的大量流数据处理。
6. Data Pipeline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 AWS 服务之间实现数据迁移。
7. QuickSight收集、分析和呈现 AWS 的业务数据。
### 人工智能
AWS 的 AI!
1. Lex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些使用语音和文本的应用中构建会话界面。
2. Polly这是一个提供文字到语音转换的服务。
3. Rekognition使您能够将图像分析添加到应用程序。
4. Machine Learning它具有学习数据中的模式的算法。
### 物联网
这个服务保证了 AWS 在不同设备上的高可用性。
1. AWS IoT它使联网硬件设备与 AWS 的应用程序能够交互。
### 游戏开发
顾名思义,这个服务旨在游戏开发。
1. Amazon GameLift该服务旨在部署、管理用于会话的多人游戏的专用游戏服务器。
### 移动服务
这是一组主要针对手持设备的服务。
1. Mobile Hub帮助您创建移动应用的后台功能并将其集成到移动应用。
2. Cognito在连接了互联网设备上控制移动用户的身份验证和 AWS 的访问。
3. Device Farm移动应用测试服务使你可以在 Android 上托管的真实手机上跨 Android、iOS 测试应用。
4. Mobile Analytics在 AWS 上测量、跟踪和分析移动应用数据。
5. Pinpoint针对性的推送通知和移动互动。
### 应用服务
这是一组可以和你在 AWS 上的应用一起使用的服务。
1. Step Functions定义和使用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功能。
2. SWFSWF 代表简单的工作流服务。其云工作流程管理可帮助开发人员在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协调和贡献。
3. API Gateway帮助开发人员创建、管理和托管 API。
4. Elastic Transcoder帮助开发人员将媒体文件转换为在各种设备上可以播放的格式。
### 消息
AWS 中的通知和消息服务。
1. SQSSQS 表示简单队列服务。完全管理的消息队列服务,用于在 AWS 中的服务和应用之间进行通信。
2. SNSSNS 代表简单通知服务。 为 AWS 用户推送通知服务,提醒他们有关其在 AWS 空间中的服务。
3. SESSES 代表简单电子邮件服务。 这是 AWS 为自己的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电子邮件服务。
### 企业生产率
一组帮你提高业务生产率的服务。
1. WorkDocs协同文件共享、存储和编辑服务。
2. WorkMail安全的商务邮件、日程服务。
3. Amazon Chime在线的企业会议
### 桌面和应用程序流式传输
实现桌面应用程序通过云端进行流传输。
1. WorkSpaces完全管理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
2. AppStream 2.0:来自云端的流式桌面应用。
--------------------------------------------------------------------------------
via: 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aws-cloud-terminology/
作者:[Shrikant Lavhate][a]
译者:[chenxinlong](https://github.com/chenxinlong)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aws-cloud-terminology/

View File

@ -1,112 +1,90 @@
你为什么使用 Linux 和开源软件? 你为什么使用 Linux 和开源软件?
============================================================ ============================================================
>LinuxQuestions.org 的用户分享了他们使用 Linux 和开源技术的原因。Opensource.com 的用户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 LinuxQuestions.org 的用户分享了他们使用 Linux 和开源技术的原因。我们的用户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Why do you use Linux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_consensuscollab2.png?itok=j5vPMv-V "Why do you use Linux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Why do you use Linux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_consensuscollab2.png?itok=j5vPMv-V "Why do you use Linux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图片来源opensource.com >图片来源opensource.com
当我在网站问答区提到这个问题时,尽管我有时候只是回答一些来自用户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但偶尔我也会反过来问读者一些问题。我并没有在问答区第一列问这个问题,因为回答时间已经过期了。我最近在 LinuxQuestions.org 上提问了两个相关的问题收到了很多回复。让我们看看 Opensource.com 的用户对同样的问题和 LinuxQuestions.org 的回答的对比。 在网站问答区发布时我曾经提到过,尽管我一般会回答来自用户问题,但偶尔我也会反过来问读者一些问题。我并没有在问答区第一期文章这样做,看起来有点姗姗来迟。我最近在 LinuxQuestions.org 上提问了两个相关的问题,收到了很多回复。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用户对同样的问题和 LinuxQuestions.org 的回答的对比。
### 你为什么使用 Linux ### 你为什么使用 Linux
我向 LinuxQuestions.org 社区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使用 Linux 的原因是什么?][1]** 我向 LinuxQuestions.org 社区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使用 Linux 的原因是什么?][1]**
### 回答集锦 #### 回答集锦
_oldwierdal_我用 Linux 是因为它运行效率快,安全,可靠。在全世界的贡献者的参与下Linux 或许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能用到的最先进和最创新的软件。Linux 的用户体验就像红丝绒蛋糕上的糖衣一样令人回味无穷此外Linux是免费的。 _oldwierdal_我用 Linux 是因为它运行快速、安全、可靠。在全世界的贡献者的参与下Linux 或许已经成为当前我们能用到的最先进和最创新的软件。Linux 的用户体验就像红丝绒蛋糕上的糖衣一样令人回味无穷此外Linux 是免费的。
_Timothy Miller_我最开始使用 Linux 是因为它免费的,而且那时候我的经济条件无法承受购买新的 Windows 系统正版授权的费用。
_Timothy Miller_我最开始使用 Linux 是因为它免费而且那时候我的经济条件无法承受购买新的 Windows 系统正版授权的费用 _ondoho_ :因为它是一个拥有全球性社区为之努力、独立的草根操作系统。因为它在各方面都是自由的。因为它有足够多的理由让我们信任它
_ondoho_ :因为它是一个拥有全球性社区为之努力,独立的草根操作系统。因为它在各方面都是自由的。因为它有足够多的理由让我们信任它 _joham34_稳定、免费、安全能够运行在低配置的电脑上提供良好技术支持的社区感染病毒的几率更小
_Ook_我用 Linux 是因为它可以完成工作,对我来说 Windows 系统在某些事上从来都不能做好。我不得不浪费时间和金钱让 Windows 继续正常运行下去。
_joham34_稳定免费安全能够运行在低配置的电脑上不错的提供技术支持的社区感染病毒的几率更小。 _rhamel_我非常担心个人隐私泄露在网上。我意识到我不得不在隐私和便利性之间做出妥协。我可能是在骗自己但我确实认为 Linux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定的隐私权。
_Ook_我用 Linux 是因为它仅仅做你要求的工作,对我来说 Windows 系统在某些事上从来都不能做好。我不得不浪费时间和金钱让 Windows 继续流畅正常运行并维持下去。
_rhamel_我非常担心个人隐私泄露在网上。我意识到我不得不在隐私和便利之间做出妥协。我可能是在骗自己但我确实认为 Linux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我一定的隐私权。
_educateme_我使用 Linux 因为它的开放,好学,热情乐于助人的社区。而且,它是免费的。
_educateme_我使用 Linux 因为它的开放、好学、热情乐于助人的社区。而且,它是免费的。
_colinetsegers_我为什么用 Linux原因不止一个。简单的说有以下几点 _colinetsegers_我为什么用 Linux原因不止一个。简单的说有以下几点
1. 自由分享知识的哲学 1. 自由分享知识的理念。
2. 浏览网页的时候有安全感。 2. 浏览网页的时候有安全感。
3. 大量免费、有用的软件。 3. 大量免费、有用的软件。
_bamunds_因为我热爱自由。 _bamunds_因为我热爱自由。
_cecilskinner1989_我用 Linux 的两个原因:稳定性和隐私。
_cecilskinner1989_我用 Linux 的两个原因:稳定性和隐秘性。
### 你为什么使用开源软件? ### 你为什么使用开源软件?
第二个问题相对更加宽泛:**[你为什么使用开源软件?][2]**你会注意到尽管有些回复是有重复的部分,但用户的回答大体上的语气是不同的,有些用户的回答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也有不少用户的回答不怎么被其他人认同。 第二个问题相对更加宽泛:**[你为什么使用开源软件?][2]**你会注意到尽管有些回复是有重复的部分,但用户的回答大体上的语气是不同的,有些用户的回答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也有不少用户的回答不怎么被其他人认同。
### 回答集锦 #### 回答集锦
_robert leleu_温馨、合作的氛围是我沉溺于开源的主要原因。 _robert leleu_温馨、合作的氛围是我沉溺于开源的主要原因。
_cjturner_对于应用而言开源正好反映了帕累托法则不做二次开发的话一个软件包最终可能只能满足你的 80% 的需求,而你需要自己解决剩下的 20%。开源给了你一个途径,通过社区来解决这种问题,你可以自己努力实现(如果你有相关的技能)或者花钱有偿请人实现你的需求。
_cjturner_作为应用到应用程序的产品开源差不多算是帕累托法则的反例用软件的人也能够改写软件OOTB开箱即用一个软件包可能你最终只使用了它的 80%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你不得不保留剩下 20% 你用不到的部分。开源给了你一个途径、社区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负担,你可以自己努力实现(如果你有相关的技能)或者花钱有偿请人实现你的需求。
_Timothy Miller_我喜欢这种体验我能够自己检查源代码来确定我所选择的软件是安全的。 _Timothy Miller_我喜欢这种体验我能够自己检查源代码来确定我所选择的软件是安全的。
_teckk_没有繁琐的许可要求或者数字版权管理DRM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它。
_teckk_没有繁琐的许可要求或者数字版权管理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它。
_rokytnji_ :像零花钱,摩托车部件,孙辈的生日礼物那样令人愉悦。 _rokytnji_ :像零花钱,摩托车部件,孙辈的生日礼物那样令人愉悦。
_timl_没有自由软件避免隐私的泄露是不可能。 _timl_没有自由软件避免隐私的泄露是不可能。
_hazel_我喜欢自由软件的哲学但如果 Linux 是一个糟糕的操作系统我也会理性的不去使用它。我使用 Linux 是因为我热爱 Linux而且你也能免费获得它就像免费的啤酒一样。事实上它也如言论自由一般自由不受拘束使用开源软件让我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我发现我的计算机有一个硬件需要专有固件的配合才能发挥功能我也会使用专有固件。
_hazel_我喜欢自由软件的哲学但如果 Linux 是一个糟糕的操作系统我也会理性的不去使用它。我使用 Linux 是因为我热爱 Linux而且你也能免费获得它就像免费的啤酒一样。事实上它就像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对话一样自由不受拘束因为使用开源软件让我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我发现我的机器有一个部件需要专有软件的配合才能发挥功能我也会使用专有软件。 _lm8_我使用开源软件是因为我不必担心由于开发公司的破产或者决定停止维护它而导致它可能会变得过时或者被废弃。我能够自己来完成后续的更新、维护。如果我想让软件能够做我想的任何事情我也可以进一步定制它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特性那就更好了。我也喜欢开源因为开源我才能够和朋友、同事们分享我喜欢的程序。
_lm8_我使用开源软件是因为我不必担心由于开发公司的破产或者决定停止维护它导致它可能会变得过时或者被废弃。我能够自己来完成后续的更新、维护。如果我想让软件能够做我想的任何事情我也可以进一步定制它但是如果有更多的特性那就更好了。我也喜欢开源因为开源我才能够和朋友、同事们分享我喜欢的程序。
_donguitar_因为它能够让我学到很多也让我让别人学到了很多。
_donguitar_因为它能够让我学到很多也让我让别人学到了很多。
### 该你回答了 ### 该你回答了
所以_**你**_ 使用 Linux 的原因是什么? _**你**_ 使用开源软件的原因是什么?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所以_**你**_ 使用 Linux 的原因是什么? _**你**_ 使用开源软件的原因是什么?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 最后的补充 #### 最后的补充
最后,在以后的文章里你想看到什么问题的回答?是社区的建立和维护的相关问题,还是你想知道如何对一个开源项目作出贡献,还是更有技术性的问题 — [向我们提交你对 Linux 和 开源的问题][5]。 最后,在以后的文章里你想看到什么问题的回答?是社区的建立和维护的相关问题,还是你想知道如何对一个开源项目作出贡献,还是更有技术性的问题 — [向我们提交你对 Linux 和 开源的问题][5]。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Jeremy Garcia - Jeremy Garcia 是 LinuxQuestions.org 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位热情中不乏现实主义的开源倡导者。你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Jeremy@linuxquestions Jeremy Garcia - Jeremy Garcia 是 LinuxQuestions.org 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位热情中不乏现实主义的开源倡导者。你可以在 Twitter 上关注 Jeremy@linuxquestions
------------------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why-do-you-use-linux-and-open-source-software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3/why-do-you-use-linux-and-open-source-software
作者:[Jeremy Garcia ][a] 作者:[Jeremy Garcia][a]
译者:[WangYueScream](https://github.com/WangYueScream) 译者:[WangYueScream](https://github.com/WangYueScream)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10 +1,9 @@
FreeFileSync - 在 Ubuntu 中对比及同步文件 FreeFileSync在 Ubuntu 中对比及同步文件
============================================================ ============================================================
FreeFileSync 是一个自由、开源以及跨平台的文件夹对比及同步软件它可以帮助你[同步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中的文件和文件夹][2]。
FreeFileSync 是一个免费、开源以及跨平台的文件夹对比及同步软件它可以帮助你[同步 Linux、Windows 和 Mac OS 中的文件和文件夹][2]。 它是便携的,也可以被安装在本地系统中,它的功能丰富,旨在节省设置和执行备份操作的时间,同时具有有吸引力的图形界面。
它是可移植的并可以被本地安装在系统中,它的功能丰富,旨在节省设置和执行备份操作的时间,同时具有有吸引力的图形界面。
#### FreeFileSync 功能 #### FreeFileSync 功能
@ -16,7 +15,7 @@ FreeFileSync 是一个免费、开源以及跨平台的文件夹对比及同步
4. 它可以识别被移动和被重命名的文件和文件夹。 4. 它可以识别被移动和被重命名的文件和文件夹。
5. 使用目录树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5. 使用目录树显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6. 支持复制锁定文件(卷影复制服务)。 6. 支持复制锁定文件(卷影复制服务)。
7. 确定冲突并同步删除propagate deletions 7. 识别冲突并同步删除propagate deletions
8. 支持按内容比较文件。 8. 支持按内容比较文件。
9. 它可以配置为处理符号链接。 9. 它可以配置为处理符号链接。
10. 支持批量自动同步。 10. 支持批量自动同步。
@ -25,12 +24,12 @@ FreeFileSync 是一个免费、开源以及跨平台的文件夹对比及同步
13. 支持复制 NTFS 扩展属性,如(压缩、加密、稀疏)。 13. 支持复制 NTFS 扩展属性,如(压缩、加密、稀疏)。
14. 还支持复制 NTFS 安全权限和 NTFS 备用数据流。 14. 还支持复制 NTFS 安全权限和 NTFS 备用数据流。
15. 支持超过 260 个字符的长文件路径。 15. 支持超过 260 个字符的长文件路径。
16. 支持故障安全的文件复制防止数据损坏。 16. 支持故障的文件复制防止数据损坏。
17. 允许扩展环境变量,例如 UserProfile 17. 允许扩展环境变量,例如 `UserProfile`
18. 支持通过卷名访问可变驱动器盘符U盘 18. 支持通过卷名访问可变驱动器盘符U盘
19. 支持管理已删除/更新文件的版本。 19. 支持管理已删除/更新文件的版本。
20. 通过最佳同步序列防止光盘空间问题。 20. 通过最佳同步序列防止光盘空间问题。
21. 支持完整的 Unicode。 21. 完全支持 Unicode。
22. 提供高度优化的运行时性能。 22. 提供高度优化的运行时性能。
23. 支持过滤器包含和排除文件等。 23. 支持过滤器包含和排除文件等。
@ -45,9 +44,9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freefilesync $ sudo apt-get install freefilesync
``` ```
对于 Ubuntu 16.04 或者更新的版本,进入[ FreeFileSync 的下载页][3]为你的 Ubuntu 和 Debian 获取合适的包。 对于 Ubuntu 16.04 或者更新的版本,进入 [FreeFileSync 的下载页][3]为你的 Ubuntu 和 Debian 获取合适的包。
接下来,进入下载文件夹,如下解压 FreeFileSync_*.tar.gz 到 /opt 目录中: 接下来,进入下载文件夹,如下解压 FreeFileSync_*.tar.gz 到 `/opt` 目录中:
``` ```
$ cd Downloads/ $ cd Downloads/
@ -57,13 +56,13 @@ $ ls
$ sudo unzip FreeFileSync/Resources.zip -d /opt/FreeFileSync/Resources/ $ sudo unzip FreeFileSync/Resources.zip -d /opt/FreeFileSync/Resources/
``` ```
下载我们会使用 Gnome Panel创建一个程序启动器.desktop 文件)。要浏览系统中 `.desktop` 文件的例子,列出 /usr/share/applications 目录的内容: 下载我们会使用 Gnome 面板创建一个程序启动器(`.desktop` 文件)。要浏览系统中 `.desktop` 文件的例子,列出 `/usr/share/applications` 目录的内容:
``` ```
$ ls /usr/share/applications $ ls /usr/share/applications
``` ```
为防你没有安装 Gnome Panel,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为防你没有安装 Gnome 面板,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安装:
``` ```
$ sudo apt-ge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gnome-panel $ sudo apt-ge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gnome-panel
@ -84,7 +83,7 @@ Command: /opt/FreeFileSync/FreeFileSync
Comment: Folder Comparison and Synchronization Comment: Folder Comparison and Synchronization
``` ```
要为启动器添加一个图标,只需要点击图标选择:/opt/FreeFileSync/Resources/FreeFileSync.png。 要为启动器添加一个图标,只需要点击图标选择:`/opt/FreeFileSync/Resources/FreeFileSync.png`
当你设置完成之后,点击 OK 创建。 当你设置完成之后,点击 OK 创建。
@ -92,7 +91,7 @@ Comment: Folder Comparison and Synchronization
![Create Desktop Launch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reate-Desktop-Launcher.png) ![Create Desktop Launcher](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reate-Desktop-Launcher.png)
][4] ][4]
创建桌面启动器 *创建桌面启动器*
如果你不想要创建桌面启动器,你可以从目录中启动 FreeFileSync。 如果你不想要创建桌面启动器,你可以从目录中启动 FreeFileSync。
@ -108,7 +107,7 @@ $ ./FreeFileSync
![FreeFileSync ](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FreeFileSync-launched.png) ![FreeFileSync ](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FreeFileSync-launched.png)
][5] ][5]
FreeFileSync *FreeFileSync*
#### 使用 FreeFileSync 比较两个文件夹 #### 使用 FreeFileSync 比较两个文件夹
@ -125,7 +124,7 @@ Destination Folder: /media/aaronkilik/J_CPRA_X86F/scripts
![Compare Two Folder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e-two-folders.png) ![Compare Two Folders in Linux](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e-two-folders.png)
][6] ][6]
在 Linux 中比较两个文件夹 *在 Linux 中比较两个文件夹*
通过下面的界面,可以在两个文件夹中按 `F6` 来更改要比较的内容:文件时间和大小、内容或文件大小。请注意,你选择的每个选项的含义也包括在内。 通过下面的界面,可以在两个文件夹中按 `F6` 来更改要比较的内容:文件时间和大小、内容或文件大小。请注意,你选择的每个选项的含义也包括在内。
@ -133,7 +132,7 @@ Destination Folder: /media/aaronkilik/J_CPRA_X86F/scripts
![File Comparison Setting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ison-settings.png) ![File Comparison Setting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ison-settings.png)
][7] ][7]
文件比较设置 *文件比较设置*
#### 使用 FreeFileSync 同步两个文件夹 #### 使用 FreeFileSync 同步两个文件夹
@ -147,27 +146,27 @@ Destination Folder: /media/aaronkilik/Data/Tecmint
![Compare and Synchronize Two Folder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e-and-sychronize-two-folders.png) ![Compare and Synchronize Two Folder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compare-and-sychronize-two-folders.png)
][8] ][8]
比较以及同步两个文件夹 *比较以及同步两个文件夹*
[ [
![Start File Synchroniza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tart-sychronization.png) ![Start File Synchronization](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tart-sychronization.png)
][9] ][9]
开始文件同步 *开始文件同步*
[ [
![File Synchronization Complete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ynchronization-complete.png) ![File Synchronization Completed](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ynchronization-complete.png)
][10] ][10]
文件同步完成 *文件同步完成*
在下面的界面中按下 `F8` 设置默认同步选项two way、mirror、update 或 custom。每个选项的意义都包含在内 在下面的界面中按下 `F8` 设置默认同步选项two way、mirror、update 或 custom。每个选项的意义不言自明
[ [
![File Synchronization Setting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ynchronization-setttings.png) ![File Synchronization Settings](http://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synchronization-setttings.png)
][11] ][11]
文件同步设置 *文件同步设置*
要了解更多信息,访问 FreeFileSync 主页:[http://www.freefilesync.org/][12] 要了解更多信息,访问 FreeFileSync 主页:[http://www.freefilesync.org/][12]
@ -184,9 +183,9 @@ Ravi SaiveTecMint 的原创作者。一个喜爱在互联网上分享技巧
via: http://www.tecmint.com/freefilesync-compare-synchronize-files-in-ubuntu/ via: http://www.tecmint.com/freefilesync-compare-synchronize-files-in-ubuntu/
作者:[Ravi Saive ][a] 作者:[Ravi Saive][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25 +1,24 @@
更快的机器学习即将来到 Linux 内核 更快的机器学习即将来到 Linux 内核
============================================================ ============================================================
### Linux 内核新增的异构内存管理将解锁加速 GPU 的新途径,并挖掘其它机器学习硬件的潜能 > Linux 内核新增的异构内存管理将解锁加速 GPU 的新途径,并挖掘其它机器学习硬件的潜能
![更快的机器学习正在来到你身边的 Linux 内核 Faster machine learning is coming to a Linux kernel near you](http://images.techhive.com/images/article/2015/12/machine_learning-100633721-primary.idge.jpg) ![更快的机器学习正在来到你身边的 Linux 内核](http://images.techhive.com/images/article/2015/12/machine_learning-100633721-primary.idge.jpg)
>Credit: Thinkstock >Credit: Thinkstock
一项开发了很久的内存管理技术将会给机器学习和其它 GPU 驱动的程序很大幅度的提升,而它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版本中进入 Linux 内核。 一项开发了很久的内存管理技术将会给机器学习和其它 GPU 驱动的程序很大幅度的提升,而它也将在接下来的几个版本中进入 Linux 内核。
异构内存管理HMM可以允许设备驱动为在其自身内存管理下的进程镜像地址空间。正如红帽的开发者 Jérôme Glisse [所解释的][10],这让像 GPU 这样的硬件设备可以直接访问进程内存,而不用花费复制带来的额外开销。它还不违反现代才做系统提供的内存保护功能。 异构内存管理HMM可以允许设备驱动为在其自身内存管理下的进程镜像地址空间。正如红帽的开发者 Jérôme Glisse [所解释的][10],这让像 GPU 这样的硬件设备可以直接访问进程内存,而不用花费复制带来的额外开销。它还不违反现代操作系统提供的内存保护功能。
一类会从 HMM 中获益最多的应用是基于 GPU 的机器学习。像 OpenCL 和 CUDA 这样的库能够从 HMM 中获得速度的提升。HMM 实现这个的方式和[加速基于 GPU 的机器学习][11]相似,就是让数据留在原地,靠近 GPU 的地方,在那里直接操作数据,尽可能少地移动数据。
一类会从 HMM 中获益最多的应用是基于 GPU 的机器学习。像 OpenCL 和 CUDA 这样的库能够从 HMM 中获得速度的提升。HMM 实现这个的方式和[加速基于 GPU 的机器学习][11]相似,就是让数据留在原地,靠近 GPU在那里直接操作数据尽可能少地移动数据 像这样的加速对于 CUDA英伟达基于 GPU 的处理库)来说,只会有益于在英伟达 GPU 上的操作,这些 GPU 也是目前加速数据处理的主要硬件。但是OpenCL 设计用来编写可以针对多种硬件的代码——CPU、GPU、FPGA 等等——随着这些硬件的成熟HMM 能够提供更加广泛的益处
像这样的加速对于 CUDA英伟达基于 GPU 的处理库)来说,只会有益于在英伟达 GPU 上的操作,这些 GPU 也是目前加速数据处理的主要硬件。但是OpenCL 设计用来编写可以针对多种硬件的代码——CPUGPUFPGA等等——随着这些硬件的成熟HMM 能够提供更加广泛的益处 要让 Linux 中的 HMM 处于可用状态还有一些阻碍。第一个是内核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限制。[早在 2014][12]年HMM 最初作为 Linux 内核补丁集提出,红帽和英伟达都是关键开发者。需要做的工作不少,但是开发者认为代码可以提交上去,也许接下来的几个内核版本就能把它包含进去
第二个阻碍是显卡驱动支持,英伟达一直在自己单独做一些工作。据 Glisse 的说法AMD 的 GPU 可能也会支持 HMM所以这种特殊优化不会仅限于英伟达的 GPU。AMD 一直都在尝试提升它的 GPU 市场占有率,有可能会[将 GPU 和 CPU 整合][13]到同一模具。但是,软件生态系统依然更青睐英伟达;要使其兑现,还需要更多的像 HMM 这样的中立项目,以及让 OpenCL 提供和 CUDA 相当的性能。
要让 Linux 中的 HMM 处于可用状态还有一些阻碍。第一个是内核支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不明了。[早在 2014][12]年HMM 最初作为 Linux 内核补丁集提出,红帽和英伟达都是关键开发者。需要做的工作不少,但是开发者相信可以提交代码,也许接下来的几个内核版本就能把它包含进去。
第二个阻碍是显卡驱动支持,英伟达一直在自己单独做一些工作。据 Glisse 的说法AMD 的 GPU 可能也会支持 HMM所以这种特殊优化不会仅限于英伟达的 GPU。AMD 一直都在尝试提升它的 GPU 市场占有率,有可能会[将 GPU 和 CPU 整合][13]到同一模具。但是,软件生态系统依然更偏向英伟达;要让可以选择成为现实,还需要更多的像 HMM 这样的中立项目,以及让 OpenCL 提供和 CUDA 相当的性能。
第三个阻碍是硬件支持,因为 HMM 的工作需要一项称作可重现页面故障replayable page faults的硬件特性。只有英伟达的帕斯卡系列高端 GPU 才支持这项特性。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英伟达只需要提供单一硬件的驱动支持就能让 HMM 正常使用,工作量就少了。 第三个阻碍是硬件支持,因为 HMM 的工作需要一项称作可重现页面故障replayable page faults的硬件特性。只有英伟达的帕斯卡系列高端 GPU 才支持这项特性。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英伟达只需要提供单一硬件的驱动支持就能让 HMM 正常使用,工作量就少了。
@ -31,7 +30,7 @@ via: http://www.infoworld.com/article/3196884/linux/faster-machine-learning-is-c
作者:[Serdar Yegulalp][a] 作者:[Serdar Yegulalp][a]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219 @@
Linux 系统中修复 SambaCry 漏洞CVE-2017-7494
============================================================
Samba 很久以来一直是为 *nix 系统上的 Windows 客户端提供共享文件和打印服务的标准。家庭用户,中型企业和大型公司都在使用它,它作为最佳解决方案在多种操作系统共存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由于广泛使用的工具很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 Samba 安装都面临着可能利用已知漏洞的攻击的风险,这个漏洞直到 WannaCry 勒索软件攻击的新闻出来之前都被认为是不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这个 Samba 漏洞是什么以及如何保护你负责的系统。根据你的安装类型(从仓库或者源码),你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你目前有在任何环境中使用 Samba 或者知道有人在使用,请继续阅读!
### 漏洞
过时和未修补的系统容易受到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的攻击。简单来说,这意味着访问可写共享的人可以上传一段任意代码,并使用服务器中的 root 权限执行该代码。
这个问题在 Samba 网站上被描述为 [CVE-2017-7494][1],并且已知会影响 Samba v3.52010 年 3 月初发布)及以后版本。由于与 WannaCry 有相似之处,它被非官方地被命名为 SambaCry它们均针对 SMB 协议,并且可能是蠕虫病毒 - 这可能导致其从一个系统传播到另一个系统中。
Debian、Ubuntu、CentOS 和 Red Hat 已采取快速的行动来保护它们的用户,并为其支持的版本发布了补丁。另外,还提供了不受支持的安全临时解决方案。
### 更新 Samba
如先前提到的那样,根据你之前安装的方法有两种方式更新:
#### 如果你从发行版的仓库中安装的 Samba
让我们看下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做什么:
**在 Debian 下修复 SambaCry**
添加下面的行到你的源列表中(`/etc/apt/sources.list`)以确保 [apt][2] 能够获得最新的安全更新:
```
deb http://security.debian.org stable/updates main
deb-src http://security.debian.org/ stable/updates main
```
接下来,更新可用的软件包:
```
# aptitude update
```
最后,确保 samba 软件包的版本符合漏洞修复的版本(见 [CVE-2017-7494][3]
```
# aptitude show samba
```
![Fix Sambacry in Debian](https://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Fix-Sambacry-in-Debian.png)
*在 Debian 中修复 SambaCry*
**在 Ubuntu 中修复 SambaCry**
要开始修复,如下检查新的可用软件包并更新 Samba 软件包: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
已经修复 CVE-2017-7494 的 Samba 版本有下面这些:
* 17.04: samba 2:4.5.8+dfsg-0ubuntu0.17.04.2
* 16.10: samba 2:4.4.5+dfsg-2ubuntu5.6
* 16.04 LTS: samba 2:4.3.11+dfsg-0ubuntu0.16.04.7
* 14.04 LTS: samba 2:4.3.11+dfsg-0ubuntu0.14.04.8
最后,运行下面命令验证你的 Ubuntu 已经安装了正确的版本。
```
$ sudo apt-cache show samba
```
**在 CentOS/RHEL 7 中修复 SambaCry**
在 EL 7 中打过补丁的 Samba 版本是 samba-4.4.4-14.el7_3。要安装它这些做
```
# yum makecache fast
# yum update samba
```
像先前那样,确保你已经安装了打补丁的 Samba 版本:
```
# yum info samba
```
![Fix Sambacry in CentOS](https://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Fix-Sambacry-in-CentOS.png)
*在 CentOS 中修复 SambaCry*
旧支持的 CentOS 以及 RHEL 更老的版本也有修复。参见 [RHSA-2017-1270][4] 获取更多。
#### 如果你从源码安装的 Samba
注意:下面的过程假设你先前从源码构建的 Samba。强烈建议你在部署到生产服务器之前先在测试环境尝试。
此外,开始之前确保你备份了 `smb.conf` 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从源码编译并更新 Samba。然而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先确保安装了所有的依赖。注意这也许会花费几分钟。
**在 Debian 和 Ubuntu 中:**
```
# aptitude install acl attr autoconf bison build-essential \
debhelper dnsutils docbook-xml docbook-xsl flex gdb krb5-user \
libacl1-dev libaio-dev libattr1-dev libblkid-dev libbsd-dev \
libcap-dev libcups2-dev libgnutls28-dev libjson-perl \
libldap2-dev libncurses5-dev libpam0g-dev libparse-yapp-perl \
libpopt-dev libreadline-dev perl perl-modules pkg-config \
python-all-dev python-dev python-dnspython python-crypto xsltproc \
zlib1g-dev libsystemd-dev libgpgme11-dev python-gpgme python-m2crypto
```
**在 CentOS 7 或相似的版本中:**
```
# yum install attr bind-utils docbook-style-xsl gcc gdb krb5-workstation \
libsemanage-python libxslt perl perl-ExtUtils-MakeMaker \
perl-Parse-Yapp perl-Test-Base pkgconfig policycoreutils-python \
python-crypto gnutls-devel libattr-devel keyutils-libs-devel \
libacl-devel libaio-devel libblkid-devel libxml2-devel openldap-devel \
pam-devel popt-devel python-devel readline-devel zlib-devel
```
停止服务LCTT 译注:此处不必要):
```
# systemctl stop smbd
```
下载并解压源码(在写作时 4.6.4 是最新的版本):
```
# wget https://www.samba.org/samba/ftp/samba-latest.tar.gz
# tar xzf samba-latest.tar.gz
# cd samba-4.6.4
```
出于了解信息的目的,用以下命令检查可用的配置选项。
```
# ./configure --help
```
如果你在先前的版本的构建中有使用到一些选项,你或许可以在上面命令的返回中包含一些选项,或者你可以选择使用默认值:
```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最后重启服务。
```
# systemctl restart smbd
```
并验证你正在使用的是更新后的版本:
```
# smbstatus --version
```
这里返回的应该是 4.6.4。
### 其它情况
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受支持的发行版本,并且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升级到最新版本,你或许要考虑下面这些建议:
* 如果 SELinux 是启用的,你是处于保护之下的!
* 确保 Samba 共享是用 `noexec` 选项挂载的。这会阻止二进制文件从被挂载的文件系统中执行。
还有将:
```
nt pipe support = no
```
添加到 `smb.conf``[global]` 字段中。你或许要记住,根据 Samba 项目,这“或许禁用 Windows 客户端的某些功能”。
重要:注意 `nt pipe support = no` 选项会禁用 Windows 客户端的共享列表。比如:当你在一台 Samba 服务器的 Windows Explorer 中输入 `\\10.100.10.2\` 时,你会看到 “permission denied”。Windows 客户端不得不手动执行共享,如 `\\10.100.10.2\share_name` 来访问共享。
### 总结
在本篇中,我们已经描述了 SambaCry 漏洞以及如何减轻影响。我们希望你可以使用这个信息来保护你负责的系统。
如果你有关于这篇文章的任何提问以及评论,欢迎使用下面的评论栏让我们知道。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是一名 GNU/Linux 系统管理员,阿根廷圣路易斯 Villa Mercedes 的 web 开发人员。他为一家国际大型消费品公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FOSS 工具以提高生产力,并从中获得极大乐趣。
--------------
via: https://www.tecmint.com/fix-sambacry-vulnerability-cve-2017-7494-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1]:https://www.samba.org/samba/security/CVE-2017-7494.html
[2]:https://www.tecmint.com/apt-advanced-package-command-examples-in-ubuntu/
[3]:https://security-tracker.debian.org/tracker/CVE-2017-7494
[4]:https://rhn.redhat.com/errata/RHSA-2017-1270.html
[5]:https://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6]:https://www.tecmint.com/10-useful-free-linux-ebooks-for-newbies-and-administrators/
[7]:https://www.tecmint.com/free-linux-shell-scripting-books/

View File

@ -0,0 +1,125 @@
cron 与 anacron如何在 Linux 中计划任务
============================================================
在本篇中,我们会解释 cron 和 anacron并向你展示如何在 Linux 中设置 anacron。我们也会比较这两个工具。
要[在一个给定时间或者稍后安排一个任务][1],你可以使用 `at` 或者 `batch` 命令,要使命令能够重复运行,你可以使用 cron 以及 anacron 工具。
[cron][2] - 是一个用于运行计划任务如系统备份、更新等的守护进程。它适合在那些 24X7 不间断运行的机器如服务器上运行的计划任务。
命令/脚本被写在 cron 任务脚本中,它是在 `crontab` 文件中被安排的。系统默认的 `crontab` 文件是 `/etc/crontab`,但是每个用户也可以创建自己的 `crontab` 文件来在特定时间运行用户定义的命令。
要创建一份个人 `crontab` 文件,只要输入:
```
$ crontab -e
```
### 如何在 Linux 中设置 anacron
anacron 用于以天为单位的频率运行命令。它的工作与 cron 稍有不同,**它假设机器不会一直开机**。
cron 也适合在那些不会 24X7 运行如笔记本以及桌面电脑的机器上运行每日、每周以及每月的计划任务LCTT 译注:不适合按小时、分钟执行任务)。
假设你有一个计划任务(比如备份脚本)要使用 cron 在每天半夜运行,也许你以及睡着,那时你的桌面/笔记本电脑已经关机。你的备份脚本就不会被运行。
然而,如果你使用 anacron你可以确保在你下次开启桌面/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备份脚本会被执行。
### anacron 如何在 Linux 工作
anacron 任务被列在 `/etc/anacrontab`任务可以使用下面的格式anacron 文件中的注释必须以 `#` 号开始)安排。
```
period delay job-identifier command
```
从上面的格式中:
* `period` - 这是任务的频率,以天来指定,或者是 `@daily`、`@weekly`、`@monthly` 代表每天、每周、每月一次。你也可以使用数字:`1` - 每天、`7` - 每周、`30` - 每月,或者 `N` - 几天。
* `delay` - 这是在执行一个任务前等待的分钟数。
* `job-id` - 这是写在日志文件中任务的独特名字。
* `command` - 这是要执行的命令或 shell 脚本。
要浏览示例文件,输入:
```
$ ls -l /var/spool/anacron/
total 12
-rw------- 1 root root 9 Jun 1 10:25 cron.daily
-rw------- 1 root root 9 May 27 11:01 cron.monthly
-rw------- 1 root root 9 May 30 10:28 cron.weekly
```
这是实际发生的:
* anacron 会检查任务是否已经在 `period` 字段指定的时间被被执行了。如果没有,则在等待 `delay` 字段中指定的分钟数后,执行 `command` 字段中指定的命令。
* 一旦任务被执行了,它会使用 `job-id`(时间戳文件名)字段中指定的名称将日期记录在 `/var/spool/anacron` 目录中的时间戳文件中。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例子。这个会每天运行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脚本:
```
@daily 10 example.daily /bin/bash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
当机器在 `backup.sh` 期望被运行时是关机的anacron 会在机器开机十分钟之后运行它,而不用再等待 7 天。
这里有两个你应该理解的 anacrontab 文件的重要变量:
* `START_HOURS_RANGE` - 这个设置任务开始运行的时间范围(也就是任务只在这几个小时内运行)。
* `RANDOM_DELAY` - 这定义添加到用户定义的任务延迟的最大随机延迟(默认为 45
这是你的 anacrontab 文件可能看上去的样子。
Anacron `/etc/anacrontab`
```
# /etc/anacrontab: configuration file for anacron
# See anacron(8) and anacrontab(5) for details.
SHELL=/bin/sh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
HOME=/root
LOGNAME=root
# These replace cron's entries
1 5 cron.dai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daily
7 10 cron.week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weekly
@monthly 15 cron.month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monthly
@daily 10 example.daily /bin/bash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
下面是 cron 以及 anacron 的比较,帮助你理解何时用他们其中一个。
| cron | anacron |
|------|---------|
| 它是守护进程 | 它不是守护进程 |
| 适合服务器 | 适合桌面/笔记本电脑 |
| 可以让你以分钟级运行计划任务 | 只能让你以天为基础来运行计划任务 |
| 关机时不会执行计划任务 | 如果计划任务到期,机器是关机的,那么它会在机器下次开机后执行计划任务 |
| 普通用户和 root 用户都可以使用 | 只有 root 用户可以使用(使用特定的配置启动普通任务) |
cron 和 anacron 主要的区别在于 cron 能在那些持续运行的机器上有效地运行,而 anacron 是针对那些会在一天内或者一周内会关机的机器。
如果你还知道其他方式,请在评论栏中与我们分享。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是一个 Linux 和 F.O.S.S 爱好者、Linux 系统管理员、网络开发人员,现在也是 TecMint 的内容创作者,他喜欢和电脑一起工作,坚信共享知识。
------
via: https://www.tecmint.com/cron-vs-anacron-schedule-jobs-using-anacron-on-linux/
作者:[Aaron Kili][a]
译者:[geekpi](https://github.com/geekpi)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1]:https://www.tecmint.com/linux-cron-alternative-at-command-to-schedule-tasks/
[2]:https://www.tecmint.com/11-cron-scheduling-task-examples-in-linux/
[3]:https://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4]:https://www.tecmint.com/10-useful-free-linux-ebooks-for-newbies-and-administrators/
[5]:https://www.tecmint.com/free-linux-shell-scripting-books/

View File

@ -1,83 +1,84 @@
安卓编年史 安卓编年史20安卓 4.1果冻豆——Google Now 指明未来
================================================================================ ================================================================================
![](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playicons2.png)
Ron Amadeo 供图
### 安卓 4.1果冻豆——Google Now指明未来 ### 安卓 4.1果冻豆——Google Now指明未来
![华硕制造的 Nexus 7安卓 4.1 的首发设备。](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ASUS_Google_Nexus_7_4_11.jpg) ![华硕制造的 Nexus 7安卓 4.1 的首发设备](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ASUS_Google_Nexus_7_4_11.jpg)
华硕制造的 Nexus 7安卓 4.1 的首发设备。
随着2012年7月安卓 4.1 果冻豆的发布,谷歌的安卓发布节奏进入每六个月一发布的轨道。平台已经成熟,三个月的发布周期就没那么必要了,更长的发布周期也给了 OEM 厂商足够的时间跟上谷歌的节奏。和蜂巢不同小数点后的更新发布现在是主要更新4.1 带来了主要的界面更新和框架变化。 *华硕制造的 Nexus 7安卓 4.1 的首发设备*
果冻豆最大的变化之一,并且你在截图中看不到的是“黄油计划”,谷歌工程师齐心努力让安卓的动画顺畅地跑在 30FPS 上。还有一些核心变化,像垂直同步和三重缓冲,每个动画都经过优化以流畅地绘制。动画和顺滑滚动一直是安卓和 iOS 相比之下的弱点。经过在核心动画框架和单独的应用上的努力,果冻豆让安卓的流畅度大幅接近 iOS 随着 2012 年 7 月安卓 4.1 果冻豆的发布,谷歌的安卓发布节奏进入每六个月一发布的轨道。平台已经成熟,三个月的发布周期就没那么必要了,更长的发布周期也给了 OEM 厂商足够的时间跟上谷歌的节奏。和蜂巢不同小数点后的更新发布现在是主要更新4.1 带来了主要的界面更新和框架变化
和果冻豆一起到来的还有 [Nexus][2] 7由华硕生产的7英寸平板。不像之前主要是横屏模式的 XoomNexus 7 主要以竖屏模式使用像个大一号的手机。Nexus 7 展现了经过一年半的生态建设,谷歌已经准备好了给平板市场带来一部旗舰设备。和 Nexus One 和 GSM Galaxy Nexus 一样Nexus 7 直接由谷歌在线销售。尽管那些早先的设备对习惯于运营商补贴的消费者来说拥有惊人的高价Nexus 7 以仅仅 200 美元的价格推向大众市场。这个价格给你带来一部7英寸1280x800 英寸显示屏,四核 1.2GHz Tegra 3 处理器1GB 内存8GB 内置存储的设备。Nexus 7 的性价比如此之高,许多人都想知道谷歌到底有没有在其旗舰平板上赚到钱 果冻豆最大的变化之一,并且你在截图中看不到的是“黄油计划”,这个名字代表了谷歌工程师让安卓的动画顺畅地跑在 30FPS 上的努力。还有一些核心变化,像垂直同步和三重缓冲,每个动画都经过优化以流畅地绘制。动画和顺滑滚动一直是安卓和 iOS 相比之下的弱点。经过在核心动画框架和单独的应用上的努力,果冻豆让安卓的流畅度大幅接近 iOS
更小更轻7英寸这些因素促成了谷歌巨大的成功并且将谷歌带向了引领行业潮流的位置。一开始制造10英寸 iPad 的苹果,最终也不得不推出和 Nexus 7 相似的 iPad Mini 来应对。 和果冻豆一起到来的还有 [Nexus][2] 7由华硕生产的 7 英寸平板。不像之前主要是横屏模式的 XoomNexus 7 主要以竖屏模式使用像个大一号的手机。Nexus 7 展现了经过一年半的生态建设,谷歌已经准备好了给平板市场带来一部旗舰设备。和 Nexus One 和 GSM Galaxy Nexus 一样Nexus 7 直接由谷歌在线销售。尽管那些早先的设备对习惯于运营商补贴的消费者来说价格高的惊人Nexus 7 以仅仅 200 美元的价格推向大众市场。这个价格给你带来一部 7 英寸、1280x800 英寸显示屏、四核 1.2GHz Tegra 3 处理器、1GB 内存、8GB 内置存储的设备。Nexus 7 的性价比如此之高,许多人都想知道谷歌到底有没有在其旗舰平板上赚到钱。
更小、更轻、7 英寸,这些因素促成了谷歌巨大的成功,并且将谷歌带向了引领行业潮流的位置。一开始制造 10 英寸 iPad 的苹果,最终也不得不推出和 Nexus 7 相似的 iPad Mini 来应对。
![4.1 的新锁屏设计,壁纸,以及系统按钮新的点击高亮。](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picture.png) ![4.1 的新锁屏设计,壁纸,以及系统按钮新的点击高亮。](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picture.png)
4.1 的新锁屏设计,壁纸,以及系统按钮新的点击高亮。
Ron Amadeo 供图 *4.1 的新锁屏设计,壁纸,以及系统按钮新的点击高亮。
[Ron Amadeo 供图]*
蜂巢引入的电子风格在冰淇淋三明治中有所减少,果冻豆在此之上走得更远。它开始从系统中大范围地移除蓝色。迹象就是系统按钮的点击高亮从蓝色变为了灰色。 蜂巢引入的电子风格在冰淇淋三明治中有所减少,果冻豆在此之上走得更远。它开始从系统中大范围地移除蓝色。迹象就是系统按钮的点击高亮从蓝色变为了灰色。
![新应用阵容合成图以及新的消息可展开通知面板。](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jb-apps-and-notications.png) ![新应用阵容合成图以及新的消息可展开通知面板。](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jb-apps-and-notications.png)
新应用阵容合成图以及新的消息可展开通知面板。
Ron Amadeo 供图
通知中心面板完全重制了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奇巧巧克力KitKat。新面板扩展到了屏幕顶部并且覆盖了状态栏图标这意味着通知面板打开的时候不再能看到状态栏。时间突出显示在左上角旁边是日期和设置按钮。清除所有通知按钮冰淇淋三明治中显示为一个“X”按钮现在变为阶梯状的按钮象征着清除所有通知的时候消息交错滑动的动画效果。底部的面板把手从一个小圆换成了一条直线和面板等宽。所有的排版都发生了变化——通知面板的所有项现在都使用了更大更细的字体。通知面板是另一个从冰淇淋三明治和蜂巢中引入的蓝色元素被移除的屏幕。除了触摸高亮之外整个通知面板都是灰色的。 *新应用阵容合成图以及新的消息可展开通知面板。
[Ron Amadeo 供图]*
通知面板也引入了新功能。相较于之前的两行设计现在的通知消息可以展开以显示更多信息。通知消息可以显示最多8行文本甚至还能在消息底部显示按钮。屏幕截图通知消息底部有个分享按钮你也可以直接从未接来电通知拨号或者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小睡这些都可以在通知面板完成。新通知消息默认展开但当它们堆叠到一起时会恢复原来的尺寸。在通知消息上双指向下滑动可以展开消息。 通知中心面板完全重制了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奇巧巧克力KitKat。新面板扩展到了屏幕顶部并且覆盖了状态栏图标这意味着通知面板打开的时候不再能看到状态栏。时间突出显示在左上角旁边是日期和设置按钮。清除所有通知的按钮在冰淇淋三明治中显示为一个“X”按钮现在变为阶梯状的按钮象征着清除所有通知的时候消息交错滑动的动画效果。底部的面板把手从一个小圆换成了一条直线和面板等宽。所有的排版都发生了变化——通知面板的所有项现在都使用了更大更细的字体。通知面板是另一个从冰淇淋三明治和蜂巢中引入的蓝色元素被移除的屏幕。除了触摸高亮之外整个通知面板都是灰色的。
通知面板也引入了新功能。相较于之前的两行设计,现在的通知消息可以展开以显示更多信息。通知消息可以显示最多 8 行文本,甚至还能在消息底部显示按钮。屏幕截图通知消息底部有个分享按钮,你也可以直接从未接来电通知中拨号,或者将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小睡,这些都可以在通知面板完成。新通知消息默认展开,但当它们堆叠到一起时会恢复原来的尺寸。在通知消息上双指向下滑动可以展开消息。
![新谷歌搜索应用,带有 Google Now 卡片,语音搜索,以及文字搜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googlenow.png) ![新谷歌搜索应用,带有 Google Now 卡片,语音搜索,以及文字搜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googlenow.png)
新谷歌搜索应用,带有 Google Now 卡片,语音搜索,以及文字搜索。
Ron Amadeo 供图
果冻豆中不止对安卓而言也是对谷歌来说最大的特性是新版谷歌搜索应用。它带来了“Google Now”一个预测性搜索功能。Google Now 在搜索框下面显示为几张卡片,它会提供谷歌认为你所关心的事物的搜索结果。就比如谷歌地图搜索你最近在桌面电脑查找的地点或日历的约会地点,天气,以及旅行时回家的时间。 *新谷歌搜索应用,带有 Google Now 卡片,语音搜索,以及文字搜索。
[Ron Amadeo 供图]*
新版谷歌搜索应用自然可以从谷歌图标启动,但它还可以在任意屏幕从系统栏上滑访问。长按系统栏会唤出一个类似锁屏解锁的环。卡片部分纵向滚动,如果你不想看到它们,可以滑动消除它们。语音搜索是更新的一个大部分。提问不是无脑地输入进谷歌,如果谷歌知道答案,它还会用文本语音转换引擎回答你。传统的文字搜索当然也受支持。只需点击搜索栏然后开始输入即可 果冻豆中不止对安卓而言也是对谷歌来说最大的特性是新版谷歌搜索应用。它带来了“Google Now”一个预测性搜索功能。Google Now 在搜索框下面显示为几张卡片,它会提供谷歌认为你所关心的事物的搜索结果。就比如谷歌地图搜索你最近在桌面电脑查找的地点或日历的约会地点、天气,以及旅行时回家的时间
谷歌经常将 Google Now 称作“谷歌搜索的未来”。告诉谷歌你想要什么这还不够好。谷歌想要在你之前知道你想要什么。Google Now 用谷歌所有的数据挖掘关于你的知识为你服务,这也是谷歌对抗搜索引擎竞争对手,比如必应,最大的优势所在。智能手机比你拥有的其它设备更了解你,所以该服务在安卓上首次亮相。但谷歌慢慢也将 Google Now 加入 Chrome最终似乎会到达 Google.com 新版谷歌搜索应用自然可以从谷歌图标启动,但它还可以在任意屏幕从系统栏上滑访问。长按系统栏会唤出一个类似锁屏解锁的环。卡片部分纵向滚动,如果你不想看到它们,可以滑动消除它们。语音搜索是更新的一个大部分。提问不是无脑地输入进谷歌,如果谷歌知道答案,它还会用文本语音转换引擎回答你。传统的文字搜索当然也支持。只需点击搜索栏然后开始输入即可
尽管功能很重要,但同时 Google Now 是谷歌产品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设计工作也是毋庸置疑的。谷歌搜索应用引入的白色卡片审美将会成为几乎所有谷歌产品设计的基础。今天,卡片风格被用在 Google Play 商店以及所有的 Play 内容应用Youtube谷歌地图DriveKeepGmailGoogle+以及其它产品。同时也不限于安卓应用。不少谷歌的桌面站点和 iOS 应用也以此设计为灵感。设计是谷歌历史中的弱项之一,但 Google Now 开始谷歌最终在设计上采取了行动,带来一个统一的,全公司范围的设计语言。 谷歌经常将 Google Now 称作“谷歌搜索的未来”。告诉谷歌你想要什么这还不够好。谷歌想要在你之前知道你想要什么。Google Now 用谷歌所有的数据挖掘关于你的知识为你服务,这也是谷歌对抗搜索引擎竞争对手,比如必应,的最大优势所在。智能手机比你拥有的其它设备更了解你,所以该服务在安卓上首次亮相。但谷歌慢慢也将 Google Now 加入 Chrome最终似乎会到达 Google.com。
尽管功能很重要,但同时 Google Now 是谷歌产品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设计工作也是毋庸置疑的。谷歌搜索应用引入的白色卡片审美将会成为几乎所有谷歌产品设计的基础。今天,卡片风格被用在 Google Play 商店以及所有的 Play 内容应用Youtube、谷歌地图、Drive、Keep、Gmail、Google+ 以及其它产品。同时也不限于安卓应用。不少谷歌的桌面站点和 iOS 应用也以此设计为灵感。设计是谷歌历史上的弱项之一,但 Google Now 开始谷歌最终在设计上采取了行动,带来一个统一的,全公司范围的设计语言。
![又一个 Youtube 重新设计,信息密度有所下降。](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yotuube.png) ![又一个 Youtube 重新设计,信息密度有所下降。](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yotuube.png)
又一个 Youtube 的重新设计,信息密度有所下降。
Ron Amadeo 供图
又一个版本,又一个 Youtube 的重新设计。这次列表视图主要基于略缩图,大大的图片占据了屏幕的大部分。信息密度在新列表设计中有所下降。之前 Youtube 每屏大约能显示6个项目现在只能显示3个。 *又一个 Youtube 的重新设计,信息密度有所下降。
[Ron Amadeo 供图]*
又一个版本,又一个 Youtube 的重新设计。这次列表视图主要基于略缩图,大大的图片占据了屏幕的大部分。信息密度在新列表设计中有所下降。之前 Youtube 每屏大约能显示 6 个项目,现在只能显示 3 个。
Youtube 是首批在应用左侧加入滑动抽屉的应用之一,该特性会成为谷歌应用的标准设计风格。抽屉中有你的账户的链接和订阅频道,这让谷歌可以去除页面顶部标签页设计。 Youtube 是首批在应用左侧加入滑动抽屉的应用之一,该特性会成为谷歌应用的标准设计风格。抽屉中有你的账户的链接和订阅频道,这让谷歌可以去除页面顶部标签页设计。
![Google Play 服务的职责以及安卓的剩余部分职责。](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3/08/playservicesdiagram2.png) ![Google Play 服务的职责以及安卓的剩余部分职责。](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3/08/playservicesdiagram2.png)
Google Play 服务的职责以及安卓的剩余部分职责。
Ron Amadeo 供图
### Google Play Services—fragmentation and making OS versions (nearly) obsolete ### *Google Play 服务的职责以及安卓的剩余部分职责。
[Ron Amadeo 供图]*
### Google Play 服务——碎片化和让系统版本(几乎)过时 ### ### Google Play 服务——碎片化和让系统版本(几乎)过时 ###
碎片化那时候看起来这并不是个大问题但2012年12月Google Play 服务 1.0 面向所有安卓2.2及以上版本的手机推出。它添加了一些 Google+ API 和对 OAuth 2.0 的支持。 碎片化那时候看起来这并不是个大问题,但 2012 12 Google Play 服务 1.0 面向所有安卓 2.2 及以上版本的手机推出。它添加了一些 Google+ API 和对 OAuth 2.0 的支持。
尽管这个升级听起来很无聊,但 Google Play 服务最终会成长为安卓整体的一部分。Google Play 服务扮演着正常应用和安卓系统的中间角色,使得谷歌可以升级或替换一些核心组件,并在不发布新安卓版本的前提下添加 API。 尽管这个升级听起来很无聊,但 Google Play 服务最终会成长为安卓整体的一部分。Google Play 服务扮演着正常应用和安卓系统的中间角色,使得谷歌可以升级或替换一些核心组件,并在不发布新安卓版本的前提下添加 API。
有了 Play 服务,谷歌有了直接接触安卓手机核心部分的能力,而不用通过 OEM 更新一集运营商批准的过程。谷歌使用 Play 服务添加了全新的位置系统,恶意软件扫描,远程擦除功能,以及新的谷歌地图 API所有的这一切都不用通过发布一个系统更新实现。正如我们在姜饼部分的结尾提到的感谢 Play 服务里这些“可移植的”API 实现,姜饼仍然能够下载现代版本的 Play 商店和许多其他的谷歌应用。 有了 Play 服务,谷歌有了直接接触安卓手机核心部分的能力,而不用通过 OEM 更新一集运营商批准的过程。谷歌使用 Play 服务添加了全新的位置系统、恶意软件扫描、远程擦除功能,以及新的谷歌地图 API所有的这一切都不用通过发布一个系统更新实现。正如我们在姜饼部分的结尾提到的感谢 Play 服务里这些“可移植的”API 实现,姜饼仍然能够下载现代版本的 Play 商店和许多其他的谷歌应用。
另一个巨大的益处是安卓用户基础的兼容性。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统要经过很长时间到达大多数用户手中,这意味着最新版本系统绑定的 API 在大多数用户升级之前对开发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Google Play 服务兼容冻酸奶及以上版本换句话说就是99%的活跃设备,并且更新可以直接通过 Play 商店直接推送到手机上。通过将 API 包含在 Google Play 服务中而不是安卓中,谷歌可以在一周内将新 API 推送到几乎所有用户手中。这对许多版本碎片化引起的问题来说是个[伟大的解决方案][3]。 另一个巨大的益处是安卓用户基础的兼容性。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统要经过很长时间到达大多数用户手中,这意味着最新版本系统绑定的 API 在大多数用户升级之前对开发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Google Play 服务兼容冻酸奶及以上版本,换句话说就是 99% 的活跃设备,并且更新可以直接通过 Play 商店直接推送到手机上。通过将 API 包含在 Google Play 服务中而不是安卓中,谷歌可以在一周内将新 API 推送到几乎所有用户手中。这对许多版本碎片化引起的问题来说是个[伟大的解决方案][3]。
---------- ----------
![Ron Amadeo](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authors/ron-amadeo-sq.jpg) ![Ron Amadeo](https://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6/05/r.amadeo-45843.jpg)
[Ron Amadeo][a]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 Amadeo][a] / Ron 是 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t]
[@RonAmadeo][t]
--------------------------------------------------------------------------------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1/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1/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62 +1,70 @@
安卓编年史 安卓编年史21安卓 4.2,果冻豆——全新 Nexus 设备,全新平板界面
================================================================================ ================================================================================
### Android 4.2,果冻豆——全新 Nexus 设备,全新平板界面 ### ### 安卓 4.2,果冻豆——全新 Nexus 设备,全新平板界面 ###
安卓平台成熟的脚步越来越快,谷歌也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托管到 Play 商店需要通过系统更新来更新的应用越来越少。但是不间断的更新还是要继续的2012 年 11 月,安卓 4.2 发布。4.2 还是叫做“果冻豆”,这个版本主要是一些少量变动。 安卓平台成熟的脚步越来越快,谷歌也将越来越多的应用托管到 Play 商店需要通过系统更新来更新的应用越来越少。但是不间断的更新还是要继续的2012 年 11 月,安卓 4.2 发布。4.2 还是叫做“果冻豆”,这个版本主要是一些少量变动。
![LG 生产的 Nexus 4 和三星生产的 Nexus 10。](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unnamed.jpg) ![LG 生产的 Nexus 4 和三星生产的 Nexus 10。](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unnamed.jpg)
LG 生产的 Nexus 4 和三星生产的 Nexus 10。
Google/Ron Amadeo 供图
和安卓 4.2 一同发布的还有两部旗舰设备Nexus 4 和 Nexus 10都由谷歌直接在 Play 商店出售。Nexus 4 使用了 Nexus 7 的策略,令人惊讶的低价和高质量,并且无锁设备售价 300 美元。Nexus 4 有一个 4 核 1.5GHz 骁龙 S4 Pro 处理器2GB 内存以及 1280×768 分辨率 4.7 英寸 LCD 显示屏。谷歌的新旗舰手机由 LG 生产并和制造商一起将关注点转向了材料和质量。Nexus 4 有着正反两面双面玻璃这会让你爱不释手他是有史以来触感最佳的安卓手机之一。Nexus 4 最大的缺点是没有 LTE 支持,那时候大部分手机,包括 Version Galaxy Nexus 都有更快的基带。但 Nexus 4 的需求仍大大超出了谷歌的预料——发布当日大量的流量拖垮了 Play 商店网站。手机在一小时之内销售一空。 *LG 生产的 Nexus 4 和三星生产的 Nexus 10。
[Google/Ron Amadeo 供图]*
Nexus 10 是谷歌的第一部 10 英寸 Nexus 平板。该设备的亮点是 2560×1600 分辨率的显示屏,在其等级上是分辨率最高的。这背后是双核 1.7GHz Cortex A15 处理器和 2GB 内存的强力支持。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逝Nexus 10 似乎逐渐成为了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 10 英寸 Nexus 平板。通常这些设备每年都升级,但 Nexus 10 至今面世 16 个月了,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新设备的迹象。谷歌在小尺寸的 7 英寸平板上做得很出色,它似乎更倾向于让[像三星][1]这样的合作伙伴探索更大的平板家族。 和安卓 4.2 一同发布的还有两部旗舰设备Nexus 4 和 Nexus 10都由谷歌直接在 Play 商店出售。Nexus 4 使用了 Nexus 7 的策略,令人惊讶的低价和高质量,并且无锁设备售价 300 美元。Nexus 4 有一个 4 核 1.5GHz 骁龙 S4 Pro 处理器2GB 内存以及 1280×768 分辨率 4.7 英寸 LCD 显示屏。谷歌的新旗舰手机由 LG 生产并和制造商一起将关注点转向了材料和质量。Nexus 4 有着正反两面双面玻璃这会让你爱不释手它是有史以来触感最佳的安卓手机之一。Nexus 4 最大的缺点是没有 LTE 支持,那时候大部分手机,包括 Version Galaxy Nexus 都有更快的基带。但 Nexus 4 的需求仍大大超出了谷歌的预料——发布当日大量的流量拖垮了 Play 商店网站。手机在一小时之内销售一空。
Nexus 10 是谷歌的第一部 10 英寸 Nexus 平板。该设备的亮点是 2560×1600 分辨率的显示屏,在这个等级上是分辨率最高的。这背后是双核 1.7GHz Cortex A15 处理器和 2GB 内存的强力支持。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流逝Nexus 10 似乎逐渐成为了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 10 英寸 Nexus 平板。通常这些设备每年都升级,但 Nexus 10 至今面世 16 个月了,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新设备的迹象。谷歌在小尺寸的 7 英寸平板上做得很出色,它似乎更倾向于让[像三星][1]这样的合作伙伴探索更大的平板家族。
![新的锁屏,壁纸,以及时钟小部件设计。](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JBvsjb.jpg) ![新的锁屏,壁纸,以及时钟小部件设计。](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JBvsjb.jpg)
新的锁屏,壁纸,以及时钟小部件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新的锁屏,壁纸,以及时钟小部件设计。
[Ron Amadeo 供图]*
4.2 为锁屏带来了很多变化。文字居中,并且对小时使用了较大的字重,对分钟使用了较细的字体。锁屏现在是分页的,可以自定义小部件。锁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钟,用户还可以将其替换成其它小部件或者添加额外的页面和更多的小部件。 4.2 为锁屏带来了很多变化。文字居中,并且对小时使用了较大的字重,对分钟使用了较细的字体。锁屏现在是分页的,可以自定义小部件。锁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钟,用户还可以将其替换成其它小部件或者添加额外的页面和更多的小部件。
![锁屏的添加小部件页面,小部件列表,锁屏上的 Gmail 部件,以及滑动到相机。](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locksc2reen.jpg) ![锁屏的添加小部件页面,小部件列表,锁屏上的 Gmail 部件,以及滑动到相机。](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locksc2reen.jpg)
锁屏的添加小部件页面,小部件列表,锁屏上的 Gmail 部件,以及滑动到相机。
Ron Amadeo 供图 *锁屏的添加小部件页面,小部件列表,锁屏上的 Gmail 部件,以及滑动到相机。
[Ron Amadeo 供图]*
锁屏现在就像是一个精简版的主屏幕。页面轮廓会显示在锁屏的左右两侧来提示用户可以滑动到有其他小部件的页面。向左滑动页面会显示一个中间带有加号的简单空白页面,点击加号会打开兼容锁屏的小部件列表。锁屏每个页面限制一个小部件,将小部件向上或向下拖动可以展开或收起。最右侧的页面保留给了相机——一个简单的滑动就能打开相机界面,但是你没办法滑动回来。 锁屏现在就像是一个精简版的主屏幕。页面轮廓会显示在锁屏的左右两侧来提示用户可以滑动到有其他小部件的页面。向左滑动页面会显示一个中间带有加号的简单空白页面,点击加号会打开兼容锁屏的小部件列表。锁屏每个页面限制一个小部件,将小部件向上或向下拖动可以展开或收起。最右侧的页面保留给了相机——一个简单的滑动就能打开相机界面,但是你没办法滑动回来。
![新的快速设置面板以及内置应用集合。](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42fix.png) ![新的快速设置面板以及内置应用集合。](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42fix.png)
新的快速设置面板以及内置应用集合。
Ron Amadeo 供图
4.2 最大的新增特性之一就是“快速设置”面板。安卓 3.0 为平板引入了快速改变电源设置的途径4.2 终于将这种能力带给了手机。通知中心右上角加入了一枚新图标,可以在正常的通知列表和新的快速设置之间切换。快速设置提供了对屏幕亮度,网络连接,电池以及数据用量更加快捷的访问,而不用打开完整的设置界面。安卓 4.1 中顶部的设置按钮移除掉了,快速设置中添加了一个按钮来替代它。 *新的快速设置面板以及内置应用集合。
[Ron Amadeo 供图]*
应用抽屉和 4.2 中的应用阵容有很多改变。得益于 Nexus 4 更宽的屏幕横纵比53Galaxy Nexus 是 169应用抽屉可以显示一行五个应用图标的方阵。4.2 将自带的浏览器替换为了 Google Chrome自带的日历换成了 Google Calendar他们都带来了新的图标设计。时钟和相机应用在 4.2 中经过了重制新的图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Google Settings”是个新应用用于提供对系统范围内所有存在的谷歌账户设置的快捷方式它有着和 Google Search 和 Google+ 图标一致的风格。谷歌地图拥有了新图标,谷歌纵横,以往是谷歌地图的一部分,作为对 Google+ location 的支持在这个版本退役。 4.2 最大的新增特性之一就是“快速设置”面板。安卓 3.0 为平板引入了快速改变电源设置的途径4.2 终于将这种能力带给了手机。通知中心右上角加入了一枚新图标,可以在正常的通知列表和新的快速设置之间切换。快速设置提供了对屏幕亮度、网络连接、电池以及数据用量更加快捷的访问,而不用打开完整的设置界面。安卓 4.1 中顶部的设置按钮移除掉了,快速设置中添加了一个按钮来替代它。
应用抽屉和 4.2 中的应用阵容有很多改变。得益于 Nexus 4 更宽的屏幕横纵比5:3Galaxy Nexus 是 16:9应用抽屉可以显示一行五个应用图标的方阵。4.2 将自带的浏览器替换为了 Google Chrome自带的日历换成了 Google Calendar它们都带来了新的图标设计。时钟和相机应用在 4.2 中经过了重制新的图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Google Settings”是个新应用用于提供对系统范围内所有存在的谷歌账户设置的快捷方式它有着和 Google Search 和 Google+ 图标一致的风格。谷歌地图拥有了新图标,谷歌纵横,以往是谷歌地图的一部分,作为对 Google+ location 的支持在这个版本退役。
![浏览器替换为 Chrome带有全屏取景器的新相机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hroemcam.jpg) ![浏览器替换为 Chrome带有全屏取景器的新相机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hroemcam.jpg)
浏览器替换为 Chrome带有全屏取景器的新相机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原自带浏览器在一段时间内对 Chrome 的模仿上下了不少功夫——它引入了许多 Chrome 的界面元素,许多 Chrome 的特性,甚至还使用了 Chrome 的 javascript 引擎——但安卓 4.2 来临的时候,谷歌认为安卓版的 Chrome 已经准备好替代这个模仿者了。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多大不同;界面看起来不一样,而且早期版本的 Chrome 安卓版滚动起来没有原浏览器顺畅。不过深层次来说,一切都不一样。安卓的主浏览器开发现在由 Google Chrome 团队负责,而不是作为安卓团队的子项目存在。安卓的默认浏览器从绑定安卓版本发布停滞不前的应用变成了不断更新的 Play 商店应用。现在甚至还有一个每个月接收一些更新的 beta 通道。 *浏览器替换为 Chrome带有全屏取景器的新相机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原来的自带浏览器在一段时间内对 Chrome 的模仿上下了不少功夫——它引入了许多 Chrome 的界面元素,许多 Chrome 的特性,甚至还使用了 Chrome 的 javascript 引擎——但安卓 4.2 来临的时候,谷歌认为安卓版的 Chrome 已经准备好换下这个模仿者了。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多大不同;界面看起来不一样,而且早期版本的 Chrome 安卓版滚动起来没有原浏览器顺畅。不过从深层次来说,一切都不一样。安卓的主浏览器开发现在由 Google Chrome 团队负责,而不是作为安卓团队的子项目存在。安卓的默认浏览器从绑定安卓版本发布、停滞不前的应用变成了不断更新的 Play 商店应用。现在甚至还有一个每个月接收一些更新的 beta 通道。
相机界面经过了重新设计。它现在完全是个全屏应用,显示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且在上面显示控制选项。布局审美和安卓 1.5 的[相机设计][2]有很多共同之处:带对焦的最小化的控制放置在取景器显示之上。中间的控制环在你长按屏幕或点击右下角圆形按钮的时候显示。你的手指保持在屏幕上时,你可以滑动来选择环上的选项,通常是展开进入一个子菜单。在高亮的选项上释放手指选中它。这灵感很明显来自于安卓 4.0 浏览器中的快速控制,但是将选项安排在一个环上意味着你的手指几乎总会挡住一部分界面。 相机界面经过了重新设计。它现在完全是个全屏应用,显示摄像头的实时图像并且在上面显示控制选项。布局审美和安卓 1.5 的[相机设计][2]有很多共同之处:带对焦的最小化的控制放置在取景器显示之上。中间的控制环在你长按屏幕或点击右下角圆形按钮的时候显示。你的手指保持在屏幕上时,你可以滑动来选择环上的选项,通常是展开进入一个子菜单。在高亮的选项上释放手指选中它。这灵感很明显来自于安卓 4.0 浏览器中的快速控制,但是将选项安排在一个环上意味着你的手指几乎总会挡住一部分界面。
![时钟应用,从一个只有两个界面的应用变成功能强大,实用的应用。](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lock-1.jpg) ![时钟应用,从一个只有两个界面的应用变成功能强大,实用的应用。](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lock-1.jpg)
时钟应用,从一个只有两个界面的应用变成功能强大,实用的应用。
Ron Amadeo 供图
时钟应用经过了完整的改造,从一个简单的两个界面的闹钟,到一个世界时钟,闹钟,定时器,以及秒表俱全。时钟应用的设计和谷歌之前引入的完全不同,有着极简审美和红色高亮。它看起来像是谷歌的一个试验。甚至是几个版本之后,这个设计语言似乎也仅限于这个应用。 *时钟应用,从一个只有两个界面的应用变成功能强大,实用的应用。
[Ron Amadeo 供图]*
时钟的时间选择器是经过特别精心设计的。它显示一个简单的数字盘,会智能地禁用会导致无效时间的数字。设置闹钟时间也不可能没有隐式选择选择的 AM 和 PM永远地解决了不小心将 9am 的闹钟设置成 9pm 的问题。 时钟应用经过了完整的改造,从一个简单的两个界面的闹钟,到一个世界时钟、闹钟、定时器,以及秒表俱全。时钟应用的设计和谷歌之前引入的完全不同,有着极简审美和红色高亮。它看起来像是谷歌的一个试验。甚至是几个版本之后,这个设计语言似乎也仅限于这个应用。
时钟的时间选择器是经过特别精心设计的。它显示一个简单的数字盘,会智能地禁用会导致无效时间的数字。设置闹钟时间也不能在没有明确选择 AM 和 PM 时设置,永远地解决了不小心将 9am 的闹钟设置成 9pm 的问题。
![平板的新系统界面使用了延展版的手机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tablet2.jpg) ![平板的新系统界面使用了延展版的手机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tablet2.jpg)
平板的新系统界面使用了延展版的手机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平板的新系统界面使用了延展版的手机界面。
[Ron Amadeo 供图]*
安卓 4.2 中最有争议的改变是平板界面,从单独一个统一的底部系统栏变成带有顶部状态栏和底部系统栏的双栏设计。新设计统一了手机和平板的界面,但批评人士说将手机界面延展到 10 英寸的横向平板上是浪费空间。因为导航按键现在拥有了整个底栏,所以他们像手机界面那样被居中。 安卓 4.2 中最有争议的改变是平板界面,从单独一个统一的底部系统栏变成带有顶部状态栏和底部系统栏的双栏设计。新设计统一了手机和平板的界面,但批评人士说将手机界面延展到 10 英寸的横向平板上是浪费空间。因为导航按键现在拥有了整个底栏,所以他们像手机界面那样被居中。
![平板上的多用户,以及新的手势键盘。](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2014-03-06-14.55.png) ![平板上的多用户,以及新的手势键盘。](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2014-03-06-14.55.png)
平板上的多用户,以及新的手势键盘。
Ron Amadeo 供图 *平板上的多用户,以及新的手势键盘。
[Ron Amadeo 供图]*
在平板上,安卓 4.2 带来了多用户支持。在设置里,新增了“用户”部分,你可以在这里管理一台设备上的用户。设置在每个用户账户内完成,安卓会给每个用户保存单独的设置,主屏幕,应用以及应用数据。 在平板上,安卓 4.2 带来了多用户支持。在设置里,新增了“用户”部分,你可以在这里管理一台设备上的用户。设置在每个用户账户内完成,安卓会给每个用户保存单独的设置,主屏幕,应用以及应用数据。
@ -64,17 +72,15 @@ Ron Amadeo 供图
---------- ----------
![Ron Amadeo](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authors/ron-amadeo-sq.jpg) ![Ron Amadeo](https://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6/05/r.amadeo-45843.jpg)
[Ron Amadeo][a]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 Amadeo][a]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t]
[@RonAmadeo][t]
--------------------------------------------------------------------------------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2/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2/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52 +1,54 @@
安卓编年史 安卓编年史22周期外更新——谁需要一个新系统
================================================================================ ================================================================================
![Play 商店又一次重新设计!这一版非常接近现在的设计,卡片结构让改变布局变得易如反掌。](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get-em-Kirill.jpg) ![Play 商店又一次重新设计!这一版非常接近现在的设计,卡片结构让改变布局变得易如反掌。](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get-em-Kirill.jpg)
Play 商店又一次重新设计!这一版非常接近现在的设计,卡片结构让改变布局变得易如反掌。
Ron Amadeo 供图 *Play 商店又一次重新设计!这一版非常接近现在的设计,卡片结构让改变布局变得易如反掌。
[Ron Amadeo 供图]*
### 周期外更新——谁需要一个新系统? ### ### 周期外更新——谁需要一个新系统? ###
在安卓 4.2 和安卓 4.3 之间,谷歌进行了一次周期外更新,显示了有多少安卓可以不经过费力的 OTA 更新而得到改进。得益于[谷歌 Play 商店和 Play 服务][1],这些更新可以在不更新任何系统核心组件的前提下送达。 在安卓 4.2 和安卓 4.3 之间,谷歌进行了一次周期外更新,显示了有多少安卓可以不经过费力的 OTA 更新而得到改进。得益于[谷歌 Play 商店和 Play 服务][1],这些更新可以在不更新任何系统核心组件的前提下送达。
2013 年 4 月,谷歌发布了谷歌 Play 商店的一个主要设计改动。就如同在这之后的大多数重新设计,新的 Play 商店完全接受了 Google Now 审美,即在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卡片。操作栏基于当前页面内容部分更改颜色,由于首屏内容以商店的各部分为主,操作栏颜色是中性的灰色。导航至内容部分的按钮指向热门付费,在那下面通常是一块促销内容或一组推荐应用。 2013 年 4 月,谷歌发布了谷歌 Play 商店的一个主要设计改动。就如同在这之后的大多数重新设计,新的 Play 商店完全接受了 Google Now 审美,即在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卡片。操作栏基于当前页面内容部分更改颜色,由于首屏内容以商店的各部分为主,操作栏颜色是中性的灰色。导航至内容部分的按钮指向热门付费,在那下面通常是一块促销内容或一组推荐应用。
![独立的内容部分有漂亮的颜色。](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ontent-rainbow.jpg) ![独立的内容部分有漂亮的颜色。](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content-rainbow.jpg)
独立的内容部分有漂亮的颜色。
Ron Amadeo 供图 *独立的内容部分有漂亮的颜色。
[Ron Amadeo 供图]*
新的 Play 商店展现了谷歌卡片设计语言的真正力量在所有的屏幕尺寸上能够拥有响应式布局。一张大的卡片能够和若干小卡片组合大屏幕设备能够显示更多的卡片而且相对于拉伸来适应横屏模式可以通过在一行显示更多卡片来适应。Play 商店的内容编辑们也可以自由地使用卡片布局;需要关注的大更新可以获得更大的卡片。这个设计最终会慢慢渗透向其它谷歌 Play 内容应用,最后拥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新的 Play 商店展现了谷歌卡片设计语言的真正力量在所有的屏幕尺寸上能够拥有响应式布局。一张大的卡片能够和若干小卡片组合大屏幕设备能够显示更多的卡片而且相对于拉伸来适应横屏模式可以通过在一行显示更多卡片来适应。Play 商店的内容编辑们也可以自由地使用卡片布局;需要关注的大更新可以获得更大的卡片。这个设计最终会慢慢渗透向其它谷歌 Play 内容应用,最后拥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Hangouts 取代了 Google Talk现在仍由 Google+ 团队继续开发。](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talkvhangouts2.jpg) ![Hangouts 取代了 Google Talk现在仍由 Google+ 团队继续开发。](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talkvhangouts2.jpg)
Hangouts 取代了 Google Talk现在仍由 Google+ 团队继续开发。
Ron Amadeo 供图 *Hangouts 取代了 Google Talk现在仍由 Google+ 团队继续开发。
[Ron Amadeo 供图]*
Google I/O谷歌的年度开发者会议通常会宣布一个新的安卓版本。但是 2013 年的会议,谷歌只是发布了一些改进而没有系统更新。 Google I/O谷歌的年度开发者会议通常会宣布一个新的安卓版本。但是 2013 年的会议,谷歌只是发布了一些改进而没有系统更新。
谷歌宣布的大事件之一是 Google Talk 的更新谷歌的即时消息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谷歌随安卓附四个文本交流应用Google TalkGoogle+ Messenger信息短信应用Google Voice。拥有四个应用来完成相同的任务——给某人发送文本消息——对用户来说很混乱。在 I/O 上,谷歌结束了 Google Talk 并且从头开始创建全新的消息产品 [Google Hangouts][2]。虽然最初只是想替代 Google TalkHangouts 的计划是统一所有谷歌的不同的消息应用到统一的界面下。 谷歌宣布的大事件之一是 Google Talk 的更新,谷歌的即时消息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谷歌随安卓附四个文本交流应用Google TalkGoogle+ Messenger信息短信应用Google Voice。拥有四个应用来完成相同的任务——给某人发送文本消息——对用户来说很混乱。在 I/O 上,谷歌结束了 Google Talk 并且从头开始创建全新的消息产品 [Google Hangouts][2]。虽然最初只是想替代 Google TalkHangouts 的计划是统一所有谷歌的不同的消息应用到统一的界面下。
Hangouts 的用户界面布局真的和 Google Talk 没什么大的差别。主页面包含你的聊天会话点击某一项就能进入聊天页面。界面设计上有所更新聊天页面现在使用了卡片风格来显示每个段落并且聊天列表是个“抽屉”风格的界面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水平滑动打开它。Hangouts 有已读回执和输入状态指示,并且群聊现在是个主要特性。 Hangouts 的用户界面布局真的和 Google Talk 没什么大的差别。主页面包含你的聊天会话点击某一项就能进入聊天页面。界面设计上有所更新聊天页面现在使用了卡片风格来显示每个段落并且聊天列表是个“抽屉”风格的界面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水平滑动打开它。Hangouts 有已读回执和输入状态指示,并且群聊现在是个主要特性。
Google+ 是 Hangouts 的中心所以产品的全名实际上是“Google+ Hangouts”。Hangouts 完全整合到了 Google+ 桌面站点。身份和头像直接从 Google+ 拉取,点击头像会打开用户的 Google+ 资料。和将浏览器换为 Google Chrome 类似核心安卓功能交给了一个单独的团队——Google+ 团队——作为对应用成为繁忙的安卓工程师的副产品的反对。随着 Google+ 团队的接手,安卓的主要即时通讯客户端现在成为一个持续开发的应用。它被放进了 Play 商店并且有稳定的更新频率。 Google+ 是 Hangouts 的中心所以产品的全名实际上是“Google+ Hangouts”。Hangouts 完全整合到了 Google+ 桌面站点。身份和头像直接从 Google+ 拉取,点击头像会打开用户的 Google+ 资料。和将浏览器换为 Google Chrome 类似核心安卓功能交给了一个单独的团队——Google+ 团队,这是变得越发繁忙的安卓工程师的抗议的结果。随着 Google+ 团队的接手,安卓的主要即时通讯客户端现在成为一个持续开发的应用。它被放进了 Play 商店并且有稳定的更新频率。
![新导航抽屉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navigation_drawer_overview1.png) ![新导航抽屉界面。](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4/03/navigation_drawer_overview1.png)
新导航抽屉界面。
图片来自 [developer.android.com][3]
谷歌还给操作栏引入了新的设计元素:导航抽屉。这个抽屉显示为在左上角应用图标旁的三道横线。点击或从屏幕左边缘向右滑动,会出现一个侧边菜单目录。就像名字所指明的,这个是用来应用内导航的,它会显示若干应用内的顶层位置。这使得应用首屏可以用来显示内容,也给了用户一致的,易于访问的导航元素。导航抽屉基本上就是个大号的菜单,可以滚动并且固定在左侧。 *新导航抽屉界面。
图片来自 [developer.android.com][3]*
谷歌还给操作栏引入了新的设计元素:导航抽屉。这个抽屉显示为在左上角应用图标旁的三道横线。点击或从屏幕左边缘向右滑动,会出现一个侧边菜单目录。就像名字所指明的,这个是用来在应用内导航的,它会显示若干应用内的顶层位置。这使得应用首屏可以用来显示内容,也给了用户一致的、易于访问的导航元素。导航抽屉基本上就是个大号的菜单,可以滚动并且固定在左侧。
---------- ----------
![Ron Amadeo](http://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authors/ron-amadeo-sq.jpg) ![Ron Amadeo](https://cdn.arstechnica.net/wp-content/uploads/2016/05/r.amadeo-45843.jpg)
[Ron Amadeo][a]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Ron Amadeo][a] / Ron是Ars Technica的评论编缉专注于安卓系统和谷歌产品。他总是在追寻新鲜事物还喜欢拆解事物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RonAmadeo][t]
[@RonAmadeo][t]
-------------------------------------------------------------------------------- --------------------------------------------------------------------------------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4/06/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3/ via: http://arstechnica.com/gadgets/2016/10/building-android-a-40000-word-history-of-googles-mobile-os/23/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译者:[alim0x](https://github.com/alim0x) 校对:[wxy](https://github.com/wx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3 +1,5 @@
alim0x translating
What is open source What is open source
=========================== ===========================

View File

@ -1,3 +1,5 @@
【xllc翻译中】
How I got started with bash scripting How I got started with bash scripting
============================================================ ============================================================

View File

@ -1,3 +1,5 @@
ictlyh Translating
Many SQL Performance Problems Stem from “Unnecessary, Mandatory Work” Many SQL Performance Problems Stem from “Unnecessary, Mandatory Work”
============================================================  ============================================================ 

View File

@ -1,3 +1,4 @@
ictlyh Translating
An introduction to GRUB2 configuration for your Linux machine An introduction to GRUB2 configuration for your Linux machine
============================================================ ============================================================

View File

@ -1,302 +0,0 @@
ictlyh Translating
Writing a Linux Debugger Part 5: Source and signals
============================================================
In the the last part we learned about DWARF information and how it can be used to read variables and associate our high-level source code with the machine code which is being executed. In this part well put this into practice by implementing some DWARF primitives which will be used by the rest of our debugger. Well als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get our debugger to print out the current source context when a breakpoint is hit.
* * *
### Series index
These links will go live as the rest of the posts are released.
1. [Setup][1]
2. [Breakpoints][2]
3. [Registers and memory][3]
4. [Elves and dwarves][4]
5. [Source and signals][5]
6. [Source-level stepping][6]
7. Source-level breakpoints
8. Stack unwinding
9. Reading variables
10. Next steps
* * *
### Setting up our DWARF parser
As I noted way back at the start of this series, well be using [`libelfin`][7] to handle our DWARF information. Hopefully you got this set up in the first post, but if not, do so now, and make sure that you use the `fbreg` branch of my fork.
Once you have `libelfin` building, its time to add it to our debugger. The first step is to parse the ELF executable were given and extract the DWARF from it. This is very easy with `libelfin`, just make these changes to `debugger`:
```
class debugger {
public:
debugger (std::string prog_name, pid_t pid)
: m_prog_name{std::move(prog_name)}, m_pid{pid} {
auto fd = open(m_prog_name.c_str(), O_RDONLY);
m_elf = elf::elf{elf::create_mmap_loader(fd)};
m_dwarf = dwarf::dwarf{dwarf::elf::create_loader(m_elf)};
}
//...
private:
//...
dwarf::dwarf m_dwarf;
elf::elf m_elf;
};
```
`open` is used instead of `std::ifstream` because the elf loader needs a UNIX file descriptor to pass to `mmap` so that it can just map the file into memory rather than reading it a bit at a time.
* * *
### Debug information primitives
Next we can implement functions to retrieve line entries and function DIEs from PC values. Well start with `get_function_from_pc`:
```
dwarf::die debugger::get_function_from_pc(uint64_t pc) {
for (auto &cu : m_dwarf.compilation_units()) {
if (die_pc_range(cu.root()).contains(pc)) {
for (const auto& die : cu.root()) {
if (die.tag == dwarf::DW_TAG::subprogram) {
if (die_pc_range(die).contains(pc)) {
return die;
}
}
}
}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function"};
}
```
Here I take a naive approach of just iterating through compilation units until I find one which contains the program counter, then iterating through the children until we find the relevant function (`DW_TAG_subprogram`). As mentioned in the last post, you could handle things like member functions and inlining here if you wanted.
Next is `get_line_entry_from_pc`:
```
dwarf::line_table::iterator debugger::get_line_entry_from_pc(uint64_t pc) {
for (auto &cu : m_dwarf.compilation_units()) {
if (die_pc_range(cu.root()).contains(pc)) {
auto &lt = cu.get_line_table();
auto it = lt.find_address(pc);
if (it == lt.end())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line entry"};
}
else {
return it;
}
}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line entry"};
}
```
Again, we simply find the correct compilation unit, then ask the line table to get us the relevant entry.
* * *
### Printing source
When we hit a breakpoint or step around our code, well want to know where in the source we end up.
```
void debugger::print_source(const std::string& file_name, unsigned line, unsigned n_lines_context) {
std::ifstream file {file_name};
//Work out a window around the desired line
auto start_line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1 : line - n_lines_context;
auto end_line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n_lines_context - line : 0) + 1;
char c{};
auto current_line = 1u;
//Skip lines up until start_line
while (current_line != start_line && file.get(c)) {
if (c == '\n') {
++current_line;
}
}
//Output cursor if we're at the current line
std::cout << (current_line==line ? "> " : " ");
//Write lines up until end_line
while (current_line <= end_line && file.get(c)) {
std::cout << c;
if (c == '\n') {
++current_line;
//Output cursor if we're at the current line
std::cout << (current_line==line ? "> " : " ");
}
}
//Write newline and make sure that the stream is flushed properly
std::cout << std::endl;
}
```
Now that we can print out source, well need to hook this into our debugger. A good place to do this is when the debugger gets a signal from a breakpoint or (eventually) single step. While were at this, we might want to add some better signal handling to our debugger.
* * *
### Better signal handling
We want to be able to tell what signal was sent to the process, but we also want to know how it was produced. For example, we want to be able to tell if we just got a `SIGTRAP` because we hit a breakpoint, or if it was because a step completed, or a new thread spawned, etc. Fortunately, `ptrace` comes to our rescue again. One of the possible commands to `ptrace` is `PTRACE_GETSIGINFO`, which will give you information about the last signal which the process was sent. We use it like so:
```
siginfo_t debugger::get_signal_info() {
siginfo_t info;
ptrace(PTRACE_GETSIGINFO, m_pid, nullptr, &info);
return info;
}
```
This gives us a `siginfo_t` object, which provide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
siginfo_t {
int si_signo; /* Signal number */
int si_errno; /* An errno value */
int si_code; /* Signal code */
int si_trapno; /* Trap number that caused
hardware-generated signal
(unused on most architectures) */
pid_t si_pid; /* Sending process ID */
uid_t si_uid; /* Real user ID of sending process */
int si_status; /* Exit value or signal */
clock_t si_utime; /* User time consumed */
clock_t si_stime; /* System time consumed */
sigval_t si_value; /* Signal value */
int si_int; /* POSIX.1b signal */
void *si_ptr; /* POSIX.1b signal */
int si_overrun; /* Timer overrun count;
POSIX.1b timers */
int si_timerid; /* Timer ID; POSIX.1b timers */
void *si_addr; /* Memory location which caused fault */
long si_band; /* Band event (was int in
glibc 2.3.2 and earlier) */
int si_fd; /* File descriptor */
short si_addr_lsb; /* Least significant bit of address
(since Linux 2.6.32) */
void *si_lower; /* Lower bound when address violation
occurred (since Linux 3.19) */
void *si_upper; /* Upper bound when address violation
occurred (since Linux 3.19) */
int si_pkey; /* Protection key on PTE that caused
fault (since Linux 4.6) */
void *si_call_addr; /* Address of system call instruction
(since Linux 3.5) */
int si_syscall; /* Number of attempted system call
(since Linux 3.5) */
unsigned int si_arch; /* Architecture of attempted system call
(since Linux 3.5) */
}
```
Ill just be using `si_signo` to work out which signal was sent, and `si_code` to ge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gnal. The best place to put this code is in our `wait_for_signal` function:
```
void debugger::wait_for_signal() {
int wait_status;
auto options = 0;
waitpid(m_pid, &wait_status, options);
auto siginfo = get_signal_info();
switch (siginfo.si_signo) {
case SIGTRAP:
handle_sigtrap(siginfo);
break;
case SIGSEGV:
std::cout << "Yay, segfault. Reason: " << siginfo.si_code << std::endl;
break;
default:
std::cout << "Got signal " << strsignal(siginfo.si_signo) << std::endl;
}
}
```
Now to handle `SIGTRAP`s. It suffices to know that `SI_KERNEL` or `TRAP_BRKPT` will be sent when a breakpoint is hit, and `TRAP_TRACE` will be sent on single step completion:
```
void debugger::handle_sigtrap(siginfo_t info) {
switch (info.si_code) {
//one of these will be set if a breakpoint was hit
case SI_KERNEL:
case TRAP_BRKPT:
{
set_pc(get_pc()-1); //put the pc back where it should be
std::cout << "Hit breakpoint at address 0x" << std::hex << get_pc() << std::endl;
auto line_entry = get_line_entry_from_pc(get_pc());
print_source(line_entry->file->path, line_entry->line);
return;
}
//this will be set if the signal was sent by single stepping
case TRAP_TRACE:
return;
default:
std::cout << "Unknown SIGTRAP code " << info.si_code << std::endl;
return;
}
}
```
There are a bunch of different signals and flavours of signals which you could handle. See `man sigac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Since we now correct the program counter when we get the `SIGTRAP`, we can remove this coded from `step_over_breakpoint`, so it now looks like:
```
void debugger::step_over_breakpoint() {
if (m_breakpoints.count(get_pc())) {
auto& bp = m_breakpoints[get_pc()];
if (bp.is_enabled()) {
bp.disable();
ptrace(PTRACE_SINGLESTEP, m_pid, nullptr, nullptr);
wait_for_signal();
bp.enable();
}
}
}
```
* * *
### Testing it out
Now you should be able to set a breakpoint at some address, run the program and see the source code printed out with the currently executing line marked with a cursor.
Next time well be adding the ability to set source-level breakpoints. In the meantime, you can get the code for this post [here][8].
--------------------------------------------------------------------------------
via: 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24/writing-a-linux-debugger-source-signal/
作者:[TartanLlama ][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witter.com/TartanLlama
[1]:https://blog.tartanllama.xyz/2017/03/21/writing-a-linux-debugger-setup/
[2]: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3/24/writing-a-linux-debugger-breakpoints/
[3]: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3/31/writing-a-linux-debugger-registers/
[4]: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05/writing-a-linux-debugger-elf-dwarf/
[5]: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24/writing-a-linux-debugger-source-signal/
[6]: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5/06/writing-a-linux-debugger-dwarf-step/
[7]:https://github.com/TartanLlama/libelfin/tree/fbreg
[8]:https://github.com/TartanLlama/minidbg/tree/tut_source

View File

@ -1,137 +0,0 @@
翻译中 zhousiyu325
What's the point of DevOps?
============================================================
### Tru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hange helps you bridge the gaps you thought were uncrossable.
![What's the point of DevOps?](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INESS_creativity.png?itok=x2HTRKVW "What's the point of DevOps?")
>Image by : opensource.com
Think about the last time you tried to change a personal habit. You likely hit a point where you needed to alter the way you think and make the habit less a part of your identity. This is difficult—and you're only trying to change  _your own_  ways of thinking.
So you may have tried to put yourself in new situations. New situations can actually help us create  _new_  habits, which in turn lead to new ways of thinking.
That's the thing about successful change: It's as much about  _outlook_  as  _outcome_ . You need to know  _why_  you're changing and  _where_  you're headed (not just how you're going to do it), because change for its own sake is often short-lived and short-sighted.
Now think about the changes your IT organization needs to make. Perhaps you're thinking about adopting something like DevOps. This thing we call "DevOps" has three components: people, process, and tools. People and process are the basis for  _any_  organization. Adopting DevOps, therefore, requires making fundamental changes to the core of most organizations—not just learning new tools.
Open Organization resources
* [Download the Open Organization Leaders Manual][1]
* [Download the Open Organization Field Guide][2]
* [What is an Open Organization?][3]
* [What is an Open Decision?][4]
And like any change, it can be short-sighted. If you're focused on the change as a point solution—"Get a better tool to do alerting," for example—you'll likely come up with a narrow vision of the problem. This mode of thinking may furnish a tool with more bells and whistles and a better way of handling on-call rotations. But it can't fix the fact that alerts aren't going to the right team, or that those failures remain failures since no one actually knows how to fix the service.
The new tool (or at least the idea of a new tool) creates a moment to have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 underlying issues that plague your team's views on monitoring. The new tool allows you to make bigger changes—changes to your beliefs and practices—which, as the foundation of your organization, are even more important.
Creating deeper change requires new approaches to the notion of change altogether. And to discover those approaches, we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rive for change in the first place.
### Clearing the fences
> "In the matter of reforming things, as distinct from deforming them, there is one plain and simple principle; a principle which will probably be called a paradox. There exists in such a case a certain institution or law; let us say, for the sake of simplicity, a fence or gate erected across a road. The more modern type of reformer goes gaily up to it and says, "I don't see the use of this; let us clear it away." To which the more intelligent type of reformer will do well to answer: "If you don't see the use of it, I certainly won't let you clear it away. Go away and think. Then, when you can come back and tell me that you do see the use of it, I may allow you to destroy it."—G.K Chesterton, 1929
To understand the need for DevOps, which tries to recombine the traditionally "split" entities of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how the split came about. Once we "know the use of it," then we can see the split for what it really is—and dismantle it if necessary.
Today we have no single theory of management, but we can trace the origins of most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to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Taylor was a mechanical engineer who created a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workers at a steel mill. Taylor believed he could apply scientific analysis to the laborers in the mill, not only to improve individual tasks, but also to prove that there was a discoverable best method for performing  _any_  task.
We can easily draw a historical tree with Taylor at the root. From Taylor's early efforts in the late 1880s emerged the time-motion study and other quality-improvement programs that span the 1920s all the way to today, where we see Six Sigma, Lean, and the like. Top-down, directive-style management, coupled with a methodical approach to studying process, dominates mainstream business culture today. It's primarily focused on efficiency as the primary measure of worker success.
>The "Dev" and "Ops" split is not the result of personality, diverging skills, or a magic hat placed on the heads of new employees; it's a byproduct of Taylorism and Sloanianism.
If Taylor is our root of our historical tree, then our next major fork in the trunk would be Alfred P. Sloan of General Motors in the 1920s. The structure Sloan created at GM would not only hold strong there until the 2000s, but also prove to be the major model of the corporation for much of the next 50 years.
In 1920, GM was experiencing a crisis of management—or rather a crisis from the lack thereof. Sloan wrote his "Organizational Study" for the board, proposing a new structure for the multitudes of GM divisions. This new structure centered on the concept of "decentralized operation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The individual divisions, associated now with brands like Chevrolet, Cadillac, and Buick, would operate independently while providing central management the means to drive strategy and control finances.
Under Sloan's recommendations (and later guidance as CEO), GM rose to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US auto industry. Sloan's plan created a highly successful corporation from one on the brink of disaster. From the central view, the autonomous units are black boxes. Incentives and goals get set at the top levels, and the teams at the bottom drive to deliver.
The Taylorian idea of "best practices"—standard, interchangeable, and repeatable behaviors—still holds a place in today's management ideals, where it gets coupled with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the Sloan corporate structure, which advocates rigid departmental splits and silos for maximum control.
We can point to several management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this. But business culture isn't created and propagated only through reading books.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_real_  people in  _actual_  situations performing  _concrete_  behaviors that propel cultural norms through time. That's how things like Taylorism and and Sloanianism get solidified and come to appear immovable.
Technology sector funding is a case in point. Here's how the cycle works: Investors only invest in those companies they believe could achieve  _their_  particular view of success.  This model for success doesn't necessarily originate from the company itself (and its particular goals); it comes from a board's ideas of what a successful company  _should_  look like. Many investors come from companies that have survived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of running a business, and as a result they have  _different_  blueprints for what makes a successful company. They fund companies that can be taught to mimic their models for success. So companies wishing to acquire funding learn to mimic. In this way, the start-up incubator is a  _direct_  way of reproducing a supposedly  _ideal_  structure and culture.
The "Dev" and "Ops" split is not the result of personality, diverging skills, or a magic hat placed on the heads of new employees; it's a byproduct of Taylorism and Sloanianism. Clear and impermeable boundaries between responsibilities and personnel is a management function coupled with a focus on worker efficiency. The management split could have easily landed on product or project boundaries instead of skills, but the histor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heory through today tells us that skills-based grouping is the "best" way to be efficient.
Unfortunately, those boundaries create tensions, and those tensions are a direct result of opposing goals set by different management chains with different objectives. For example:
Agility ⟷ Stability
Drawing new users ⟷ Existing users' experience
Application getting features ⟷ Application available to use
Beating the competition ⟷ Protecting revenue
Fixing problems that come up ⟷ Preventing problems before they happen
Today, we can see growing recognition among organizations' top leaders that the existing business culture (and by extension the set of tensions it produces)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a 2016 Gartner report, 57 per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at culture change wa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to the business through 2020\. The rise of new methods like Agile and DevOps as a mean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s reflects that recognition. The rise of "[shadow IT][7]" is the flip side of the coin; recent estimates peg nearly 30 percent of IT spend outside the control of the IT organization.
These are only some of the "culture concerns" that business are having. The need to change is clear, but the path ahead is still governed by the decisions of yesterday.
### Resistance isn't futile
> "Bert Lance believes he can save Uncle Sam billions if he can get the government to adopt a simple motto: '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 He explains: 'That's the trouble with government: Fixing things that aren't broken and not fixing things that are broken.'" — Nation's Business, May 1977
Typically, change is an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to something gone wrong. In this sense, then, if tension (even adversity) is the normal catalyst for change, then the  _resistance_  to change is an indicator of success. But overemphasis on successful paths can make organizations inflexible, hidebound, and dogmatic. Valuing policy navigation over effective results is a symptom of this growing rigidity.
Success in traditional IT departments has thickened the walls of the IT silo. Other departments are now "customers," not co-workers. Attempts to shift IT  _away_  from being a cost-center create a new operating model that disconnects IT from the rest of the business' goals. This in turn creates resistance that limits agility, increases friction, and decreases responsiveness. Collaboration gets shelved in favor of "expert direction." The result is an isolationist view of IT can only do more harm than good.
And yet as "software eats the world,"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entral to the overall success of the organization. Forward-thinking IT organizations recognize this and are already making deliberate changes to their playbooks, rather than treating change as something to fear.
>Change isn't just about rebuilding the organization; it's also about new ways to cross historically uncrossable gaps.
For instance, Facebook consulted with [anthropologist Robin Dunbar][8] on its approach to social groups, but realized the impact this had on internal groups (not just external users of the site) as the company grew. Zappos' culture has garnered so much praise that the organization created a department focused on training others in their views on core values and corporate culture. And of course, this book is a companion to  _The Open Organization_ , a book that shows how open principles applied to management—transparency,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can reinvent the organization for our fast-paced, connected era.
### Resolving to change
> "If the rate of change on the outside exceeds the rate of change on the inside, the end is near."—Jack Welch, 2004
A colleague once told me he could explain DevOps to a project manager using only the vocabulary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9] framework.
While these frameworks  _appear_  to be opposed, they actually both center on risk and change management. They simply present different processes and tools for such management. This point is important to note when to talking about DevOps outside IT. Instead of emphasizing process breakdowns and failures, show how smaller changes introduce  _less_  risk, and so on. This is a powerful way to highlight the benefits changing a team's culture: Focusing on the  _new_  capabilities instead of the  _old_  problems is an effective agent for change, especially when you adopt someone else's frame of reference.
Change isn't just about  _rebuilding_  the organization; it's also about new ways to cross historically uncrossable gaps—resolving those tensions I mapped earlier by refusing to position things like "agility" and "stability" as mutually exclusive forces. Setting up cross-silo teams focused on  _outcomes_  over  _functions_  is one of the strategies in play. Bringing different teams, each of whose work relies on the others, together around a single project or goal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es. Eliminating friction between these teams an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s yields massive improvements—even while holding to the iron silo structures of management (silos don't need to be demolished if they can be mastered). In these cases,  _resistance_  to change isn't an indicator of success; an embrace of change is.
These aren't "best practices." They're simply a way for you to examine your own fences. Every organization has unique fences created by the people within it. And once you "know the use of it," you can decide whether it needs dismantling or mastering.
_This article is part of Opensource.com's forthcoming guide to open organizations and IT culture. [Register to be notified][5] when it's released._
--------------------------------------------------------------------------------
作者简介:
Matt Micene - Matt Micene is an evangelist for Linux and containers at Red Hat. He has over 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anging from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design to data center design. He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containers, cloud computing and virtualization. His current focus is evangelizing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nd how the OS relates to the new age of compute environment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
作者:[Matt Micene ][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tt-micene
[1]: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leaders-manual?src=too_resource_menu
[2]: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field-guide?src=too_resource_menu
[3]: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open-org-definition?src=too_resource_menu
[4]: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open-decision-framework?src=too_resource_menu
[5]: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book-series
[6]: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rate=gOQvGqsEbNk_RSnoU0wP3PJ71E_XDYiYo7KS2HKFfP0
[7]:https://thenewstack.io/parity-check-dont-afraid-shadow-yet/
[8]:http://www.npr.org/2017/01/13/509358157/is-there-a-limit-to-how-many-friends-we-can-have
[9]:https://en.wikipedia.org/wiki/ITIL
[10]:https://opensource.com/user/18066/feed
[11]: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comments
[12]: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tt-micene

View File

@ -1,3 +1,4 @@
ictlyh Translating
Accelerating your C++ on GPU with SYCL Accelerating your C++ on GPU with SYCL
============================================================ ============================================================

View File

@ -1,3 +1,4 @@
translated by zhousiyu325
How to master the art of Git How to master the art of Git
============================================================ ============================================================

View File

@ -1,222 +0,0 @@
How to Fix SambaCry Vulnerability (CVE-2017-7494) in Linux Systems
============================================================
Samba has long been the standard for providing shared file and print services to Windows clients on *nix systems. Used by home users, mid-size businesses, and large companies alike, it stands out as the go-to solution in environments where different operating systems coexist.
As it sadly happens with broadly-used tools, most Samba installations are under risk of an attack that may exploit a known vulnerability, which was not considered to be serious until the WannaCry ransomware attack hit the news not too long ago.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ain what this Samba vulnerability is and how to protect the systems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against it. Depending on your installation type (from repositories or from source), you will need to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do it.
If you are currently using Samba in any environment or know someone who does, read on!
### The Vulnerability
Outdated and unpatched systems are vulnerable to a remote code execution vulnerability. In simple terms, this means that a person with access to a writeable share can upload a piece of arbitrary code and execute it with root permissions in the server.
The issue is described in the Samba website as [CVE-2017-7494][1] and is known to affect Samba versions 3.5 (released in early March 2010) and onwards. Unofficially, it has been named SambaCry due to its similarities with WannaCry: both target the SMB protocol and are potentially wormable which can cause it to spread from system to system.
Debian, Ubuntu, CentOS and Red Hat have taken rapid action to protect its users and have released patches for their supported versions. Additionally, security workarounds have also been provided for unsupported ones.
### Updating Samba
As mentioned earlier, there are two approaches to follow depending on the previous installation method:
If you installed Samba from your distributions repositories.
Lets take a look at what you need to do in this case:
#### Fix Sambacry in Debian
Make sure [apt][2] is set to get the latest security updates by adding the following lines to your sources list (/etc/apt/sources.list):
```
deb http://security.debian.org stable/updates main
deb-src http://security.debian.org/ stable/updates main
```
Next, update the list of available packages:
```
# aptitude update
```
Finally, make sure the version of the samba package matches the version where the vulnerability has been fixed (see [CVE-2017-7494][3]):
```
# aptitude show samba
```
![Fix Sambacry in Debian](https://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Fix-Sambacry-in-Debian.png)
Fix Sambacry in Debian
#### Fix Sambacry in Ubuntu
To begin, check for new available packages and update the samba package as follows:
```
$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samba
```
The Samba versions where the fix for CVE-2017-7494 has already been applied are the following:
* 17.04: samba 2:4.5.8+dfsg-0ubuntu0.17.04.2
* 16.10: samba 2:4.4.5+dfsg-2ubuntu5.6
* 16.04 LTS: samba 2:4.3.11+dfsg-0ubuntu0.16.04.7
* 14.04 LTS: samba 2:4.3.11+dfsg-0ubuntu0.14.04.8
Finally, run the following command to verify that your Ubuntu box now has the right Samba version installed.
```
$ sudo apt-cache show samba
```
#### Fix Sambacry on CentOS/RHEL 7
The patched Samba version in EL 7 is samba-4.4.4-14.el7_3. To install it, do
```
# yum makecache fast
# yum update samba
```
As before, make sure you have now the patched Samba version:
```
# yum info samba
```
![Fix Sambacry in CentOS](https://www.tecmint.com/wp-content/uploads/2017/05/Fix-Sambacry-in-CentOS.png)
Fix Sambacry in CentOS
Older, still supported versions of CentOS and RHEL have available fixes as well. Check [RHSA-2017-1270][4] to find out more.
##### If you installed Samba from source
Note: The following procedure assumes that you have previously built Samba from source. You are highly encouraged to try it out extensively in a testing environment BEFORE deploying it to a production server.
Additionally, make sure you back up the smb.conf file before you start.
In this case, we will compile and update Samba from source as well. Before we begin, however, we must ensure all the dependencies are previously installed. Note that this may take several minutes.
#### In Debian and Ubuntu:
```
# aptitude install acl attr autoconf bison build-essential \
debhelper dnsutils docbook-xml docbook-xsl flex gdb krb5-user \
libacl1-dev libaio-dev libattr1-dev libblkid-dev libbsd-dev \
libcap-dev libcups2-dev libgnutls28-dev libjson-perl \
libldap2-dev libncurses5-dev libpam0g-dev libparse-yapp-perl \
libpopt-dev libreadline-dev perl perl-modules pkg-config \
python-all-dev python-dev python-dnspython python-crypto xsltproc \
zlib1g-dev libsystemd-dev libgpgme11-dev python-gpgme python-m2crypto
```
#### In CentOS 7 or similar:
```
# yum install attr bind-utils docbook-style-xsl gcc gdb krb5-workstation \
libsemanage-python libxslt perl perl-ExtUtils-MakeMaker \
perl-Parse-Yapp perl-Test-Base pkgconfig policycoreutils-python \
python-crypto gnutls-devel libattr-devel keyutils-libs-devel \
libacl-devel libaio-devel libblkid-devel libxml2-devel openldap-devel \
pam-devel popt-devel python-devel readline-devel zlib-devel
```
Stop the service:
```
# systemctl stop smbd
```
Download and untar the source (with 4.6.4 being the latest version at the time of this writing):
```
# wget https://www.samba.org/samba/ftp/samba-latest.tar.gz
# tar xzf samba-latest.tar.gz
# cd samba-4.6.4
```
For informative purposes only, check the available configure options for the current release with.
```
# ./configure --help
```
You may include some of the options returned by the above command if they were used in the previous build, or you may choose to go with the default:
```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Finally, restart the service.
```
# systemctl restart smbd
```
and verify youre running the updated version:
```
# smbstatus --version
```
which should return 4.6.4.
### General Considerations
If you are running an unsupported version of a given distribution and are unable to upgrade to a more recent one for some reason, you may want to tak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into account:
* If SELinux is enabled, you are protected!
* Make sure Samba shares are mounted with the noexec option. This will prevent the execution of binaries residing on the mounted filesystem.
Add,
```
nt pipe support = no
```
to the [global] section of your smb.conf file and restart the service. You may w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this “may disable some functionality in Windows clients”, as per the Samba project.
Important: Be aware that the option “nt pipe support = no” would disable shares listing from Windows clients. Eg: When you type \\10.100.10.2\ from Windows Explorer on a samba server you would get a permission denied. Windows clients would have to manually specify the share as \\10.100.10.2\share_name to access the share.
##### Summary
In this article, we have described the vulnerability known as SambaCry and how to mitigate it. We hope that you will be able to use this information to protect the systems youre responsible fo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feel free to use the form below to let us know.
--------------------------------------------------------------------------------
作者简介:
Gabriel Cánepa is a GNU/Linux sysadmin and web developer from Villa Mercedes, San Luis, Argentina. He works for a worldwide leading consumer product company and takes great pleasure in using FOSS tools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in all areas of his daily work.
--------------
via: https://www.tecmint.com/fix-sambacry-vulnerability-cve-2017-7494-in-linux/
作者:[Gabriel Cánepa ][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1]:https://www.samba.org/samba/security/CVE-2017-7494.html
[2]:https://www.tecmint.com/apt-advanced-package-command-examples-in-ubuntu/
[3]:https://security-tracker.debian.org/tracker/CVE-2017-7494
[4]:https://rhn.redhat.com/errata/RHSA-2017-1270.html
[5]:https://www.tecmint.com/author/gacanepa/
[6]:https://www.tecmint.com/10-useful-free-linux-ebooks-for-newbies-and-administrators/
[7]:https://www.tecmint.com/free-linux-shell-scripting-books/

View File

@ -1,128 +0,0 @@
Cron Vs Anacron: How to Schedule Jobs Using Anacron on Linux
============================================================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ain cron and anacron and also shows you how to setup anacron on Linux. We will as well cover a comparison of these two utilities.
To [schedule a task on given or later time][1], you can use the at or batch commands and to set up commands to run repeatedly, you can employ the cron and anacron facilities.
[Cron][2]  is a daemon used to run scheduled tasks such as system backups, updates and many more. It is suitable for running scheduled tasks on machines that will run continuously 24X7 such as servers.
The commands/tasks are scripted into cron jobs which are scheduled in crontab files. The default system crontab file is /etc/crontab, but each user can also create their own crontab file that can launch commands at times that the user defines.
To create a personal crontab file, simply type the following:
```
$ crontab -e
```
### How to Setup Anacron in Linux
Anacron is used to run commands periodically with a frequency defined in days. It works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cron; assumes that a machine will not be powered on all the time.
It is appropriate for running daily, weekly, and monthly scheduled jobs normally run by cron, on machines that will not run 24-7 such as laptops and desktops machines.
Assuming you have a scheduled task (such as a backup script) to be run using cron every midnight, possibly when your asleep, and your desktop/laptop is off by that time. Your backup script will not be executed.
However, if you use anacron, you can be assured that the next time you power on the desktop/laptop again, the backup script will be executed.
### How Anacron Works in Linux
anacron jobs are listed in /etc/anacrontab and jobs can be scheduled using the format below (comments inside anacrontab file must start with #).
```
period delay job-identifier command
```
From the above format:
* period  this is the frequency of job execution specified in days or as @daily, @weekly, or @monthly for once per day, week, or month. You can as well use numbers: 1 daily, 7 weekly, 30 monthly and N number of days.
* delay  its the number of minutes to wait before executing a job.
* job-id  its the distinctive name for the job written in log files.
To view example files, type:
```
$ ls -l /var/spool/anacron/
total 12
-rw------- 1 root root 9 Jun 1 10:25 cron.daily
-rw------- 1 root root 9 May 27 11:01 cron.monthly
-rw------- 1 root root 9 May 30 10:28 cron.weekly
```
* command  its the command or shell script to be executed.
##### This is what practically happens:
* Anacron will check if a job has been executed within the specified period in the period field. If not, it executes the command specified in the command field after waiting the number of minutes specified in the delay field.
* Once the job has been executed, it records the date in a timestamp file in the /var/spool/anacrondirectory with the name specified in the job-id (timestamp file name) field.
Lets now look at an example. This will run the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script everyday:
```
@daily 10 example.daily /bin/bash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
If the machine is off when the backup.sh job is expected to run, anacron will run it 10 minutes after the machine is powered on without having to wait for another 7 days.
There are two important variables in the anacrontab file that you should understand:
* START_HOURS_RANGE  this sets time range in which jobs will be started (i.e execute jobs during the following hours only).
* RANDOM_DELAY  this defines the maximum random delay added to the user defined delay of a job (by default its 45).
This is how your anacrontab file would possibly look like.
Anacron /etc/anacrontab File
```
# /etc/anacrontab: configuration file for anacron
# See anacron(8) and anacrontab(5) for details.
SHELL=/bin/sh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
HOME=/root
LOGNAME=root
# These replace cron's entries
1 5 cron.dai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daily
7 10 cron.week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weekly
@monthly 15 cron.monthly run-parts --report /etc/cron.monthly
@daily 10 example.daily /bin/bash /home/aaronkilik/bin/backup.sh
```
The following is a comparison of cron and anacron to help you understand when to use either of them.
| Cron | Anacron |
| Its a daemon | Its not a daemon |
| Appropriate for server machines | Appropriate for desktop/laptop machines |
| Enables you to run scheduled jobs every minute | Only enables you to run scheduled jobs on daily basis |
| Doesnt executed a scheduled job when the machine if off | If the machine if off when a scheduled job is due, it will execute a scheduled job when the machine is powered on the next time |
| Can be used by both normal users and root | Can only be used by root unless otherwise (enabled for normal users with specific configs) |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cron and anacron is that cron works effectively on machines that will run continuously while anacron is intended for machines that will be powered off in a day or week.
If you know any other way, do share with us using the comment form below.
--------------------------------------------------------------------------------
作者简介:
Aaron Kili is a Linux and F.O.S.S enthusiast, an upcoming Linux SysAdmin, web developer, and currently a content creator for TecMint who loves working with computers and strongly believes in sharing knowledge.
------
via: https://www.tecmint.com/cron-vs-anacron-schedule-jobs-using-anacron-on-linux/
作者:[Aaron Kili | ][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1]:https://www.tecmint.com/linux-cron-alternative-at-command-to-schedule-tasks/
[2]:https://www.tecmint.com/11-cron-scheduling-task-examples-in-linux/
[3]:https://www.tecmint.com/author/aaronkili/
[4]:https://www.tecmint.com/10-useful-free-linux-ebooks-for-newbies-and-administrators/
[5]:https://www.tecmint.com/free-linux-shell-scripting-books/

View File

@ -1,423 +0,0 @@
How to Install and Configure GitLab on Ubuntu 16.04
============================================================
### On this page
1. [Step 1 - Install required Ubuntu Packages][1]
2. [Step 2 - Install Gitlab][2]
3. [Step 3 - Configure Gitlab Main URL][3]
4. [Step 4 - Generate SSL Let's encrypt and DHPARAM Certificate][4]
5. [Step 5 - Enable Nginx HTTPS for GitLab][5]
6. [Step 6 - Configure UFW Firewall][6]
7. [Step 7 - Gitlab post-installation][7]
8. [Step 8 - Testing][8]
9. [Preferences][9]
GitLab is an open source GIT repository manager based on Rails and developed by GitLab Inc. It is a web-based GIT repository manager that allows your team to work on code, track bugs and feature requests and to test and deploy applications. GitLab provides features like a wiki, issue tracking, code reviews, activity feeds and merge management. It is capable of hosting multiple projects.
GitLab is available in four editions:
1. Gitlab CE (Community Edition) - self-hosted, free and support from the Community forum.
2. Gitlab EE (Enterprise Edition) - self-hosted, paid app, comes with additional features.
3. GitLab.com - SaaS, free.
4. GitLab.io - Private GitLab instance managed by GitLab Inc.
In this tutorial, I will show you step-by-step how to install GitLab CE (Community Edition) on your own Ubuntu 16.04 Xenial Xerus server. In this tutorial, I will be using the 'omnibus' package provided by GitLab for easy installation.
**What we will do:**
1. Install Packages
2. Install GitLab
3. Configure GitLab URL
4. Generate SSL Let's encrypt and DHPARAM Certificate
5. Enable Nginx HTTPS for GitLab
6. Configure UFW Firewall
7. Perform the GitLab Installation
8. Testing
**Prerequisites**
* Ubuntu 16.04 Server - 64bit
* Min RAM 2GB
* Root Privileges
### Step 1 - Install required Ubuntu Packages
The first step is to install the packages needed for the GitLab installation. Please log in to the server as root user and upddate the Ubuntu repository.
```
ssh root@GitLabServer
apt-get update
```
Now install the packages including curl for downloading the GitLab repository, ca-certificates, and postfix for the SMTP configuration.
Install all packages with the apt command below.
```
sudo apt install curl openssh-server ca-certificates postfix
```
During postfix installation, you will be prompted about the configuration, select 'Internet Site'.
[![Configure Postfix on Ubuntu](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png)][13]
and then enter the server domain name that shall be used for sending an email.
[![Configure Postfix hostame on ubuntu](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png)][14]
### Step 2 - Install Gitlab
In this step, we will install GitLab using the omnibus packages. Omnibus will install all packages, services, and tools required for running GitLab on your server.
Add GitLab repository with the curl command.
```
curl -sS https://packages.gitlab.com/install/repositories/gitlab/gitlab-ce/script.deb.sh | sudo bash
```
[![Adding GitLab Repository to Ubuntu 16.04](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3.png)][15]
And then install GitLab CE Community Edition with the apt command.
```
sudo apt install gitlab-ce
```
Wait for the server to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gitlab package. When the installation is complete, you will see the results as below.
[![Install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Nano.png)][16]
### Step 3 - Configure Gitlab Main URL
Now we should configure the URL that will be used to access our GitLab server. I will use the domain name 'gitlab.hakase-labs.co' for the GitLab URL here (please choose your own domain name) and I'll use HTTPS for users access security.
The main configuration of GitLab is in the '/etc/gitlab' directory. Go to that directory and edit the configuration file 'gitlab.rb' with vim.
```
cd /etc/gitlab
vim gitlab.rb
```
In the GitLab configuration go to line 9 'external_url' and change the URL to your URL 'gitlab.hakase-labs.co'.
external_url 'http://gitlab.hakase-labs.co'
Save the file and exit the editor. In the next step will enable HTTPS for GitLab.
[![Configure GitLab main URL](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41.png)][17]
### Step 4 - Generate SSL Let's encrypt and DHPARAM Certificate
In this step, we will enable the HTTPS protocol for GitLab. I will use a free SSL certificates provided by let's encrypt for the gitlab domain name.
Install letsencrypt command-line tool with apt command.
```
sudo apt install letsencrypt -y
```
When the installation is complete, generate a new certificate for the gitlab domain name with the command below.
```
letsencrypt certonly -d gitlab.hakase-labs.co
```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for the SSL certificate renew notification.
[![Generate SSL Certificate on Ubuntu 16.04](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5.png)][18]
Choose 'Agree' for the Let's Encrypt Terms of Services and wait.
[![Agreement of Letsencrypt TOS ](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6.png)][19]
When it's done, you will see the result below.
[![SSL Letsencrypt certificate has been generated](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7.png)][20]
New Let's encrypt certificate files for GitLab have been generated. You can find the certificate files in the '/etc/letsencrypt/live' directory.
Next, create a new directory named 'ssl' under the GitLab configuration directory.
```
mkdir -p /etc/gitlab/ssl/
```
And generate dhparam pem files in the ssl directory with the openssl command.
```
sudo openssl dhparam -out /etc/gitlab/ssl/dhparams.pem 2048
```
[![Generate DHPARAM certificate with openssl](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8.png)][21]
Now change the permissions of the certificate files to 600.
```
chmod 600 /etc/gitlab/ssl/*
```
The SSL Let's encrypt cert for GitLab and the DHPARAM certificate has been generated.
### Step 5 - Enable Nginx HTTPS for GitLab
At this stage, we have the certificate files from Letsencrypt in '/etc/letsencrypt/live' directory and the DHPARAM certificate in the '/etc/gitlab/ssl' directory.
In this step, we will configure a GitLab to use our certificate files. Go to the '/etc/gitlab' directory, then edit 'gitlab.rb' configuration with vim.
```
cd /etc/gitlab/
vim gitlab.rb
```
Change the external url to use 'https' instead of 'http'.
external_url 'https://gitlab.hakase-labs.co'
Then add the new SSL configuration for gitlab as below.
nginx['redirect_http_to_https'] = true
nginx['ssl_certificate'] = "/etc/letsencrypt/live/gitlab.hakase-labs.co/fullchain.pem"
nginx['ssl_certificate_key'] = "/etc/letsencrypt/live/gitlab.hakase-labs.co/privkey.pem"
nginx['ssl_dhparam'] = "/etc/gitlab/ssl/dhparams.pem"
**Note:**
We will enable HTTP to HTTPS redirect in gitlab.
Save the file and exit vim.
[![Enable HTTPS on GitLab and enable Redirect HTTP to HTTPS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9.png)][22]
Now we need to run the command below as root to apply the new gitlab configuration.
```
sudo gitlab-ctl reconfigure
```
You will see the results as below.
[![Apply GitLab configuration has been completed](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0.png)][23]
HTTPS Configuration for GitLab has been completed.
### Step 6 - Configure UFW Firewall
In this step, we will enable the UFW firewall. It's already installed on the system, we just need to start the service. We will run GitLab behind the UFW firewall, so we must open the HTTP and HTTPS ports.
Enable UFW firewall with the command below.
```
ufw enable
```
The command will run ufw service and add it to start automatically at the boot time.
Next, open new ports ssh, HTTP, and HTTPS.
```
ufw allow ssh
ufw allow http
ufw allow https
```
[![Allowing HTTP and HTTPS UFW Firewall Ubuntu](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1.png)][24]
Now check the firewall status and make sure ssh, http, and https ports is on the list.
```
ufw status
```
HTTP and HTTPS ports are configured.
[![Checking UFW Rules Ubuntu ](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2.png)][25]
### Step 7 - Gitlab post-installation
GitLab has been installed to the system, and it's running behind the UFW firewall. In this step, we will do some quick settings like changing password, username and profile settings.
Open your web browser and type in the gitlab URL, mine is 'gitlab.hakase-labs.co'. You will be redirected to the HTTPS connection.
**Reset GitLab root password**
[![Reset GitLab Default Password After Installation](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3.png)][26]
Now login to GitLab with user 'root' and with your password.
[![GitLab Login as default user root](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4.png)][27]
**Change Username and Profile**
On the top right corner, click your profile and choose 'Profile Settings'.
[![Change GitLab default profile](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5.png)][28]
On the profile tab, exchange the default name with your name and email with your email address. Now click 'Update Profile'.
[![Change Default Username and Email for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6.png)][29]
Click on the tab 'Account', change username with your own username. Then click 'Update Username'.
[![Chagne Default Username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7.png)][30]
**Add SSH Key**
Make sure you already have a key, if you do not have an SSH key, you can generate with it with the command below.
```
ssh-keygen
```
And you will get two keys, 'id_rsa' your private key and 'id_rsa.pub' your public key.
[![Generate new SSH Key on Ubuntu](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8.png)][31]
Next, click on the tab 'SSH Key', copy the content of 'id_rsa.pub' file and paste to the key box, and click 'Add Key'.
[![Add SSH Key to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19.png)][32]
New SSH Key has been added.
**Sign up Restrictions and Limit Settings**
Click on the 'admin area' icon, and then click on the gear icon and choose 'Settings'.
[![Configure GitLab system](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0.png)][33]
On the 'Account and Limit Settings' - you can configure max projects per user and the 'Sign-up Restrictions', you can add the domain name of your email to the white-list box.
And if all is complete, scroll to the bottom and click 'Save'.
[![Configure Limit Setting and Sign-up Restrictions GitLab](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1.png)][34]
Basic GitLab configur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 Step 8 - Testing
Finally, we will do some tests to ensure that our GitLab system is working properly.
**Create New Project**
Click the plus icon on the top to create a new project repository. Type in your project name, description, and setup the visibility settings of your project. Then click on the 'Create project' button.
[![GitLab Testing Create New Project](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2.png)][35]
The new project has been created.
**Test First Commit and Push**
After the 'howtoforge' project has been created, you will be redirected to the project page. Now start adding new content to the repository. Make sure Git is installed on your computer and setup the global username and email for git with the command below.
```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hakase"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admin@hakase-labs.co"
```
Clone the Repository and add a README.md file.
```
git clone https://hakase@gitlab.irsyadf.me/hakase/howtoforge.git
cd howtoforge/
vim README.md
```
You will be asked for the 'hakase' user password. Please type the same password that you used when we accessed GitLab the first time.
Commit a new file to the howtoforge repository.
```
git add .
git commit -m 'Add README.md file by hakase-labs'
```
Next, push the change to the repository on the GitLab server.
```
git push origin master
```
Type in your password and press Enter to continue. You will see the result as below.
[![GitLab Testing First Commit](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3.png)][36]
Now open the howtoforge project from your web browser, and you will see that the new README.md file has been added to the repository.
[![New GitLab Repository is working](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24.png)][37]
Gitlab has been installed on a Ubuntu 16.04 Xenial Xerus server.
### Preferences
* [https://about.gitlab.com/downloads/#ubuntu1604][10][][11]
* [https://docs.gitlab.com/ce/][12]
--------------------------------------------------------------------------------
via: 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
作者:[Muhammad Arul ][a]
译者:[译者ID](https://github.com/译者ID)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
[1]: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install-required-ubuntu-packages
[2]: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install-gitlab
[3]: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configure-gitlab-main-url
[4]: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generate-ssl-lets-encrypt-and-dhparam-certificate
[5]: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enable-nginx-https-for-gitlab
[6]: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configure-ufw-firewall
[7]: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gitlab-postinstallation
[8]: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step-testing
[9]:https://www.howtoforge.com/tutorial/how-to-install-and-configure-gitlab-on-ubuntu-16-04/#preferences
[10]:https://about.gitlab.com/downloads/#ubuntu1604
[11]:https://about.gitlab.com/downloads/#ubuntu1604
[12]:https://docs.gitlab.com/ce/
[13]: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png
[14]: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png
[15]: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3.png
[16]: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Nano.png
[17]: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41.png
[18]: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5.png
[19]: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6.png
[20]: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7.png
[21]: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8.png
[22]: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9.png
[23]: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0.png
[24]: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1.png
[25]: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2.png
[26]: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3.png
[27]: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4.png
[28]: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5.png
[29]: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6.png
[30]: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7.png
[31]: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8.png
[32]: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19.png
[33]: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0.png
[34]: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1.png
[35]: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2.png
[36]: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3.png
[37]:https://www.howtoforge.com/images/how_to_install_and_configure_gitlab_on_ubuntu_1604/big/24.png

View File

@ -1,63 +0,0 @@
#教职人员是否可以运用维基百科教学?
[![Can academic faculty members teach with Wikipedia?](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47dfe3fec215387fa7bb1f2c038f4e78e0e2e47d/68747470733a2f2f6f70656e736f757263652e636f6d2f73697465732f64656661756c742f66696c65732f7374796c65732f696d6167652d66756c6c2d73697a652f7075626c69632f696d616765732f656475636174696f6e2f4544555f61636164656d6963735f353230783239325f6d612e706e673f69746f6b3d397846574f637436)](https://camo.githubusercontent.com/47dfe3fec215387fa7bb1f2c038f4e78e0e2e47d/68747470733a2f2f6f70656e736f757263652e636f6d2f73697465732f64656661756c742f66696c65732f7374796c65732f696d6167652d66756c6c2d73697a652f7075626c69632f696d616765732f656475636174696f6e2f4544555f61636164656d6963735f353230783239325f6d612e706e673f69746f6b3d397846574f637436)
图片来自 : opensource.com
自从2010年已经有29000 个学生完成了 Wiki Ed 这一项目。他们在维基百科上添加了 25 百万的词条,等同于 85000 页纸张的内容。这还是 Britannica 百科全书中所有词条的 66%。Wiki Ed 的学生们最积极的时候,他们正贡献着维基百科上那 10% 且尚未发展的学术板块。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这个项目的信息,我联络了 LiAnna Davis -- Wiki Ed项目的负责人。他极富热情地同意来回答我的问题。
提示:[Wiki Education Foundation (Wiki Ed)](https://wikiedu.org/) 的平台是用免费软件搭建的,链接为: [WikiEdu Dashboard GitHub](https://github.com/WikiEducationFoundation/WikiEduDashboard).
**Wiki Ed 这一项目是如何启动的?说说你的背景以及你是如何参与进这个项目的。**
在2010年[Wikimedia Foundation](https://wikimediafoundation.org/wiki/Home)简称WMF运营维基百科的非营利组织注意到了一个趋势 -- 大学的教职人员如果本身也是维基词条的编辑者他们已经成功地将编辑维基词条作为一项任务交给了自己课堂里的学生。WMF 就此开展了一个试行项目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本身不编辑维基词条的教职人员支持课程中包含维基词条的编辑任务,他们是否可以通过维基百科实现教学呢?
我是这个团队的一员在2010年被试行雇用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可以。” 在 2013年WMF将这个项目的美国分部和加拿大分部拆分形成了一个新的非营利性组织 -- the Wiki Education Foundation Wiki Ed自此我也从 WMF 到了Wiki Ed。自那以后我们便成为了一个独立组织我们可以专注于这个项目并且将这个项目拓展开来 -- 起初 WMF 时期每年只有75个班级参与而这个学期已经有275班级参与了 Wiki Ed。
**人们总是默认大学生对科技相关的一切事物都很敏感,尤其是互联网,但是你们的网站上写道,“大学本科学生可能具有高科技敏感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具有高科技成熟度。” 你可以稍微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仅仅因为一个人可以搞明白自己的 iPhone 如何使用不代表他们可以明辨他们在网上阅读的信息是否值得信赖。 [斯坦福的一项研究](https://sheg.stanford.edu/upload/V3LessonPlans/Executive%20Summary%2011.21.16.pdf) ("Evaluating Information: The Cornerstone of Civic Online Reasoning November 22, 2016.")在近期表明:学生们并不具有高科技成熟度。然而,当学生们在撰写维基百科文章之时,他们必须这样。他们需要严格遵守维基百科的[可信来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Identifying_reliable_sources) 规范,这些规范明确了维基百科上的任何信息都必须注明来源,这些来源必须是独立的,而且是可以追溯的事实。对于很多学生,这样注明来源还是第一次,多数人之前仅仅是通过谷歌搜索话题或者注明他们亲眼所见的第一手资料来进行资料的检索和查证。他们需要理解哪些资料可靠,哪些资料不可靠,从而成为足够成熟的电子信息消费者。
**你想对那些声称“维基百科不是一个可靠的来源”的人说些什么?**
维基百科是一本百科全书,根据在词典中的定义,它是一个第三手资料。当学生们开始读本科的时候,他们应该学会参考一手和二手资料,而不是第三手资料,因此学生不应该,且不能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但是维基百科在研究之初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给你对这个话题一个广泛的认识,并且帮你发现页面底部那些你可以参考的文章来源。就像我们所鼓励的:“不要引用!用你的语言写!”
>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代入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知识的消耗者...
**一个教授在Wiki Ed项目中的参与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学生的呢**
通过运用维基百科教学,导师们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媒体素养,批判性思维,线上交流以及写作能力,不论他们在毕业之后会继续选择科研或是加入工作大军,这些极富价值的品质和技能都能帮助他们成功。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代入知识生产者的身份,而不是知识的消耗者,而且这可以给予他们一个真正在这个世界做出改变的机会,而不是学生们到了学期末便会抛之脑后的生硬习题。
我们正在积极鼓励新的班级在春季学期加入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教职人员可以点击 [the Wikipedia Education Foundation's Teach page](https://teach.wikiedu.org/) 由此开始。
**一个教师会需要哪些职业素养来参与这个项目?学生又是需要哪些训练呢?**
当你在 [the Wikipedia Education Foundation's Teach page](http://teach.wikiedu.org/)上注册的时候你会发现Wiki Ed为新加入的教职人员提供了如何运用维基百科实现教学的在线指南。我们还有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的在线训练根据他们不同的任务自动分配不同的指南例如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在文章中插入图片他们会得到一个如何插入编辑图片的教学单元如果你不需要他们便不会得到这个单元的指南。在部分十几个学科中我们还有特定的指南书展示了这几个学科的特定编辑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熟练维基百科编辑的工作人员帮助回答学生和导师们的问题。我们的系统已经在逐步扩大我们在这个秋季学期已经支持了超过 6300 个学生,并且已经适应了与没有维基编辑经验的教职人员合作,因此这样就保证了没有人会因为资历不够而无法参与。
**”访问学者“这个项目是指?**
我们正在试着建立学术界和维基百科之间的联系,而鼓励运用维基百科教学的项目只是其中的一环。在“访问学者”这一项目中,大学图书馆或者教学部门将公开他们的资料,并提供给一个缺乏资料的认证维基百科编辑人员(被称作是“访问学者”)。通过大学这一渠道,“访问学者”们可以有机会使用这些资源来完善维基百科广泛领域中的文章。这是一个规模相对小却伟大的项目,因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建立这样的联系,但是这些“学者”们都产出了许多真的很精彩的内容。
**你的合作伙伴有谁?他们的参与如何影响到你现在的成功呢,或者在未来将会如何呢?**
我们与那些将我们工作的价值看做对他们的学科的一种服务的学术机构合作。让我们面对这个现实:当人们想要获取关于一个话题的知识之时,他们不会去读那些同僚评审过,并在这些机构发表的学术论文,他们会去维基百科。通过鼓励这些机构中的教职人员用维基百科教学,正可以完善维基百科的在这些学科中的内容和信息。我们的合作伙伴扩充了我们的潜在成员,并且让我们以合作身份大量完善了维基百科上特定学科的内容。
我们欢迎读者点击这个页面 [Support Us page](http://wikiedu.org/donate) 通过捐赠来支持我们的工作
***
作者简介:
Don Watkins 是一个教育家专注教育技术创业家开源提倡者。教育心理学硕士教育领导力硕士Linux系统管理员思科认证网络支持工程师 通过 Virtual Box 和 VMware 虚拟化。关注他: @Don_Watkins .
via: 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1/Wiki-Education-Foundation
作者: Don Watkins
译者:[scoutydren](https://github.com/scoutydren)
校对:[Bestony](https://github.com/Bestony)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1,218 +0,0 @@
AWS 云服务的相关术语
============================================================
* * *
![AWS Cloud terminology](http://cdn2.kerneltalks.com/wp-content/uploads/2017/03/AWS-Cloud-terminology-150x150.png)
_认识 71 个 AWS 云服务的术语 ! 通过了解 AWS 世界中使用的术语开始你的 AWS 云服务使用生涯 !_
* * *
AWS i.e. 亚马逊 web 服务是一个提供了一系列按使用计费的 web 服务的云平台。 它是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云平台之一。由于其灵活性、有效性、弹性、可测量性和无须维护,所以有一些企业正逐步把他们的业务迁移到云端。 由于许多公司目前在使用这些服务,所以对于系统管理员和运维人员来说应该了解一下 AWS。
这篇文章旨在列出这些 AWS 提供的服务并且解释在 AWS 中出现的术语。
截止到目前为止2017 年 3 月AWS 提供了共计 71 种并分为 17 组服务:
* * *
_计算型服务_
这是一个提供了虚拟服务器配置功能的服务即所谓的云计算。它提供了包括以下这一系列的服务。
1. EC2 : EC2 代表弹性计算云。这种服务提供了可根据个人需求扩展的 [虚拟机][11]
2. EC2 容器服务 : 其高性能,高可扩展性使其可在 EC2 集群环境中运行服务
3. Lightsail : 该服务使用户非常容易地启动和管理虚拟服务器EC2
4. Elastic Beanstalk : 该服务能够自动管理你的应用程序的容量配置、负载平衡、扩展以及健康监控从而减少你的管理负载。
5. Lambda : 它允许你只在你需要的时候运行代码而不用去管理服务器。
6. Batch : 它使用户能够以自定义的管理方式运行计算工作负载(批处理)。
* * *
_存储型服务_
它是一种云存储服务即由Amazon提供的云存储设施。 该组服务包括:
1. S3 : S3代表简单存储服务3次S。 它给你提供了在线存储服务,你可随时从任何地方存储/检索任何数据。
2. EFS : EFS 代表弹性文件系统。 它是一个可以和EC2服务器一起使用的在线存储服务。
3. Glacier : 它是一种低成本/低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存档或长期备份。
4. Storage Gateway : 这种服务的接口会将你的内部应用程序(托管在 AWS 之外)与 AWS 存储连接。
* * *
_数据库_
AWS 还提供在其 Infra 上托管数据库,以便客户可以利用亚马逊最先进的技术来获得更快/高效/安全的数据处理。 该组包括:
1. RDS : RDS 代表关系数据库服务。 有助于在云上设置,操作和管理关系数据库。
2. DynamoDB : 其 noSQL 数据库提供快速处理和高可扩展性。
3. ElastiCache : 着是一种为你的 Web 应用程序管理内存缓存以更快运行它们的方案
4. Redshift : 它是一个巨大的PB 级)的完全可升级的云端数据仓库服务。
* * *
_网络 & 内容分发_
由于 AWS 提供云 EC2 服务器,因此网络相关内容也将在出现在这里。 内容分发用于向位于最近位置的用户提供文件。 现如今有许多非常有名的加速网站。
1. VPC : VPC 代表虚拟私有云。 它是你自己的虚拟网络,是你的专用 AWS 帐户。
2. CloudFront : 这是 AWS 的内容分发网络服务。
3. Direct Connect : 它是将数据中心/场所与 AWS 连接起来的网络方式,以提高吞吐量,降低网络成本,并避免由于基于互联网的连接而导致的连接问题。
4. Route 53 : 它是一个云域名系统的 DNS Web 服务。
* * *
_迁移_
它提供了一系列服务来帮助你实现本地服务到 AWS 的迁移工作。 这包括
1. Application Discovery Service : 专门用于分析您的服务器,网络,应用程序以帮助/加速迁移的服务。
2. DMS : DMS 指的是数据库迁移服务。 它用于将数据从本地数据库迁移到 EC2 上托管的 RDS 或 DB。
3. Server Migration : 也称为 SMS服务器迁移服务是一种无代理服务将您的工作负载从本地移动到 AWS。
4. Snowball :  当你想要使用物理存储设备(而不是基于互联网/基于网络的传输)将大量数据传入/迁出AWS时你应该使用它。
* * *
_开发者工具_
见名知义, 这是一系列帮助开发者简化在云端编码的服务。
1. CodeCommit :它是一个安全的,可扩展的,可管理的源代码管理服务,用于托管代码仓库。
2. CodeBuild : 这是一个云端的代码生成器。主要用于执行,测试代码和构建部署软件包。
3. CodeDeploy : 这是一个可在 AWS 服务器或本地进行自动化应用程序部署的部署服务。
4. CodePipeline : 这个部署服务可以使编码人员可以在发布之前将其应用程序可视化。
5. X-Ray : 它可以使用事件调用分析应用程序。
* * *
_管理工具_
这是一组可帮助你管理 AWS 上的Web服务的服务。
1. CloudWatch : 监控服务以监控你的 AWS 资源或应用程序。
2. CloudFormation : 基础设施即代码! 以集体有序的方式管理AWS相对的方式。
3. CloudTrail : AWS 帐户的审计和合规工具。
4. Config : AWS 的资源清单,配置历史记录和配置更改通知,以实现安全性和治理。
5. OpsWorks : 它可以自动化地配置部署EC2或内部部署计算。
6. Service Catalog : 创建和管理被批准在你/公司帐户中使用的 IT 服务目录。
7. Trusted Advisor : 它的 AWS AI 可以通过审查你的 AWS Infra 使你的 AWS Infra 更好,更省钱
8. Managed Service : 提供持续的下一步管理。
* * *
_安全性 特征性和服从性_
这是一组很重要的 AWS 服务以确保你的 AWS 空间的安全性。
1. IAM : IAM 站在用户的身份和访问管理的立场上来控制用户访问你的 AWS 资源和服务。
2. Inspector : 自动安全评估可保证你的应用在 AWS 上的安全和稳定性。
3. Certificate Manager : 为 AWS 应用程序提供管理和部署SSL / TLS证书。
4. Directory Service : 相当于 AWS 的 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
5. WAF & Shield : WAF 代表 We b应用防火墙。 监控和控制对 CloudFront 或负载均衡器上的内容的访问。
6. Compliance Reports : AWS 基础设施空间的合规报告,以确保您的应用程序符合您的策略。
* * *
_数据分析_
AWS 空间的数据分析服务,以帮助您查看,计划,对帐户中的事件采取行动。
1. Athena : 它是一个基于 SQL 查询的服务,用于分析 S3 存储的数据。
2. EMR : EMR 的全写是 Elastic Map Reduce。 是一个主要用于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服务。
3. CloudSearch : AWS 在应用和服务中的搜索功能。
4. Elasticsearch Service : 它可以创建一个域并在 AWS Cloud 中部署,操作和扩展 Elasticsearch 集群。
5. Kinesis : 这种服务可以实现实时的大量流数据处理。
6. Data Pipeline :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 AWS 服务之间实现数据迁移。
7. QuickSight : 收集,分析和呈现 AWS 的业务数据。
* * *
_人工智能_
AWS 中的 AI!
1. Lex :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些使用语音和文本的应用中构建会话界面。
2. Polly : 这是一个提供文字到语音转换的服务。
3. Rekognition : 使您能够将图像分析添加到应用程序。
4. Machine Learning : 它具有学习数据中的模式的算法。
* * *
_物联网_
这个服务保证了 AWS 在不同设备上的高可用性。
1. AWS IoT : 它使已连接的硬件设备与 AWS 的应用程序能够交互。
* * *
_游戏开发_
见名知义,这个服务旨在游戏开发。
1. Amazon GameLift : 该服务旨在削减,管理用于会话的多人游戏的专用游戏服务器。
* * *
_移动服务_
这是一组主要针对手持设备的服务。
1. Mobile Hub : 帮助您创建移动应用后台功能并将其集成到移动应用。
2. Cognito : 在互联网连接的设备上控制移动用户的身份验证和 AWS 的访问。
3. Device Farm : 移动应用测试服务使你可以在 Android 上托管的实时手机上跨 AndroidiOS 测试应用。
4. Mobile Analytics : 在AWS上测量跟踪和分析移动应用数据。
5. Pinpoint : 有针对性的推送通知和移动互动。
* * *
_应用服务_
这是一组可以和你在 AWS 上的应用一起使用的服务。
1. Step Functions : 定义和使用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功能。
2. SWF : SWF 代表简单的工作流服务。其云工作流程管理可帮助开发人员在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协调和贡献。
3. API Gateway : 帮助开发人员创建管理和托管API
4. Elastic Transcoder : 帮助开发人员将媒体文件转换为各种设备的播放。
* * *
_消息_
AWS 中的通知和消息服务。
1. SQS : SQS 表示简单队列服务。完全管理的消息队列服务用于在AWS中的服务和应用之间进行通信。
2. SNS : SNS 代表简单通知服务。 为 AWS 用户推送通知服务,提醒他们有关其在 AWS 空间中的服务。
3. SES : SES代表简单电子邮件服务。 这是 AWS 为自己的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电子邮件服务。
* * *
_企业生产率_
一组帮你提高业务生产率的服务。
1. WorkDocs : 协同文件共享,存储和编辑服务。
2. WorkMail : 安全的商务邮件,日程服务。
3. Amazon Chime : 在线的企业会议!
* * *
_桌面和应用程序流式传输_
实现桌面应用程序通过云端进行流传输。
1. WorkSpaces : 完全管理且安全的云计算服务。
2. AppStream 2.0 : 来自云端的流式桌面应用。
--------------------------------------------------------------------------------
via: 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aws-cloud-terminology/
作者:[Shrikant Lavhate][a]
译者:[chenxinlong](https://github.com/chenxinlong)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kerneltalks.com/virtualization/aws-cloud-terminology/

View File

@ -1,7 +1,7 @@
开发 Linux 调试器第一部分:启动 开发 Linux 调试器第一部分:启动
============================================================ ============================================================
任何写过 hello world 程序的人都应该使用过调试器(如果你还没有,那就停下手头的工作先学习一下吧)。但是,尽管这些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却并没有太多的资源告诉你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开发[1][1],尤其是和其它类似编译器等工具链技术相比的时候。 任何写过 hello world 复杂点程序的人都应该使用过调试器(如果你还没有,那就停下手头的工作先学习一下吧)。但是,尽管这些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却并没有太多的资源告诉你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开发[1][1],尤其是和其它类似编译器等工具链技术相比的时候。
我们将会支持以下功能: 我们将会支持以下功能:
@ -39,14 +39,14 @@
2. [断点][3] 2. [断点][3]
3. 寄存器和内存 3. 寄存器和内存
4. Elves 和 dwarves 4. Elves 和 dwarves
5. 逐步、源码和信号 5. 源码和信号
6. 使用 DWARF 调试信息逐步执行 6. 源码层逐步执行
7. 源码层断点 7. 源码层断点
8. 调用栈 8. 调用栈
9. 读取变量 9. 读取变量
10. 下一步 10. 之后步骤
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ecutable_and_Linkable_Format "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 可执行文件格式DWARF一种广泛使用的调试数据格式参考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DWARF "DWARF WIKI") LCTT 译注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ecutable_and_Linkable_Format "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 可执行文件格式DWARF一种广泛使用的调试数据格式参考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DWARF "DWARF WIKI")
* * * * * *
### 准备环境 ### 准备环境
@ -82,7 +82,7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
``` ```
我们调用 `fort` 把我们的程序分成两个进程。如果我们是在子进程,`fork` 返回 0如果我们是在父进程它会返回子进程的进程ID。 我们调用 `fort` 把我们的程序分成两个进程。如果我们是在子进程,`fork` 返回 0如果我们是在父进程它会返回子进程的进程 ID。
如果我们是在子进程,我们要用希望调试的程序替换正在执行的程序。 如果我们是在子进程,我们要用希望调试的程序替换正在执行的程序。
@ -224,7 +224,7 @@ via: http://blog.tartanllama.xyz/c++/2017/03/21/writing-a-linux-debugger-setup/
作者:[Simon Brand ][a] 作者:[Simon Brand ][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校对:[jasminepeng](https://github.com/jasminepeng)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View File

@ -0,0 +1,297 @@
开发 Linux 调试器第五部分:源码和信号
============================================================
在上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关于 DWARF 的信息以及它如何可以被用于读取变量和将被执行的机器码和我们高层次的源码联系起来。在这一部分,我们通过实现一些我们调试器后面会使用的 DWARF 原语将它应用于实际情况。我们也会利用这个机会,使我们的调试器可以在命中一个断点时打印出当前的源码上下文。
* * *
### 系列文章索引
随着后面文章的发布,这些链接会逐渐生效。
1. [启动][1]
2. [断点][2]
3. [寄存器和内存][3]
4. [Elves 和 dwarves][4]
5. [源码和信号][5]
6. [源码级逐步执行][6]
7. 源码级断点
8. 调用栈展开
9. 读取变量
10. 下一步
译者注ELF[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ecutable_and_Linkable_Format "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 可执行文件格式DWARF一种广泛使用的调试数据格式参考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DWARF "DWARF WIKI")
* * *
### 设置我们的 DWARF 解析器
正如我在这系列文章开始时备注的,我们会使用 [`libelfin`][7] 来处理我们的 DWARF 信息。希望你已经在第一部分设置好了这些,如果没有的话,现在做吧,确保你使用我仓库的 `fbreg` 分支。
一旦你构建好了 `libelfin`,就可以把它添加到我们的调试器。第一步是解析我们的 ELF 可执行程序并从中提取 DWARF 信息。使用 `libelfin` 可以轻易实现,只需要对`调试器`作以下更改:
```
class debugger {
public:
debugger (std::string prog_name, pid_t pid)
: m_prog_name{std::move(prog_name)}, m_pid{pid} {
auto fd = open(m_prog_name.c_str(), O_RDONLY);
m_elf = elf::elf{elf::create_mmap_loader(fd)};
m_dwarf = dwarf::dwarf{dwarf::elf::create_loader(m_elf)};
}
//...
private:
//...
dwarf::dwarf m_dwarf;
elf::elf m_elf;
};
```
我们使用了 `open` 而不是 `std::ifstream`,因为 elf 加载器需要传递一个 UNIX 文件描述符给  `mmap`,从而可以将文件映射到内存而不是每次读取一部分。
* * *
### 调试信息原语
下一步我们可以实现从程序计数器的值中提取行条目line entries以及函数 DWARF 信息条目function DIEs的函数。我们从 `get_function_from_pc` 开始:
```
dwarf::die debugger::get_function_from_pc(uint64_t pc) {
for (auto &cu : m_dwarf.compilation_units()) {
if (die_pc_range(cu.root()).contains(pc)) {
for (const auto& die : cu.root()) {
if (die.tag == dwarf::DW_TAG::subprogram) {
if (die_pc_range(die).contains(pc)) {
return die;
}
}
}
}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function"};
}
```
这里我采用了朴素的方法,迭代遍历编译单元直到找到一个包含程序计数器的,然后迭代遍历它的孩子直到我们找到相关函数(`DW_TAG_subprogram`)。正如我在上一篇中提到的,如果你想要的话你可以处理类似成员函数或者内联等情况。
接下来是 `get_line_entry_from_pc`
```
dwarf::line_table::iterator debugger::get_line_entry_from_pc(uint64_t pc) {
for (auto &cu : m_dwarf.compilation_units()) {
if (die_pc_range(cu.root()).contains(pc)) {
auto &lt = cu.get_line_table();
auto it = lt.find_address(pc);
if (it == lt.end())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line entry"};
}
else {
return it;
}
}
}
throw std::out_of_range{"Cannot find line entry"};
}
```
同样,我们可以简单地找到正确的编译单元,然后查询行表获取相关的条目。
* * *
### 打印源码
当我们命中一个断点或者逐步执行我们的代码时,我们会想知道处于源码中的什么位置。
```
void debugger::print_source(const std::string& file_name, unsigned line, unsigned n_lines_context) {
std::ifstream file {file_name};
//获得一个所需行附近的窗口
auto start_line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1 : line - n_lines_context;
auto end_line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line < n_lines_context ? n_lines_context - line : 0) + 1;
char c{};
auto current_line = 1u;
//跳过 start_line 之前的行
while (current_line != start_line && file.get(c)) {
if (c == '\n') {
++current_line;
}
}
//如果我们在当前行则输出光标
std::cout << (current_line==line ? "> " : " ");
//输出行直到 end_line
while (current_line <= end_line && file.get(c)) {
std::cout << c;
if (c == '\n') {
++current_line;
//如果我们在当前行则输出光标
std::cout << (current_line==line ? "> " : " ");
}
}
//输出换行确保恰当地清空了流
std::cout << std::endl;
}
```
现在我们可以打印出源码了,我们需要将这些通过钩子添加到我们的调试器。一个实现这个的好地方是当调试器从一个断点或者(最终)逐步执行得到一个信号时。到了这里,我们可能想要给我们的调试器添加一些更好的信号处理。
* * *
### 更好的信号处理
我们希望能够得知什么信号被发送给了进程,同样我们也想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例如,我们希望能够得知是否由于命中了一个断点从而获得一个 `SIGTRAP`,还是由于逐步执行完成、或者是产生了一个新线程,等等。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再一次使用 `ptrace`。可以给 `ptrace` 的一个命令是 `PTRACE_GETSIGINFO`,它会给你被发送给进程的最后一个信号的信息。我们类似这样使用它:
```
siginfo_t debugger::get_signal_info() {
siginfo_t info;
ptrace(PTRACE_GETSIGINFO, m_pid, nullptr, &info);
return info;
}
```
这会给我们一个 `siginfo_t` 对象,它能提供以下信息:
```
siginfo_t {
int si_signo; /* 信号编号 */
int si_errno; /* errno 值 */
int si_code; /* 信号代码 */
int si_trapno; /* 导致生成硬件信号的陷阱编号
(大部分架构中都没有使用) */
pid_t si_pid; /* 发送信号的进程 ID */
uid_t si_uid; /* 发送信号进程的用户 ID */
int si_status; /* 退出值或信号 */
clock_t si_utime; /* 消耗的用户时间 */
clock_t si_stime; /* 消耗的系统时间 */
sigval_t si_value; /* 信号值 */
int si_int; /* POSIX.1b 信号 */
void *si_ptr; /* POSIX.1b 信号 */
int si_overrun; /* 计时器 overrun 计数;
POSIX.1b 计时器 */
int si_timerid; /* 计时器 ID; POSIX.1b 计时器 */
void *si_addr; /* 导致错误的内存地址 */
long si_band; /* Band event (在 glibc 2.3.2 和之前版本中是 int 类型) */
int si_fd; /* 文件描述符 */
short si_addr_lsb; /* 地址的最不重要位
(自 Linux 2.6.32) */
void *si_lower; /* 出现地址违规的下限 (自 Linux 3.19) */
void *si_upper; /* 出现地址违规的上限 (自 Linux 3.19) */
int si_pkey; /* PTE 上导致错误的保护键 (自 Linux 4.6) */
void *si_call_addr; /* 系统调用指令的地址
(自 Linux 3.5) */
int si_syscall; /* 系统调用尝试次数
(自 Linux 3.5) */
unsigned int si_arch; /* 尝试系统调用的架构
(自 Linux 3.5) */
}
```
我只需要使用 `si_signo` 就可以找到被发送的信号,使用 `si_code` 来获取更多关于信号的信息。放置这些代码的最好位置是我们的 `wait_for_signal` 函数:
```
void debugger::wait_for_signal() {
int wait_status;
auto options = 0;
waitpid(m_pid, &wait_status, options);
auto siginfo = get_signal_info();
switch (siginfo.si_signo) {
case SIGTRAP:
handle_sigtrap(siginfo);
break;
case SIGSEGV:
std::cout << "Yay, segfault. Reason: " << siginfo.si_code << std::endl;
break;
default:
std::cout << "Got signal " << strsignal(siginfo.si_signo) << std::endl;
}
}
```
现在再来处理 `SIGTRAP`。知道当命中一个断点时会发送 `SI_KERNEL` 或 `TRAP_BRKPT`,而逐步执行结束时会发送 `TRAP_TRACE` 就足够了:
```
void debugger::handle_sigtrap(siginfo_t info) {
switch (info.si_code) {
//如果命中了一个断点其中的一个会被设置
case SI_KERNEL:
case TRAP_BRKPT:
{
set_pc(get_pc()-1); //将程序计数器的值设置为它应该指向的地方
std::cout << "Hit breakpoint at address 0x" << std::hex << get_pc() << std::endl;
auto line_entry = get_line_entry_from_pc(get_pc());
print_source(line_entry->file->path, line_entry->line);
return;
}
//如果信号是由逐步执行发送的,这会被设置
case TRAP_TRACE:
return;
default:
std::cout << "Unknown SIGTRAP code " << info.si_code << std::endl;
return;
}
}
```
这里有一大堆不同风格的信号你可以处理。查看 `man sigaction` 获取更多信息。
由于当我们收到 `SIGTRAP` 信号时我们已经修正了程序计数器的值,我们可以从 `step_over_breakpoint` 中移除这些代码,现在它看起来类似:
```
void debugger::step_over_breakpoint() {
if (m_breakpoints.count(get_pc())) {
auto& bp = m_breakpoints[get_pc()];
if (bp.is_enabled()) {
bp.disable();
ptrace(PTRACE_SINGLESTEP, m_pid, nullptr, nullptr);
wait_for_signal();
bp.enable();
}
}
}
```
* * *
### 测试
现在你应该可以在某个地址设置断点,运行程序然后看到打印出了源码,而且正在被执行的行被光标标记了出来。
后面我们会添加设置源码级别断点的功能。同时,你可以从[这里][8]获取该博文的代码。
--------------------------------------------------------------------------------
via: 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24/writing-a-linux-debugger-source-signal/
作者:[TartanLlama ][a]
译者:[ictlyh](https://github.com/ictlyh)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www.twitter.com/TartanLlama
[1]:https://blog.tartanllama.xyz/2017/03/21/writing-a-linux-debugger-setup/
[2]: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3/24/writing-a-linux-debugger-breakpoints/
[3]: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3/31/writing-a-linux-debugger-registers/
[4]: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05/writing-a-linux-debugger-elf-dwarf/
[5]: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4/24/writing-a-linux-debugger-source-signal/
[6]:https://blog.tartanllama.xyz/c++/2017/05/06/writing-a-linux-debugger-dwarf-step/
[7]:https://github.com/TartanLlama/libelfin/tree/fbreg
[8]:https://github.com/TartanLlama/minidbg/tree/tut_source

View File

@ -9,21 +9,21 @@
开源项目要面对的首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在贡献者之间沟通。这里有很多的选择论坛、聊天频道、问题列表、邮件列表、pull request 等等。我们该选择哪个合适的来使用,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开源项目要面对的首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在贡献者之间沟通。这里有很多的选择论坛、聊天频道、问题列表、邮件列表、pull request 等等。我们该选择哪个合适的来使用,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令人遗憾的是,项目往往不愿作出有纪律的决定,而是选择“上述所有”。这就导致了一个支离破碎的社区:有些人使用 Slack/Mattermost/IRC而有些人使用论坛有些使用邮件列表有些使用问题列表很少有人都用这些 令人遗憾的是,项目往往不愿做出约束性的决定,而是选择“上述所有”。这就导致了一个支离破碎的社区:有些人使用 Slack/Mattermost/IRC而有些人使用论坛有些使用邮件列表有些使用问题列表很少有人能够读到所有这些途径的内容
我在组织中常见到的一个问题是。我[正在努力建立它们的内部和外部社区][2]。我们会选择哪个渠道,以及出于什么目的?另外,何时可以对它们之一说不呢? 在我[帮助建立内部和外部社区][2]的组织中,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我们会选择哪个渠道,以及出于什么目的?另外,何时可以对它们之一说不呢?
这就是我想在此处深的。 这就是我想在此处深度探讨的。
### 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 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只有一个很小的如花生大小的头脑。因此,我倾向于将问题分成小的部分,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类似地,我倾向于将一个情景中不同困难的选择变成更小的题目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目的。我在沟通渠道的选择上也使用这种方法。 并不是个聪明人。因此,我倾向于将问题分成小的部分,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类似地,我倾向于将一个情景中不同困难的选择变成更小的题目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目的。我在沟通渠道的选择上也使用这种方法。
相信有两大沟通渠道的分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认为有两大沟通渠道的分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结构化渠道在每个单独的沟通单位中都有非常具体的重点。例子如GitHub/GitLab /Jira issue。一个问题是与 bug 或功能有关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信息。在帖子发布之后的的讨论中通常非常集中在该特定主题上并会有一个结果(比如 bugfix 或者一个功能的最终计划)。结果通常都反映在状态(例如 “FIXED”、“WONTFIX” 或 “INVALID”中。这意味着你可以了解沟通的开始和结束而无需阅读中间的内容。 结构化渠道在每个单独的沟通单位中都有非常具体的重点。例子如GitHub / GitLab /Jira issue(问题)。一个问题是与 bug 或功能有关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信息。在帖子发布之后的的讨论中通常非常集中在该特定主题上并会有一个结果(比如 bugfix 或者一个功能的最终计划)。结果通常都反映在状态(例如 “FIXED”、“WONTFIX” 或 “INVALID”中。这意味着你可以了解沟通的开始和结束而无需阅读中间的内容。
类似的pull/merge 请求也是结构化的。它们集中在特定类型(通常是代码)的贡献上。在最初的 pull/merge 请求后,讨论会非常集中在一个结果上:让贡献符合要求来合并进入代码库中。 类似的pull/merge 请求也是结构化的。它们集中在特定类型(通常是代码)的贡献上。在最初的 pull/merge 请求后,讨论会非常集中在一个结果上:让贡献符合要求,且合并入代码库中。
另一个例子是 StackOverflow/AskBot 这类的问答帖子。这些帖子以一个问题开始,接着被编辑以及回复来提供对这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另一个例子是 StackOverflow/AskBot 这类的问答帖子。这些帖子以一个问题开始,接着被编辑以及回复来提供对这个问题的精确答案。
@ -33,11 +33,11 @@
### 记录的影响 ### 记录的影响
除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沟通的微妙不同外,记录了什么的影响以及如何可以被搜索也扮演了一个很大的角色。 除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沟通的微妙不同外,记录了什么以及如何可以它们也扮演了一个很大的角色。
典型,所有的结构化渠道都是记录的。人们可以参考以前的 bug来自 StackOverflow 的问题可以被反复地重用。你可以搜索一些东西,即使有很多讨论,问题pull request 或者提问通常都会被更新以反映最终结论。 典型,所有的结构化渠道都是记录的。人们可以参考以前的 bug来自 StackOverflow 的问题可以被反复地重用。你可以搜索一些东西,即使有很多讨论,通常问题、pull request 或者提问都会被更新以反映最终结论。
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希望能够快速,轻松地挖掘旧问题/提问/pull request 等,并链接到它们、引用它们。这里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我们把这个内容转换成可以引用的材料,可以用来教育和告知人们以前的知识。随着社区的发展,我们的结构化沟通成为一种知识全集,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告知未来。 这是一个重点:我们希望能够快速、轻松地挖掘旧问题/提问/ pull request 等,并链接到它们、引用它们。这里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我们把这个内容转换成可以引用的材料,从而可以用来教育和告知人们以前的知识。随着社区的发展,我们的结构化沟通成为一种知识全集,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告知未来。
这使得非结构化沟通变得越来越糟。一方面,论坛的搜索通常都简单高效,但是它们当然充满了非结构化的对话,所以你正在寻找的东西可能被埋在讨论之中。例如,许多社区使用论坛作为支持工具。虽然这是一个更强大的平台,但是问题在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在 16 楼或者 340 楼中有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比如 Twitter的轰炸我们越来越不耐烦地阅读大量的材料这对于非结构化媒体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这使得非结构化沟通变得越来越糟。一方面,论坛的搜索通常都简单高效,但是它们当然充满了非结构化的对话,所以你正在寻找的东西可能被埋在讨论之中。例如,许多社区使用论坛作为支持工具。虽然这是一个更强大的平台,但是问题在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在 16 楼或者 340 楼中有响应。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比如 Twitter的轰炸我们越来越不耐烦地阅读大量的材料这对于非结构化媒体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
@ -55,13 +55,13 @@
虽然这个答案对于不同的项目会不同,但我想在两个层面思考。 虽然这个答案对于不同的项目会不同,但我想在两个层面思考。
首先,你应该通常有限考虑结构化沟通。这有有形的工作可以完成:在 bug/问题 上、pull request、在支持问答讨论上等等。如果你资源有限那么专注在这些渠道上你可以更轻松地在时间和金钱的支出以及在社区的高效产出上画一条虚线 首先,你应该通常优先考虑结构化沟通。这是完成有形工作的地方bug / issue、pull request、问答讨论等等。如果你资源有限那么专注在这些渠道上你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金钱支出获得社区的高效产出
再者,如果你热衷于建立一个可以专注于工程、宣传、翻译、文档等方面的更广泛的社区,那么探究是否引入非结构化渠道就有意义了。 社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且也是建立关系和友谊,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帮助人们在社区中发展壮大。非结构化通信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再者,如果你热衷于建立一个可以专注于工程、宣传、翻译、文档等方面的更广泛的社区,那么探究是否引入非结构化渠道就有意义了。 社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也是为了建立关系和友谊,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帮助人们在社区中发展壮大。非结构化通信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当然,我这里只是抓住了庞大问题的表面,但是希望这对于如何评估和选择沟通渠道的价值提供一些清晰的想法。记住,少即是多:不要被引诱推迟决定并提供所有的渠道。否则你会得到一个支离破碎社区,就像一个空荡荡的餐厅一样。 当然,我只是在一个大的话题上浅谈即止。 不过我希望在如何评估和选择沟通渠道的价值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清晰的想法。记住,少即是多:不要被引诱推迟决定并提供所有的渠道。否则你会得到一个支离破碎社区,就像一个空荡荡的餐厅一样。
力与你同在,请确保让我知道你进行的如何另外。你可以通过我的[网站][3]和邮箱 [jono@jonobacon.com][4] 联系到我。 愿力与你同在,请让我知道你进行的如何。你可以通过我的[网站][3]和邮箱 [jono@jonobacon.com][4] 联系到我。
-------------------------------------------------------------------------------- --------------------------------------------------------------------------------

View File

@ -0,0 +1,128 @@
DevOps 的意义
========================================
### 真正的组织文化变革有助于你弥合你原先认为无法跨过的鸿沟
![What's the point of DevOps?](https://opensource.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image-full-size/public/images/business/BUSINESS_creativity.png?itok=x2HTRKVW "What's the point of DevOps?")
>图片来源 : opensource.com
回想你最近一次尝试改掉一个个人习惯,你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你需要改变你思考的方式并且让不习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很艰难,你只是试着改变 _你自己的_ 思维方式。
所以你可能会努力让自己处于新的环境。新的环境实际上可帮助我们养成 _新的_ 习惯,它反过来又会促成新的思维方式。
那就是能否成功改变的所在: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它就是那么回事 。你需要知道 _为什么_ 你正在改变和你正准备去 _哪儿_ (而不是仅仅知道你要怎么做),因为改变本身往往是短暂和短视的。
现在思考你的 IT 组织需要做出的改变。也许你正在考虑采用像 DevOps 这样的东西。这个我们称之为 “DevOps” 的东西有三个组件:人、流程和工具。人和流程是 _任何_ 组织的基础。因此,采用 DevOps 需要对大多数组织的核心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的工具。
开放式组织资源:
* [下载开放式组织领导手册][1]
* [下载开放式组织现场指南][2]
* [什么是开放式组织?][3]
* [什么是开放式决策][4]
和其他改变一样,它也是短视的。如果您将注意力集中在改变作为单点解决方案——例如,“获得更好的工具进行报警”——你可能想出一个狭隘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或许可以提供一套拥有更多铃声和口哨并且可以有一种可以更好地处理随叫随到的方式的工具,但是它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警报不能到达正确的团队,或者故障得不到解决,因为实际上没有人知道如何修复服务。
新的工具(或者至少一个新工具的想法)创造了一个时刻来谈论困扰你的团队对监控的评价的潜在问题。新工具让你能够做出更大的改变——信仰和做法的改变——它们作为你组织的基础而显得更加重要。
创造更深层次的变革需要一种可以全新地改变观念的方法。要找到这种方法,我们首先需要更好的理解变革的驱动力。
### 清除栅栏
> 就改革而言,它不同于腐化。有一条明显且简单的原则,这个原则可能被称为悖论。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某种制度或法律;让我们说,为了简单起见,在一条路上架设了一个栅栏或门。现代化的改革者们来到这儿,并说:“我看不到它的用处,让我们把它清除掉。”聪明的改革者会很好地回答:“如果你看不到它的用处,我肯定不会让你清除它,回去想想,然后你可以回来告诉我你看到它的用处,我会允许你摧毁它。” — G.K Chesterton, 1929
为了了解对 DevOps 的需求——它试图将传统意义上分开的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进行重新组合——我们首先必须明白这个分开是如何产生的。一旦我们"知道了它的用处",然后我们就会知道将它们分开是为了什么,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取消分开。
今天我们没有一个单一的管理理论,但是我们可以将大多数现代管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泰勒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创建了一个衡量钢厂工人效率的系统。泰勒认为,他可以对工厂的劳动者应用科学分析,不仅为了改进个人任务,还为了证明有一个可以发现的用来执行 _任何_ 任务最佳方法。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画一个以 Taylor 为起源的历史树。基于泰勒早在 18 世纪 80 年代后期的研究而出现的时间运动研究和其他质量改进计划跨越 20 世纪 20 年代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六西格玛、精益,等等一些。自上而下、指导式管理,再加上研究过程的有条理的方法,今天主宰主流商业文化。它主要侧重于把效率作为工人成功的测量标准。
> “开发”和“运维”的分开不是因为人的原因,不同的技能,或者放在新员工头上的一顶魔术帽,它是 Taylor 和 Sloan 的理论的副产品。
如果 Taylor 是我们的历史树的根,那么我们主干上的下一个主叉将是 20 世纪 20 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的 Alfred P. Sloan。通用汽车公司创造的斯隆结构不仅持续强劲到 21 世纪初,而且在未来五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将成为该公司的主要模式。
1920 年通用公司正经历一场管理危机或者说是缺乏管理的危机。Sloan 向董事会写了一份为通用汽车的多个部门提出了一个新的结构《组织研究》。这一新结构的核心概念是“集中管理下放业务”。与雪佛兰,凯迪拉克和别克等品牌相关的各个部门将独立运作,同时为中央管理层提供推动战略和控制财务的手段。
在 Sloan 的建议下(以及后来就任 CEO 的指导通用汽车在美国汽车工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Sloan 的计划把一个处于灾难边缘公司创造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从中间来看,自治单位是黑盒子,激励和目标被设置在顶层,而团队在底层推动。
泰勒思想的“最佳实践”——标准、可互换和可重复的行为——仍然在今天的管理理念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斯隆公司结构的层次模式相结合,主导了僵化的部门分裂和孤岛以实现最大的控制。
我们可以指出几份管理研究来证明这一点,但商业文化不是通过阅读书籍而创造和传播的。组织文化是 *真实的* 人在 *实际的* 情形下执行推动文化规范的 *具体的* 行为的产物。这就是为何类似 Taylor 和 Sloan 的主张这样的事情变得固化而不可动摇的原因。
技术部门投资就是一个例子。以下是这个周期是如何循环的:投资者只投资于他们认为可以实现 *他们的* 特定成功观点的公司。这个成功的模式并不一定源于公司本身(和它的特定的目标);它来自董事会对一家成功的公司 *应该* 如何看待的想法。许多投资者来自在经营企业的尝试和苦难中幸存下来的公司,因此他们对什么会使一个公司成功有 *不同的* 蓝图。他们为那些能够被教导模仿他们的成功模式的公司提供资金,所以希望获得资金的公司学会模仿。这样,初创公司孵化器就是一种重现理想的结构和文化的直接的方式。
开发和运维的分开是不是因为人的原因,不同的技能,或者放在新员工头上的一顶魔术帽;它是 Taylor 和 Sloan 的理论的副产品。责任与人员之间的透明和不可渗透的界线是一个管理功能,同时也注重员工的工作效率。管理上的分开可以很容易的落在产品或者项目界线上,而不是技能上,但是通过今天的业务管理理论的历史告诉我们,基于技能的分组是“最好”的高效方式。
不幸的是,那些界线造成了紧张局势,这些紧张局势是由不同的管理链出于不同的目标设定的相反目标的直接结果。例如:
* 敏捷 ⟷ 稳定
* 吸引新用户 ⟷ 现有用户的体验
* 让应用程序增加新功能 ⟷ 让应用程序可以使用
* 打败竞争对手 ⟷ 保护收入
* 修复出现的问题 ⟷ 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预防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组织的高层领导人越来越认识到,现有的商业文化(并扩大了它所产生的紧张局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 2016 年的 Gartner 报告中57 的受访者表示,文化变革是 2020 年之前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像作为一种影响组织变革的手段的敏捷和DevOps这样的新方法的兴起反映了这一认识。"[shadow IT][7]" 的出现是硬币的反面;最近的估计有将近 30 的 IT 支出在 IT 组织的控制之外。
这些只是企业正在面临的一些“文化担忧”。改变的必要性是明确的,但前进的道路仍然受到昨天的决定的约束。
### 抵抗并不是没用的
> Bert Lance 认为如果他能让政府采纳一条简单的格言“如果东西还没损坏,那就别去修理它”,他就可以为山姆拯救三十亿。他解释说:“这是政府的麻烦:‘修复没有损坏的东西,而不是修复已经损坏了的东西。’” — Nation's Business, 1977.5
通常,改革是组织针对所出现的错误所做的应对。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紧张局势(即使逆境)是变革的正常催化剂,那么 *抵抗* 变化就是成功的指标。但是过分强调成功的道路会使组织变得僵硬、衰竭和独断。重视有效结果的政策导航是这种不断增长的僵局的症状。
传统 IT 部门的成功加剧了 IT 仓库的墙壁。其他部门现在变成了“顾客”,而不是同事。试图将 IT 从成本中心转移出来创建一个新的操作模式,它可以将 IT 与其他业务目标断开。这反过来又会对敏捷性造成限制增加摩擦降低反应能力。合作被搁置而支持“专家方向”。结果是一个孤立主义的观点IT 只能带来更多的伤害而不是好处。
正如“软件吃掉世界”IT 越来越成为组织整体成功的核心。具有前瞻性的 IT 组织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已经对其战略规划进行了有意义的改变,而不是将改变视为恐惧。
> 改革不仅仅只是重构组织,它也是关于跨越历史上不可跨越的鸿沟的新途径。
例如Facebook 与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就社会团体的方法进行了磋商而且意识到这一点对公司成长的内部团体不仅仅是网站的外部用户的影响。扎波斯的文化得到了很多的赞誉该组织创立了一个部门专注于培养他人对于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看法。当然这本书是 _The Open Organization_ 的姊妹篇, 一本描述被应用于管理的开放原则——透明度、参与度和社区——可以如何为我们快节奏的有联系的时代重塑组织。
### 决心改变
> “如果外界的变化率超过了内部的变化率,那末日就不远了。” — Jack Welch, 2004
一位同事曾经告诉我他可以只用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9] 框架里面的词汇向一位项目经理解释 DevOps。
虽然这些框架 *似乎* 是反对的,但实际上它们都集中在风险和变革管理上。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这种管理的不同流程和工具。在 IT 圈子外面谈论 DevOps 时,这一点需要注意。不要强调流程故障和故障,而是显示更小的变化引起的风险 *更小* 等等。这是强调改变团队文化的有益方式:专注于 *新的* 功能而不是老问题是改变的有效代理,特别是当您采用别人的参考框架时。
改革不仅仅只是 *重构* 组织;它也是关于跨越历史上不可跨越的鸿沟的新途径——通过拒绝把像“敏捷”和“稳定”这样的东西作为互相排斥的力量来解决我之前提到的那些紧张局势。建立注重 *结果* 胜过 *功能* 的跨部门团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把不同的团队——其中每个人的工作依赖于其他人——聚集起来围绕一个项目或目标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消除这些团队之间的摩擦和改善沟通能够产生巨大的改进——即使在坚持铁仓管理结构时(如果可以掌握,则不需要拆除筒仓)。在这些情况下,*抵抗* 改革不是成功的一个指标;而拥抱改革是一个指标。
这些也不是“最佳实例”,它们只是一种检查你自己的栅栏的方式。每个组织都会有独特的由他们内部人员创造的栅栏。一旦你“知道了它的用途”,你就可以决定它是需要拆解还是掌握。
** 本文是 Opensource.com 即将推出的关于开放组织和 IT 文化指南的一部分。[你可以在这注册以便当它发布时收到通知][5]
--------------------------------------------------------------------------------
作者简介:
Matt Micene——Matt Micene 是 Red Hat 公司的 Linux 和容器传播者。他在信息技术方面拥有超过 15 年的经验,从架构和系统设计到数据中心设计。他对关键技术(如容器,云计算和虚拟化)有深入的了解。他目前的重点是宣传红帽企业版 Linux以及操作系统如何与计算环境的新时代相关。
------------------------------------------
via: 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
作者:[Matt Micene ][a]
译者:[zhousiyu325](https://github.com/zhousiyu325)
校对:[apemost](https://github.com/apemost)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编译,[Linux中国](https://linux.cn/) 荣誉推出
[a]: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tt-micene
[1]: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leaders-manual?src=too_resource_menu
[2]: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field-guide?src=too_resource_menu
[3]: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open-org-definition?src=too_resource_menu
[4]: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open-decision-framework?src=too_resource_menu
[5]: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resources/book-series
[6]: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rate=gOQvGqsEbNk_RSnoU0wP3PJ71E_XDYiYo7KS2HKFfP0
[7]:https://thenewstack.io/parity-check-dont-afraid-shadow-yet/
[8]:http://www.npr.org/2017/01/13/509358157/is-there-a-limit-to-how-many-friends-we-can-have
[9]:https://en.wikipedia.org/wiki/ITIL
[10]:https://opensource.com/user/18066/feed
[11]:https://opensource.com/open-organization/17/5/what-is-the-point-of-DevOps#comments
[12]:https://opensource.com/users/matt-mi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