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git
synced 2025-01-10 22:21:11 +08:00
139 lines
8.3 KiB
Markdown
139 lines
8.3 KiB
Markdown
|
在Linux上组成RAID 10阵列以实现高性能和高容错性的磁盘I/O
|
|||
|
================================================================================
|
|||
|
RAID 10阵列 (又名RAID 1+0 或先镜像后分区)通过结合RAID 0 (读写操作并行在多个磁盘上同时执行)和RAID 1 (数据被完全相同地写入到两个或更多的磁盘)两者的特点实现高性能和高容错性的磁盘I/O。
|
|||
|
|
|||
|
这篇文章会指导你如何使用五块相同的8GB磁盘来组成一个软件RAID 10阵列。因为组成一个RAID 10阵列至少需要4块磁盘(比如,两个镜像各有一对分区组合),而且需要添加一块额外的备用磁盘以防某块主要的磁盘出错。本文也会分享一些工具,在稍后用来分析RAID阵列的性能。
|
|||
|
|
|||
|
注意RAID 10的优缺点和其它分区方法(在不同大小的磁盘和文件系统上)的内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
|||
|
|
|||
|
### Raid 10 阵列如何工作? ###
|
|||
|
|
|||
|
如果你需要实现一种支持I/O密集操作(比如数据库、电子邮件或web服务器)的存储解决方案,RAID 10就是你需要的。来看看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下图。
|
|||
|
|
|||
|
![](https://farm4.staticflickr.com/3844/15179003008_e48806b3ef_o.png)
|
|||
|
|
|||
|
上图中的文件由A、B、C、D、E和F六种块组成,每一个RAID 1镜像对(如镜像1和2)在两个磁盘上复制相同的块。因为需要这样配置,写操作性能会因为每个块需要写入两次而下降,每个磁盘各一次;而读操作与从单块磁盘中读取相比并未发生改变。不过这种配置的好处是除非一个镜像中有超过一块的磁盘故障,否则都能保持冗余以维持正常的磁盘I/O操作。
|
|||
|
|
|||
|
RAID 0的分区通过将数据划分到不同的块,然后执行同时将块A写入镜像1、将块B写入镜像2(以此类推)的并行操作以提高整体的读写性能。在另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个镜像包含构成主存的数据片的全部信息。这就意味着如果其中一个镜像故障,那么整个RAID 0组件将无法正常工作,数据将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失。
|
|||
|
|
|||
|
### 建立RAID 10阵列 ###
|
|||
|
|
|||
|
有两种建立RAID 10阵列的可行方案:复杂法(一步完成)和嵌套法(先创建两个或更多的RAID 1阵列,然后使用它们组成RAID 0)。本文会关注复杂法创建RAID 10阵列,因为这种方法能够使用偶数或奇数个磁盘去创建阵列,而且能以单个RAID设备的形式被管理,而嵌套法则恰恰相反(只允许偶数个磁盘,必须以嵌套设备的形式被管理,即分开管理RAID 1和RAID 0)。
|
|||
|
|
|||
|
假设你的机器已经安装mdadm,并运行着相应的守护进程,细节参见[这篇文章][1]。也假设每个磁盘上已经划分出一个主分区sd[bcdef]1。使用命令
|
|||
|
|
|||
|
ls -l /dev | grep sd[bcdef]
|
|||
|
|
|||
|
查看到的输出应该如下所示: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4/15365276992_db79cac82a.jpg)
|
|||
|
|
|||
|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一个RAID 10阵列:
|
|||
|
|
|||
|
# mdadm --create --verbose /dev/md0 --level=10 --raid-devices=4 /dev/sd[bcde]1 --spare-devices=1 /dev/sdf1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6/15365277042_28a100baa2_z.jpg)
|
|||
|
|
|||
|
当阵列创建完毕后(最多花费几分钟),执行命令
|
|||
|
|
|||
|
# mdadm --detail /dev/md0
|
|||
|
|
|||
|
的输出应如下所示: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6/15362417891_7984c6a05f_o.png)
|
|||
|
|
|||
|
在更进一步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
|
|
|||
|
1. **Used Dev Space**表示阵列所使用的每一块磁盘的容量。
|
|||
|
|
|||
|
2. **Array Size**表示阵列的整体大小。RAID 10阵列的大小通过(N*C)/M计算,其中N是活跃磁盘的数目,C是活跃磁盘的总容量,M是每一个镜像中磁盘的数目。在本文的情形下,这个值等于(4*8GiB)/2 = 16GiB。
|
|||
|
|
|||
|
3. **Layout**是整个数据布局的详细信息。可能的布局数值如下所示。
|
|||
|
|
|||
|
----------
|
|||
|
|
|||
|
- **n**(默认选项):代表就近拷贝。一个数据块的多个拷贝在不同磁盘里有相同的偏移量。这种布局提供和RAID 0阵列相似的读写性能。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1/15365413092_0aa41505c2_o.png)
|
|||
|
|
|||
|
- **o**代表偏移量拷贝。不是复制一个分区里的块,所有的分区都被复制,但会被循环打乱,所以同一个分区中复制的块会出现在不同的磁盘。因此,一个块的后续拷贝会出现在下一个磁盘中,一个块接着一个块。为了在RAID 10阵列中使用这种布局,在创建阵列的命令中添加--layout=o2选项。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4/15178897580_6ef923a1cb_o.png)
|
|||
|
|
|||
|
- **f**代表远端拷贝(多个拷贝在不同的磁盘中具有不同的偏移量)。这种布局提供更好的读性能但带来更差的写性能。因此,对于读远远多于写的系统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为了在RAID 10阵列中使用这种布局,在创建阵列的命令中添加--layout=f2。
|
|||
|
|
|||
|
![](https://farm3.staticflickr.com/2948/15179140458_4a803bb194_o.png)
|
|||
|
|
|||
|
跟在布局选项**n**、**f**和**o**后面的数字代表所需的每一个数据块的副本数目。默认值是2,但可以是2到阵列中磁盘数目之间的某个值。提供足够的副本数目可以最小化单个磁盘上的I/O影响。
|
|||
|
|
|||
|
4. **Chunk Size**,以[Linux RAID wiki][2]为准,是写入磁盘的最小数据单元。最佳的chunk大小取决于I/O操作的速率和相关的文件大小。对于大量的写操作,通过设置相对较大的chunks可以得到更低的开销,但对于主要存储小文件的阵列来说更小的chunk性能更好。为了给RAID 10指定一个chunk大小,在创建阵列的命令中添加**--chunk=desired_chunk_size**。
|
|||
|
|
|||
|
不幸的是,并没有设置一个大小就能适合全局的策略用来提高性能,但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方案。
|
|||
|
|
|||
|
- 文件系统:就整体而言,[XFS][3]据说是最好的,当然EXT4也是不错的选择。
|
|||
|
- 最佳布局:远端布局能提高读性能,但会降低写性能。
|
|||
|
- 副本数目:更多的副本能最小化I/O影响,但更多的磁盘需要更大的花费。
|
|||
|
- 硬件:在相同的环境下,SSD比传统(机械旋转)磁盘更能带来出性能提升
|
|||
|
|
|||
|
### 使用DD进行RAID性能测试 ###
|
|||
|
|
|||
|
下面的基准测试用于检测RAID 10阵列(/dev/md0)的性能。
|
|||
|
|
|||
|
#### 1. 写操作 ####
|
|||
|
|
|||
|
往磁盘中写入大小为256MB的单个文件:
|
|||
|
|
|||
|
# dd if=/dev/zero of=/dev/md0 bs=256M count=1 oflag=dsync
|
|||
|
|
|||
|
写入1000次512字节:
|
|||
|
|
|||
|
# dd if=/dev/zero of=/dev/md0 bs=512 count=1000 oflag=dsync
|
|||
|
|
|||
|
使用dsync标记,dd可以绕过文件系统缓存,在RAID阵列上执行同步写。这个选项用于减少RAID性能测试中缓存的影响。
|
|||
|
|
|||
|
#### 2. 读操作 ####
|
|||
|
|
|||
|
从阵列中拷贝256KiB*15000(3.9 GB)大小内容到/dev/null:
|
|||
|
|
|||
|
# dd if=/dev/md0 of=/dev/null bs=256K count=15000
|
|||
|
|
|||
|
### 使用Iozone进行RAID性能测试 ###
|
|||
|
|
|||
|
[Iozone][4]是一款文件系统基准测试工具,用来测试各种磁盘I/O操作,包括随机读写、顺序读写和重读重写。它支持将结果导出为微软的Excel或LibreOffice的Calc文件。
|
|||
|
|
|||
|
#### 在CentOS/RHEL 7上安装Iozone ####
|
|||
|
|
|||
|
先保证[Repoforge][5]可用,然后输入:
|
|||
|
|
|||
|
# yum install iozone
|
|||
|
|
|||
|
#### 在Debian 7上安装Iozone ####
|
|||
|
|
|||
|
# aptitude install iozone3
|
|||
|
|
|||
|
下面的iozone命令会在RAID-10阵列中执行所有测试:
|
|||
|
|
|||
|
# iozone -Ra /dev/md0 -b /tmp/md0.xls
|
|||
|
|
|||
|
- **-R**:往标准输出生成兼容Excel的报告
|
|||
|
- **-a**:以全自动模式运行所有的测试,并测试各种记录/文件大小。记录大小范围:4K-16M,文件大小范围:64K-512M。
|
|||
|
- **-b /tmp/md0.xls**: 把测试结果存储到一个指定的文件中
|
|||
|
|
|||
|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想到任何想法或建议可能会提升RAID 10的性能,请讲出来。
|
|||
|
|
|||
|
--------------------------------------------------------------------------------
|
|||
|
|
|||
|
via: http://xmodulo.com/setup-raid10-linux.html
|
|||
|
|
|||
|
作者:[Gabriel Cánepa][a]
|
|||
|
译者:[KayGuoWhu](https://github.com/KayGuoWhu)
|
|||
|
校对:[校对者ID](https://github.com/校对者ID)
|
|||
|
|
|||
|
本文由 [LCTT](https://github.com/LCTT/TranslateProject) 原创翻译,[Linux中国](http://linux.cn/) 荣誉推出
|
|||
|
|
|||
|
[a]:http://xmodulo.com/author/gabriel
|
|||
|
[1]:http://xmodulo.com/create-software-raid1-array-mdadm-linux.html
|
|||
|
[2]:https://raid.wiki.kernel.org/
|
|||
|
[3]:http://ask.xmodulo.com/create-mount-xfs-file-system-linux.html
|
|||
|
[4]:http://www.iozone.org/
|
|||
|
[5]:http://xmodulo.com/how-to-set-up-rpmforge-repoforge-repository-on-centos.html
|